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本小说网 > 短篇小说 > 唐诗宋词元曲
本书标签: 短篇 

第47章

唐诗宋词元曲

望夫石①

  望夫处,江悠悠。化为石,不回头。山头日日风复雨,行人归来石应语。

  【注解】

  ①望夫石:传说有一女子,因丈夫远行久未归,就天天上山望夫,而丈夫依然没盼回来,这女子便在山巅化为石头,仍是望夫的姿势。于是后人把此石叫望夫石。望夫石很多,这里所写不必定指。

  【赏析】

  这是一首据民间传说写成的抒情诗,描绘了一幅生动感人的望夫石形象,“化为石,不回头”,以拟人的手法,使人与物合,情与景谐。“山头日日风复雨”,言久经风吹雨打而未改初衷。末尾,诗人作了个浪漫的推想“行人归来石应语”,含有不尽之意。这首诗语言平淡质朴,却蕴含丰富,富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

  薛涛

  (生卒年不详),字洪度,长安人。幼时随父入蜀,后入乐籍。能诗,时称女校书。曾居浣花溪,创制深红小笺写诗,人称薛涛诗。现存薛涛诗以赠人之作较多,情调伤感。

  送友人①

  水国蒹葭夜有霜,月寒山色共苍苍。谁言千里自今夕,离梦杳如关塞长。

  【注解】

  ①水国句:《诗经·秦风·蒹葭》有“所谓伊人,在水一方……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句,此处暗用此意。

  【赏析】

  这是一首表达相思情意的诗。前二句写别浦晚景,引用古诗之意,暗含秋夜别人的凄清。第三句似慰勉,与此前离伤之意构成曲折,表现友人远去,思而不见的深情。末句诗情曲折,余味悠长,有无限蕴藉。

韩愈

  (768—824)字退之,河阳(今河南省孟县)人。祖籍昌黎,世称韩昌黎。贞元八年(792)进士,在刑部侍郎任上,因谏阻宪宗迎佛骨被贬为潮州刺史。历任国子监祭酒。京兆尹及兵部、吏部侍郎。韩愈倡导古文运动,其散文被列为“唐宋八大家”之首,与柳宗元并称“韩柳”。他反对六朝以来的浮艳文风、主张继承先秦两汉的散文传统,追求文学语言“词必己出”、“唯陈言之务去”。其诗气势壮阔,笔力雄健,自成一家。他首开了“以文为诗”的先河,对宋诗的影响很大。但由于过分追求奇险和散文化,有些篇章险怪古奥。有《昌黎先生集》。

  听颖师弹琴①

  昵昵儿女语,恩怨相尔汝②;划然变轩昂,勇士赴敌场。浮云柳絮无根蒂,大地阔远随飞扬③。喧啾百鸟群,忽见孤凤凰④。跻攀分寸不可上,失势一落千丈强⑤。嗟余有两耳,未省听丝篁⑥。自闻颖师弹,起坐在一旁。推手遽止之,湿衣泪滂滂⑦。颖乎尔诚能⑧,无以冰炭置我肠⑨!

  【注解】

  ①师:唐对僧的称谓。颖:僧名。

  ②“昵昵”二句:意谓琴声之缠绵婉转,有如青年男女谈情说爱。昵昵,亲近之意。尔、汝,《尔汝歌》是江南一带民间流行的情歌,歌词每句用“尔”或“汝”,以表示彼此关系的亲密,此同其意。

  ③“浮云”二句:比喻琴声的悠扬。

  ④“喧啾”二句:比喻琴声忽而如百鸟竞喧,忽而如孤凤长鸣。

  ⑤“跻攀”二句:写声调高低的变化。跻,登。跻攀,指调子越弹越高。分寸不可上,形容高到不能再高。千丈强,千丈有余,极言其低。

  ⑥省:懂得。丝篁:即丝竹、弦管,泛指乐器,这里借指音乐。

  ⑦滂滂:流溢的样子。

  ⑧能:指擅长弹琴。

  ⑨无以句:指琴声荡人心魂,再弹就禁受不起。冰炭置肠:比喻情感剧烈的波动。

  【赏析】

  这是一首描写音乐之美的名作。清人方扶南把此诗与白居易的《琵琶行》、李贺的《李凭箜篌引》相提并论,推为“摹写声音至文”。诗的前十句紧扣题目中“听”字,从正面摹写声音。后八句写诗人听琴的感受和反应,从侧面烘托琴声的优美动听。全篇诗情起伏,驰骋大胆的幻想和丰富的联想,在摹写声音节奏的同时发掘蕴含其中的情志,给人以强烈的艺术感染。

上一章 第46章 唐诗宋词元曲最新章节 下一章 第48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