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本小说网 > 短篇小说 > 道德经智慧故事
本书标签: 短篇 

杨修之死

道德经智慧故事

杨修(175-219),字德祖,弘农华阴(今陕西华阴东)人,汉献帝建安年间被举为孝廉,后来,在曹操的手下担任丞相主簿。主簿是掌管文书的官员,类似于现在的秘书,但杨修所做的这个秘书是直接隶属于丞相的,所以职位是很重要的。曹操也正因为看中了杨修的才华,对他也很信任,才将这个重要的任务委派给了杨修。

杨修的出身是很显耀的,先祖杨喜,是汉高祖刘邦手下的重臣,受封赤泉侯,杨修的高祖、曾祖、祖父和父亲也都位列三公(三公是朝廷中最为显耀的官职,东汉末年的三公是司徒、司空、太尉),杨氏家族在当时是与显赫的袁氏家族齐名并称的,只不过后来杨家没有出现袁绍、袁术式的雄霸一方的强势人物。而杨家和袁家也有姻亲关系,杨修的父亲杨彪娶了袁术的女儿,也就是说,杨修是袁术的外孙。

杨修本身颇富才学,又出身显贵,并且还受到当时把控朝政的丞相曹操的宠信,因此,很多人都争相攀附他,这其中也包括曹操的儿子们。在曹操的儿子当中,最为重要的两个就是曹丕与曹植。他们二人都想与杨修结交,而文才出众的曹植更为杨修所欣赏。于是,杨修就与曹植走到了一起,两人往来密切,不曾料想的是,与曹植的交往在日后给杨修带来了深重的灾祸。

杨修虽然才智不凡,但是也因此而恃才放旷,对自己的言行不加约束,尤其喜欢在他人面前耍弄小聪明。一次,曹操要建一座花园,工匠们在设计好了方案后将图纸呈给过目,曹操看了之后也没说什么,只是用笔在园门上写了一个“活”字。工匠们不解其意,而人们都知道杨修很聪明,于是就去请教他。杨修看完图纸之后,微微一笑,

杨修丞相是嫌门设计的太大了。

工匠们惊奇地问:

工匠您是怎么看出来的呢?

杨修这不很显然嘛,‘门’中加个‘活’字,就是‘阔’,丞相说,这个门太开阔了。

工匠们听了不禁大喜,遂按照杨修所说的,将花园的门改小了一些。花园建成之后,曹操过来视察,对园门的修改感到很满意,问工匠们是如何猜到他心意的,工匠们回答说:

工匠我们这些笨头笨脑的人哪里猜得出丞相的意思啊,这全赖杨主簿的赐教啊。

曹操听了,虽然口中夸赞杨修,心中却不免对杨修的聪明有些妒意。

其实,杨修在曹操面前卖弄小聪明的做法决非一两次的,下面又是一个例子。

有人给曹操送了一盒酥,曹操吃了少许之后,在盒盖上写了“一盒酥”三个字,然后放在办公桌上,自己走开了。议事厅里的人不解其意。大家拿着这盒酥,看着盒盖上面的字,谁也不知道曹操想要表达什么意思。而杨修却大摇大摆的,毫不客气地将酥取出来吃了一口,大家看了,都表示惊疑。杨修不慌不忙的答道:

杨修丞相让我们每人吃一口,还有什么犹豫的呢?

大家这才明白,那个“合”字,不正是“(一)人一口”吗?

若仅仅是这些文字上的小游戏,或许也就罢了,曹操至多不过对杨修有些小小的嫉妒就是了,但是有一件事情却让曹操对杨修产生了极深的反感。众所周知,曹操是一个非常多疑的人,为了防范有人趁他入睡的时候去行刺,他导演了一出梦中杀人的好戏。曹操经常对自己身边的侍卫说,自己有梦中杀人的习惯,所以告诫侍卫们在他睡觉的时候一定不要靠近他。曹操有一次午休的时候,假装睡得正酣而在翻身的时候将被子弄到了地上,他身旁的侍卫担心他受寒,就过去将被子拾起来,欲给曹操盖上。哪知,刚一到曹操近前,只见曹操腾身跃起,抽出身边的青缸宝剑一下子就把这个毫无防备的侍卫给杀掉了。然后,曹操若无其事的又睡去了。待醒来时,曹操见到自己卧榻之旁倒在血泊之中的侍卫,大声惊问道:

曹操是谁在我床边杀了人?!

