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本小说网 > 历史军事小说 > 历史那些事(事件汇编)
本书标签: 历史军事  历史 

第三十章 分析30年战争为何是欧洲近代战争的开始

历史那些事(事件汇编)

  对于17世纪的划分,史学界有一定争议,一些人认为它已经进入欧洲或西方文明的近代时期,也有一些人认为17世纪处于欧洲中世纪末期,更有一种说法是处于后中世纪时期,但不论怎么划分,都无法改变欧洲各国的基本社会和国家情况。

  在当时除了荷兰以外,欧洲国家都处于封建社会末期,但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属实在各国有了不同程度的长足发展。在当时英国只有英格兰威尔士一地,人口并不多,但是资本主义发展迅速,得益于它的海外贸易和殖民。当16世纪末英国击败西班牙无敌舰队以后,它的殖民活动迅速发展,并在1600年成立专门垄断海外贸易的东印度公司。在当时的各大洲都进行了大量的殖民任务,建立殖民据点进行巨额的海外财富掠夺以增加英国资本主义发展和ge ming 条件。

  而法国于15世纪完成了其政治统一,促进了工商业的发展与繁荣。在16世纪后半期战争使法国经济受到严重损坏,随之爆发了大规模的农民起义,威胁着法国王权。当时的法国国王亨利四世在1589年上台,节省开支,降低赋税,鼓励农民生产和发展工商业,恢复法国的基本秩序,所以法国的对外贸易和殖民扩张也有较大发展。

  这时期的荷兰被称为荷兰共和国,原是尼德兰的一部分,在资产阶级ge ming 之前,处于西班牙王朝的统治下。而这一地区也是欧洲资本主义发展最早的地区,但是由于受到西班牙的封建统治和天主教的束缚,严重阻碍尼德兰地区的经济发展和资本主义繁荣,所以爆发了资产阶级ge ming ,也是世界上公认的最早的资产阶级ge ming 。经过15年的斗争,尼德兰北方独立,成立联省共和国,这便是荷兰。

  在这以后荷兰的经济得到迅速发展,当时荷兰拥有的商船在欧洲商船总吨位的四分之三,遍及世界各地被誉为海上马车夫,基本垄断了马来群岛至好望角到美洲西印度群岛以及西非洲的所有贸易。

  而此时欧洲的其他地区,瑞典挪威丹麦在丹麦统治之下成立jun shi 联盟,而瑞典不久脱离联盟并向外扩张夺取了德意志波罗地海沿岸的领土并积极参与,欧洲30年战争,曾成为北欧头号强国,但在18世纪以后衰落。

  西班牙是先于英国崛起的殖民大国,除了本土以外还有那不勒斯王国和尼德兰作为它的管辖地,拥有地中海的西西里岛和其他岛屿。在当时的四大洲都有殖民地存在,其经济在16世纪前半期拥有短暂繁荣随后衰落,尤其是尼德兰ge ming 以及海军舰队败于英国。虽然曾经兼并过葡萄牙,并掌握葡萄牙的全部殖民地,但是最终葡萄牙独立以后也随之丧失了海上霸权优势。

  俄国在伊凡三世时期建立了以莫斯科为核心的统一中央集权国家,并不断向外扩张,伊凡四世改称为沙皇,而在罗曼洛夫王朝建立以后大力推行对外扩张的政策,兼并了很多欧亚国家的领土,在1649年太平洋西北岸建立了鄂霍兹克。

  而在东欧的波兰王国和立陶宛公国为了抵御俄国的jun shi侵略,联合为波兰立陶宛王国,并订立亨利条例,确定全体贵族中选举国王的制度,波兰立陶宛王国由此改称波兰共和国。实际上仍是贵族专政下的封建农奴制国家。

  而当时的德国还处于神圣罗马帝国时期,但其中央权力早已衰落,各个诸侯纷纷封建割据,帝国经济也在14和15世纪时有过高速增长期,但由于其政治的长期分裂,其发展远远落后于其他封建国家,而且天主教在德国有其特殊的地位,以各种名义大肆敛财,这造成帝国社会各个阶层的强烈不满。

