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本小说网 > 校园小说 > 唐文浩的小娇妻
本书标签: 校园  小说  有甜有虐     

好宝宝

唐文浩的小娇妻

我们从小就被教育做好孩子,学习好孩子的良好素质,以好孩子为榜样。在我们周围,有的自以为是好孩子,有的被认为是好孩子,他们的一言一行,都符合好孩子的标准,从不疑有他。在家乖巧懂事听话孝顺争气,在学校遵守纪律刻苦学习成绩优异。但是,好孩子、好孩子,他们真的是好孩子吗?细细探析,可不见得。

事实上,人们所称谓的好孩子,其实他们坏得可真够瞧的。好孩子怎么会坏呢?会坏,我在这里列举三点主要的,证明给你--好孩子--看:

好孩子的第一坏--帮坏孩子做坏事。

为什么说好孩子是坏孩子做坏事的“帮凶”呢?坏孩子做坏事时,好孩子有能力或有机会去制止坏孩子做坏事的,但他们却选择沉默、容忍、甚至默许坏孩子去做坏事。好孩子本来可以打击或阻止坏孩子做坏事的,可是他们没有,他们执着“事不关己”的态度,“纵容”坏孩子去做坏事。有时候,坏孩子往往是因为好孩子这种“坐视”的漠然而去做坏事的,去欺负好孩子的。可见,坏事并不仅仅是坏孩子做的,还有好孩子。

好孩子的第二坏--把坏孩子推进泥潭。

早在幼儿园时,老师在课堂上就跟我们说某某不听话是个坏孩子,大家都不要跟他玩。于是下课后好孩子就不再跟那个刚被老师说是坏孩子的小朋友玩了,即便是平时很要好的好朋友也拜拜了。好孩子会当面指着那个坏孩子说:“他是坏孩子,咱们不跟他玩,”于是他们手拉手到一边玩去了,那个孩子只好自己一个人玩了。

晚到中学时,老师会当着全班同学批评经常迟到旷课上课不认真做笔记爱说话不遵守纪律打架染发躲在厕所里吸烟等等诸如此类的同学。从此,你就会对那些同学开始疏远,心里暗暗告诉自己:他们是坏孩子,我得离他们远些。用鄙视的眼光去看他们,跟他们说话的态度变得冷漠,对他们的某邀请马上一口回绝,有什么聚会第一个排斥他们,告诉身边的人他们是坏孩子大家要注意点不要近墨者黑。于是乎,这些同学一点点被冷漠,一点一点地疏离班集体,成为孤雁,或者跟其他所谓的坏孩子一起,继续沦陷。

坏孩子的坏是一点点慢慢地加深的,刚开始坏时,坏得不彻底,站在交界线上犹豫徘徊,这时好孩子走过去把坏孩子从边缘推进泥潭里,使其身陷泥潭,越陷越深。其实,当所有人都说你是坏孩子时,你也会莫名其妙地认为自己真的是坏孩子,虽然你自己不是。坏孩子就应该做坏事,于是,坏孩子越来越坏。好孩子事后却狡辩自己是清白的:他是坏孩子,做坏事是合情合理的。犹如一个孩子正在溺水,两个孩子站在岸上视而不见却高谈自己的人格是多么多么的高尚。这是多么荒唐的事情。

好孩子的第三坏--善于自欺欺人、自我安慰。

好孩子自认为自己完美无缺,永远都是最棒的,这就是好孩子的第三坏。

当老师批评某同学时,好孩子心里会想:我是好孩子,不可能犯他那样低级的错误;当老师表扬总分第一名的同学时,好孩子暗暗对自己说:“我一定要超过他,从今天起我要加倍地刻苦学习。”而后热情激昂地制定如何如何利用一切空余时间的学习时间安排表,却坚持了些时日后随便找个借口安慰自己就取消了;当某同学在某方面特长中取得好的成绩又获奖时,好孩子会自我安慰:我不要像他们那样不务正业,我要把精力完全放在学习上,如果我参加了也会获奖的。

一个人是不可能没有污点的,人无完人。好孩子却自欺欺人、自我安慰自己是最好的,就像踩在粪坑里高叫自己不臭一样,这是不可能的。

好孩子伸出双手把坏孩子从泥潭里拉回来,又通过帮助坏孩子过程中不断地完善自己。爱是好坏的磨合。好孩子与坏孩子手拉手,才能彼此温暖,彼此奔跑,编织出展翅便可飞翔的新一代。“你真好――你就像我少年伊辰一样――”

