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本小说网 > 穿越小说 > 我在西汉攒愿力
本书标签: 穿越  1V1  前世今生的恋情   

司马迁入狱

我在西汉攒愿力

太初四年(武帝40年)九月,解忧公主出嫁,和亲乌孙。

当日,长安城万人空巷,满城的百姓尽皆围观公主出城,送亲的仪仗威风肃穆,乌孙使团开路,羽林儿郎戍守左右,礼仪官押送十里红妆陪嫁跟随其后,团团陇卫在中央的鸾驾描金画凤,八匹骏马拉驰,十二位貌美端庄的陪嫁宫女围坐马车外侧,将其内端坐的解忧公主遮得严严实实,围观百姓只能看到一个倒映在帐幔上若隐若现的曼妙身影,既向往又崇敬,齐呼公主万年,千秋永昌。

伊泠玉也是围观百姓中的一员,她看着这隆重的送嫁队伍,却不像周围百姓那般羡慕兴奋,只觉悲凉。和早逝的刘细君相比,刘乐自然是幸运的,她不仅长寿安康,还以女子之身,做出了一番比九成的男儿都要了不起的伟业,可那又如何呢?

外人看起来再风光,内里的苦楚又有谁知?

西域乌孙,是何等的荒凉险地,那个地方比大汉更加野蛮,更加歧视女性,她很难想象,刘乐到底会在那里遭遇些什么。人生中最重要的五十年,刘乐都耗在那个黄沙遍地的苍凉蛮荒之地。眼前如花美眷,归来却是沧桑老妪,再多的盛赞与尊崇,又怎能抚平心头的累累伤痕?

泫音曾说,三公主染霜和红鸾星君的转世都是煊赫人物,注定要留名青史,不是她这种背景板小炮灰可以比拟的。

卫子夫,是第一个以卑微讴者的出身最终封后的女子,为后数十载里贤惠能干,是太史公司马迁在《史记*外戚世家》四朝十余名后妃中唯一赞美之人,虽无佐君之功,却有内助之贤。

刘解忧,是第一个以和亲公主的身份左右乌孙乃至整个西域朝政局势的奇女子,其贡献卓著,在整个历史上的和亲公主里都是数一数二的,堪称和亲外交上的璀璨明珠。

都说卫青和霍去病是大汉双璧,为大汉南征北战,立下不世之功,可卫子夫和刘解忧,也都在各自的领域里,达到了巅峰,是汉武帝时期,两个最夺目的奇女子,受人敬仰。

“和她们相比,你自卑吗?”泫音贱贱地问道。

绿萼的第一世,原本时空里的玉玲珑,虽然是霍去病的挚爱,也有卫青的默默支持,可终究不像是这个时空里有伊泠玉这位姑姑,刘彻根本就不允许这样一位毫无背景的平民孤女成为霍去病的正妻。

故而到死,原本时空里的玉玲珑,都只是霍去病的侍妾,而她的儿子霍嬗,也死在正式被册封冠军侯之前,所以,既没有解锁冠军侯正妻的成就,也没达成第二任冠军侯生母的目标,更甚至,史书上压根就没有记载这么号人,妥妥的路人甲小炮灰,和万众瞩目的卫子夫与刘解忧,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伊泠玉无力反驳,她既没有刘解忧的本事与格局,也没有卫子夫的运气与气量,哪怕有个疼宠如命的丈夫,以她咸鱼的本性,也是翻不起多大浪花的,有这样的结局,也是意料之中。

可她也不会去羡慕嫉妒,卫子夫是荣宠半生没错,可最后的结局又如何呢?比原本时空里的玉玲珑丧夫丧子又早逝,也没好到哪里去。至于刘解忧,虽然儿孙绕膝,长寿康健,还少见的晚景尊崇和乐,可这都是她用五十年的苦楚与筹谋换来的,是人家应得的,容不得旁人置喙。

望着那渐渐离去的鸾驾,伊泠玉叹息道:“我只愿她,真的能乐而忘忧,便足矣!”

转身离去的伊泠玉不会知道,层层守护的鸾驾里,大红喜服加身,满头华翠,艳妆浓抹的刘乐平放膝上的双手正摩挲着一把镂雕萱草的木梳,嘴角微勾,眼底泛着憧憬的光。

乐而忘忧,永存希望,在冷静乐观的心态下,去解决忧愁与困局,这正是刘乐能在乌孙生活五十年,迎来回归长安那一日的人生信条。

刘乐远嫁,清平坊自发经营,伊泠玉的生活沉寂如一滩死水,再不起半点波澜,转眼,就过了两个春,来到了天汉二年(武帝42年)。

积雪消融,万物复苏,枝桠上冒出了点点嫩芽,一边吃着自己做的桂花元宵,一边木然地瞪着那已经翻新过,还空无一物的花圃,伊泠玉赌气发誓,今年她就种片苜蓿,不信还能种死了。

自从刘乐走了,伊泠玉这小院就再也没有争奇斗艳的花丛了,尽皆凋零枯败,不管移植还是撒种,都是半死不活,好好的花圃,常年都是杂草丛生,没几朵花的影子。

一口吞下最后一个元宵,伊泠玉勉强挂出抹笑来,安慰自己:“大过年的,不气不气!”