  在1517年路德发动宗教改革运动引发了一场宗教诸侯与天主教诸侯的战争,最后新教诸侯获胜。1555年神圣罗马帝国皇帝同新教诸侯签订了奥格斯堡宗教合约,确立教随国定的原则,路德教获得其合法地位,并得到欧洲公认,在这以后德国的封建分裂局面更加严重。新教诸侯联盟同天主教诸侯联盟长期对立甚至发动战争。而在帝国之外,这些封建主又不断寻求欧洲各个盟友国家的支持,进行长期而激烈的较量,由此也发生了对近代国际关系有较大影响的战争,1618年的30年战争。

  30年战争,表面上是一场宗教战争,是天主教与路德教之间的宗教理念之战,但实际上它是神圣罗马帝国维护自己名义统一和扩大皇权的战争,各个封建主也想要在这一战争当中获得自己的权利。它们想要扩大自己的领地,这与罗马帝国皇帝的初衷相违背,而一些欧洲大国则致力于以此扩大自己对德意志领土的占有。

  战争的起因是1617年神圣罗马帝国皇帝,哈布斯堡王朝的马蒂亚斯指定奥地利大公斐迪南为波希米亚王位继承人。同年贵族会议推选他为国王称斐迪南二世,但是他坚决反对宗教改革,这使波西米亚人民拒绝接受。在两名官员进入王宫以后,布拉格发动了反对皇帝的起义,引发掷出窗外事件,30年战争开始,其大体上分裂为四个阶段。

  第一个近代战争,30年战争的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波西米亚巴拉丁阶段

  当时起义爆发以后,宣布脱离哈布斯堡王朝统治的波希米亚于1619年选举新教联盟首领斐特烈五世为国王,原先的巴拉丁选帝侯。而在同年八月斐迪南二世竟然成为罗马帝国皇帝。波希米亚和巴拉丁联军共同对皇帝斐迪南进行作战,取得一些胜利,后来斐迪南将选地候的资格转让给天主教联盟的首领巴伐利公爵,取得天主教在联盟和财政军队方面的支持。西班牙也站在皇帝的一方对新教同盟作战。

  到1620年,斐迪南在布拉格附近彻底打败了波西米亚,菲特烈一世逃往荷兰,然而波西米亚作为奥地利的一个省,全体居民被迫信奉天主教,虽然增强了皇帝的权利,但是地区不稳定因素较之以前有过之而无不及,欧洲大国因此严重不安,尤其是菲特烈一世是英王詹姆士一世的女婿,他的失败引起了英国的特别关注,法国和荷兰既不愿意看到德意志统一,也不允许自己身边出现一个强大的封建国家,于是这场战争迅速被欧洲国家引入变成了一个欧洲战争。

  第二阶段是丹麦战争阶段

  为了打击帝国,英国荷兰丹麦于1625年结成联盟,出兵北德意志,斐迪南二世依靠天主教联军支援与其作战,第二年丹麦被击败,天主教联盟军队进入日德兰半岛,迫使丹麦在1629年接受吕贝克合约,宣布不再干涉德意志事务,德意志北部由皇帝直接控制,并且还将1552年以后的夺取所有的新教诸侯的土地,归还给天主教诸侯,斐迪南二世的统治权力进一步加强,这更引起了其他新教诸侯的恐惧。

  此时斐迪南如果保证自己的统治权力而不再寻求对外扩张恐怕历史将被改写,但是斐迪南二世为了在波罗地海发动自己的力量,而企图在这一地区建立一支舰队,瑞典认为其严重威胁到自己的波罗的海霸权决定参战由此引发了战争的第三个阶段瑞典战争阶段。

  第三个阶段瑞典战争阶段

  1630年到1635年瑞典在丹麦被迫接受吕贝克合约以后,国王亲自率军在波美拉尼亚登陆,相继占领德意志北部地区,并同法国定立合约,取得法国向其提供jun shi 援助的许诺。同时联合那些被归还教产而激怒的新教诸侯共同进攻神圣罗马帝国,在战争初期瑞典作战较为顺利,歼灭了天主教的盟军甚至攻占慕尼黑。但是一场jun shi 冒险冲突的失败,导致国王阵亡。

