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本小说网 > 科幻末世小说 > 我欲求败
本书标签: 科幻末世  游同月更 

我欲求败导言

我欲求败

《我欲求败》导言: 在我们生活的自然界当中,是无处不洋溢着一种恒定的自然法则和规律,并且是还暗藏着开启人类智慧的微妙玄机。只可惜我们人类却是为了生存而生存,对于赋予我们生命周转轮回的自然物质世界的了解,似乎有些太也微乎甚微了,哪怕就是连个皮毛都未曾做到真正的触及,更不要去说我们对非物质世界的认识了。说起来这倒是我们人类在向前举步过程当中的一件遗憾之事。不过,我们人类的智慧始终是保持着一种勃勃扬扬的喷发状态,是以此般遗憾当不会在较长时间内抑郁。因为我们人类是只要将自身的思维模式,以及思想意识萌动状态稍加深入一些,以及是在将其施加于具体操施事物的基础之上的同时,是以截然相对的正反两种境遇相论较,以及是还有相互为之对应的其内涵进行相关思考和探索,便会发现,我们所欲了解的一切的一切,居然是那么的简单,并非是如我们想象当中的那样复杂,甚至于能够无中生有,扭转星寰。介于此故,我们不妨是可以想象一下《易经》当中的一句话:“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如果这一句话是从表面上来看,其言语辞理的确是太也简单了一些,或者是还有一些过于抽象化的玄妙。但是,如若是要真正深入其中进行相应的实施,很快就会发现,是除了掌握必须具备的主导知识以外,仍必须掌握一定的多方位界面知识,不然是很难洞悉其之深刻的寓意和内涵。 我们的老祖先曾是这样说过:“世上本无法,庸人自设法,知法犯法。”若是将这一句话放置于我们生存并周旋的任何一领域,无不是极其尖锐的道出了我们人类是之所以愚闷迷茫的弊端。我们人类倘若是要摆脱这种自我给予的枷锁,似乎并不是如说一句话那么的简单。因为我们是人人皆知这其间的真理,可是人人却又无力扭转,只能是在大趋势之下苟活仅求一饱而已,是以此般是愈行愈烈而不能自拔。以至于圣人老子是在看到人类自身的这种无奈时,说出了“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的四种自然规律的精髓深意。可是,何为天?何又为地呢?老子在《道德经》当中却是并没有给予相应的阐述。如果我们是以人类当前所掌握的知识领域,则是可以将地球的表固之域理解为地,仰望其上的蓝茵大气层是为天。但是,倘若我们是进入地球以外的宇宙空间,这般一天地为之相对应的言理是否能够继续运用呢?回答是肯定的!我们是只要洞悉了宇宙万物之间的既是存在正反,却又相互为之共融的轮转之法,其之一切将是尽在人的掌握之间。就如同男人和女人,光明与黑暗,强与弱,生和死,任何事物都是不能违悖其中的正反之理,因为这便是宇宙万物是之所以能够恒古生存的本源基础。如果据此理归融于我们身遭的那些能够触及,以及是还有那些暂时是还不能够触及的物事当中,又有什么不能解释和解决的问题呢?就这么简单?!是的,就这么简单!而且这便也是我们当今所提倡的和谐社会的精髓臻理。但是,这却也只是地球局部区域的和谐。倘若是能够做到地球所有区域之间的和谐,便是能够达成太阳系诸行星之间的和谐;太阳系若是和谐了,便是意味着各星系之间的和谐;而星系之间的和谐,便是意味着整个银河系的和谐。 追源寻本,要达成整个银河系的和谐的根本所在,便是我们人类自己本身。不过,这样讲却并不是太也准确稳妥,而准确的来讲却应该是具有一定思想和智慧的生命体。遵循宇宙自然法则,不论你是属于那一种形式的智慧生命体,都一定是会存在相互为之对应的的施行肢体。我们都是知道,银河系是有四条枝脉,其每一条枝脉均是由无数若干密匝的星体组成。同时,这四条枝脉不仅是呈相互对应之势,而且曲线流畅,其之生发趋动之势是均来自于其中心之源。