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本小说网 > 短篇小说 > 子渊读诗词
本书标签: 短篇 

跟着东坡去春游

子渊读诗词

今天我和大家讲两首游春的词,其实现在已经是暮春时节了再不去游春就玩不成了。我先讲第一首苏轼的《浣溪沙》——

《浣溪沙.细雨斜风作晓寒》

宋:苏轼

细雨斜风作晓寒,淡烟疏柳媚晴滩。入淮清洛渐漫漫。

雪沫乳花浮午盏,蓼茸蒿笋试春盘。人间有味是清欢。

这首词的前面有一个小序;元丰七年十二月二十四日,从泗州刘倩叔游南山。

我们先讲一下背景,泗州在今天安徽的东北,就是安徽东北的泗县,它靠近江苏苏北的徐州这是两个交界的地方。这首词写于公元1085年,当时苏轼贬于湖北黄州已经有四年多的时间了。宋神宗其实是比较喜欢苏轼的,在宋代的《席溪诗话》中曾记载这样一件事:有一天,宋神宗面对文武百官说:“诸位爱卿,古代哪个名人的才华堪比苏轼啊!”

大臣们回答说:“李白。”宋神宗说:“不对,白有苏轼之才,却无苏轼之学。”

在宋神宗眼里,李白有苏轼的才华,却没有苏轼的学问。苏轼可以称得上“千古第一才子”。宋神宗说苏轼不能被永远地抛弃,宋神宗准备启用苏轼。于是就把苏轼调到了今天的汝州,当时的汝州在哪个地方呢?就是现在的河南省汝州市,汝州市在河南的中部靠近平顶山。

那么从黄州调到汝州看起来是平调官并没有升多少,但是汝州的地位是黄州当年不能比的 为什么呢?因为汝州靠近首都 我们都知道当时的首都是开封汴京所以宋神宗准备启用他。

但是苏轼这个时候已经对仕途意懒心灰,由于在乌台诗案的时候他险些丧命。还好期间有很多人保他才把他保住了,现在皇上要把他重新回调,苏轼并没有马上到汝州上任。苏轼离开黄州以后上了庐山写下了著名的《题西林壁》——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苏轼当时游玩了庐山以后又重新去到金陵游玩,苏轼两次去看了当时已经退休了的宰相王安石。王安石这个时候跟他尽释前嫌他们两个人事实上都是欧阳修的得意门生,就是说欧阳修欣赏苏轼的同时也很欣赏王安石。苏轼和王安石二人也是相互欣赏。

乌台诗案期间王安石不仅没有迫害苏轼,而且向皇上上书“岂有圣朝杀才子乎!”因此很多正直的大臣也给苏轼求情这才保住了苏轼,苏轼这个时候到了南京肯定会去看王安石。一是表示感谢,第二也是表示敬意因为苏轼比王安石小十六岁,官也没有他大两个人又是相互欣赏。

苏轼和王安石的关系也是不错的据记载,苏轼曾在看过王安石的两首诗之后,称他是“野狐精”。王安石也很欣赏苏轼的才气,两个人相互欣赏。苏轼去看了王安石,王安石说;“苏轼啊,不要再到处跑了。跟着我就在我旁边买几亩地租个别墅一起玩。”

苏轼其实有点怕王安石,王安石有一点很好就是意志像钢铁一样坚强。但苏轼还是很敬重他老人家的,苏轼专门和王安石说;“我有个弟子叫秦观他的诗词写得很好,希望你表扬他一下使他更有名。”这些事情来源于苏轼的《上荆公书》。

虽然王安石想邀请苏轼和他一起耕田,但苏轼并没有答应他。苏轼写过一首诗叫《次荆公韵四绝》——

骑驴渺渺入荒陂,想见先生未病时。

劝我试求三亩宅,从公已觉十年迟。

苏轼说;“如果是十年前我就跟着你干。”当然这是客气话,不过他们两个人已经是好朋友了。之后苏轼过了江原本他是要去汝州的,但是他这个时候不想到汝州去,那苏轼过了江以后去了哪里呢?到了安徽的东北边游玩,之后到了泗县此时正是早春时节。这里我说一句这首词的小序中提到的“刘倩叔”到底是什么人学术界不太清楚,或者说无从考证。

