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本小说网 > 动漫同人小说 > 歌曲和故事集
本书标签: 动漫同人 

论语翻译5

歌曲和故事集

10.1 孔子于乡党,恂恂(xún xún)如也,似不能言者。其在宗庙朝庭,便便言,唯谨尔。

试译:孔子在家乡,谦恭得很,像个不会说话的。到了宗庙、朝廷,则善于辞令,但很恭谨。

 

10.2 朝(cháo),与下大夫言,侃侃如也;与上大夫言,訚訚(yínyín)如也。君在,踧踖(cùjí)如也,与与(yúyú)如也。

试译:上朝等候君主时,和下大夫说话,和颜悦色;和上大夫说话,中正儒雅。君主在朝时,对君主既恭敬,又亲近。

 

10.3 君召使摈傧,色勃如也,足躩(jué)如也。揖所与立,左右手,衣前后,襜(chān)如也。趋进,翼如也。宾退,必复命曰:“宾不顾矣。”

试译:受国君委派接待外宾,总是精神饱满、神色庄重,快步去办。向站在两旁的人作揖,左右拱手,衣服前后飘动,风度翩翩。到了外宾面前,伸开双臂疾步迎上去,如舒展双翅。客人辞别后,一定回禀君王说:“客人走远了。”

10.4 入公门,鞠躬如也,如不容。立不中门,行不履阈。过位,色勃如也,足躩如也,其言似不足者。摄齐(zī)升堂,鞠躬如也,屏(bǐng)气似不息者。出,降一等,逞颜色,怡怡如也。没(mò)阶,趋进,翼如也。复其位,踧踖(cùjí)如也。

试译:进朝廷的大门,动作收敛,好像没有容身之地。站,不站中门;走,不踩门坎。经过君王宁位(zhùwèi)旁边,神色庄重,步伐快捷,连说话都感到不应该说。提起下摆走上堂去,举止收敛,屏住气息好像不呼吸一样。出来后,走下一级台阶,脸色轻松,心情愉悦。走完台阶,继续前行,快步如飞。回到自己的位置上,恭恭敬敬。

10.5执圭,鞠躬如也,如不胜。上如揖,下如授。勃如战色,足蹜蹜(sùsù)如有循。享礼,有容色。私觌(dí),愉愉如也。

试译:出访时手执圭器,小心谨慎,像拿不住似的。向上献圭像作揖一样恭敬,献完下来时好像还在献圭似的。战战兢兢,步履细碎,足跟轻轻抬起,轻轻放下。献礼时,神色祥和。以私人身份和外国君臣相见,轻松愉快。

10.6君子不以绀緅(gàn zōu)饰,红紫不以为亵服。当暑,袗(zhěn)絺绤(chīxì),必表而出之。缁衣,羔裘;素衣,麑裘;黄衣,狐裘。亵裘长,短右袂(mèi)。必有寝衣,长一身有又半。狐貉之厚以居。去丧(sāng),无所不佩。非帷裳,必杀(shài)之。羔裘玄冠(guān)不以吊。吉月必朝(cháo)服而朝(cháo)。

试译:君子不用红青色镶衣边,不用红紫色做便服。夏天,穿粗的或细的葛布单衣,一定要外加一件上衣才出门。黑衣套在黑色羔裘上,白衣套在白色麑裘上,黄衣套在黄色狐裘上。居家的皮衣长,但右袖子短。斋戒期间一定有睡衣,比自身长一半。用狐貉的厚毛皮做座垫。服丧期满了后,无论什么饰物都可以佩戴。不是礼服就一定要剪裁。黑色羔裘、黑色帽子不用来吊丧。大年初一,一定穿好上朝礼服去朝拜君主。

