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本小说网 > 历史军事小说 > 二战前线:战役讲解
本书标签: 历史军事 

肯兰尼加会战

二战前线:战役讲解

作战时间:1941年3月31日~1942年6月28日作战地点:昔兰尼加

作战国家:英国德国意大利

作战将领

韦维尔:英国陆军元帅,“二战”中任中东英军司令部总司令。出生于1883年5月5日,卒于1950年5月24日。韦维尔生在英国科尔切斯特的军人世家,其祖父和父亲都是将军。1900年考入英国桑赫斯特皇家军事学院,次年5月毕业,赴南非服役,参加英布战争。1939年7月前往埃及,出任中东英军司令部总司令,晋升为临时上将,与中东皇家海军总司令安德鲁·坎宁安和中东皇家空军总司令阿瑟·朗莫尔一起彻底击溃由格拉齐亚尼元帅指挥的意大利军队。1940年10月1日晋升为上将,1941年7月,成为巴斯最高级勋位爵士的韦维尔调任印度英军总司令。1943年晋升为陆军元帅,6月19日被任命为印度总督。同年被封有昔兰尼加的韦维尔子爵等头衔,1945年,出任阿伯丁大学名誉校长。1950年5月24日,韦维尔在伦敦去世。

奥金莱克:英军陆军元帅。1884年6月21日出生于英国奥尔德肖特市,1981年3月23日逝世。1902年毕业于英国桑赫斯特皇家军事学院,前往印度服役。参加过第一次世界大战。1919年,进入奎达参谋学院深造。1927年,被送往帝国国防学院深造。毕业之后,先后担任团长和奎达参谋学院教官。1935年,奥金莱克晋升为少将。1936年,任英印军副参谋长。1939年,被调回英国,先后任军长和英国南方军区司令,晋升为中将。1941年1月,任印度英军总司令。1941年7月,接替韦维尔任中东英军总司令(1942年6月起兼第8集团军司令),晋升为上将。任内先后组织指挥“十字军”战役(此役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中英国对德国取得的第一次军事胜利)、贾扎拉防御战和第一次阿拉曼战役(北非战场有着一系列的阿拉曼战役,而第一次阿拉曼战役则是最关键性的一战)。1942年8月,因抵制丘吉尔尽早重新进攻的指示,被撤销中东英军总司令兼第8集团军司令的职务。离开中东战区后在英国住了一年,于1943年复任印度英军总司令,使印度成为东南亚盟军的稳固基地和训练地区。1946年,被授予元帅军衔。

隆美尔:德国陆军元帅,生于1891年11月15日,卒于1944年10月14日。毕业于但泽候补军官学校。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历任排长、副官、连长和先遣队长。1933年任步兵营长。1936年任波茨坦军校训练班主任。1938年任维也纳新城军校校长。1939年任元首大本营卫队长、随从营营长。1940年调任第7装甲师师长。1941年2月任非洲军司令。1942年6月指挥德意联军向英军发起进攻,横扫非洲大沙漠,被称为“沙漠之狐”。同年晋升为陆军元帅。

作战兵力

英军:第4印度师和第7装甲师,拥有300辆坦克,246架飞机。

德军:第5轻装师和第15装甲师,拥有150辆坦克,139架飞机。

点将救盟友

北部非洲因为位于大西洋、地中海、红海和撒哈拉沙漠之间,所以战略地位很重要。到20世纪初,法国占领了北非东部的摩洛哥、阿尔及利亚和突尼斯,英国控制了北非东部的埃及和苏丹,意大利抢占了中部的利比亚。

墨索里尼身为古罗马帝国的后裔,一心想恢复昔日的辉煌,建立一个以罗马为中心的环地中海大帝国。墨索里尼在德军入侵西欧时见有利可图,便参加进来,在背后捅了法国一刀。对法战争结束后,他的野心更大了,把目光落在了英国。当时英国正忙于保卫本土,在北非的守备兵力十分薄弱,因此他觉得这是实现其狂妄计划的一个大好时机。为此,他命令伦道夫·格拉齐亚尼元帅去攻打埃及。这场罪恶之战便于1940年9月13日打响了。