而银河系中心生发驱动之源,则又是在宇宙广博雄浑的生发之力的侵润之下,按照一定的轨迹不停地旋转着,直至运动到生发和消亡的交合点上时,便会发生最终注定是要发生的质的变更,完成是任何事物都是要经历的生和死的过程,准确地讲也就是使命的终结。而这也就是如同我们人类一定是要经过从婴儿到衰老的死亡过程,而在这一过程当中是否能够达成同周遭氛围的和谐,却是完全取决于其人自身的思想。因为,倘若思想是有了妄动之隙,则势必会引发人之身体的妄动,而随后便是精气的妄动,准确地讲就是生发之气的妄动。在此般妄动的形式之下,和谐的氛围和范畴是如何能够可以维持并衍续拓展?如何能够造就大范围空间的和谐? 宇宙的和谐与否是完全取决于生命体的本心,这绝非是故弄玄虚,因为,大有大的方圆,小有小的尺度,不管是大还是小,其自然法则是必须沿循的定数,是任何力量都不能为之更变或者消弭的定数。 作为宇宙中的任何生命体,任何物事,都是生存在物质和非物质的空间之中,因为在物质表面的周遭,是无处不依附着非物质,两者是既相互对立,又相互依存,单一的存在那是显然不符合自然法则。但是,物质世界是任何一生命体均能够看到并可以触摸到的实质性空间,可非物质世界却是任何一生命体都无法看到并触摸到的一种意识形态,因为智慧生命体是依凭思想意识而能够感知到它的存在,可又不仅仅是如此,它是无时无刻不在左右着我们的生活和思想,以及言行举止。倘若是这样去宣扬我们的世界观,只怕是或多或少有一些脱离我们的现实生活本身,有点唯心至上的意味。其实,关于若有若无的非物质世界的精神感知,我无需过多的阐述和解释,但凡是有思想的我们,是都能够在不同程度的氛围和环境有或多或少的感知。但是,至于物质世界是否和非物质世界一般大小,单凭我们人类的想象应该是不能给予准确的度量,因为,有些事物的动态是不能用生命体的知识进行理解和解释。所以,我们人类是将此般动态称之为超然能力。而之所以是这般定位,实乃是由于以人类科学的唯物主义理念不能解释,并且以人类通灵的唯心主义思想也是无法阐释的。我国著名的已故科学家钱学森是将此般两者均不能合理解释的现象定位为‘唯象科学’。其中,‘唯’是指唯物和唯心的综合,‘象’是取自于《易经》当中所阐释的宇宙万物之像。西方的一些科学家则是将一些难以解释及理解的现象和物事,称之为‘不解之谜’,或者是‘未解之谜’。倘若是细较起来,发生在地球之上的唯象、不解、未解还真是不少。它们看似离我们是那么的遥远,可又觉得离我们是相当的近,可是一旦深究探寻却又无一不是如同水中之月,镜内之花,可望而不可及。但纵是如此,从古至今的一些事物却是无一不影响着我们的思想,改变着我们的命运,在不知不觉之中感知着那神秘玄幻,但却又实实在在传将下来的诸多事件和物事。因为,其毕竟是多多少少的主宰着我们社会进步的轨迹。 在上世纪的八十年代末期,南非的一个金矿是在采挖过程中,发现了数百枚类似金属球的人造物体。从金矿的成型时间来看,应该是属于二十一亿年前的产物,至于其当时是以怎样的形式冶炼成型,我们暂且不予以理会,但是,在该金属球当中,是为什么有一个会自动旋转?难道此般是有什么寓意和内涵么?当真是令人匪夷所思。在非洲的加蓬共和国有一个叫做奥克洛的铀矿,由于1972年其所销售出去的一批铀矿石铀含量不足0·3%,而其它任何铀矿石当中的铀含量均是不低于0·72%。经过专家一番仔细认真的调查,竟是惊奇的发现,在该铀矿石的出处,居然是有一座非常原始古老核反应堆,但令人尤为惊讶的是其结构不但十分严谨,而且还是极其相当的合理。经过测试,该古老的核反应堆已经运转了五十万年,其是由五百吨铀矿石组成,只是其输出功率很低,大概估计只有100千瓦时。这是我们人类的史前文明?还是来自于地外的外星文明?众说纷纭,莫衷一是。