10.7 齐斋,必有明衣,布。齐斋必变食,居必迁坐。食不厌精,脍不厌细。食饐(yì)而餲(ài),鱼馁而肉败,不食。色恶,不食。臭(xiù)恶,不食。失饪,不食。不时,不食。割不正,不食。不得其酱,不食。肉虽多,不使胜食气。唯酒无量,不及乱。沽酒市脯(fǔ)不食。不撤姜食,不多食。祭于公,不宿肉。祭肉不出三日。出三日,不食之矣。食不语,寝不言。虽疏食菜羹,瓜祭,必齐斋如也。席不正,不坐。

试译:斋戒前沐浴,一定有浴衣,用布做的。斋戒时一定改变饮食,搬迁住房。粮食不嫌精,肉片不嫌细。饭霉了臭了,不吃。鱼烂了肉腐了,不吃。食物颜色难看,不吃。味道难闻,不吃。烹饪不得法,不吃。不是吃饭的时候,不吃。割肉不得法,不吃。酱醋没调对,不吃。席上肉虽然多,也不要吃得比主食还多。只有酒水不限多少,但不喝醉。买来的酒水、肉干,不吃。斋食总有姜。吃饭不过饱。参加国家典礼,祭肉不过夜。其他祭肉,不超过三天。存放超过三天,就不吃了。吃饭时不说话,入睡时不说话。虽然是糙米饭、蔬菜汤,饭前都要先分出一些祭祖,一定恭恭敬敬像斋戒一样。坐席不合礼法,不坐。

10.8 乡人饮酒,杖者出,斯出矣。乡人傩(nuó),朝(cháo)服而立于阼(zuò)阶。

试译:和乡里人一起喝酒后,等拄拐杖的先出来,自己才出来。乡里人迎神驱鬼,自己就穿着朝服,站在东边台阶上。

10.9 问人于他邦,再拜而送之。康子馈药,拜而受之,曰:“丘未达,不敢尝。”

试译:托人出国问候好友,要拜送受托人两次。季康子送药来,拜谢、收下后,说:“丘不懂药性,不敢尝。”

10.10 厩焚。子退朝,曰:“伤人乎?”“不否。”问马。

试译:马棚失火。孔子从朝廷赶回来,问:“伤人了吗?”答道:“没有。”又问:“伤马了没有?”

10.11 君赐食,必正席先尝之;君赐腥,必熟而荐之;君赐生牲,必畜之。侍食于君,君祭,先饭。疾,君视之,东首,加朝服,拖绅。君命召,不俟驾行矣。

试译:君主赏赐熟食,一定正襟危坐先尝尝。君主赏赐生肉,一定煮熟了进供祖先。君主赏赐牲畜,一定饲养起来。陪君主用膳,君主举行食前祭祀,先替君主尝一尝。得病后,君主来探视,自己头朝东躺着,盖好朝服,拖着腰带。君主召见,不等车驾备好,赶紧步行赴命。

 

10.12 入太庙,每事问。

体会:见(3.15),那里比这一句更详细。

10.13 朋友死,无所归,曰:“于我殡。”朋友之馈,虽车马,非祭肉,不拜。

试译:朋友死了,如果没有人料理后事,孔子就说:“殡葬的事我去办。”朋友的赠品,即便是车马,只要不是祭肉,就不拜谢。

 

10.14 寝不尸,居不客。见齐衰(zīcuī缞)者,虽狎,必变。见冕者与瞽者,虽亵,必以貌。凶服者式之,式负版者。有盛馔,必变色而作。迅雷风烈必变。

试译:睡觉,不像挺尸那样仰卧着;平日在家,不像见客做客那样正规。看见穿丧服的,即使平日亲密无间,一定变得严肃起来。看见官员和盲人,即使是常相见,也一定有礼貌。乘车时,遇见路上有穿丧服的,一定身子前倾、按住扶手;路遇背负国家图籍的,也一定前倾身子、按住扶手。入席看见菜肴丰盛,一定神色一变,站起来致谢。打大雷刮大风时,一定一改常态,正襟危坐。

  