这一天,8万意军先头部队越过埃及边界。英军一边抵抗,一边开始了有计划地向境内撤退。9月15日,意军在损失了500人和150辆车辆之后,占领了埃及的西迪巴腊尼。之后,格拉齐亚尼决定在西迪巴腊尼巩固阵地,并集结起一支占压倒优势的军队,以完成此次入侵。意军开始构筑一连串横贯沙漠的向南延伸的密集堡垒阵地,等待英军的反攻。

意军的行动对英国构成了极大的威胁。因为如地中海航道被掐断,英国所必需的补给便只能绕道好望角,这等于被扼住了咽喉。丘吉尔勃然大怒,断然决定向埃及增兵。12月9日,得到加强的英军共5万人在英军中东总司令韦维尔将军指挥下发起反攻,至次年2月7日几乎全歼意军8个师,俘虏13万人,并缴获了大批武器装备。就这样,意军失败了。

希特勒并不希望墨索里尼在北非大动干戈,他的主要力量和兴趣集中在征服苏联的计划上。意大利为了扩大在北非的入侵,又于1940年10月28日发动了对希腊的入侵。但意军入侵希腊干扰了希特勒入侵苏联的计划,这使得他大为恼火,赌咒发誓说不给意大利一兵一卒,并嘲弄意军在希腊和北非的失败是自作自受。1941年1月6日,英军攻占巴迪亚,希特勒开始着急起来。1月22日,远在西边的利比亚重要军港托卜鲁克陷落了。出于战略、政治、心理方面的原因,希特勒决定还是派兵援助墨索里尼。他立即命令总参谋部在原定的第5轻装甲师启程后,再派一个完整的装甲师前往北非,并挑选隆美尔为军指挥官全面指挥这次远征。

虽然让墨索里尼撤掉自己格拉齐亚尼元帅有点像是侮辱自己本人,但是战败的墨索里尼没有任何办法,所以也只能接受了。

隆美尔上任

隆美尔接到希特勒的命令后,立即着手准备向北非进军。希特勒发布了命令,隆美尔升任德国非洲军军长。隆美尔上任后,命令第5装甲师指挥官施特莱彻将军率该师先头部队从锡尔特出发,沿海岸线向东进行探察。施特莱彻轻而易举地向东推进了880多公里。此前,隆美尔的进军只不过是改善自己的防御姿态,但轻易的成功和英军的过分谨慎使他改变了想法,他开始准备做非洲的征服者了。为此,他在写给柏林的信中宣称:他的第一个目标是夺回利比亚东部地区昔兰尼加,第二个目标是埃及和苏伊士运河。他不顾来自德意双方最高当局的反对和自己的兵力极为有限的客观事实,断然向英军发起进攻。

1941年3月31日,隆美尔以假坦克造成浩大的声势,由西向东席卷。一辆辆坦克惊天动地轰鸣着,犹如万马奔腾,气势汹汹向昔兰尼加半岛扑去。到这天结束,隆美尔攻陷了利比亚北部重要港口卜雷加,4月2日占领了利比亚北部重要城市阿杰达比亚。4月3日,英军放弃了昔兰尼加首府班加西,并在撤退时炸毁了所缴获的4000吨意大利炸药,使该城陷入一片火海。4月4日,隆美尔的部队分路继续前进。此时,澳大利亚第9师正撤向滨海的德尔纳,英第二装甲师还滞留在迈基利和姆苏斯之间的地域。隆美尔令第5装甲师加速挺进迈基利,而较小的一部兵力前往姆苏斯,分别实施平行追击。他又派第8机枪营攻占德尔纳,切断迈基利和姆苏斯之间的道路,封锁巴尔比亚大道。4月8日,迈基利被施特莱彻的5装甲师攻克,英第二装甲师和印度第3装甲旅被全歼,包括师长、旅长在内的3000英军被俘。同日,第8机枪营等部也攻克了德尔纳,英军司令尼姆及前任奥康纳等英军高级指挥官成了阶下囚。