苏轼和刘倩叔他们两个在泗县的一个风景名胜一座山上游玩这座山叫南山,我们看看苏轼怎样写早春时节。苏轼对春天的自然现象他的感觉特别细腻——

“细雨斜风作晓寒”

大家注意“雨”是细雨;“风”是斜风;“寒”是晓寒。早春时节的风吹起来有点凉,“细雨斜风作晓寒的” “寒”绝对不是那种苦寒,而是“晓寒”他用字和用笔很轻。

“淡烟疏柳媚江滩”

“江滩”就是淮河,由于春天 大地回暖所以湖北地区慢慢就会产生一些水蒸气,有了水蒸气以后就会有一点雾气。再过一个月雾气就会更多,湖北地区水蒸气产生的雾气是很多的,因为湖北的江水很多 湖泊很多湿度很大。李白的《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烟花三月下扬州”的“烟花”就是指水蒸气所产生的雾气,对于李白这首诗有机会我会详细的解读。

苏轼笔下的“烟雾”不是那种特别浓的雾气,因为是早春雾气还不是特别浓。所以苏轼写的是“淡烟”,柳树是早春的柳树所以是“疏柳”。“媚”就是美好的意思。

早春时节天上下着绵绵细雨,地上吹着徐徐清风,空气中飘散着淡淡的雾气,疏柳与长亭作伴,鸟儿欢快的歌声在耳边轻轻拂过。此时映入眼帘的是美丽的场景 一片媚。

“入淮清洛渐漫漫”

“清洛”就是清澈的洛水;“漫漫“就是水开始涨起来了,上阙纯粹是写景感觉特别细,用笔也很轻很柔 词的下阕——

“雪沫乳花浮午盏”

玩高兴了以后,已经是中午了苏轼要回来吃饭、喝茶,由于宋朝的茶是碾碎了的。李清照有一首词“留晓梦,惊破一瓯春。”

李清照还有一首《鹧鸪天》“酒阑更喜团茶苦,梦断偏宜瑞脑香。”团茶类似今天的茶饼。

苏轼说“雪沫乳花”都是白的为什么呢?宋朝人认为茶越白越好喝。“雪沫乳花浮午盏”是中午喝的茶,茶杯上面都是那种碾碎了的茶粉,这种茶很香很好喝。

“蓼茸蒿笋试春盘”

“蓼茸”就是嫩芽;“蒿笋”是青蒿。蒿子是一种野菜,古代农村一到春天,乡邻之间会互相送东西。主要送一些野菜、果蔬之类的,而且春天喝的茶是明前茶。明前茶是指清明节前采制的茶叶,这种茶叶往往很细嫩,氨基酸含量高,茶多酚含量低,所以口感更加香醇,是一年之中品质最佳的茶叶。喝的是明前茶,吃的是早春时节的野菜。

“蓼茸蒿笋试春盘”这句之后他突然来了一句“人间有味是清欢”,前面两句估计很多人都能写的出来,但最后一句我想很多人都写不出来。苏轼吃着早春时节的野菜,喝着清明前刚刚采制茶感觉好的不得了,这种感觉是那些山珍海味不能比较的。朴素、简单、清香、健康。

苏轼本来是写吃饭喝茶的,但是他最后一句写出了人生的哲理。“人间有味是清欢” “清欢”是什么?就是简单、朴素的生活,这种生活对苏轼来说才是人生最大的幸福。“人间有味是清欢”这样的佳句只有他老人家能够写出来。

苏轼的这首词是典型的婉约词,其实在苏轼的词作中婉约词占了百分之八十左右。这首词用笔轻柔 景象非常地美,这首词描述的春天不是那种浓丽的春光,而是淡烟、疏柳。一派优美清新的景象,就像刚刚倒好的茶一样清香四溢。

此词上片写早晨游山时的沿途景观,下片写作者与同游者以清茶野餐的风味。全词结构浑成,寓意深刻,洋溢着生命的活力,在色彩清丽而境界开阔的生动画面中,寄寓着作者清旷、闲雅的审美趣味和生活态度,给人以艺术的享受和无尽的遐思。

