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本小说网 > 现代小说 > 每日文章分享
本书标签: 现代 

第六章

每日文章分享

一个「扁平」的世界里众声喧沸。从

原则上说,由编辑、审查、批准一类

关卡所组成的文化权力体系几近瓦解

,每一个IP地址自由发声,都可能成

为强大的文化媒体。英才惨遭埋没的

可能,伪学与赝品一手遮天的可能,

在传统意义上都会减少。全民批评权

的运用,也是一种有益的破坏性检验

。不过问题的另一面,是胡说比深思

容易,粗品比精品多产,优秀者至少

没有数量上的优势。一旦优劣平权成

了优劣俱放,文化产量中庸质与恶质

的占比肯定大大攀升,低端文化产能

不仅无法淘汰,还可能日益滚大和坐

大。一些优秀作品即使生产出来,也

可能在过量的文化淹没中,在受众们

暴饮暴食式的阅读之后,在食欲不振

的这些快餐者们那里,出现影响力的

严重折扣。一旦肠胃已经吃坏了,再

多的良药也都无济于事。

一个「扁平」的世界里多数为王。在

一般的情况下,有些潮流可以修复民

众良知,是真理的脱颖而出;有些潮

流泯灭民众良知,是泡沫和垃圾的霸

道横行。但不管是哪种情况,多数人

的理解力构成潮流的边界,那么大众

型和通俗化的真理尚有机会,而冷门

的、偏僻的、艰险的、高难的——又

常常是重要的文化探索,则可能缺氧

。进一步说,市场总是嗅觉灵敏地跟

踪多数,跟踪购买力的所在,以实现

利润最大化。它们必然就低不就高,

随众不随寡,视高深、高难、高雅为

营销毒药,并有足够的本领使舆论、

奖项、教育、权力等资源向低端集中

,打造出泡沫霸权和垃圾霸权。一种

品质趋下的文化诱导机制,在这种情

况下几乎难以避免。

一个「扁平」的世界还有易破难立的

特点。特别是自18世纪启蒙运动以

来,敬畏感随着上帝一同消失。叛逆

比服从更流行,权利比责任更动心,

无论左右翼都造反成癖,在获得解构

主义一番学术装备后更是见立必破打

倒一切。这一过程削弱了上帝与王权

,清算了教条与伪善,其功绩不可低

估;但无政府式的激进狂飚若无解药

,其结局必是相对性等同虚无性,民

主化等同民粹化,任何共识难以达成

,真理永远缺位。真理也许还是有的

,但在很多时候只剩下每个人那里「

我」的真理,即自恋、自闭、自利的

各种强辞,甚至是专职扒粪的哄客四

起——这不过是社会沦入一片「原子

化」散沙的文化表征。圣人、先知、

导师一类从此不再,文化成了一地碎

片和自由落体。一个个公权政府在这

样的逐利时代也更像个总务处,无心

也无力充当精神旗帜,无心也无力实

施有效的社会调控。避骂自保的公关

活动已够他们忙的了,讨好票源和收

买民意已够他们累的了,他们哪还有

建构民族与人类精神的远大抱负和坚

定行动?

越来越多的迹象表明,一旦失去文化

的约束和引导机制,一个扁平的世界

就是没有方向的世界,是无深度和无

高度的世界。即使有成打的托翁和莎

翁再世,他们通常也形同刺猬而不是

狮子,是暗燃而不是火炬——在生态

、经济、政治等重大危机逼近之前,

在民众的真理渴求大增之前,情况大

体如此。

这个时代当然还有文化,有文化运动

与文化冲突,也不乏轮番登台的文化

偶像。不过,与传统意义上的圣人、

先知、导师不同,很多现代文化偶像

形式大于内容,迎合多于独行,公关

造势优于埋头苦干,成功获利重于大

道担当。这些人不过是营构一种虚假

的方向,在无方向时代满足一种偶像

消费,其中既包括对偶像的适时狂拜

,也包括对偶像的适时狂毁。在这里

,狂拜或狂毁只在一念,不需深思熟

虑和身体力行,因此所需偶像不必经

久耐用,隔数月或隔几天就更换一个

,实为摊档上的寻常。正因为如此,

很多偶像不得不焦灼难安,不得不到

处奔走,拼命保持公众能见度成了他

们的殊死搏斗,也成了他们与以往大

师的明显区别之一。一个个豪华大片

就这样火了,又冷了;一个个惊世的

主义就这样火了,又冷了;一个个让

人开心的狂生或浪女就这样火了,又

冷了——到后来,很多人参与围观纯

粹是为了有权开骂,争相点击只是赢

来讥嘲和自秀高明的资格,于是火就

是为了冷,或者说火本身就是冷。

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2008年的统

计报告显示,高达47%左右的公众

已经不信任或不太信任网络。美国佩

尤研究中心2004年的调查统计显示

,媒体公信力一直下滑,比如对CN

N信任值已跌至32%,即大多数人持

怀疑态度。有意思的是,这一类文化

产业不正是公众用高点击率、高收视

率、高票房额等热心喂养起来的么?

不都是文化市场上的成功典范么?时

值二十一世纪,人类有了前所未有的

文化自由选择权,但为什么从这时起

人类倒变得如此犹疑不定、六神无主

、手足无措、茫然无计,竟找不到自

己真正信赖和需要的东西?如果人类

长期处于这样一种文化消费中的自我

分裂和自我对抗,那么这种所好即所

疑、所乐即所耻、所爱即所憎的左右

两难,是不是一种文化狂欢之下的精

神死机状态?

也许需要重新启动,重新确定一个方

向。

一个重建精神价值的方向。

这需要很多人的共同努力,重建一种

非权力化和非利益化的文化核心、级

差以及组织,即文明教化的正常体系

。是的,在这里我愿意重新使用「教

化」这样一个词,在人类几百年来钟

情于「自由」一词以后,在有效教化

与宽幅自由互为条件的奇诡历史之中

上一章 第五章 每日文章分享最新章节 下一章 第七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