10.15 升车,必正立,执绥。车中不内顾,不疾言,不亲指。

试译:上车前一定站直了,拿好拉手绳。上车后不朝车内东看西看,不急冲冲地说话,不用手指指点点。

10.16 色斯举矣,翔而后集。曰:“山梁雌雉,时哉时哉!”子路共拱之,三嗅而作。

试译:行人脸色一动,野鸡就吓得到处乱飞,扑腾一阵才同落到一处。孔子于是叹道:“山坡高高,野鸡起落;得时而飞,应时而下!”子路就打个拱,那到手的野鸡尖叫几声飞走了。

11.1 子曰:“先进于礼乐,野人也;后进于礼乐,君子也。如用之,则吾从先进。”

试译:孔子说:“先人搞礼乐,是野人的搞法;后人搞礼乐,是君子的搞法。如果要我来推行礼乐,那我还是用野人那一套。”

11.2 子曰:“从我于陈、蔡者,皆不及门也。”

试译:孔子说:“跟从我到陈国、蔡国受难的,都不在这里了。”

11.3 德行:颜渊、闵子骞、冉伯牛、仲弓。言语:宰我、子贡。政事:冉有、季路。文学:子游、子夏。

试译:德行突出的,有颜渊,闵子骞,冉伯牛,仲弓。言语突出的,有宰我,子贡。精通政事的,是冉有,季路。熟悉古代文献的,是子游,子夏。

11.4 子曰:“回也,非助我者也,于吾言无所不说悦。”

试译:孔子说:“颜回不是对我有帮助的,因为他对我的话没有不喜欢的。”

 

11.5 子曰:“孝哉,闵子骞!人不间于其父母昆弟之言。”

试译:孔子说:“孝顺啊闵子骞!他父母兄弟夸他,别人都不怀疑。”

11.6 南容三复白圭,孔子以其兄之子妻(qì)之。

试译:南容把几句“白圭”诗读了好多遍,孔子就把自己老兄的女儿嫁给了他。

11.7 季康子问:“弟子孰为好学?”孔子对曰:“有颜回者好学,不幸短命死矣,今也则亡无。”

试译:季康子问:“弟子中哪个最好学?”孔子回答说:“有个颜回最好学,不幸短命死了!今天没有那么好学的了。”

11.8 颜渊死,颜路请子之车以为之椁(guǒ)。子曰:“才不才,亦各言其子也。鲤也死,有棺而无椁。吾不徒行以为之椁,以吾从大夫之后,不可徒行也。”

试译:颜渊死了,父亲颜路请求孔子卖掉车子给颜渊买椁。孔子说:“你我的儿子谁有才华先不说了,都是说我们各自的儿子嘛。我儿子鲤死了,有棺,没有椁。我不想卖掉车子自己走路而给儿子买椁,因为我是跟在众大夫后面的,不可徒步而行啊。”

 

11.9 颜渊死。子曰:“噫!天丧予!天丧予!”

试译:颜渊死了。孔子痛呼道:“唉!老天要我命啊!老天要我命啊!”

11.10 颜渊死,子哭之恸。从者曰:“子恸矣!”曰:“有恸乎?非夫人之为恸而谁为?”

试译:颜回死了,孔子哭得十分伤心。随行者说:“先生哭得太伤心了!”孔子说:“伤心吗?不为这种人伤心,还为谁伤心啊!”

11.11 颜渊死,门人欲厚葬之,子曰:“不可。”门人厚葬之。子曰:“回也视予犹父也,予不得视犹子也。非我也,夫二三子也!”

试译:颜回死了,孔子的门人要厚葬他,孔子说:“不可以。”门人还是厚葬了颜回。孔子说:“颜回把我看作他父亲,现在我却不能对他像儿子一样。这不是我的本意啊,是这些同学们非要这样啊!”

 

11.12 季路问事鬼神。子曰:“未能事人,焉能事鬼?”曰:“敢问死。”曰:“未知生,焉知死?”

