话本小说网 > 历史军事小说 > 战国霸业之燕昭王
本书标签: 历史军事  架空历史  王朝争霸 

邯郸对(1)

战国霸业之燕昭王

得知姬开的身份后姬职便令赵阳摆酒设宴招待他们,席间听姬开讲述唐叔家族这些年来的种种辛酸,姬职也是唏嘘不已:“天命看来真的要抛弃姬氏了,竟让唐叔的后人沦落到这般境地。”

姬开望向姬职一脸坚定地抱拳道:“天命无亲,唯德是予。若遇德者,必能再兴。今王室衰微,邦国羸弱。我辈正该奋起逆命,重振周统。公子其有意乎?”

姬职心想你这话太反动了,要是让别人知道我有这想法还不得弄死我呀?脸上装出一副为难的样子婉拒道:“仁兄之言甚状我心,奈何在下势孤力弱,不敢不度德量力。”

姬开摇头说道:“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古来成大业者,莫不起于微末。商汤以五十里封地起家征伐夏桀,文王以七十里封地开创大周。现在您有国土千里,黎庶百万。难道不比商汤和文王强的多吗?”

姬职不免好奇这三人为什么一上来就拼命给他打鸡血,于是便假装不悦道:“仁兄言过了,商汤有伊尹、仲虺。文王有姜尚、闳夭。”言下之意是有什么真本事就亮出来瞧瞧。

姬开三人却不想过早给他答复,只好委婉地说道:“宋国的庄夫子曾言:南方有鸟,名曰鹓雏,发于南海,而飞于北海,非梧桐不止,非练实不食,非醴(lǐ)泉不饮。所谓大才大概也是要遇到梧桐树才愿落脚栖息的吧!”

第一回合交锋双方谁也不肯先亮底牌。

瞧姬开这言下之意,竟是想先试试自己的成色。姬职脸色也不由得凝重起来,对面这三人除了庄乔在历史上留下不小的名声,另外两个应该是无名之辈,哪来这么大底气?

“不知三位师从何人,所学何派?”姬职还没说话看不惯三人这番大才作派的田单就先跳了出来。

在这个普遍使用竹简记载文字的年代,文化传播非常困难,几乎都是依靠师生之间的口口相传,只有名师才能出高徒,野生成才的概率几乎为零。故而在这年头,确实可以粗暴地由师从判断出一个人的本事。既然这几人自称大才,他倒想看看是否言过其实。

庄乔见这家伙明显是怀疑三人的才学,当即便起身不卑不亢地答道:“我等不才,忝为西河门生。”话说得谦卑,言语之中却是难以掩饰的骄傲。

姬职闻言却并未在意他话中的傲娇之意,反倒有点受宠若惊,没想到自己竟被西河学院大学生看上了。

自春秋后期专为贵族授课的官学垄断被打破后,知识开始向底层群体普及,孔丘率先举起“有教无类”的大旗开办私学,紧随其后诸子百家各种补习班如雨后春笋遍地开花。发展至今日已经形成了三大学府鼎足而立的局面,一个是如今风头正盛的稷下学宫,齐国富庶,齐王为了养贤花费重金创办了这所官办大学,更不惜以大夫的俸禄招纳诸子百家名人担任讲座教授。稷下学宫人才荟萃,百家争鸣一词便是由此而来。

另一所学府就是魏国的西河学院,魏文侯时期,文侯派吴起占领秦国河西之地后,为征服当地老秦人进行了文化统战,派人千里迢迢请来孔子最小的学生,彼时已经80岁高龄的子夏担任校长,文侯与吴起李悝等人亲拜子夏为师,此举让天下人都看到魏国招贤纳士的诚心,士人归魏,如水之就下。只是随着文侯之后连出两代庸主,魏国贵族势力回潮,外来人才再无立足之地。再加上河西失守,学院东迁,西河才被稷下抢了风头。

最后一所学府则颇为神秘,就是那号称一怒而诸侯惧,安居则天下息的鬼谷学派,与其他两所院校不同,鬼谷人丁不旺,但出产的必是顶级精英。

这三所院校便是这个时代的哈佛耶鲁,只要拿到毕业证,不愁没工作。

见是三个名校毕业生来投简历,姬职态度更加恭谨了几分,乖乖接受几位高材生的面试:“原来三位竟是西河学院的高足,不知此来 ,何以教我?”