至此,隆美尔在不到两个月内就扭转了北非战局,占领了除托卜鲁克外的整个昔兰尼加地区。攻占迈基利后,隆美尔就命令部队:不许休息,不得打扫战场,全速向托卜鲁克要塞挺进。托卜鲁克是昔兰尼加最具战略意义的港湾,对隆美尔来说,占领托卜鲁克,就获得了良好的补给基地。对英国人来说,若丢掉托卜鲁克,就很难挡住隆美尔乘胜攻入埃及了。英中东军总司令韦维尔决定坚守托卜鲁克,保留这一阵地作为“敌人的肉中刺”。该要塞的防御工事是意军构筑的,十分坚固。驻守在这里的英军共计6个步兵旅,4个炮兵团、2个反坦克团,共36000人。4月11日,隆美尔包围了托卜鲁克并发起进攻。由于隆美尔的兵力不及城内守军,英国人又加强了在地中海的海、空军力量,使他的补给出现极大困难。至5月9日,隆美尔的进攻仍未能得手,他到达北非后扬起的第一场沙漠旋风被挡在了坚固的托卜鲁克要塞前。

“战斧作战”

至4月11日,北非的局势令英国朝野大惊。丘吉尔连忙向韦维尔发报:“誓死要守住托人鲁克,决不允许有撤退的念头。”

5月,韦维尔趁隆美尔在托人鲁克受挫和缺乏补给品之机,在指挥英军实施试探性的“短促”计划后,开始组织制定“战斧”计划:首先由第4印度师在第4装甲旅的协助下进攻哈勒法亚——塞卢——卡普措防区,并以第7装甲师一部掩护沙漠侧翼;再以第7装甲师的两个装甲旅大举进攻托人鲁克;最后以第7装甲师会同托人鲁克守军将德军赶回托人鲁以西5月12日,装载着238辆坦克的英国快速舰艇抵达埃及亚历山大港。韦维尔在得到增援后,在丘吉尔的敦促下,决定对隆美尔发动大规模的反攻,其行动代号为“战斧作战”。丘吉尔对该计划的目标是雄心勃勃的:一是要在北非取得一场“决定全局”的胜利;二是要消灭隆美尔的部队。韦维尔比较谨慎,说他希望这次进攻“最终将敌军赶回到托卜鲁克以西”。担任这次进攻任务的是英第13军,辖有第4印度师和第7装甲师,拥有300辆坦克,246架飞机。而隆美尔的非洲军辖有第5轻装师和第15装甲师,拥有150辆坦克,139架飞机,火炮数量也少于英军。

隆美尔早就想到英军会发动反攻,为了对付英军的马蒂尔式坦克,隆美尔把他手上仅有的12门88毫米高射炮分成几组:其中一组4门部署在哈勒法亚,一组4门部署在哈菲德岭,其余4门部署在萨卢姆。88毫米高射炮可以在1800多米的距离内击穿马蒂尔式坦克,大大弥补了德军反坦克炮火之不足。

6月14日,英军从马特鲁阵地出发。6月15日右翼开始进攻哈法亚山口外围阵地,但损失严重。中路则攻克卡普措堡,并击退德军两次反攻。左翼在哈菲德岭攻击受阻。隆美尔将第5轻装甲师和第15装甲师全部投入作战。

6月16日,隆美尔先发制人,令第15装甲师向卡普措堡猛烈反攻,同时让第5轻装甲师包围英军的左侧。拂晓时开始进攻,但夺占卡普措堡的英军夜间加强了防御工事,拼命阻止德军坦克的突入。第15装甲师的进攻没有多大进展。决定性的战斗发生在南线,第5轻装甲师突破了左路英第7坦克旅的阵地。隆美尔立即押上了自己的全部赌注,电令第15装甲师只留下少数兵力扼守卡普措堡以北阵地,其余全部撤离卡普措堡,与第5轻装师一起插入英军侧翼,然后冲向哈勒法亚海岸。这样既可解出英军对哈勒法亚的包围,亦可切断英军整个远征军的退路。

激战至6月17日,第5轻装师和第15装甲师分别抵达了第一个指定目标,随之击败了英第7装甲师主力。隆美尔遂敦促两个装甲师大胆迅速地向哈勒法亚攻击。德军的行动完全出乎英军的意料之外,英军高级指挥官匆忙磋商了一下,就下令部队赶紧撤退。6月20日,隆美尔以猛烈的火力攻入托人鲁克,守军无路可逃,只得升起白旗。3.3万官兵投降成为俘虏,其中有10名将军。

此役英军损失969人,坦克100辆。德意军损失678人,坦克62辆,其中完全被击毁的只有12辆。“战斧作战”并没有取得预想的胜利,而是以失败告终。

“十字军远征”