1968年,在美国犹他州的羚羊喷泉,发现了踩在三叶虫的人类足印化石,据当事人描述:“···当将一片岩石敲开之后,其便是像画片一样被展开,发现其上居然是有一枚十分清晰的人类足印,并且还是踩踏在三叶虫的上面···”三叶虫人类足印化石的发现,则是意味着在距今五亿年的恐龙时代的寒武纪,人类就已经在地球上开始活动了,但古猿却是在100万年前进化为人的。那么,我们不妨是要想,这不小心踩踏在三叶虫上的人,却是从哪里来的呢? 在南美洲的咯咯湖畔的高原上,有一座被称之为神秘古城的第阿瓦拉克的废墟,其内有一座是用整块红色砂岩雕琢成的巨大神像。在神像的身体上刻着一副完整的星空图,以及还有上百个符号文字。经天文考古学家译读,发现那星空图居然是准确的描绘了2·7万年前的古代星空,其玄奥怪诞的符号则是记述着深邃的天文知识,而这些天文知识却是能够令我们人类使用6400万年!那么,在2·7万年前的咯咯湖畔的古代人类,是否有可能具备如此深奥精邃的数学和天文学知识呢?我们不知,只能是遐想臆测··· 20世纪60年代初,我国考古人员在新疆的一座古老山洞里,发现了一批古代岩画,经过科学测试,其乃是七万年前的产物。在这些岩画当中,有一组是由新月、上弦月、满月、下弦月、残月等连续画面组成的星象图。但令人震惊的是,在满月球体的月南极处的左下方,画有七条呈辐射状的细纹线,这表明作者极其鲜明、准确的表现了月球上的大环形山中心处辐射出的巨大辐射纹,这是与我们现今对月球的了解基本一致。试问:在钻木取火、结绳记事的原始人,是如何洞悉月球的地貌的呢?真可谓是‘不知江河何时初映月,不知明月何时初照人’。 以上这些似乎还说明不了什么,还不能完全确定在我们人类史前,是否曾经有过高度发达的文明,但有一点却是可以完全肯定,就是在我们地球以外,是必然存在着其它智慧生命的文明体系,从以上那些发现来看,我们当是或多或少有过一些接触,只是若要真正细究起来,总觉得有那么一点点的牵强。有人说那些莫名的事物乃是神的安排,是神给予我们的刻意点化,因为神的能力是无限的,远远超出人类智慧的想象。那么,神究竟存在与否?神究竟是有着怎样的广博深邃智慧?我们上古的祖先可能曾经是有过相关的接触和认识,现今之人却并没有真正意义的接触和认识,仅仅是只凭思想意识的感知而认为神是存在的,并且是坚定地认为神创造了万事万物,人不过是其中的一个小小环节罢了。关于神的传说,西方有上帝耶和华,真主安拉,东方则有释迦牟尼,帝俊。在关于人类起源的传说之中,均是有一个极其相近的共同之处,就是不论亚洲还是欧洲、美洲、非洲,均是在民间流传着上古之时,曾经是发生过大洪水,而且生还者均为一男一女,西方是亚当和夏娃,东方则是伏羲和女娲,非洲、美洲亦也是如此,而且均是捏土造人。所不同之处则是亚当和夏娃乃是上帝耶和华捏土所造,伏羲和女娲则是捏土创造了我们人类。在西方《圣经》则是向世人告知了神的荣耀。而东方,我们却是可以从《山海经》之中了解到‘神’的绩勋。 关于《山海经》,有人说是一本地理书,有人说是一本游记,但不管怎么去定位,我们都是可以不容置疑的去给予肯定,其乃是记录了我们华夏民族祖先之一的大禹,曾经是不辞劳苦的治理给上古之先民造成极大灾害的大洪水。关于是如何发生大洪水的,《淮南子·览冥训》中记载:‘往古之时,四极废,九州裂,天不兼覆,地不周载,火熠炎而不灭,水浩洋而不息···女娲炼五色石以补苍天···苍天补,阴水涸···’。《论衡·谈天》中记载:‘共工与颛顼争为天子,不胜,怒而触不周之山,使天柱折,地维绝,女娲炼五色石以补苍天···’而有关女娲补天的故事,是在昔时的史籍记载当中,以各种各样的形式叙述着这个事情,是以我们可以断定:有关女娲补天的这个事情绝非是我们的先祖所杜撰,同时也绝非是闲来无事的臆想,应该是我们的祖先在尚未开化的情况下,对某些事物的独断曲解罢了;也就是说女娲补天那是不可更改的事实,但未必真正是以石头补天,而关键是一个‘炼’字,是炼五色石以补苍天,并以此杜绝不绝的淫淫雨水。