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本小说网 > 历史军事小说 > 挽清
本书标签: 历史军事  伪历史  政治军事 

第5章 登基大典

挽清

光绪元年,正月二十。

  紫禁城。

  此刻天还是灰蒙蒙的,明亮的启明星才刚刚落下,连太阳都尚未升起,明逸却早已在太监宫女的帮助下换上了一身龙袍。

  这身龙袍穿在一个四岁的小孩身上显得缺毫不臃肿,与他的身形完全符合一致,这是自明逸入宫以来便加紧赶制的龙袍,为他量身定做。

  他的双手放在膝上静静的等待着,整个房间内都静悄悄的,仅为偶尔衮冕上的珠串会随着他的呼吸摆动发出清脆的碰撞声。

  今日便是自己登基成帝的日子,但仍然任重而道远,心中便澎湃激昂,把握这一切,一定要稳住。

  明逸心中为自己暗暗打气道。

  今日的乾清宫已经被宫人们整理打扫得焕然一新,但是室内的众多摆设都没有变动。

  洪亮的钟鼓鸣声打破了紫禁城的安宁,也唤醒了明逸的沉思。

  他听到殿外传来细碎的脚步声,之后便是张胜轻声的通报声,“皇上,时辰到了。”

  “知道了!”明逸应了一声,一张不似他年纪的严肃出现在他稚嫩的脸庞上,看上去竟有些可爱。

  这个张胜便是慈禧派来负责服侍明逸的领头太监,加上张胜便有十名太监,宫女十名。

  吸了口气起身,清亮乌黑的眸子中已经满是坚定与憧憬。

  明逸走出宫殿的时候,钟鼓声已经鸣了三响,那意味着礼部的官员们已经结束了在天坛、先农坛与太庙的祭祀,盛大而隆重的登极仪式即将要拉开序幕。

  天安门外身穿朝服的文武百官早已等候多时,接下来便要百官进入太和殿进行三跪九叩大礼。

  太和殿前,炉、鼎、龟、鹤,吐出缕缕香烟;金钟、玉磬,琤琤琮琮,清脆悦耳。

  大殿是由很多根红色的大柱支撑,每个大柱上都刻着一条回旋盘绕栩栩如生的金龙,格外壮观。

  在太监的引领下身穿龙袍的明逸坐上金銮宝座。

  四岁的明逸不时的左右张望,龙帽的挂珠不时的发出声响,丝毫不能掩饰住他的紧张。

  即使在前世也不曾经历这样的大场面,况且还是一个四岁孩子的身体之中,要像一个孩子,这就是自己的稳中求进。

  皇座两旁立着神兽雕塑,用精美的画作和巧夺天工的技艺雕琢的完美无缺。

  此时文武百官早已进入了太和殿等待新皇,从来只有臣子等待皇帝的规矩,而没有皇帝等候臣子的说法。

  在官员们的眼中则是一个小娃娃穿着一身龙袍摇摇摆摆的坐上宝座,更有一部分官员都觉得此等龙袍穿在一个乳臭未干的小娃娃身上并不合身,脸上却丝毫不敢表达不满。

  而后便是慈安太后与慈禧太后入殿,两位身份尊贵的太后,在最后悄无声息地在众人眼中坐在皇帝身后的两个宝座上,垂帘听政。

  宗室王公、文武百官挺身肃立。

  明逸坐在皇位上,紧张的小脸固定着,眼睛却在溜溜地转,他其实是在观察这些官员。

  站在最前排的是拥有皇室血统的王公贵族,他的父亲,醇亲王奕譞面无表情与另外几位王爷并排站立。

  作为一名历史教师,明逸对于清末的这些政治家的人物照都是见过的。

  站在奕譞左手边,身材中等,五官与奕譞有五六分相似的大概是恭亲王奕訢了,议政王的权力此时已经大不如前。

  不得不说,慈禧是真的有手段。

  而右手边应是端郡王载漪了,身材并不高大,距离颇远只能看到他的两撇小胡子。

  他与载湉同为载字辈,是比自己大十几岁的堂哥。

  明逸微眯双眼,依据自己前世记忆,此人心机深沉,以他为中心的端王势力更是根深蒂固,遍布整个朝野,甚至连慈禧都忌惮不已,多年以后更是造谣了'天津阅兵阴谋'此等惊天大谎。

  明逸对此人多了几分警惕与忌惮,不得不防啊。

  分析完前面几人,眼睛向几人后面看去,明逸瞳孔一缩,如今竟见到了真人:

  此人身材高大,不过十分清瘦,一大把白胡子更是醒目标志,低着头不知在想什么。

  此人正是兼任直隶总督,北洋大臣,一品文华殿大学士的李鸿章!

