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本小说网 > 历史军事小说 > 历史那些事(事件汇编)
本书标签: 历史军事  历史 

第二十九章 很多史学家评价明朝多么黑暗,但忽略了一个细节

历史那些事(事件汇编)

  著名的历史学家易中天老师说过一句话:“明朝是中国历史上最黑暗的朝代”。这句话引起了很大的争议,那明朝到底发生了哪些事竟然被这样的批判了?

  今天咱们就来拿明朝和其它朝代对比一下,分析分析易中天老师为什么这么说?

  首先看明朝经济上的表现,明朝堪称是国库最不富裕的朝代每年大概400万两白银,明朝的苛捐杂税繁多,但是国库却并不充实,甚至到明朝灭亡的时候连军队的军饷都发不出来。那钱都去哪儿了呢?这个后面再说。

  但是这里有个问题,明朝收税大都不是按现银收的,如田赋等是直接交粮的。如果把这些田赋、盐税、工商税和其余的摇役换算成现银的话,明朝平均每年的财政收入大概也有2000万两。

  清朝每年有8000万两,而且清朝到了后期,通过洋务运动对外开放已经有了资本主义萌芽,有了对外贸易、海关税等,他的财政收入更加多元化。所以,就经济而言,还不能说明明朝有多黑暗,毕竟每个朝代所处的历史时期不同,货币换算方式也不同。

  其次,再看看明朝的政治,有人说明朝的政治总体上的并不清明,甚至一些时候还是乌烟瘴气、党争严重、宦官专权。

  但党派之争每个朝代都有,宦官专权,在历史上的汉朝和唐朝比明朝有过之而无不及。但是明朝的宦官专权却从来没有对皇权产生过任何影响,这点要比汉唐进步很多。

  明朝自朱元璋建国之后取消了丞相制度,使得皇权高度集中。但随着丞相制度的取消,却出现了内阁制度,到明朝中后期内阁地位逐渐提高,完全替代了丞相的职权,从侧方面也对皇权产生了一定的制约。

  而且朱元璋是平民出身,建国后屠戮开国功臣,一方面是为了巩固自己的权利,还有一层意思就是为了防止出现像前朝一样的世族权贵。明朝多庸君,像万历、嘉靖几十年不上朝,但都没有失去对朝廷的控制。

  明朝官员大部分都是通过科举出身,官员素质在历朝历代是最高的,而且大多官员的出身也和他们的太祖皇帝一样是平民出身。

  所以说政治比较黑暗有点差强人意。 说完了政治和经济,咱们再来看看其他方面明朝很具代表性的一点,就是动用巨额的国库供养着大量的藩王贵族及亲属。根据历史记载明朝一些省份30%的收入都要用来供养这些人,这到是个事实。

  明朝自建立以来朱元璋实施分封制,朱元璋有24个儿子全部被封为藩王。明朝一共16位皇帝,每个皇帝都将自己的儿子封为藩王。到了明朝灭亡的时候,这些宗室总人数将近100多万,给国家的财政造成了沉重的压力。

  这就是明朝到最后国库空虚的主要原因,到了后来的清朝也养了很多的八旗子弟,但是清朝借鉴了明朝的教训,在雍正的时候进行过一次改革,让这些旗人自己种地,也和汉人一样向国家交税。而且这些旗人还要承担戍边义务。

  再说,明朝为了修建长城耗费大量人力、物力,这也不能说是明朝的黑暗。往前说秦朝修建阿房宫、咸阳城;隋炀帝修建大运河、洛阳城;往后说清朝的三山五园、避暑山庄,哪个不是耗费大量人力、物力。而且修筑长城除了元朝和清朝两个少数民族朝代,其余的朝代都一直在修筑。

  有人说明朝的思想文化比较禁锢,但是我们中国的四大名著有三个出自明朝,而且永乐皇帝还编撰了著名的《永乐大典》,这本巨著的可贵之处在于它完全无删改的收录了前代各种典籍名著,可惜的是现在已经所剩无几了。而且明朝还出现过像王阳明、顾炎武等思想大家。

  为什么史书会对明朝有这么多负面的记载,我觉得这只有一种解释,史书是后朝编撰的,也就是清朝人编的。清朝人为了体现自己的正统,所以将明朝写的如此不堪。

  但是我们从一个事实可以看出来,明朝如果真的像史书写的那么的不堪,它怎么可能存在276年呢?回头看看中国历史上超过200年的大一统王朝能有几个?

上一章 第二十八章 为何明朝终其一世都无法彻底控制蒙古? 历史那些事(事件汇编)最新章节 下一章 第三十章 分析30年战争为何是欧洲近代战争的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