试译:子路问怎么服事鬼神,孔子说:“活人都没服事好,怎么能服事死人?”又说:“冒昧请教一下,‘死’是怎么回事?”孔子说:“连生的道理都没搞清楚,怎么能知道死?”

11.13 闵子侍侧,訚訚(yínyín)如也;子路,行行(hànghàng)如也;冉有、子贡、侃侃如也,子乐。“若由也,不得其死然。”

试译:闵子骞侍侯在孔子身边,中正得体;子路,刚正直率;冉有、子贡,和颜悦色。孔子感到很高兴。但又担心:“像仲由这样,只怕不得好死啊。”

11.14 鲁人为长(cháng)府。闵子骞曰:“仍旧贯,如之何?何必改作?”子曰:“夫人不言,言必有中(zhòng)。”

试译:鲁国人要翻修长府。闵子骞说:“还用旧库房,如何?何必翻修呢?”孔子听后说:“这个人要么不说,要说就一语中的。”

11.15 子曰:“由之瑟,奚为于丘之门?”门人不敬子路。子曰:“由也升堂矣,未入于室也。”

试译:孔子说:“仲由的瑟,怎么还在丘的门口耍啊?”门人听到这话,对子路就不恭敬了。孔子说:“仲由会鼓瑟啊,升堂了,只是还没有入室罢了。”

11.16 子贡问:“师与商也孰贤?”子曰:“师也过,商也不及。” 曰:“然则师愈与欤?”子曰:“过犹不及。”

试译:子贡问:“颛孙师和卜商哪个贤明?”孔子说:“师啊过了一点,商呢还差一点。”又问:“那么师胜过商罗?”孔子说:“过了,等于没达到。”

11.17 季氏富于周公,而求也为之聚敛而附益之。子曰:“非吾徒也,小子鸣鼓而攻之,可也。”

试译:季氏比周公还富,冉求却还为他继续聚财进宝。孔子说:“不是我们的人了,同学们捶大鼓震震他可以。”

11.18 柴也愚,参(shēn)也鲁,师也辟僻,由也喭(yàn)。

试译:高柴愚拙,曾参鲁直,子张偏激,子路粗俗。

11.19 子曰:“回也其庶乎,屡空。赐不受命,而货殖焉,亿臆则屡中(zhòng)。”

试译:孔子说:“颜回的道行差不多了,常常进入空境。端木赐不安本分,发了大财,料猜行情往往料中了。”

11.20 子张问善人之道。子曰:“不践迹,亦不入于室。”

试译1:子张问善人是哪种人,孔子说:“善人不是亦步亦趋的,但道行也没有到家。” 

试译2:子张问怎么做一个善人,孔子说:善人做事不落俗套,也不在乎一个好名声。

11.21 子曰:“论笃是与?君子者乎?色庄者乎?”

试译1:孔子说:“说话诚恳吗?举止文雅吗?神色庄重吗?”

试译2:只看说话诚恳不诚恳,至于举止是否文雅,神情是否庄重,不必多虑。(这样,原文标点要改:子曰:“论笃是与。君子者乎?色庄者乎?”)

11.22 子路问:“闻斯行诸?”子曰:“有父兄在,如之何其闻斯行之?”冉有问:“闻斯行诸?”子曰:“闻斯行之。”公西华曰:“由也问闻斯行诸,子曰:‘有父兄在’;求也问闻斯行诸,子曰:‘闻斯行之’。赤也惑,敢问。”子曰:“求也退,故进之;由也兼人,故退之。”

试译:子路问:“听到道理马上就去做吗?”孔子说:“有父亲和老兄在你前头呢,怎么能听到道理就急着做啊!”冉有问:“听到道理就去做吗?”孔子说:“听到了马上就做!”公西华说:“仲由问‘听到了就做吗’,老师说‘有父兄在前头’;冉求问‘听到了就做吗’,老师却说‘听到了马上就做’。学生不明白了,请老师解惑。”孔子说:“冉求有点畏缩,左顾右盼的,所以给他打打气;子路一个顶俩,旁若无人的,所以劝他悠着点儿。”

11.23 子畏于匡,颜渊后。子曰:“吾以女汝为死矣!”曰:“子在,回何敢死!”

