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本小说网 > 历史军事小说 > 中国各省
本书标签: 历史军事 

江西

中国各省

江西(简称“赣”),别称赣鄱大地,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省级行政区,是长江经济带重要组成部分,是江南“鱼米之乡”,古有“吴头楚尾,粤户闽庭”之称,因省内最大河流赣江而简称赣。江西地处中国东南部,东邻浙江省、福建省,南连广东省,西接湖南省,北毗湖北省、安徽省而共接长江;截止2021年,全省面积16.69万平方公里,2021年常住人口为4517.4万人,辖11个设区市、100个县(市、区)。全省共有55个民族。在2020年4月6日,国务院同意设立江西内陆开放型经济试验区。

江西作为明确的行政区域建制,则始于汉高帝初年(约于公元前202年);公元291年,即西晋元康元年,改设江州,其主体为江西地区原有郡县;清代改江西布政使司为江西省,行政区域基本承袭明建制;1949年婺源县划归江西省。

建制沿革

名称由来

江西因公元733年唐玄宗设江南西道而得省名,又因古为干越之地和省内最大河流为赣江而简称赣。

先秦时期

江西开发的历史可以上溯到距今一万年以前。商朝时期,江西已进入青铜器时代,与中原地区的经济文化发展水平一致。春秋战国时期,吴、越、楚三国分争江西。

秦汉时期

秦设三十六郡,江西属九江郡,置庐陵县、新淦县、南壄县。而江西作为明确的行政区域建制,则始于汉高帝初年。时设豫章郡(赣江原称豫章江),郡治南昌县,下辖18县,所辖地域与今日的江西省区大致相当。

汉武帝时划全国为13个监察区,称13部州,江西属扬州刺史部。献帝建安五年(200年)时,孙策分庐陵、雩都等县置庐陵郡。建安十五年(210年),孙权厘置彭泽郡(旋废)、鄱阳郡。嘉禾五年(236年),孙权庐陵南部都尉,隶扬州。

秦汉以后

公元291年,即西晋元康元年,设江州,治所南昌,后迁至浔阳郡(江西九江市),其主体为江西地区原有郡县。隋时曾作行政区划调整,州的级别降与郡同,因而隋代的江西地区设有7郡24县。至唐时增加到8州37县。唐太宗贞观元年(627年)划全国为10道监察区,江西属于江南道。唐玄宗开元二十一年(733年)时增为15道,属江

南西道,其监察区下辖8州,治洪州(南昌市)。

五代时期,江西地区先辖于吴后辖于南唐。在这个时期出现了相当于下等州的新的行政区划6州、4军、55县。交泰元年(958年),南唐中主决定建南都于洪州,并因此升洪州为南昌府。宋代在州之上改道为路,初设江南路,天禧四年(公元1020年)分江南路为江南东路和江南西路,江西地区被置9州、4军、68县,其大部分隶属于江南西路,仍治洪州,另有一部分隶属于江南东路。

元朝开始确立行中书省制度(简称行省或省)。江西行省辖区远远大于今天的江西省区。除包括了今江西绝大部分地区外(原江西东北地区隶属于江浙行省),还包括了今天广东省的大部分。江西行省下辖13路、2直隶州以及48个县、16个县级州。

明朝虽然基本上保留了元朝的省区建制,但改行中书省为布政使司,改路为

府和改州为县。江西布政使司辖13府78县,地域基本等同今天的江西省区。

清代改江西布政使司为江西省,行政区域基本承袭明建制。另在吉安府增设莲花、南昌府增设铜鼓、赣州府增设虔南等3个县级厅,同时升宁都县为省辖直隶州。巡抚成为全省最高行政长官,下设承宣布政使司和提刑按察使司,分管民政、财政与司法监察。

文化

文化现象

书院文化

“江西书院甲天下。”江西是古代书院的起源地,唐代德安义门东佳书院和高安桂岩书院是中国设立最早的书院之一。宋代白鹿洞书院名列中国四大书院之首,华林书院延四方讲席,鹅湖书院首创学术自由争辩之风,白鹭洲书院以人才辈出、延续办学800年而著称。

在明代1239所书院中,江西地区就有238所,占五分之一。据清光绪《江西通志·书院》记载,江西书院达526所。有学者根据其他各种史籍、志书、笔记、碑刻统计,认为江西古代书院足有千余所之多,迄今保存较完整的仍有85所。

革命传统

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群众先后在江西建立了大片革命根据地。其中著名的有赣西井冈山革命根据地、湘赣革命根据地、赣东北革命根据地(后发展为闽浙赣革命根据地)以及包括铜鼓、修水、万载、宜丰等县的湘鄂赣革命根据地。当时的中央革命根据地在赣南和闽西地区的21县,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设在瑞金,故瑞金有红都之称。

地方文化

赣文化赣文化是中华民族文化的子系统。经长期发展,它又派生出一系列自己的文化分支,构成层次丰富、脉络清晰的网络。赣文化包含了浔阳文化、豫章文化、临川文化、庐陵文化、袁州文化、赣南客家文化等诸多子系统。其铜文化、瓷文化、书院文化、禅道文化、苏区文化、文学、艺术、哲学等,各自构成了相对独立的系统,它们对中华民族文化史有着重大的推进作用。