我们仅从女娲补天的这个传说当中便可以看出,昔时所发生的那场大洪水,当真是浩荡凶猛,涂炭生灵无数,山川百壑是基本上被淹没,是以在此般情况之下,并出了鲧和大禹的父子治水英雄。而《山海经》则是记录了大禹在治理大洪水的履历过程当中的山河万物的外相,以及各种相关属性。我们原以为大禹昔时只是治理了与中华大地相接壤的大洪水,但我们现今的相关学者却是从《山海经·东山经》中找不到相关记录的部分地理记载,令相关学者着实是匪夷所思,不知所云,推测其极有可能在漫漫时间长河之中消弭了。但是在20 世纪60年代的美国有一位叫做墨兹的博士,针对《山海经·东山经》所记录的在中国大海之东、日出之处的这一记载线索,跳出中国本土之区域,在北美洲进行了相关针对性的实地考察,结果发现书中所记录的那片不知区域,竟是同北起加拿大、南到墨西哥的地理地貌,以及山川河流、植物人文的记录完全吻合,是以最终确定这块几千年来被认为是无可考证的区域是北美洲的中西部。由此看来,我们的祖先大禹是在治理大洪水的过程当中,应该是基本上踏遍我们地球的北半球,倘若是仅仅以治水英雄来评估,只怕是实难正确颂扬大禹治水的绩勋。因为在《山海经》当中曾是记载大禹在治理大洪水时,由于山川阻碍,不能将浩瀚之大洪水导引至大海之中,如仅凭人工开凿不单单是耗工耗时,而且摆在面前的诸多因素是也不允许。在此般情况下,《山海经》中曾是记载:···一人左手操一龟,右手把算,并请应龙下界,应龙以尾犁地,火花四溅,闭塞之水逐尽皆疏导至大海。《孟子·腾文公》中关于大禹治水是这样记载的:禹掘地而注之于海···。在《淮南子·地形》中曾是这样记载着···禹乃使太章步自东极至西极,二亿三万三千五百里七十五步,使竖亥自北极至南极,二亿三万五百里七十五步···。关于此事,《山海经》却是这样记载的:···竖亥左手把算,右手执龟,从东极至西极,从南极至北极···。恐怕这便应该是最早的地球测量了吧。只不过是其当时的测量同现在有些差异,地球不是浑圆,而是一个椭圆,但也不排除最初的地球极有可能就是浑圆的。那么,以上这些这些说明了什么呢?说明在我们的上古昔时,曾是衍生过完全是超乎我们想象的文明。 而之所以将上古时期产生的文明称之为是‘完全超乎我们的想象’,是因为我们现今人类根本无法理解上古先人,是如何能够掌握那般高超的非人类技能,即便是现今人类,仍是有许多难以做到。如果倘若不将这些超然能力归之于“神”的惠泽,只怕是极难定断其之出处。那么,什么是神?如果果真是存在神,神究竟是要隶属那一种生存范畴?与我们有着怎样的情感纠葛?遗憾地是,时至今日还不曾有能够让人满意的定断。非常有幸,一次梦境偶得,方才是晓得‘神乃是宇宙深处多种神秘力量的聚合体’,是也借此明白了我们所常说的‘神’,实乃是我们人体‘精气神’的结合体,只要是经常性的和大自然切身接触和感知,便会切身彻肤感应到小‘结合体’与大‘聚合体’之间的衔接和沟通,也就是说‘神’便会赋予我们一定的能力,一些超出常人的能力。当然,如果是将这种能力施之于生命体系的和谐,那么,其之能力必将是日盛一日,终将能够成正果!反之,则将遭受其之不堪忍受的惩罚痛苦。换而言之,‘神’便应该是悲怜惜闵宇宙苍生的生命精灵,是负有一定的使命和责任。在我们地球上最是广而知之的是有‘普度众生,救苦救难的观世音菩萨’,以及还有负有同等责任和使命的‘圣子耶稣’···。是以民间流传:观世音菩萨和圣子耶稣,乃是同一个人,耶稣实是观世音菩萨的化身··· 在我国的浩渺历史过程当中,将天象施之于神迹的着实是尤为众多。颇具代表性之一的由数‘天开眼’。在清代袁枚的《子不语》卷二十四中,曾是记载了有关‘天开眼’的详细经过:“平湖张淑坡,一日偶在庭中,天无片云忽闻然有声,天开一缝,中阔两头小,其状若舟,精光闪烁,圆若车轴,照耀满庭,良久方闭。识者以为此即是‘天开眼’云。”而较为理性的记录,应该算是道光、咸丰年间毛祥麟所撰的《墨余录》卷十六中的‘天开眼’条:“冬夜,天忽开裂,光照宇宙,俗谓之‘天开眼’,多见于北方。