接下来我们再讲第二首,第二首同样也是苏轼的词。这首词中有很多流传千古的佳句,这首词就是苏轼特别著名的《蝶恋花.春景》——

《蝶恋花.春景》

宋:苏轼

花褪残红青杏小。燕子飞时,绿水人家绕。枝上柳绵吹又少。天涯何处无芳草。

墙里秋千墙外道。墙外行人,墙里佳人笑。笑渐不闻声渐悄。多情却被无情恼。

关于这首词的创作时间和创作地点学术界一直有争论,由于苏轼在写这首词的时候并没有写作于什么时间、什么地点。现在对于这首词具体作于什么时间真的很难确定。

学术界也一直争论不休 有人说是苏轼在密州写的、有人说苏轼在黄州写的、也有人说苏轼在定州写的、又有人说苏轼在惠州时期写的。除此之外还有诸多说法,现在很多人认为苏轼的这首词是在惠州写的,那我们就暂且当做这首词作于惠州。我们来看看这首词有哪些特点,还有苏轼这个人有哪些特点,苏轼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在哪里。

“花褪残红青杏小”

“褪”就是凋萎;“残红”就是花还没有全部凋落 还剩一点。这个时候不是春花烂漫,而是已经快要凋谢了“花褪残红”就是越来越凋谢。“青杏小”所对应的时间是晚春和初夏之交的时候,花枯萎凋零以后枝头上开始长出小青果。

这个时候古代的文人往往就有点感伤,古人有伤春的传统。和苏轼齐名的辛弃疾有一首词《摸鱼儿》这首词一起笔就沉痛“更能消、几番风雨,匆匆春又归去。惜春长怕花开早,何况落红无数。”这几句就是说太爱惜春天了,老是怕花开 因为花开以后很快就会凋零,花叶凋零证明春天就要走了。辛弃疾写的很沉痛。

“花褪残红青杏小”是暮春时节;“燕子飞时,绿水人家绕。”这个时候燕子回归,碧绿的春水绕着一个小山村缓缓流淌,写的特别漂亮。虽然写的是暮春时节花已经开始凋零但仍然很美。

“枝上柳绵吹又少。天涯何处无芳草。”

“柳绵”就是柳絮,由于暮春时节柳絮越来越少了,“枝上柳绵吹又少”这一句有点悲凉,要是一般人写到这里再写下去应该越写越痛苦。因为“花褪残红”已经够难受了再加上“枝上柳绵吹又少”,春天快没有了。

“枝上柳绵吹又少”以后按理说他应该越写越痛苦,但苏轼突然一句正起“天涯何处无芳草”。这一句成为了千古名句,我们今天很多人还在不断地引用,苏轼的这一句也是受到了前人的影响。屈原在《离骚》中间写道“何所独无芳草兮,尔何怀乎故宇。”

“天涯何处无芳草”甚至成为了我们今天的成语,在今天人们如果看到一个人失恋了常常会引用这句话来安慰失恋者。人们看到一个人失恋了常常会说;“何必呢!天涯何处无芳草。”安慰者说出这一句以后,失恋者往往会感到很无语 想反驳不知如何去反驳。

假如我要是失恋了如果有人这样安慰我;“何必呢!天涯何处无芳草。” 我会如此说道;“你懂什么,曾经沧海难为水啊!!”这样一来既回怼了对方又提升了水平,当然我绝对不会失恋因为我连初恋都没有,这是一件悲催的事情 不要再提了。苏轼的这句名言有巨大的包含量可以适用不同的人群。

我们通过这一句就可以看到苏轼的豁达、开朗、乐观,苏轼写词每次写到悲凉处往往都被自己化解了如这首词“枝上柳绵吹又少”这一句是有些悲凉的,但是笔锋一转突然一句“天涯何处无芳草”。这一句的意思是“天涯路远,哪里没有芳草呢!”

总而言之苏轼在任何痛苦的事情中都能做到从容化解,如另一首《水调歌头》这首词越写越痛苦“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

苏轼说;“今夜的月光真是见鬼了,我不想看到它可它偏偏照向我。我转过头它从后边照我,我低下头它从底下照我,照得我没有了睡意。月亮啊,月亮!我跟你前世无仇,今世无恨。我和弟弟不能团圆你为什么就圆了呢!”