试译:孔子在匡地被围困,弟子走散了,颜渊最后才返回。孔子惊喜道:“我还以为你死了呢!”颜渊兴奋地说:“老师健在,颜回哪里敢死!”

11.24 季子然问:“仲由、冉求,可谓大臣与欤?”子曰:“吾以子为异之问,曾由与求之问。所谓大臣者,以道事君,不可则止。今由与求也,可谓具臣矣。”曰:“然则从之者与欤?”子曰:“弑父与君,亦不从也。”

试译:季子然问:“仲由、冉求可以算大臣吗?”孔子说,“我还以为你问别的什么人啊,原来是问仲由和冉求。我们说的大臣啊,就是用仁道去辅佐君王,如果这样行不通,可以辞职。至于仲由和冉求现今的所作所为,可以称为遵命的具臣吧。”季子然问:“那么他们很听上司的话吧?”孔子说:“不过要是让他们杀父母、弑君主,他们也是不会听从的。”

11.25 子路使子羔为费(bì)鄪宰。子曰:“贼夫人之子。”子路曰:“有民人焉,有社稷焉,何必读书,然后为学。”子曰:“是故恶夫佞者。”

试译:子路让子羔做费城的地方官。孔子说:“这是害了人家的儿子。”子路说:“有人民(可领导),有国家(可管理),何必非要读书才算做学问呢?”孔子说:“所以我们讨厌那种耍嘴皮的人啊。”

11.26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子曰:“以吾一日长(zhǎng)乎尔,毋吾以也。居则曰:‘不吾知也!’如或知尔,则何以哉?”子路率尔而对曰:“千乘(shèng)之国,摄乎大国之间,加之以师旅,因之以饥馑。由也为之,比及三年,可使有勇,且知方也。”夫子哂之。“求!尔何如?”对曰:“方六七十,如五六十,求也为之,比及三年,可使足民。如其礼乐,以俟君子。”“赤!尔何如?”对曰:“非曰能之,愿学焉。宗庙之事,如会同,端章甫,愿为小相焉。”“点!尔何如?”鼓瑟希,铿尔,舍瑟而作,对曰:“异乎三子者之撰。”子曰:“何伤乎?亦各言其志也。”曰:“莫暮春者,春服既成,冠(guàn)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yú),咏而归。”夫子喟然叹曰:“吾与(yǔ)点也!”三子者出,曾皙(xī)后。曾皙曰:“夫三子者之言何如?”子曰:“亦各言其志也已矣。”曰:“夫子何哂由也?”曰:“为国以礼,其言不让,是故哂之。”“唯求则非邦也与欤?”“安见方六七十如五六十而非邦也者?”“唯赤则非邦也与欤?”“宗庙会同,非诸侯而何?赤也为之小,孰能为之大?”

 

试译: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陪孔子坐着。

孔子说:“不要觉得我比你们年长几岁就有顾虑。平时你们总是说‘人家不了解我啊’, 如果真有人要了解你们,你们展示什么呢?”

子路脱口而出,说:“一个千辆兵车的国家,夹在大国之间,外有敌军,内有饥馑,如果我去治理,只需三年,就能让大家骁勇善战,而且懂得致富的办法。”孔子笑了。

又问:“求,你怎么想的?”冉有说:“一个方圆六七十里或者纵横五六十里的小国,假如我去治理,三年就可以富足。至于国民的礼乐修养,还得另请高明。”

又问:“赤,你怎么想呢?”公西华说:“不敢说我有多能耐,我只是愿意学习做点事情。遇有宗庙祭祀,天子朝见,诸侯会盟,我可以穿戴礼服礼帽,学习做个小司仪。”