此于薄云中偶聚电光,气肃不化而然也。北方严凝之处,故多见于此。西人谓之‘北方晓’”。而有关‘天眼’之说应该是来自于佛教。佛教中称“肉眼、天眼、慧眼、佛眼、法眼为五眼。”其中的‘天眼’,据龙树菩萨《大智度论》卷五说:“于眼,得色界四大造清净色,是名天眼。天眼所见,自地及下地六道中众生诸物,若近、若远、若粗、若细,诸色无不能照。”而‘天眼’能够修炼到透视六道、远近、上下、前后、内外、未来的程度,则为‘天眼通’。相较之下的‘天开眼’,则是宇宙诸处无所不尽皆透视。《我欲求败》这部书便是从‘天开眼’的这种天象,将我们的思路引领到另外一个界面,如果是会对我们的人生发展轨迹有所补益性的启迪,我心当实感幸甚,其之后的两部衍续,合也当问世献丑。因为,按照《我欲求败》这部书的故事主线,其之终结将是在‘巴别塔’,俗称‘通天塔’。《我欲求败》内容简介: 故事是发生在二十一世纪的第一个十年,一位正当英年的后生小子沙峰,突因生命之中的另一半香消玉损,是以变得萎靡颓废,终日浑浑昊昊,以烟酒排泄心中的抑郁,是只有在爱人的祭日这一天,沙峰是才会着实刻意的拾掇一下自己的仪表。也就在爱人第三年祭日的前一天,沙峰心里是有一种说不出来的冲动和殷切,便迫不及待地前往终南山之巅···一场突如其来的雷雨,是让沙峰感受到了一种前所没有的情感迸发,一句‘魂兮归来’是由心底激发而出,但紧随着便是一道锐利的闪电,不偏不倚的击中了沙峰的额头,随即是翻身坠入黝黑深弥的山谷之中···但沙峰并没有坠入谷底,而是被山峭上生长的一株松树所截获。侥幸生还的沙峰,不但是发现了已然是逝去近三年的爱人,而且爱人的冥冥出现,是让沙峰的生活完完全全的被改变了···以至于让沙峰是不知偶然,还是冥冥之中的必然因素,但不管怎的,爱人紫薇的出现,使得沙峰是从后世来到了前世,并卷入一场捍卫银河系的战斗之中去了,让沙峰是由最初的茫然,渐渐的转化为似懂非懂的茫然,对人类是之所以要为之生存,并要为之奋斗努力的目的产生了疑问,人类若是要向前进步发展,难道说就势必要滋生你死我活的争斗吗?就没有其它能够可以选择的和谐方式了吗?是以此故,彻彻底底的将沙峰的人生历程给予了改变。由于事态的不断变化发展,是让沙峰明白了‘宇宙自然法则’是一个什么样的事物,晓得了是只有遵循其之法则,方才是宇宙之中所有智慧生命沿袭生存的必然规律,至于那所谓的和谐与战斗,不过是一种必然要经历的过程,不是能够依凭意识就随之更改的。同时是也让沙峰明白了,地球的和谐,是可以促使太阳系和谐,而太阳系的和谐亦是能够引发银河一脉的和谐,若是银河一脉和谐了,却是能够达成整个银河系的和谐,如若银河系是能够成为一个和谐的体系,其将对整个宇宙的链式和谐,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而整个宇宙的和谐根本基础则是在之智慧生命之心,因为心之和谐方是能够使得宇宙脉脉相连的生发之气为之和谐。而后世小子沙峰是之所以能够在前世发生那些所谓的传奇经历,是因为沙峰遇到了那些让沙峰是似知非知的人和事,也正是因为此故,是令沙峰似知非知的开始寻找和谐的真正宗旨。而英雄,一位真正具有华夏文化蕴涵的宇宙英雄,是也由此而滋生。《我欲求败》章回目录:自序 01---03第一回 燕处超然 04---67 (摘自《道德经》第二十六章。原文是:····虽有荣观,燕处超然。意思是说:即使有奇观美景也安闲而居,超然物外而不为所动。这里是指但凡是自然界中的奇妙景致所在,必然是有其之奇妙之处。) ) 第二回 不言之教 69---130(摘自于《道德经》第二章。原文是:是以圣人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意思是说:圣人所做的事情就是顺应自然不提倡人为,圣人的教育就是顺应人心而不提倡言语教化。