七年前,也就是太初元年的时候,司马迁与大中大夫公孙卿等人联名向刘彻进言改历,说从秦朝沿袭的《颛顼历》已经不合适现状,要重新制定历法,刘彻准许后,司马迁等人便讨论定制出了《太初历》,首次把二十四节气定入了历法,并以正月为岁首。

于是在时隔三十多年后,伊泠玉终于在正月初一过了年,最初虽有些不习惯,可直至今日,她已经很自然地在雪花纷纷的正月吃元宵过新年了。

不过今年,还真是有些特别呢!

伊泠玉捧着已经空了的瓷碗,有点怔忡,时隔这么久,她终于要去做任务,她该好好想想,怎么去面对昔日的好友了。

五月,刘彻派遣李广利与匈奴会战天山。其时飞将军李广之长孙李陵已入仕,任侍中,是刘彻身边的新起之秀,为人敦厚,擅长骑射,爱护士卒,刘彻便向让李陵为李广利护送辎重,可李陵年轻气盛,谢绝了这个简单的镀金任务,而是自请步兵五千涉单于庭以寡击众。刘彻很赞赏李陵的勇气,便答应了他,封他为都尉出征。

然而,李陵行军到浚稽山时,却遭遇匈奴单于之兵,援兵未到,匈奴之兵却越聚越多,弹尽粮绝后,李陵为了众士卒不白白牺牲惨死,只能无奈降敌。

刘彻大怒,要问罪李陵,百官也都尽皆辱骂李陵,霍光、上官桀等李陵好友虽觉其中蹊跷,想要为李陵求情,可又畏惧刘彻而默默不敢言,唯有太史令司马迁,在被问及此事时,坦然为李陵说情。

“陛下,李陵服侍母亲孝顺,对士卒讲信义,常奋不顾身以赴国家危难。他长期以来养成了国士之风,今日战败,是为了保全收下士卒的身家性命,并非有意投敌。且李陵提兵不满五千,深入匈奴腹地,搏杀数万之师,转战千里,矢尽道穷,兵卒赤手空拳,顶着箭雨殊死搏斗奋勇杀敌。他虽深陷重围而战败,但他杀死杀伤敌人的战功也足以传扬天下。他之所以面对敌人包围而不自杀谢罪,是想要立功赎罪以报效朝廷呀。”

之后司马迁更是暗示,李陵勇猛作战,奋战在第一线,可战功却少有,是主帅贰师将军李广利在其中抢功,之后更是不及时增派援军,这才导致了李陵战败,被逼投降。

李广利是李妍之弟,刘彻看在李妍的面子上,一直对李广利青眼有加,再加上李广利本人嘴甜善奉承,又曾打败大宛国,让刘彻得偿所愿地拥有了不菲的汗血马。此时刘彻对李广利信任有加,根本不信司马迁的说辞,只当司马迁是偏袒李陵这个内侄,为了给李陵脱罪,才诬陷攀咬李广利,顿时怒不可遏。

“司马迁,你当知,太史令应公正无私,超然事外,你此番私心作祟,胡乱构陷朝中重臣,实在是太让朕失望了。”

刘彻一气之下,便将司马迁打入大牢,但稍稍冷静后,也觉司马迁为人刚直,就算李陵是他妻子的侄儿,也不至于满口尽是谎言,终究还是派公孙敖前往匈奴,想要调查李陵投敌后的所作所为。

若果然情非得已,就将李陵带回长安稍作惩处,但若是李陵当真是为匈奴所用了,那就将李家满门处以族刑,司马迁这个姑父既然为他说情,那就也判处死刑作陪好了。

刘彻对李陵还是有着几分喜爱的,也不希望李广之孙会真的叛国投敌,便寄希望公孙敖能够带来好消息,然而,事与愿违,最终公孙敖没有将李陵带回,甚至,他都没有见到李陵,但有消息说,匈奴单于要将女儿嫁给李陵,已经在筹备婚事了,而且李陵已经在为匈奴练兵,备战大汉。

刘彻气急败坏,也彻底歇了那点期许,直接下令处死李家满门,一个不留。至于司马迁,刘彻终究是爱其才华和人品,这次的事,也只当他是被李陵那小子蒙蔽了,才胡乱说话,便留了他一条活路。

当时有个罚金制度,犯下大罪者,甚至是死刑犯可以缴纳重金换取活命的机会。当然,像是李家这种,刘彻特意说了一个不留,态度非常坚决要处死的,就不在此列了。刘彻只说了李家满门,而没有再提起司马迁,便是允许廷尉私下行事,饶司马迁一条小命。

对此,廷尉自然心领神会,于是便按照规矩,以太史令的官职身价,向司马家索要五千金,以作赎金。

这个消息,传到凄风苦雨的司马府,司马迁的几个儿女都面面相觑,不知该如何是好了。

为了救父亲,他们上下奔走,本以为父亲会和外家的婶婶表兄们一起被处死,正悲戚无助,可没想到峰回路转,竟是有了生机,可这罚金实在是太多了,他们根本拿不出来呀。

上一章 解忧公主 我在西汉攒愿力最新章节 下一章 对面不相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