又问:“点,你怎么想啊?”曾皙弹瑟的乐音慢慢转弱,最后铿的一声停了下来,起身答道:“我的想法和几位同学不一样。”孔子说:“没关系,各说各的志向嘛。”曾皙就说了:“暮春时分,穿上春装,和五六个大人,六七个小朋友,一起到沂水洗个澡,到舞雩吹吹风,一路唱着歌回来。”

孔子不禁长叹一声,说:“我赞成点的想法。”

几个弟子都走了,曾皙留在后面,问道:“几位同学的话讲得怎么样?”孔子说:“各人谈各人的志向就是了。”曾皙问:“ 那么老师为什么笑子路?”孔子说:“治国要礼让。子路说话也不谦让一下,所以我笑他啊。”“那么冉求不能治国吗?”孔子说:“谁见过纵横六七十里、方圆五六十里的地方不是一个国家啊?”“那么公西华不能治国吗?”孔子说:“宗庙之事、会盟之事,不是诸侯大事是什么?假如连公西华都只能做小事,谁还能做大事呢?”

 

12.1 颜渊问仁。子曰:“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 颜渊曰:“请问其目?”子曰:“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 颜渊曰:“回虽不敏,请事斯语矣。”

试译:颜渊问什么是仁,孔子说:“克己复礼是仁。一旦克服了私欲偏见、恢复了礼仪天性,你的天下也就归于仁义了。修仁德,靠自己,怎么会靠别人呢?”颜渊问:“请问具体怎么做呢?”孔子说:“不合礼的不看,不合礼的不听,不合礼的不说,不合礼的不做。”颜渊说:“颜回虽然迟钝,还是想遵照这句话去做。”

12.2仲弓问仁。子曰:“出门如见大宾,使民如承大祭。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在邦无怨,在家无怨。”仲弓曰:“雍虽不敏,请事斯语矣。”

试译:仲弓问什么是仁,孔子说:“出门在外,好比拜见稀有贵客,必恭必敬;使用民力,好比承办重大祭祀,诚惶诚恐。自己不乐意的,不要强加于人。在国内无怨气,在家里无怨言。”仲弓说:“冉雍虽然迟钝,还是想做到这句话。”

12.3 司马牛问仁。子曰:“仁者,其言也讱(rèn)。”曰:“其言也讱,斯谓之仁已乎?”子曰:“为之难,言之得无讱乎?”

试译:司马牛问什么是仁,孔子说:“仁者说话慎重。”又问:“说话慎重,这就叫仁吗?”孔子说:“做事难,说事能不慎重吗?”

12.4 司马牛问君子。子曰:“君子不忧不惧。”曰:“不忧不惧,斯谓之君子已乎?”子曰:“内省不疚,夫何忧何惧?”

试译:司马牛问君子的特点,孔子说:“君子不忧愁,不畏惧。”司马牛问:“不忧愁不畏惧,这就叫君子吗?”孔子说:“自我反省,问心无愧,还忧愁什么?畏惧什么?”

12.5 司马牛忧曰:“人皆有兄弟,我独亡无!”子夏曰:“商闻之矣,死生有命,富贵在天。君子敬而无失,与人恭而有礼。四海之内皆兄弟也,君子何患乎无兄弟也?”

试译:司马牛忧心忡忡,叹道:“人家都有兄弟,唯独我没有!”子夏开导说:“我听说死生有命、富贵在天。君子如果内心诚敬,没有过失,对人谦恭有礼,那么四海之内都是我们的兄弟姊妹啊,还担心没有兄弟吗?”