这里是指由于环境的改变而无需督促学习,自发的学习各种知识。) 第三回 质真如瑜 138---180(摘自《道德经》第四十一章。意思是说:品质纯真则愈发显得变化无常,让人难以琢磨。也就是说,愈普通、平常显现出来的事物,反倒是让人难以接受了。而往往事实的真相,就在其后面。我们疏忽的常常也就是这些。)第四回 其安易持 181---231 (摘自于《道德经》第六十四章。原文是:其安易持,其未兆易谋。事物稳定时,容易保持原状。在这里则是指随遇而安反倒会达成心中甚是希望的和合好事)第五回 希言自然 232---294 (摘自于《道德经》第二十三章。原文:希言自然。故飘风不终朝,骤雨不终日。意思是说:清静无为方才合乎自然法则。故狂风刮不了一早晨,暴雨下不了一整天。)第六回 见素抱朴 295---350 (摘自于《道德经》)第十九章,原文是:见素抱朴,少私寡欲,绝学无忧。意思是说:行为单纯,内心淳朴,减少私心,降低欲望,定然能够学到让旁人羡慕的技能。这里是指往往看上去深邃复杂的物事,其实却是非常简单。)第七回 明道若昧 351---414 (摘自于《道德经》第四十一章。原文是:明道若昧,进道若退,夷道若纇,上德若谷,大白若辱。意思是:明白易懂的道理反而好像难以理解,促人上进的道理好像是让人后退,容易做到的事情反而好像难以施为,最为崇高的品质看上去似乎什么也没有,最为洁白的颜色好像是黑色的。) 第八回 人之所教 415—469 (摘自《道德经》第四十二章。意思是说,别人用来教导我的,我也用它教导别人。) 第九回 唯施是畏 470---577 (摘自《道德经》第五十三章。意思是说,只怕走斜路。))第十回 为与未有 578---631 (摘自《 道德经》第六十四章。意思是说,在事情是尚没有开始发生的时候就做好相应地准备。这里有防患于未然的意思。) 第十一回 未兆易谋 632---687 (摘自《道德经》第六十四章。意思是说,事物是还没有出现苗头的时候比较容易对付。) 第十二回 惟恍惟惚 688---734 (摘自《 道德经》第二十一章。意思是说,隐约不清、难以捉摸的样子。这里则是指没有固定的事物。) 第十三回 谷神不死 735---786 ((摘自《道德经》第六章。意思是说,产生天地万物的‘谷神’,就好像是山间的泉水绵绵不绝。这里则是泛指空间的神妙作用是永远不会消失的。))第十四回 知和曰常 787---827 (摘自《道德经》第五十五章。意思是说,知道保持平和无欲,就可以说是懂得了‘道’。这里引申为:认识醇和的道理叫做‘常’,认识‘常’方才能够叫做‘明’,愈是朴素的道理,则愈是蕴含臻理。) 第十五回 益生曰祥 828---882 (摘自《道德经》第五十五章。意思是说,超过生命的基本需求就会导致不祥。这里指精诚纯一、平和无欲方才是有益于生命。) 第十六回 知常曰明 883---923 (摘自《道德经》第十六章。意思是说,只有知晓自然之理,才能明白‘道’的真正涵义。) 第十七回 含德之厚 924---972 (摘自《道德经》第五十五章。意思是说,一个人的品德修养很高尚,那这个人的品行就像婴儿一般纯真。) 第十八回 其安易持 973---1026 (摘自《道德经》第六十四章。意思是说,事物稳定的时候,比较容易保持原状。这里有防患于未然的意思。) 第十九回 其未央哉 1027---1078 (摘自《道德经》第二十章。意思是说,人生的路是那么的漫长,就好像是没有尽头似的。) 第二十回 胜人者力 1079---1131 (摘自《道德经》第三十三章。意思是说,能够战胜他人的人,其力量是强大的。但是,能够克制自己的人才是最为) 第二十一回 音声相和 1132---1183 (摘自《道德经》第二章。意思是说,‘音’和‘声’在相互应和中得以区分。形成音乐节奏的为‘音’,简单的发音为‘声’。