“战斧作战”后,隆美尔被希特勒晋升为陆军元帅。他的非洲军也升格为非洲装甲兵团,辖有第15装甲师、第21装甲师(原第5轻装甲师改编)、第90轻型装甲师(新增)。加上意大利部队,隆美尔共有3个德国师和7个意大利师(多是装备低劣的部队),坦克450辆,飞机300架。

丘吉尔决心向非洲增派更多的部队,重新发起进攻。他解除了韦维尔的职务,任命奥金莱克将军为英中东军总司令,并将北非部队统编为第8集团军,下辖第30装甲军和第13军。共有7个师,坦克900辆,飞机1000余架。奥金莱克上任后,立即着手阻止隆美尔的攻势,但开始收效甚微。至10月,隆美尔又占领了离埃及边境只有几英里的巴尔迪亚,并在塞卢姆越过埃及国界线,直接威胁英国在埃及和苏伊士运河的地位。英军被迫退守埃及。奥金莱克摸清了隆美尔的特点后,开始制定新的作战计划,代号“十字军行动”。计划目标是彻底打败隆美尔,将德意军驱逐出非洲大陆。

“十字军远征”在1941年11月18日开始实施。这天早晨,双方的1000多辆坦克在大量飞机和火炮的支援下,展开了前所未有的沙漠坦克大战。数百里战线内弹雨横飞,硝烟弥漫,整个昔兰尼加半岛就像一个燃着了的火药库。这次英军的攻击没有引起隆美尔应有的重视,他把英军的行动看成是一次威力侦察,只让第21装甲师迎敌。第二天,英军攻占了西迪雷泽格机场。

11月20日晚,隆美尔终于意识到局势的严重性,他被迫放弃进攻托卜鲁克的计划,立即给克鲁威尔的非洲军下命令:让其于21日向西迪雷泽格前进,“歼灭向托卜鲁克开进之敌”。出乎英军意料的是德军还有能力进行反攻。德军坦克左冲右撞,使英军第8集团军元气大伤。22日,在88毫米高射炮的支援下,第21装甲师击溃了英军第4和22坦克旅,重新夺回西迪雷泽格机场。在另一翼,第15装甲师于晚间冲进英第7装甲旅阵地,大败该旅。

23日,双方展开了最激烈的坦克战:非洲军军长克鲁威尔用坦克排成一字长蛇阵,大炮和88毫米高射炮与之一同前进,两个步兵团则乘坐卡车紧跟在坦克后面。在毛毛细雨中,坦克炮塔全部关上了舱盖,步兵的步枪、机枪填满了子弹,每辆车上都笔挺挺地站着一个军官。德军坦克、大炮、步兵一齐向英军迎面扑去,这阵势足以给英军造成震慑。但是随即英军便清醒过来,开始射击。英军的炮弹和子弹呼啸着从他们头顶上掠过,坦克遭到重创后仍拼命往前冲,步兵指挥官则笔直地站在卡车上以振奋军心、鼓舞士气,当指挥官被击中后马上又由下一级军官接替,最后仅仅是一名上尉承担了全团的指挥。英军被这种无畏的气势震撼了,开始动摇,纷纷溃退。下午6时,另一侧的德军与第15装甲师会合,造成英军全线崩溃,被围英军成了德军的俘虏。

克鲁威尔以蛮牛式的战术最终歼灭了英军第7装甲师残部和第1南非师大部。不过德军也为此付出了高昂的代价,损失了坦克70余辆。这次反击战的胜利使隆美尔从困境中亢奋起来。

24日,隆美尔决定再对英第8集团军的后方发动一次猛烈奔袭,迫使英军全线溃退。这天早晨,隆美尔亲率非洲军主力越过利埃边境向东挺进,以切断英军的退路。隆美尔的这一行动乱了英军的阵脚。为此,第8集团军司令坎宁汉准备下令全线撤退,但前来督战的英中东军司令奥金莱克将军却并不同意这样做。他撤换了坎宁汉,任命里奇将军为第8集团军司令,指挥英军继续向西进攻。26日,英军新西兰师重新占领了西迪雷泽格机场,托卜鲁克守军也突破了封锁线。代替隆美尔在后方指挥部指挥的威斯特发尔上校在联系不上隆美尔的情况下,直接给第21装甲师发电,令该师调头向托卜鲁克开进,攻击新西兰师的后方。当隆美尔得知情况后,他意识到第21装甲师过早的返回,意味着他孤注一掷的突袭的告终。很显然,奥金莱克的决策是正确的,挽救了第8集团军。

