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本小说网 > 历史军事小说 > 世界海军舰船史:战列舰
本书标签: 历史军事 

第三章:无畏舰

世界海军舰船史:战列舰

英国:无畏号战列舰(英文:HMS Dreadnought,HMS为“Her Majesty's Ship”,意为“女王陛下的军舰”),是英国皇家海军的一艘具有划时代设计的战列舰

无畏号战列舰采用统一弹道性能的主炮,不仅使得战舰的火力提升,而且舰上的指挥人员能够能够统一指挥所有主炮瞄准相同目标进行齐射,用覆盖式的火力投射范围来提高主炮命中率,对战列舰的作战方式产生了革命性的影响。

无畏号战列舰1905年10月2日在英国普茨茅斯海军船厂开工建造,1906年2月10日下水,1906年12月2日服役,1921年出售拆毁。

中文名

无畏号战列舰

外文名

HMS Dreadnought (1906)

前型/级

纳尔逊勋爵级战列舰

次型/级

柏勒罗丰级战列舰

研制时间

1904年-1906年

无畏号战列舰采用长艏楼船型,取消了舰艏水下撞角;与以往战列舰最大的区别是引用“全重型火炮(All-Big-Gun)”概念,采用10门统一型号的、弹道性能一致的12英寸305毫米口径主炮。无畏号首次在大型战舰上使用四台蒸汽轮机机组,航速比以前的任何战列舰都要快,在最大航速提高到21节的同时,可以长时间保持高速航行并保持良好可靠性,相对旧式的往复式蒸汽机组功率更大,可靠性高。无畏号防御装甲比以往任何战舰都不逊色,装甲采用表面硬化处理,重要部位的装甲厚度达到11英寸,提供了全面的防护能力,舰体舱室水线下水密舱取消横向联络门,加强水密结构,提高战舰的抗沉能力。

装甲---无畏号装甲总重量约5000吨,相比较“纳尔逊爵士”级多出800吨,舰侧水线装甲带102-279毫米,炮塔正面279毫米,炮座279毫米,前指挥塔279毫米。装甲钢采用了表面硬化处理,使得强度和抗穿透性显著提高。

无畏号的防护要更全面,炮塔、机舱、弹药库、司令塔等关键部位的装甲厚度达到280毫米,舰体舯部装甲带最厚处也是280毫米,全部包覆舰体,到两端(首尾)部分为64毫米,尤其是注重了水线处和水线以下对付水中爆炸物的攻击(水雷和鱼雷)。甲板装甲板采用多层布置,最厚处3层共75毫米,主甲板采用穹型(蛋壳原理),中间隆起两边稍低下与舷侧装甲对接。

武器系统

无畏号战列舰建造服役之前,流行的主炮布置方式是在舰体首尾各布置一座双联280毫米或305毫米主炮;在无畏号处于设计阶段的前后数年间,世界各国新建的战列舰火炮布置方式上流行混装两种口径主炮或两种同口径而不同身管的主炮,例如英国的“纳尔逊爵士”级,4门305毫米45倍口径主炮+10门234毫米50倍口径第2主炮(建造初期曾计划混装2种不同身管倍径的12门305毫米主炮,因日俄战争的爆发及教训和后来“无畏”号的建造优先而折中布置);美国战列舰上通常为4门305毫米主炮+8门203毫米第2主炮;日本由英国设计建造的混装不同身管倍径的305毫米主炮和305毫米+254毫米混装方案;以及法国、意大利、俄国等海军强国的战列舰上诸多不同口径第1第2主炮混装的布置方式;这种布置方式的具体做法是将第1主炮炮塔各布置在舰体首尾,而将其余的第2主炮炮塔(或炮组,有些采用无炮塔的炮廓形式)布置在舰体两舷(美国战列舰一度在首尾主炮塔之上布置第2主炮塔,结果在实际运用中发现很不成功,后期也采用两舷布置模式),这些战列舰的设计工作是在日俄战争爆发前或战争中完成方案定型的,在此之前没有经过战争的检验。