这里有相辅相成的意思。) 第二十二回 窈兮冥兮 1184---1235 (摘自《道德经》第二十一章。意思是说,所看到的事物幽暗深远,难以认识。这里指虽然不明白,却知道其有着一定的规律,具有独特的性情在其中。) 第二十三回 矜者不长 1236---1286 (摘自《道德经》第二十四章。意思是说,一个人如果具有了一定的能力就自高自大,从这一刻开始就断定其不能超越他人。) 第二十四回 知止不殆 1287---1340 (摘自《道德经》第四十四章。意思是说,知道适可而止就不会遭遇危险,可以长时间保持和谐。这里是指只要做好了相应地准备,一旦发生变故就不会手忙脚乱。) 第二十五回 大成若缺 1341---1379 (摘自《道德经》四十五章。意思是说,表面上看似最圆满的事物或者事情,都必然存在其之缺憾。) 第二十六回 出生入死 1380---1431 (摘自《道德经》第五十一章,意思是说,从出生到死亡,就是人的一生。韩非子对此是这样解释的:人始于生卒于死,始谓之出,卒谓之入,故曰出生入死。) 第二十七回 动之死地 1432---1484 (摘自《道德经》第五十章。意思是说,为了求得生存而采取过多的行为,反而会走向死亡。动---是指求生的活动,之---是指走向。) 第二十八回 注其耳目 1485---1539 (摘自《道德经》第四十九章。意思是说:多闻博见,有虚心学习、引鉴他人知识的意思。) 第二十九回 我亦教之 1540---1593 (摘自《道德经》。意思是说,别人用来教导我的知识, 我也用来教导别人。因为,强梁不得其死。) 第三十回 负阴抱阳 1594---1644 (摘自《道德经》四十二章。意思是说,任何事物都包含着阴与阳两个对立面。这里则是指阴阳调和的寓意。) 第三十一回 冲气为和 1645---1696 (摘自《道德经》第四十二章。意思是说,只有阴阳二气经过相互激荡之后,方才真正能够做到所谓的调和。阴与阳虽然可以单一存在,却不能长久。) 第三十二回 无以异之 1697---1750 (摘自《道德经》第七十八章。意思是说,没有什么可以代替,自身的问题当从自身解决。) 第三十三回 玄牝之门 1751---1804 (摘自《道德经》第六章。原意是指雌性兽类,真正的寓意则是指母性生殖器。这里则是指孕育万物基础所在,有雌性子宫个意思。) 第三十四回 绵绵若存 1805---1855 (摘自《道德经》第六章。意思是说,人或事物的空间永远都存在着,不绝不息。这里是指掩埋在内心深处的思乡之情····) 第三十五回 揣而锐之 1856---1905 (摘自《道德经》第九章。原意是说:经过锻锤而使其锋利。这里则是指周密、严谨的作战计划。) 第三十六回 微妙玄通 1906---1952 (摘自《道德经》第十五章。意思是说,思想深邃而通达。这里则是指表面上看似宏巨庞大,以人之力是不可能做到的事情,实际上没有那许多复杂,很是简单。) 第三十七回 舍慈且勇 1953---2001 (摘自《道德经》第六十七章。意思是说,以战则胜,以守则固。战术运作要用奇兵柔退之道,这样才能取得胜利。慈----在这里是指柔和的意思。) 第三十八回 天网恢恢 2002---2053 (摘自《道德经》第七十三章。意思是说,但凡是能够包容的物事,即便是宇宙间的星系、星寰,无不尽在其包容之下。) 第三十九回 天长地久 2054---2102 (摘自《道德经》第七章。意思是说,天和地永远存在。虽然这句话说的有点绝对,但只要是符合客观自然规律,其存在的时间相对就会长一些。) 第四十回 道常无名 2103---2103 (摘自《道德经》第三十二章。意思是说,自然客观规律处于一种看不见、摸不着的虚无状态。)

我欲求败最新章节 下一章 自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