三人之首的庄乔率先发问:“敢问公子,何为为君之道?”

姬职老老实实答道:“为君之道当选贤任能,爱护子民。”

庄乔却对这个答案不是很满意:“楚王继位后任用贤臣屈原,重用将军景翠,让昭阳担任令尹,虽有子兰上官之流,然未曾委以重任。这算不算选贤任能?”

昭阳景翠屈原都是一时之选,楚王能重用他们当得起选贤任能四个字。姬职答道:“算。”

庄乔又继续说道:“楚王有怜民之心,继位14年来,楚国的赋税未曾加过一次,列国多有称誉。

楚王有好生之德,14年来,能不战就不战,有恶战就避战,楚国人丁兴旺,百姓安居乐业。

楚王有宽宏之量,他的臣下若有小错便网漏吞舟,若遇大错便小惩大诫。楚人称之为长者。

公子以为楚王算不算明君?”

姬职一时语塞,路边的乞丐都知道当今楚王是个如假包换的昏君,可他一时又无法组织语言反驳庄乔,只好悻悻地说道:“楚王恐当不得明君之谓吧?”

庄乔拱手道:“公子明见,楚王确实当不得明君之称。楚王宽免赋税,国家便少了府库之积,列国安能不喜?

楚王不愿与诸侯恶战,则邻邦皆知楚国懦弱,日久难免生出觊觎之心。

楚国虽有名臣良将,然任之而不能善用之,与无何异?

由此可知,楚国所谓人丁兴旺不过是为列强养好了一头肥羊罢了!

至于楚王宽容臣下,臣下便会肆无忌惮地压榨庶民、兼并田地、藏匿人口、截流赋税。长此以往,国将不国!”

庄乔一番话让姬职耳目一新,虚心问道:“敢问庄君,何以楚王善名之下皆是恶政?”

庄乔正色道:“千古以来,所谓善政明君者,非是庶民说了算,亦非是君王说了算,实乃臣子们说了算。

他们所规定的明君之道,岂能不暗藏了私心?观那夏桀商纣周厉王所为,未必就是昏君吧?

故商君曾言:用善,则民亲其亲,任奸,则民亲制,合而复者,善也:别而规者,好也。章善,则过匿:任奸,则罪诛。过匿,则民胜法:罪诛,则法胜民。民胜法,国乱:法胜民,兵强。故日:以良民治,必乱至剂。以奸民治,必治至强。

窃以为,辩奸别善,方为王道之首。为君王者,不可不察。”

姬职心中大喜,这庄乔竟还是个法家专业的!心下对他这番话深以为然,古往今来贵族们都掌控着社会的话语权,好与坏都由他们来定义,符合他们利益的就是好,损害他们利益的就是坏。

偏偏他们跟国家之间是此消彼长的零和博弈,他们多拿一点国家就要少拿一点,终有一天会把国家掏空,使王朝覆灭。那商纣王周厉王就是适逢王朝末期,想要从他们身上割肉给王朝续命的反抗者!对于这种人贵族们当然要批黑斗臭。所以商鞅才会说用所谓的好人治国,国家就会动乱,用所谓的坏人治国,国家就会强大。因为这个好坏是由贵族利益来界定的。

他大概明白庄乔的意思了,当即拍着胸脯保证道:“庄君之意,吾知之矣。苟利国家,不避斧钺,身后之名,何足道哉!”

三人相视一眼眼中都露出狂喜之色,若姬职是个死守先王教法的卫道士或是个爱惜羽毛之人那就没有谈下去的必要了。

上一章 霸国之后 战国霸业之燕昭王最新章节 下一章 邯郸对(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