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本小说网 > 短篇小说 > 唐诗宋词元曲
本书标签: 短篇 

第65章

唐诗宋词元曲

贯休

  (852—913),僧人。本姓羌,字德隐,今浙江兰溪人。天复年间入蜀。蜀主王建赐号“禅月大师”。与韦庄多有唱酬。其诗多讥讽时事,诗作以奇崛为宗,表现一种突兀傲岸的艺术风格。有《禅月集》,《全唐诗》存诗十二卷。

  晚泊湘江作①

  烟浪漾秋色,高吟似有邻②。一轮湘诸月,万古独醒人③。岸湿穿花远,风香祷庙频④。只应谀佞者,到此不伤神⑤。

  【注解】

  ①诗题一作《晚泊湘江怀古》。

  ②高吟句:意谓因怀念屈原而高吟,体会到屈原当时的忧国心情,引起情感上的共鸣。

  ③独醒人:既指屈原,也自指。

  ④祷庙频:人们远穿花径纷纷前住三闾大夫庙祭奠。

  ⑤“只应”二句:屈原不能容身于当时,是因小人的陷害,他的遗迹也不会引起小人的追慕,而人民则普遍地纪念他。

  【赏析】

  这是一首怀古凭吊的诗篇。诗人泊船湘江时凭吊屈原,歌颂了屈原特立独行、坚贞不屈的爱国精神,同时亦表现出诗人对屈原无限的追慕。“一轮湘渚月,万古独醒人”蕴意尤为深刻。

李煜

  (937—978),初名从嘉,字重光,号钟隐、莲峰居士等,李琼的第六子,公元961年嗣位,史称南唐后主。975年,宋兵破金陵,南唐亡,李煜肉袒降宋,受封违命侯,后改封陇西郡公。过了三年如同囚犯的屈辱生活,太平兴国三年(978)卒。李煜在政治上十分无能,文艺上却经史诗文俱通,擅长书画,精于鉴赏,妙解音律,尤工于词。子夜歌

  人生愁恨何能免?销魂独我情何限①!故国梦重归,觉来双泪垂。

  高楼谁与上?长记秋晴望。往事已成空,还如一梦中。

  【注解】

  ①销魂:指极度痛苦,悲伤。

  【赏析】

  这首词表现了一个亡国的囚徒对往事如烟、人生如梦的领悟和悲慨。上阕写梦醒后的悲哀,下阕补叙梦中昔日的富贵繁华,反衬今日的凄凉,深切地表达了诗人极度悲痛的心境。

  破阵子

  四十年来家国,三千里地山河。凤阁龙楼连霄汉①,玉树琼枝作烟萝②,几曾识干戈③?

  一旦归为臣虏④,沈腰潘鬓消磨⑤。最是仓皇辞庙日⑥,教坊犹奏别离歌⑦,垂泪对宫蛾。

  【注解】

  ①霄汉:天空。霄指云天,汉指银河。

  ②烟萝:指树木丛茂,似烟聚萝缠。

  ③干戈:古代兵器,此借指战争。

  ④臣虏:俘虏,指投降称臣。

  ⑤沈腰潘鬓:腰围减损,两鬓添霜。

  ⑥庙:宗庙。

  ⑦教坊:管理宫廷音乐的机构。

  【赏析】

  这首词追赋亡国时辞庙北上的情景。先从立国写起,悔恨自身只顾沉醉于繁华与享乐,忽视了朝廷政事。上阕概括了南唐的历史和疆域,下阕极写从帝王到虏囚的变化,兀起顿转。从极乐到极悲,亡国的凄怆之情,兴亡之慨,虽未直言痛悔,但痛悔之情充溢词中。

  乌夜啼

  昨夜风兼雨,帘帏飒飒秋声。烛残漏断频欹枕,起坐不能平。

  世事漫随流水,算来梦里浮生。醉乡路稳宜频到,此外不堪行。

  【赏析】

  这首词抒写作者亡国后的囚徒生活。上阕写作者凄苦、彷徨的囚徒生活。下阕抒情,故作达观之词,自我宽解。通篇抒写亡国之辱之恨而不着恨字,倾诉愁肠百结之苦而不用苦字,“深哀浅貌,短语长情”。

  临江仙

  樱桃落尽春归去,蝶翻轻粉双飞。子规啼月小楼西,王钩罗幕,惆怅暮烟垂。

  别巷寂寥人散后,望残烟草低迷。炉香闲袅凤凰儿,空持罗带,回首恨依依。

  【赏析】

  这首词写的是亡国之恨。当时处在将被攻破的围城之中,感到宗庙不保,樱桃难献。时光景物人事都处于尽、归、飞、啼、暮、残、散、空、惆怅、寂寥中,表现国运将终,大势已去的情景。

上一章 第64章 唐诗宋词元曲最新章节 下一章 第66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