这几句写的很痛苦,要换做一般人肯定会越写越痛苦。但苏轼马上就想通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苏轼说;“月亮也不是有意与我作对,离别是人生的常态,月亮也会有阴晴圆缺的时候。又能怎么办呢。”

那么这首《蝶恋花》也有共同的特点超脱、旷达。这首《蝶恋花》上阙是写春景下阕是写春天的人——

“墙里秋千墙外道”

古代农村包括现代农村人们居住的房子都是一家一家的平房,每家每户房子前面都有院子。农村平房的院子比较大有些女孩子就会在院子里搭一个秋千在上面玩,古代女子是很喜欢荡秋千的。

“墙外行人,墙里佳人笑”

“墙外行人”就是匆匆赶路的人,墙外的赶路人心情肯定不好。因为古代人不喜欢到处游荡“在家千日好,出门万事难。”所以说墙外的行人心情肯定不好。可偏偏这个时候“墙里佳人笑”墙里的佳人并不知道墙外有行人在匆匆赶路,“墙里佳人”就是这个女孩子,这个女孩子正在院子里荡着秋千愉快地玩耍,不亦乐乎。行人从墙外就可以听到墙里佳人银铃般的笑声。

“笑渐不闻声渐悄。多情却被无情恼。”

由于行人在赶路行人走的越远,佳人的笑声就会越小。越走声音就越小然后慢慢就没有了,虽然笑声没有了但行人的耳朵里还是充斥着那种银铃般的笑声,这样一来使得在外赶路的行人感到更加烦恼。墙里是佳人银铃般的笑声,而墙外是匆匆赶路的行人 这就形成了强烈的对比。

最后一句“多情却被无情恼”这又是一个金句,在人生中如果你是多情种往往最容易受到伤害,多情的人就越敏感,无情的人就好很多。无情的人有两种 一种是天真烂漫不知道痛苦,一种是心里很刚硬这样的人活得比较潇洒。

最后一句“多情却被无情恼”你要是特别的多情你就会很敏感,可能别人无形之中的一句话就能让你感到很痛苦。如果按照这样理解苏轼写这一句是不是恼了?不是的。这句话的意思“仿佛自己的多情被少女的无情所伤害。”

这首词是游春时触景生情写的一首词,这首词全词60个字给我们留下了两个金句。这说明苏轼的词和他的诗一样词中有理,诗中有理。

苏轼有很多理性的诗,而且宋朝人就喜欢议论苏轼也是一样。这首《蝶恋花》就有两个议论,而且两个议论都是金句,说明苏轼他在情感中间理性的成分很多,他喜欢琢磨喜欢思考。

我在之前也讲过一首《浣溪沙》这也是一首游春的词,他是在湖北黄冈的蕲春游玩的时候写的——

山下兰芽短侵溪,松间沙路净无泥。潇潇暮雨子规啼。

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

这首词的下阕,他看到一条河我们一般的河都是一江春水向东流。而蕲春有一条河是向西流。“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这几句写的非常地高亢、乐观、豪迈,而且词中有理。苏轼看到一条河水向西流他马上就想;“水都可以向西流,人怎么可能不能再少呢!”这里面就有理性的思考,思考以后再发议论。这是从词本身的现实情景来发的议论,所以苏轼把这首词突然一下子升华了,有一种哲理的高度,那么这一首《蝶恋花》也是这样的。

苏轼不仅感受特别敏锐而且他喜欢思考,苏轼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有很多乐观、豁达,总是在痛苦的时候他能够做到自我化解。苏轼的诗、词不管怎么读都是智慧和情韵,这首词也是婉约词写得特别美,写得很明朗当然也有点淡淡的忧伤。文人总是有一种忧郁感。

本篇内容,如有遗漏处,请多海涵!

本篇内容,如有不详处,请多指教!

上一章 欲将心事付瑶琴。知音少,弦断有谁听? 子渊读诗词最新章节 下一章 幽州台上的叹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