  前世对此人的评价更是众说纷纭,有人说他是大忠之臣,有人说他是国家之耻,卖国贼。

  但明逸觉得,这是一个为自己的国家操碎了心的可怜人,大清种种的不平等条约都是由他签订,背负着各种骂名,下场也是凄惨无比。

  无论一个国家多么腐败,都需要一个可以办事的人,而李鸿章就是最佳人选。

  掌握着北洋舰队的李鸿章此时权倾朝野,如日中天,慈禧的左膀右臂,更是被慈溪称为:再造玄黄之人。

  不过多年后的甲午战争中北洋水师全军覆没,失去筹码的李鸿章的权力一落千丈,官职被朝廷一撸到底,自身难保。

  “啪!”一声鞭响将明逸从思考回到现实中。

  静鞭仪式开始了。

  銮仪卫一名校尉,在太后殿庭院内鸣“静鞭”三响,这个鞭子,长十多米,把儿长约三十公分,刻着龙头。

  “啪!”

  “啪!”

  耍鞭子的校尉,训练有素,挥鞭自如,不知训练了多少年。

  静鞭三声表示肃静,只有在登基大典,大型朝会才会有“静鞭”仪式。

  静鞭响过,奏丹陛大乐,宗室王公、文武百官齐齐跪拜。

  原来这就是做皇帝的感受啊。

  明逸外表虽然有些紧张,但心中却感受到了做皇帝的快乐,虽然目前的自己还没有什么权力,现在自己唯一对自己有利的方面是自己是皇帝。

  慈禧的权力再大,但这种正统的地位是她不可能触及的。

  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

  而这些的前提则是干掉慈禧。

  明逸心中已经暗暗盘算起来了。

  约莫三炷香时辰,众乐官奏乐停下,宣表官至陈设贺表的宝案前开始“奉表”。

  所谓奉表,便是手捧资料,也就是国家的大大小小的事务,财政收入以及各地成就向新皇汇报一遍。

  这一奉便是半个时辰,明逸心中并无半分焦躁,而是细细地听着。

  奉表过后,两名文华殿大学士跪在案前“展表”。

  展表便是将四品以上官员的职务以及四品以下的官员做出的卓越成就汇报给新皇,只有工作突出的官员才可登上展表的名单。

  之后宣表官扯开嗓门“宣表”。宣表就是新皇想说的一些台面话写在纸上,让宣表官大声念出来,比如说我这个新登基的皇帝怎样领导大家,大家与我齐心协力开创盛世之类的话。

  这不是明逸自己写的,而是二位太后以“新皇年幼”的理由来说着让手下太监写出来的,明逸对此十分无奈,却无可奈何。

  宣表大约半个时辰,奏丹陛大乐,宗室王公、文武百官行三跪九叩大礼。

  三跪九叩大礼便是一曰稽首,二曰顿首,三曰空首,四曰振动,五曰吉拜,六曰凶拜,七曰奇拜,八曰褒拜,九曰肃拜。

  所有官员齐齐甩了自己的马蹄袖后跪在了地上,行云流水般流畅,就像众官员排练好的一样。

  王公贵族,文武百官趴伏在地上高呼:“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明逸用自己那稚嫩的童声,尽力大声道:“众爱卿平身。”

  “谢皇上。”众官员又齐齐站了起来,肃立原处。

  “前几日,哀家与各位大臣,各位宗室贵族,已经商议过了。”

  “想必各位是清楚的。”

  大殿内的众官员你看看我,我看看你,也不敢窃窃私语。

  慈安撇了一眼众人,接着说:“先帝已经殡天,膝下无一皇子,皇家的血脉不能就此断绝。

  所以,哀家与慈禧太后以及和各位大臣商量过了,并且取得了一致同意。

  醇亲王之子爱新觉罗·载湉过继于先帝。”

  明逸面无表情,只是看着他的父亲,看不出他此时被官帽遮挡住的表情。

  根据自己前世的记忆,载湉的确被过继给了咸丰帝,他心中十分清楚,但又无可奈何,因为自己只是慈禧的一个工具。

  我要改变这一切!我要让自己掌握自己的命运!明逸紧紧攥起自己的小拳头。

  “我大清历经十数年洋务,军事工业,民用工业都发展蓬勃。

  送了一批又一批优秀的学生遣送外国留学,洋人依旧虎视眈眈,忌惮于大清的实力才不敢再生事端。

  大清国力日渐强盛,但先帝却宾天了,新皇年纪尚幼,还望诸位多多加以辅政。

  因皇帝尚幼,尚且不知世事,亦经过哀家与圣母皇太后的商议,新皇年号,光绪!”

  慈安的这番话再加上坐在宝座上倒也有一番母仪天下的姿态。

上一章 第4章 太后 挽清最新章节 下一章 第6章 无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