无畏号的5座双联装主炮炮塔,在舰首尾各一座,舰体舯部锅炉舱后一座,布置在舰体中心线上;在2个锅炉舱之间,两舷对称布置各一座,共10门12英寸/45倍口径火。全舰侧舷最大火力8门主炮,向前火力理论上6门主炮,火力优势成倍提高。副炮仅保留了27门3英寸/50倍口径火炮用来防御小型的鱼雷舰艇,另外还有18英寸水下鱼雷发射器5座。弹道性能一致的主炮,使采用统一火力控制系统成为可能

动力系统----无畏号战列舰在方案设计时,对最大航速的要求就是21节,并且是能够在长时间内可以保持的。在当时的经验来说战列舰创造的最大航速是19节,并且只能维持很短的时间,能够保持的巡航速度是14.5节,且只能维持在8个小时以内,超过这个时间对相对复杂的蒸汽机的可靠性和寿命都是致命的,同时主轴过热,引擎过载,面对这些故障即使是最有经验的轮机兵也无计可施。在此之前皇家海军已开始在较小型的战舰上实验性的采用了这一新型引擎以便测试和积累经验,1898年在300吨级的鱼雷驱逐舰“蝰蛇”号上采用了10000马力的帕森斯蒸汽轮机,取得了当时令人震惊的37节航速,后来陆续在一些驱逐舰和侦察巡洋舰上采用这种动力机组,实际使用证明了这种新式动力机组性能上相对蒸汽机组的全面飞跃。而在15000吨级以上的战列舰上采用新式蒸汽轮机,在当时的英国乃至世界范围内还是首次,在当时被认为是一种设计思想的跳跃。

无畏号的动力设备安装了18台Babcock & Wilcox3鼓轮燃煤蒸汽锅炉,4台帕森斯蒸汽轮机组,功率22500马力,海试时达到24700马力,最高航速21节,海试时达到22.4节,比较“纳尔逊爵士”级的往复式蒸汽动力机组功率只有16750马力(15台锅炉),最高航速只有18节,尤其是在高速续航力上,蒸汽轮机可以保证无畏号以20节以上航速持续行驶13个小时而保持良好的可靠性,这在战斗状态尤其重要

性能数据

舰体参数

舰长

160.6米

舰宽

25米

吃水

9米(最大载重)

标准排水量

18110-18410吨

满载排水量

21060-21840吨

航速

21节

续航力

6620海里/10节

4910海里/18.4节

舰员编制

695-773人

动力系统

四轴推进

18台燃煤蒸汽锅炉

4台蒸汽轮机组,功率22500马力

无畏号战列舰是近代海军史上第一艘采用统一型号主炮的战列舰,也是第一艘采用蒸汽轮机驱动的主力舰,可以称之为是战列舰发展史上的里程碑。

无畏号战列舰在武备、动力、防护等方面都进行了革新,尤其是火力和动力装置都成为革命性的设计,使以往的战列舰在一夜间旧式化的划时代军舰,其远优于同时期的同类军舰,根据测试,采用统一指挥火控的无畏舰相比之前的战列舰,命中率提升了五倍以上。因此被各海军强国关注,引发了新一轮的海军军备竞赛,主要海军强国纷纷按照无畏号的理念建造新型战列舰

无畏号战列舰成为现代战列舰的始祖,确立了其后达35年世界海军强国战列舰火炮与动力的基本模式,战列舰的火炮射程以及航行速度不断的大幅度的提高。它的名字也成为了”现代化战列舰“的统称,无畏号战列舰的问世,开创了海军学术史上巨舰大炮的新时代,作为战列舰建造技术的分水岭,在无畏号模式之前的战列舰则被称作“前无畏舰”,在无畏号之后,此类战列舰广义上被统一概括为“无畏舰”,泛指世界各国以“无畏号”为模板设计建造的“全重型火炮战列舰”,如果细分,则广义的无畏舰还可以分为(早期)无畏舰、超无畏舰、后日德兰型无畏舰、条约型无畏舰、高速无畏舰。值得注意的是,自海军条约时代起,有人不再将此后的战列舰看做无畏舰,但由于这些战舰还是符合无畏舰的核心意义,即“全重型火炮战列舰”,因此严格说仍然属于无畏舰类型

上一章 第二章(续) 世界海军舰船史:战列舰最新章节 下一章 第四章:超无畏舰:大舰巨炮的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