12.6 子张问明。子曰:“浸润之谮(zèn),肤受之愬诉,不行焉,可谓明也已矣。浸润之谮,肤受之愬,不行焉,可谓远也已矣。”

试译:子张问什么是明白。孔子说:“如果对慢慢渗透的谗言和劈头盖脸的诽谤,都不动心,就可以称为明白。如果对慢慢渗透的谗言和劈头盖脸的诽谤都不在乎,就可以称为远见。”

12.7 子贡问政。子曰:“足食,足兵,民信之矣。”子贡曰:“必不得已而去,于斯三者何先?”曰:“去兵。”子贡曰:“必不得已而去,于斯二者何先?”曰:“去食。自古皆有死,民无信不立。”

试译:子贡问怎么搞政治。孔子说:“粮食充足,兵力充足,民众信任。”子贡问:“万不得已要去掉一个,先去掉哪一个?”孔子说:“去掉兵足。”子贡问:“万不得已再去掉一个,先去掉哪一个?”孔子说:“去掉粮足。自古以来人总是要死的,政府得不到民众信任那就没法立足了。”

12.8 棘子成曰:“君子质而已矣,何以文为?”子贡曰:“惜乎,夫子之说君子也,驷不及舌。文犹质也,质犹文也。虎豹之鞟(kuò)犹犬羊之鞟。”

试译:棘子成问:“君子内秀就可以了,何必外表有文采呢?”子贡说:“可惜啊,夫子竟这样说君子!四马的飞车也赶不上说话快。文采好比内秀,内秀如同文采。虎豹的皮有如犬羊的皮,本来是各有毛色的。”

12.9 哀公问于有若曰:“年饥,用不足,如之何?”有若对曰:“盍彻乎?”曰:“二,吾犹不足,如之何其彻也?”对曰:“百姓足,君孰与不足?百姓不足,君孰与足?”

试译:鲁哀公问有若,说:“饥荒之年,用品不足,怎么办呢?”有若回答说:“何不按十分之一征税?”哀公说:“按十分之二征税我都不够用,怎么还搞十一税?”有若答道:“百姓手头够用,国君怎么会不够呢?百姓手头紧,国君怎么能不紧呢?”

12.10 子张问崇德辨惑。子曰:“主忠信,徙义,崇德也。爱之欲其生,恶之欲其死。既欲其生,又欲其死,是惑也。‘诚不以富,亦祗只以异。’”

试译:子张问如何提高品德,辨清迷惑。孔子说:“主要靠忠诚可信,见义勇为,那就可以提高品德。如果爱起来希望对方万寿无疆,恨起来巴不得人家倒地就死,这就是糊涂。这样子‘本不是什么感情丰富,只不过昏昏糊糊、薄情多变’啊。”

12.11 齐景公问政于孔子。孔子对曰:“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公曰:“善哉!信如君不君、臣不臣、父不父、子不子,虽有粟,吾得而食诸?”

试译:齐景公问孔子如何治国。孔子说:“君在君位,臣在臣位,父在父位,子在子位。”齐景公说:“好啊!果真君不在君位,臣不在臣位,父不在父位,子不在子位,那么虽然粟米满仓,我能吃得到吗?”

12.12 子曰:“片言可以折狱者,其由也与欤?”子路无宿诺。

试译:孔子说:“一句话就可以断案,大概是子路的功夫吧?”子路承诺的事情,不过夜的。

12.13 子曰:“听讼,吾犹人也,必也使无讼乎。”

试译:孔子说:“断案子,我和别人差不多,总要竭力使大家没有官司可打了才满意。”

12.14 子张问政。子曰:“居之无倦,行之以忠。”

试译:子张问如何搞政治,孔子说:“在位不知疲倦,办事忠实可靠。”

12.15 子曰:“博学于文,约之以礼,亦可以弗畔叛矣夫!”

前文也有这一句,参见6.26。

12.16 子曰:“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小人反是。”

试译:孔子说:“君子成全人家的好事,不促成人家的坏事。小人跟这种做法相反。”

12.17 季康子问政于孔子。孔子对曰:“政者,正也。子帅以正,孰敢不正?”

试译:季康子问孔子如何从政,孔子回答说:“政就是正。先生自己带头公正、平正,谁敢不公正不平正?”