这是张晓风在山径上遇见卖柑橘的老夫人听到的话。

我有一个不能称之为嗜好的嗜好,我喜欢观察老人和小孩。每年放假时都会去旅游,天南地北的老人却总会引起我的注意。第一个接触到的老人是我的奶奶。那时的她还更年轻点,鼻子高挺,眼眸圆润温柔,照片中的她抱着刚刚满月的我站在老槐树下,那时的脸上洋溢着喜悦似乎使她年轻了几岁。我后来才知道奶奶是城里人,嫁到乡下去后要干的是农活。待我长大了几岁后,我发现奶奶的脸上早已镌刻了岁月的痕迹,眼神充满了对世界的包容,对土地的归属和对生活的坦然。

后来我去杭州,看到在公车上的老人,他们去灵隐寺爬山。他们看起来很健朗,风度翩翩,一看就是有文化的人。他们雪白的头发也向我们昭示着他们丰富的人生阅历。我发现其中一位老奶奶正用慈爱的眼神看着全车厢的少年,就像奶奶说我像她小时候那样乖巧时的眼神一样。

今年我去了青岛,买了一顶帽子。同车的老奶奶看着我说:“小姑娘戴什么帽子都好看,真好看!”然后对她身边的老伴说:“我年轻的时候戴这种帽子也一定很好看。”我看着她,她的眼神闪烁着年轻的光芒。

我最喜欢和我的曾祖母呆在一起,或许是她皈依佛门的原因,她讲话迟缓而柔和,从来都是带着微笑看我,她的眼睛一直都是弯的,她跟我讲许多生活的道理,她每次看见我都说:“人又大了!”用弯弯的眼睛看着,好像在看她的童年一样。

渐渐地,我突然发现世上所有的老人都是一样的,他们的脸上写满了生活的诗意,他们的眼神折射着生活的本质,他们的眼神变得温润。每次看到老人,我似乎看到了他们长长的一生,有过在颠沛中的绝望,有过在丰收中的喜悦,他们沉甸甸的一生冗长而又沉实。

“你真好――你就像我少年伊辰一样――”

这是我后来对世间所有未谙世事的小孩在心里所说的一句话。

我不小,我已经高一了。

我不大,我还未满十八周岁。

可我觉得童年已经失去,继而成为天上最亮的那颗星。

在青岛问路的时候遇到一个八九岁的小男孩正在滑直排轮,他热情地为我们指路,还尽职地把我们领过去。我还在纳闷父母们不是不让孩子和陌生人讲话的么,后来在等红绿灯处,他的奶奶追上来呵斥他:“不要跟陌生人讲话,小心被骗走。”我听到他说:“他们是问路的,不会的。”我不禁莞尔一笑,世间的孩子都是那么的纯洁,把世界看得如此简单,想起小时候也因为和陌生人讲话被训斥。只是孩子的眼里,世界是简单的;而在世界的眼里,孩子是简单的。

几天前,我和妈妈回家,碰上一位年轻的母亲带着一个刚学会走路的孩子。那孩子走路蹒跚,而且拎着一袋对他来说沉重的东西。他的小脑袋东摇西晃的。他的妈妈已经走得好远,他却为路边的小花小草蹲在一边,还嘀咕着些什么。终于他的妈妈发火了,小孩这才一步三回头地向前奔去,一不小心摔倒在地。他的妈妈对他说:“不许哭,摔倒了就要爬起来。”我在旁边怔怔地看着,好像回到了十几年前。妈妈在旁边说:“真像你小时候。”

渐渐地,我也发现世间的孩子也都是一样的。他们才刚刚起步,他们所看到的世界是玩具、动画片,他们的眼神单纯而清澈。他们没有想过未来的人生将波澜起伏,终将归于平静。

而我说:“你们真好,你们就像我少年伊辰一样光洁鲜亮、稚嫩活泼。”

当白发苍苍的时候回首,一切都成了过往云烟,还有什么好纠结的呢?生命本来就是起步于喧哗,经历了动荡,回归于岑寂。生命不就是一场剧,只可惜观众却只有自己,坐在空旷的剧院里观赏这部独角戏,幕布落下后也只能报之一笑,为这茫茫宇宙中短暂不过的时间致以尊敬。在我周围,或在一些公共场所,经常能听到家长们这样的谈论:“你的孩子多好啊,成绩在全校前X名,哪像我的孩子。唉……”

这种羡慕和忧虑我一点也不陌生。作为一个学生成绩后进的孩子的母亲,我也曾发出过类似的感慨。但我渐渐有所反省:为什么要拿学习成绩作为衡量孩子的唯一标准呢?为什么要在这一点上和别的孩子比较呢?