  虽然瑞典曾设法在此以后同德意志新教结成联盟,但在1634年瑞典南部德意志的地区被天主教击败,军队被迫退至波罗地海沿岸。而新教诸侯也纷纷脱离瑞典,最终与斐迪南皇帝签订布拉格合约。虽然瑞典战败了,斐迪南在名义上获得了伟大的胜利,但是瑞典同法国进一步联合,法国在第三阶段还没有正式结束时就直接参战。

  第四个阶段法国战争阶段

  虽然法国在战争初期由于缺乏作战经验,战绩并不显著,但是当1636年波罗地海沿岸,瑞典击败了斐迪南和萨克森联军,控制北德意志和中部地区,第二年费迪南二世去世,斐迪南三世继位,法国开始扭转战局。尤其是在加泰罗尼亚和葡萄牙爆发了反西班牙ge ming ,加剧西班牙在战争中的困境,而瑞典军队也在此时战胜帝国皇帝的军队,占领了大部分地区,最终法国击败西班牙,结束了西班牙在欧洲的jun shi 优势并夺取阿尔萨斯。而瑞典在此后再一次击败斐迪南的军队夺得了奥地利多瑙河领土,斐迪南三世被迫求和。

  停战消息传出以后,法国瑞典在德意志问题上的政策不同,也导致对如何结束战争难以取得共识,法国更多支持天主教诸侯以便将其拉到自己的阵营,而瑞典则继续支持新教诸侯以获得有利于其统治的北德意志地区。最终法国和瑞典分别同斐迪南在威斯特伐利亚签订合约,经过漫长的谈判各方最终在1648年,签订威斯特法利亚合约。

  主要内容有瑞典占据西波美拉尼亚和部分东波美拉尼亚地区,控制奥德河,易北河以始其对外贸易有利。

  法国获得阿尔萨斯,并确认于1552年对柏林凡尔登图尔的占有。

  重申教随国定原则,确认德意志境内的新教诸侯和天主教享受同样权利,对于双方领地的争议和归属问题,则按1624年的实际占有情况解决。

  承认德意志各邦诸侯享有内政外交自主权,但不得同外国签订有损帝国利益的条约承认在战争期间扩大的德意志各邦诸侯领土。

  确认瑞士与巴塞尔条约时期取得独立的合法性,并退出神圣罗马帝国。

  西班牙承认荷兰共和国独立

  总结,近代国际体系的建立与欧洲霸权的发展

  威斯特伐利亚合约结束了长达30年的战争,其主战场是在神圣罗马帝国境内,给帝国带来巨大破坏。本来就没有真正统一的神圣罗马帝国在这场战争以后分崩离析,境内大约有300个拥有自主权的国中国,众多骑士领地。

  而在这一战争和威斯特伐利亚和约签署以后,法国和瑞典获得了较大的利益,通过战争他们扩大了领土,增强实力成为日后争霸欧洲大陆和波罗地海的基础。

  俄国虽然没有参与30年战争但是战争也给它带来一定的好处,俄国利用这一时期避免进入欧洲战场而加紧对外扩张获得西伯利亚领土并走向海洋,成为当时除英国之外海外领土扩张速度最快的国家。

  英国虽然由于国内ge ming 没有参加30年战争,但是这场战争给英国的资产阶级提供了极为有利的国际环境,由于欧洲的封建君主长期陷入战争泥沼,无力对英国ge ming 进行干涉,英国资产阶级ge ming 较为顺利的完成资本主义迅速发展,很快成为夺取海外霸权的第一个国家。

  此外威斯特伐利亚和约也是通过国际会议解决国家间关系的先例,一些原则和做法成为日后的通行条款,为日后国际关系问题的处理提供借鉴。

上一章 第二十九章 很多史学家评价明朝多么黑暗,但忽略了一个细节 历史那些事(事件汇编)最新章节 下一章 第三十一章 被人们遗忘的盛世——昭宣中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