其他的侍卫小心翼翼地讲述了刚才发生的事情,曹操听了,失声痛哭,众人百般劝慰,方才止住,随即命令,对这个牺牲的侍卫予以厚葬,重重抚恤其家人。大家知道了这件事,都认为曹操果然有梦中杀人的习惯,而主簿杨修却一语道破:

杨修丞相非在梦中,而是汝等在梦中也!

这话被曹操知道了,不仅对杨修愤恨异常,甚至起了杀心。

还不止于此,杨修又犯下了一个大忌,也就是参与了曹操儿子之间的夺嫡之争。曹操为了考验儿子的才能,经常问他们一些关于如何处理国家军政大事的问题。杨修对曹操的心思颇为谙熟,知道如何回答才能讨得他的喜欢,就将一些重要问题的作答方法都写下来,交给曹植。当受到曹操提问的时候,曹植就按照杨修所教的来对答。曹操发现,对这些自己精心设计的问题,曹植不仅每每都回答的特别流利,而且又深得他自己的心意,这不禁令曹操产生了怀疑。曹丕买通了曹植身边的人,细作将杨修写给曹植关于如何作答的文字偷出来呈给曹操看,曹操见了,立时勃然大怒,深深觉得,杨修此人不可留之。

杨修等人对曹植的帮助,使得曹丕对自己被立为储君一事更加没有把握,于是,他秘密邀请吴质到自己的府中商议对策,因为怕外人知道,曹丕就让吴质藏在一个大筐里,然后用车运进来,对外宣称是运送的丝绢。杨秀得知了此事,就告诉了曹操。曹操就命人去伺察。曹丕得知消息后,感到很慌张,吴质说:

吴质不必惊慌!明天再用筐装一些绢运进来就是了。

曹丕照办,第二天,曹操派去的人见到又有车进入曹丕的府中,就请求检查,结果发现筐里装的都是绢。这样一来,曹操就以为杨修是蓄意诬害曹丕,同时对曹植也变得疏远了。

杨修屡屡介入曹氏兄弟之间的夺储之争,这令曹操感到很不安。因为他担心自己百年之后,杨修会撺掇曹植与曹丕对抗,而这对自己的江山社稷是极为不利的,所以,曹操决定杀掉杨修。

汉献帝建安二十四年,即公元219年,曹操征讨汉中,与蜀军对峙,长久相持不下,陷入进退两难之中。因为若进攻,蜀军戒备森严,无利可图,若撤退,则兴师动众而来,又一无所得,空手而归,必为蜀军所耻笑。但是一直这样下去也不是个办法,因此曹操心中颇为踌躇。

一天晚上,厨师进献了一碗鸡汤,汤中有鸡肋,曹操于是有感而发,对进入帐中讨求命令的军官说道:

曹操鸡肋!

于是,‘鸡肋’的命令就传了开去,这又是曹操给大家出的一个字谜。杨修听到这个命令,立即吩咐身边的人收拾行装。将士们见了感到很不解,问之何故?杨修说:

杨修魏王传令‘鸡肋’,所谓鸡肋者,食之无味,弃之可惜,而当前的形势,进不能胜,退恐人笑,在此无益,不如早归,来日魏王必班师回朝,所以先打点行装,免得急时慌乱。

将士们听了,觉得果然有道理,于是也都纷纷收拾自己的东西,准备撤了。曹操因心中烦闷,走出大帐到外面巡视,却见大家都在整理行装,感到很吃惊,一经询问,原来又是杨修所为。曹操不禁大怒,以惑乱军心为罪名,立即将杨修给杀了。

杨修之死与他的自恃有才、口无遮拦有着直接的关系。可以说,正是杨修的浮浅,导致了他的被杀。老子描述“上善若水”的时候曾提到一点,叫做“心善渊”,即心思要善于渊沉,断不可以将自己心中所想暴露无遗,尤其是一些敏感性的话语,而杨修正是犯了此忌,才招致了杀身之祸。

上一章 不贪恋权位的华盛顿 道德经智慧故事最新章节 下一章 李固劝黄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