12.18 季康子患盗,问于孔子。孔子对曰:“苟子之不欲,虽赏之不窃。”

试译:季康子担心自家被盗,请孔子出个主意。孔子回答说:“假如先生自己不贪,您就是悬大赏让人去偷,也没有人偷窃的。”

12.19 季康子问政于孔子曰:“如杀无道,以就有道,何如?”孔子对曰:“子为政,焉用杀?子欲善而民善矣。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草上之风,必偃。”

试译:季康子问孔子如何搞政治,说:“要是杀掉坏人,引进好人,如何?”孔子答道:“先生搞政治,哪里用得着开杀?您一心做好人,老百姓就好了。君子好比风,百姓好比草。风一吹过来,草就伏贴了。”

12.20 子张问:“士何如斯可谓之达矣?”子曰:“何哉,尔所谓达者?”子张对曰:“在邦必闻,在家必闻。”子曰:“是闻也,非达也。夫达也者,质直而好义,察言而观色,虑以下人。在邦必达,在家必达。夫闻也者,色取仁而行违,居之不疑。在邦必闻,在家必闻。”

试译:子张问:“作为士,要怎样才能算是显达?”孔子说:“是什么意思呢,你所说的显达?”子张回答说:“在邦国必定闻名,在家乡必定闻名。”孔子说:“这是闻名,不是显达。显达其实是耿直仁义,察言观色,谦恭有礼。这样,在邦国一定显达,在家乡一定显达。至于闻名呢,则是表面上仁义实际上不仁,却以仁义自居,毫不惭愧。这样,在邦国一定有名,在家乡一定有名。”

12.21 樊迟从游于舞雩(yú)之下,曰:“敢问崇德,修慝(tè),辨惑。”子曰:“善哉问!先事后得,非崇德与欤?攻其恶,无攻人之恶,非修慝与欤?一朝(zhāo)之忿,忘其身,以及其亲,非惑与欤?”

试译:樊迟随同孔子出游到舞雩台下,问道:“请问什么是培养美德、修正错误、明辨是非?”孔子说:“问得好!吃苦在前,享受在后,不是培养美德吗?专挑自己的毛病,不挑别人的毛病,不是修正错误吗?一旦发起火来,性命都忘了,亲人也连累了,不是糊涂吗?”

12.22 樊迟问仁。子曰:“爱人。”问知智。子曰:“知人。”樊迟未达。子曰:“举直错措诸枉,能使枉者直。”樊迟退,见子夏曰:“乡(向)也吾见于夫子而问知智,子曰:‘举直错措诸枉,能使枉者直’。何谓也?”子夏曰:“富哉言乎!舜有天下,选于众,举皋陶(yáo),不仁者远矣。汤有天下,选于众,举伊尹,不仁者远矣。”

试译:樊迟问什么是仁,孔子说:“爱人。”问什么是智,孔子说:“懂人。”樊迟没明白。孔子说:“拿直的去扳弯的,能把弯的扳直。”樊迟出门见到子夏,说:“刚才我拜见夫子,请教什么是智,夫子说‘拿直的去扳弯的,能把弯的扳直。’这是什么意思呢?”子夏说:“含义丰富啊这话!舜治理天下的时候,在众人中选拔贤人,选了皋陶之后,坏家伙就躲得远远的。商汤治理天下的时候,在众人中选拔贤才,选了伊尹之后,坏家伙也躲得远远的。”

12.23 子贡问友。子曰:“忠告而善道导之,不可则止,毋自辱焉。”

试译:子贡问交友之道,孔子说:“对朋友要忠告,善加引导,如果不听就适可而止,不要自取其辱。”

12.24 曾子曰:“君子以文会友,以友辅仁。”

试译:曾子说:“君子靠学问结交朋友,靠朋友补养仁德。”

上一章 论语翻译4 歌曲和故事集最新章节 下一章 论语翻译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