然而,不可否认,现在社会上普遍流行的评价孩子的主要标准,就是学习成绩。这当然是有道理的,一个孩子的学习成绩可以反映出他的学习能力和毅力,将来是否能适应这个学习型的社会。家长们的忧虑、焦虑就由此而生。孩子长到三四岁(甚至更早),家长们就开始忙了,找好的托儿所(最好是双语的,或和艺术有关的),参加各种兴趣班,然后是好的小学,好的中学,好的学习环境,然后是一流大学……而这一切都要那成绩作重要指标,优胜劣汰。一种社会评价也就是在这样的相互认可和作用下形成的。现在我很是怀疑这种标准。孰优孰劣,是好是坏,其实远没有那么简单。我们要培养的并不是考试机器,而是心智健全、善良美好的人。而当孩子的心理承受力还很脆弱的时候,对于他身上的优点、长处的发现和肯定,对他该是多么重要。其实,我认为每个孩子都是特别的,好的,也就是说,都是好孩子。你肯定他好的地方,他只回越来越好,而不会越来越坏。尤其对那些长期被单一的成绩标准压得喘不过气来的孩子,这种肯定将会对他的一生多产生影响,他会获得自信,他对自身和他人的判断就会不那么概念、简单、粗暴,他会变得丰富。也许他将来不会有高薪优职,不是所谓的“社会精英“,那又有什么关系,社会就是由不同特点的人组成的,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一方天地,他会开拓自己的世界。一个人若有快乐安静的人生,你就不能说他的人生是不富足的。而一个长期被认为一无是初的孩子,他的内心在受到粗暴践踏的同时,会产生怎样的扭曲,滋长怎样危险的心理,那才是真正值得忧虑的。

一个所谓的“好孩子”身上也许就潜伏着一个“坏孩子”的影子,而一个所谓的“坏孩子”也许只是一个“好孩子”身上暂时的外衣。事物永在变化中。

所谓大人口中说的“好孩子”,“坏孩子”,“好学生”,“坏学生”无非是学习成绩的好与坏。这个标准一直在无形中虐杀着孩子,虐杀着学生。

每每看到那些小朋友正开心的玩,却被父母无情的叫回家,开始苦读。我的心里总是一阵刀绞。为什么!为什么会这样?我想不出更好的答案回答我自己,唯一的一个答案便是:学习比什么更重要!可这个答案连我自己也大吃一惊。怎么会这样?我终于明白了。因为在家长的心里,只有让孩子学习,并且学好,学的呱呱叫,才会有前途。我并不反对。这的确是对的,现在的社会太需要人才了,可是,这对孩子不免有些残酷了吗?可能您会说,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先苦后甜嘛。可您是否想过,您的孩子在面对这怎样的苦闷,这样的懊恼时的心情吗?您太不了解您的孩子了!

他需要的不是您给他的承诺,什么去游玩,去吃好吃的……诛如此类的。他知道,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吃下去了,玩过了,后面还有更危险,更可怕的在等着他。

家长们啊!你们知道吗?现在的学生把学校叫成监狱啊!是什么让他们这样想?是什么让他们把学习知识的场所想象成监狱?是家长,是老师!是你们给他们的压力使他们厌烦,是你们把原本美丽的校园变得那样的恐怖,那样的阴森。是你们吞噬了孩子美好,善良,烂漫的心灵,是你们摧残了孩子的自由,不是别人,就是你们!

有些父母用激将法想刺激孩子,让他振作,但可能孩子会认为这是你瞧不起他,这会使他更加的叛逆,会处处的顶撞家长。因为他觉得这个世界已不再美好,这世界已没有他留恋的啦。而有些则会自暴自弃,想想自己的父母都这样说了,还有什么用,读书都没用了,自己还去学校干嘛。他将会步入社会,可能会犯罪,也可能在家里无所事事,听着家里人对他的责骂,心里积压了太多的苦衷,却无处倾诉。这会使他心里郁闷,最终发疯。当然还有好的,有些孩子听了,会发奋读书,但最终可能会走上和上述相似的道路,也可能会成才。

家长们啊!多与孩子沟通吧!还有什么比自己孩子更重要的。当你发现孩子有些寡言了,不要不在乎,可能是你孩子有什么事了,要及时沟通啊!

上一章 母爱 唐文浩的小娇妻最新章节 下一章 夫妻二人进派出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