27日,隆美尔开始回援后方。11月30日,他重新夺了回西迪雷泽格,托卜鲁克又变成了一个孤城。不过隆美尔也付出了沉重的代价,德军死亡473人,受伤1680人,失踪962人。其中包括一师指挥官和16名其他军官,同时还损失了142辆坦克和大批其他装备。为此,12月4日至5日晚,隆美尔不得不忍痛放弃了对托卜鲁克长达242天的围困,有组织地将部队后撤。1942年1月10日,隆美尔退回了他进入北非后的出发地卜雷加港,战线暂时稳定下来。

卷土重来

1941年底至1942年初,希特勒加强了在地中海的海空力量,德第2航空队开始对英军在地中海的海空基地马尔他进行狂轰滥炸,德意海军在地中海中积极打击英国海军及其运输船,由意大利开往的黎波里的运输船可以畅通无阻地驶过地中海了。1942年1月5日,9艘商船在的黎波里安全靠岸,给隆美尔卸下了50多辆坦克和2000吨燃油,使非洲装甲兵团的坦克很快增加到150多辆。得到这些增援后,隆美尔便着手进行反攻的准备,他对自己的计划实行保密措施,给意大利人和英国人都以为他准备继续撤退的假象。

1941年1月21日早6点,隆美尔收到希特勒的电报,宣布他的非洲装甲兵团升格为非洲装甲集团军,并授予他橡树叶奖章。隆美尔对这一奖章,很是兴奋。为此,当日8点30分他宣布发起进攻。

德军士兵们看见一辆摇晃着无线电天线的指挥车上,站着威武的隆美尔。这一切都表明了隆美尔将对英军发动反攻了!

隆美尔的卷土重来大大超出盟军意料,当德国非洲装甲集团军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突然出现在英军面前时,英军大为惊讶,稍作镇定后仓促应战。在这种情况下,到这天傍晚,德军就顺利地攻占了阿米达比亚。

英军在毫无准备的情况下,只能鸣金收兵。德军大举挺进,25日,隆美尔攻占了姆苏斯。仅仅5天,击毁了英军的坦克和装甲车近300辆,缴获147门英军大炮和俘虏935名英军官兵,而德军只付出了3辆坦克和14名官兵的代价。

1月27日黄昏,德军的一支部队飞快地向昔兰尼加半岛东部的梅基里进发,却遭到英军劈头盖脸的火力打击。正当英军统帅思考着德军令人眼花缭乱的战术时,隆美尔率领一支只有几辆坦克和装甲战车的小分队,在大雨中沿着海边道路急急忙忙地向昔兰尼加西北部英军重要的军需基地——班加西港口突袭。

途中,隆美尔横扫英军分散部队,几百辆卡车又成了德军的战利品。隆美尔率领德军小分队的几辆坦克经过30个小时突击,终于突入班加西。英军堆积如山的军需和刚刚从英伦三岛运来的1300辆卡车,都被隆美尔编入了德军非洲装甲集团军的行列。英军被迫退到埃及边境。

至29日,班加西再次易主,隆美尔缴获大批战利品,其中包括1300辆急需的卡车。英军第8集团军司令里奇被迫放弃了迈基利,退往贾扎拉防线。

在随后的三个月中,战线大致稳定在贾扎拉防线上。双方都在加强力量,积极备战。经补充后,英军有849辆坦克,其中近400辆是新近装备的美国格兰特式坦克。此外还有420辆可派来增援的坦克。隆美尔拥有560辆坦克、其中230辆是意大利过时的薄皮坦克。

显然,德军的困境并没有解除,强大的英军随时都可能形成铁蹄,将他踏碎。为此隆美尔冥思苦想,突生一计:不能坐以待毙,要不停顿地进攻!只有这样,才有可能打败英军。

他的进攻计划是大胆而新颖的:以4个意大利步兵师和一个德国坦克营对贾扎拉防线发起正面进攻,而把装甲集团军的主力集中在贾扎拉防线南翼,然后北上绕到防线背后,这样可切断英军机动部队与其一线部队的联系,在防线背后进行突破。