临川文化临川文化是以江西临川为汇合中心,人文、风物、哲学、教育、文学、艺术、科学、技术、医理、学术、宗教、民俗、体育、语言、建筑、美食等实行向性组合,而形成独具特色,自有特征,承上启下的区域文化。

庐陵文化庐陵文化以庐陵古治属为核心,辐射而涵盖现今吉安市十余县(区)及周边市区的区域性文化。庐陵文化源于七千年前的青铜文化,以“三千进士冠华夏,文章节义堆花香”而著称于世。“一门六进士,隔河两宰相”、“五里三状元,九子十知州,十里九布政,百步两尚书”、“父子探花状元,叔侄榜眼探花”至今仍传为佳话。

赣南客家文化赣南客家人的进取精神、乡土意识和淳朴务实精神孕育了江南第一宰相钟绍京、盛唐诗人綦毋潜、北宋名医陈恕、宋代诗人曾几、散文家魏禧、孙中山先生的先祖孙勰,以及革命年代叱咤风云的将军古柏、肖华等名人。赣南600余幢客家围屋被称为“东方的古罗马”。客家民俗文化包括山歌、赣南采茶戏、东河戏流传至今。

儒释道学

儒家战国时期,孔子弟子澹台灭明进入江西。宋明时期,婺源朱熹上承程颐、程颢而集理学之大成。金溪陆九渊成为陆王心学的创始人。理学发源于江西,定型于江西,中国儒家思想的哲学化、体系化在江西最后完成。

佛教江西是中国宗教文化的一大中心,历史上有“求官到长安,求佛到江西”的说法。佛教净土宗始于晋代庐山东林寺高僧慧远。对唐代以后佛教影响很大的南禅,主要根据地在江西。禅宗五家七宗之中,三家五宗源于江西。

道教道教则有汉代张道陵、张盛在鹰潭龙虎山开创天师道。葛玄在樟树閤皂山创道教灵宝派。晋代许逊(许真君)是净明道祖师、治水专家,百姓建万寿宫祭。

风俗民情

戏曲文化

明初形成的弋阳腔是南戏高腔源头,演变成京剧、川剧等40多种戏曲。明代汤显祖的《临川四梦》代表中国古典戏剧最高水平,被誉为“东方莎士比亚”。清代蒋士铨称乾隆间第一曲家。江西因盛产茶叶在清中期逐渐形成的采茶戏。民种类丰富,有号子、渔歌、山歌、小调、灯歌等,以兴国山歌最为著名。

物质文化遗产

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万年稻作文化系统

世界文化遗产江西庐山风景名胜区

国家级非物质

文化遗产名录

第一批兴国山歌、傩舞(南丰跳傩、婺源傩舞、乐安傩舞)、永新盾牌舞、弋阳腔、青阳腔、广昌孟戏、徽剧(婺源)、宜黄戏、赣南采茶戏、徽州三雕(婺源三雕)、萍乡湘东傩面具、景德镇手工制瓷技艺、景德镇传统瓷窑作坊营造技艺、铅山连四纸制作技艺、歙砚制作技艺、金星砚制作技艺、全丰花灯、武宁打鼓歌※、于都唢呐公婆吹※、万载得胜鼓※、瑞昌竹编※、万载花炮制作技艺※、樟树药俗※

第二批鲤鱼灯舞、萍乡春锣、湖口草龙、瓷板画、夏布织造技艺、石城灯会

第三批九江山歌、赣剧、西河戏、“古陂席狮、犁狮”、高安采茶戏、德安潘公戏、新干剪纸、鄱阳脱胎漆器髹饰技艺、上坂关公灯、西山万寿宫庙会

注:※为扩展项目

地方方言

赣方言古称傒语,习称赣语,属汉藏语系汉语,江西省内通行赣方言的有60多个县市。包括南昌、景德镇(城区)、萍乡和宜春、抚州、吉安三地区的各县市;上饶、九江两地区的大多数县市;赣州地区的、石城、宁都、兴国、于都、瑞金、会昌等县也有使用赣方言的乡镇。

客家方言习称客家话,主要分布在江西的南部(除赣州城区、信丰城区外的其他赣南地区),其他分布在吉安南部,抚州南部,以及赣西北的铜鼓,修水、武宁、万载。但赣州市区及个别城镇因其方言(属西南官话)和民居形式(属客家民居)与和县客家方言的土木混合结构为主的民居不同。

吴方言习称吴语,主要通行于上饶市区、上饶县、玉山县仙岩镇、广丰县。

徽方言习称徽州话。主要通行于婺源县及其周边乡镇。

江淮官话

瑶语

畲语

少数民族语言有瑶语,在全南县,人口约200人,说瑶语和当地的客家话。江西的其他少数民族,主要是畲族,不说自己的少数民族语言,只说当地的汉语方言。江淮官话分布在九江市区、瑞昌市等地区。

上一章 山东 中国各省最新章节 下一章 福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