2月初,英军在贾扎拉一线构筑防御工事,准备固守。5月,奥金莱克接到通知说,英国战时内阁正式命令奥金莱克必须在6月1日以前发动进攻。但却被隆美尔领先了。

1942年5月26日晚,隆美尔发布行动命令。这天夜里,隆美尔对贾扎拉防线进行了攻击。隆美尔的3个德国师和2个意大利机动军迅速绕过英军的翼侧,4个意大利师则在贾扎拉防线佯攻,由此揭开了贾扎拉战役和第一次阿拉曼战役的序幕。尽管德军取得了一定的战绩,但隆美尔并未能切断贾扎拉防线英军的后路,非洲军团反而损失了三分之一以上的坦克。

第二天,隆美尔继续北进,但进展很小,损失却很大。到傍晚时,他只剩下150辆坦克可用了,而英军手里还有420辆。如果盟军能够继续乘胜追击,那么就能把德军击败。但是盟军并没有抓住这个机会。

相反,隆美尔沉着冷静,用88毫米高射炮和反坦克炮阻止东面英军的进攻,同时组织部队向西面的西迪穆夫塔撤退,企图在英军雷阵中撕开一个缺口,恢复与从正面进攻的德意部队的联系,以便恢复一条供应自己部队给养的主要路线。到6月1日,隆美尔终于在贾扎拉防线上的西迪穆夫塔英军阵地上撕开了一个宽10公里的缺口,打通了与后方的联系。为此,盟军想堵住这个缺口,但是却没能成功。

6月5日,英军发起进攻,但却误入了其反坦克炮阵前,70辆坦克中有50辆被毁。这时,隆美尔抓住这个有利时机,于当日下午发动了一次漂亮的反击,将印度第10旅、英第22坦克旅的支援群及其后面的4个炮兵团包围起来。6月6日,隆美尔对该敌的围歼开始了,印第10旅,英军4个炮兵团被全歼,只有英第22坦克旅得以逃脱。

6月10日隆美尔又攻占贾扎拉防线南端的比尔哈希姆,并于第二天从这里向北进攻。6月12日,德军两个装甲师将英第2和第4坦克旅包围。英第4坦克旅一开始就溃不成军,英第2坦克旅和赶来增援的英第22坦克旅也被迫撤退。激战至黄昏,英军损失了120辆坦克。6月13日,隆美尔乘胜进攻。6月14日,里奇下令英军放弃贾扎拉防线而撤回埃及一侧。防守托人鲁克的英军成了德军的俘虏。

6月17日,隆美尔的部队进抵托卜鲁克要塞前,该要塞曾是他1941年的“眼中沙”。这一次隆美尔的进攻计划是:首先从西南面佯攻,吸引守军兵力。主力则扫过托卜鲁克,好像是准备向利埃边界方向追击一样,然后来个回马枪,集中在要塞的东南面,借夜色完成攻击部署。6月20日拂晓,德意部队从东南面向要塞发起了突然进攻,而英军对隆美尔的这一计划毫无防备,为此败得很惨。当日下午,非洲军攻占了托卜鲁克港并攻入城镇。6月21日,要塞司令克洛普率3.3万守军向隆美尔投降,隆美尔还缴获了足够3万人用上一个季度的物资和大量燃料。

至此,隆美尔征服了整个昔兰尼加,实现了他进入非洲后的第一个目标。6月22日,隆美尔被擢升为德国陆军元帅,达到了他一生中最辉煌的顶点。

德意联军继续挥师东进,对溃退的英军穷追不舍。6月26日,德意联军包围埃及马特鲁港,28日英军献城投降,6000名守军当了俘虏。6月30日,德意联军逼近阿莱曼附近英军阵地。

隆美尔在这次会战中的胜利,极大地鼓舞了希特勒攻占苏联的决心。在这场战争中,隆美尔打得非常漂亮,这一战也是他的成名之战。但是实际上苏联并不是如他想象中的那么容易攻占。这次希特勒打错了如意算盘,相反还因为没有及时给隆美尔增添军力军备,而使得隆美尔丧失了攻城略地的大好时机。

战利品极多。其中有足供三万人用三个月的物资和一万余立方米汽油。如果没有这些战利品,在未来的若干月中,我们的各个装甲师简直无法得到足够的粮食和服装。

作者大大我的脑子没了

上一章 迪耶普战役 二战前线:战役讲解最新章节 下一章 阿莱曼战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