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本小说网 > 短篇小说 > 作者故事及一些语录
本书标签: 短篇  介绍  自己的经历 

苏文茂老师

作者故事及一些语录

苏文茂

苏文茂(1929年2月24日—2015年5月3日),出生于北京,满族,著名相声表演艺术家。苏文茂是相声大师常宝堃的弟子,出师后,常在京津等地演出;1949年后,参加天津市曲艺团,先后与朱相臣、马志存等人合作。苏文茂是相声界的大家,以其苏派相声的艺术魅力在我国相声界享有很高的声誉。他以“文哏”见长,文而不温,含蓄隽永,是中国相声界“文哏”艺术最杰出的代表人物,将相声“文哏”艺术推上了前所未有的高度,被人誉为“文哏”大师。演出的代表作品有《文章会》、《批三国》、《论捧逗》、《汾河湾》等传统节目,他创作的《大办喜事》、《美名远扬》、《得寸进尺》、《废品翻身记》等段子,具有一定的思想性和艺术性。2015年5月3日,苏文茂在天津逝世,享年86岁。

中文名

苏文茂

出生地

北京

出生日期

1929年2月24日

逝世日期

2015年5月3日

国籍

中国

职业

相声表演艺术家

民族

满族

代表作品

《文章会》,《批三国》,《论捧逗》,《汾河湾》

主要成就

将传统相声发扬光大

演艺经历

1943年至1948年

1945年夏第一次回津,演出《打白朗》(常宝堃为其捧哏),获得成功,从此演出使用学名“苏文茂”。

1948年至1954年

1948年4月出师。1949年曾与康立本、高元钧等搭档,互为捧逗。1951年起与常宝华搭档,以常逗哏为主,合作三年。9月参加天津市曲艺工作团。1953年赴朝鲜慰问中国人民志愿军,演出五个月之久。9月加入天津市曲艺团。1954年起与全长保搭档。

1956年

加入天津人民广播电台天津曲艺团,与朱相臣搭档,合作整理演出了传统相声《论捧逗》、《批三国》、《贼说话》等,以及新相声《美名远扬》、《学习光复道》、《光复道上红旗飘》等,形成了以文雅、深沉为特色,具有书卷气的“文哏”风格。

苏文茂

1960年

转入天津市曲艺团,1961年在挖掘传统曲目的工作中,排演了七段久未上演的曲目,即《打白朗》、《卖五器》、《铃铛谱》等。

1977年

起与马志存合作,在整理传统相声的同时,演出了《学习张士珍》、《废品翻身记》、《高贵的女人》、《新局长到来之后》、《红楼百科》、《爸爸儿子》等,均成为新时期相声曲目的代表作。

1983年

8月当选为天津市相声研究会副会长。

2005年

7月29日(农历乙酉年六月廿四日)晚,第五届中国曲艺节天津曲艺专场演出在北京民族文化宫剧场亮相。这台有老中青三代艺术家参演的优秀节目精彩纷呈,既不乏展示天津丰厚曲艺底蕴的保留节目,也有不少富于时代特色的新创作品,带给首都观众美好的艺术享受,演出现场不断响起掌声、欢笑声,专场演出获得了圆满成功。中国文联党组书记、常务副主席李树文,天津市委副书记刘胜玉,中国文联党组副书记、副主席覃志刚,天津市委常委、市委宣传部部长肖怀远,中国曲协主席刘兰芳,副主席黄宏等出席并与首都千余观众一起观看了演出。演出结束后,领导同志登上舞台,祝贺演出成功。

天津是我国北方曲艺的发祥地,是闻名全国的曲艺之乡。为了充分展示天津的曲艺风采,第五届中国曲艺节组委会专门邀请天津组成曲艺专场进京演出。根据天津市委宣传部的安排,天津市文联、天津市文化局等单位高度重视,精心策划,调集天津市专业业余优秀曲艺演员排演了这台构思新颖、内容丰富、曲种多样,新作品与传统作品交相辉映的专场演出。

苏文茂

专场演出在刘渤扬、刘迎、李玉萍、王建梅、陈丽华、郑菲六位曲艺新秀表演的主题曲《津门曲坛花似锦》中拉开帷幕,体现出天津曲坛后继有人的可喜局面。青年鼓曲演员冯欣蕊、张楷、王哲、王莉相继登台献艺,演唱了《丑末寅初》、《秋红赋》、《宝玉娶亲》、《黛玉葬花》,四位文艺新星的出色表现,先后掀起场内高潮。

相声演员刘俊杰、王宏的戏曲伴奏相声《玉堂春》,相声演员佟有为、马树春的相声《新编卖挂票》给观众带来开心的笑声。中年鼓曲演员籍薇、刘秀梅、郝秀洁、高辉表演了《二泉映月》、《骏马赋》、《百亭争秀》、《春来了》等获奖佳作,醇厚的韵味给观众带来美好的艺术享受。张志宽、李少杰、王佩元的快板书《千古绝唱》,韩宝利等演奏家的七音换手联弹等特色节目令人耳目一新,大受欢迎。宋丹红、郝建华、郝建强、张杰、张万年和年仅7岁的小演员勾煦阳的串场节目活跃了现场气氛。演出最后,老艺术家花五宝、王毓宝、苏文茂、董湘昆等率众弟子登台,共庆第五届中国曲艺节举行,全场报以热烈掌声,把晚会推向高潮。

许多曲艺界同行和北京观众观看演出后,对天津曲艺队伍老中青少幼五代同台的精彩表演都给予了高度评价,他们说:天津不愧为曲艺之乡,整场节目个个精彩,满台生辉,推出了一批新作品,展示了一批新人才,探索了曲艺表演的新形式,既继承了优秀的传统,又充满了浓郁的时代精神,令人刮目相看。尤其是一批青年演员的出色展示,更让人看到了天津曲艺事业的蓬勃生机。

2006年

9月21日(农历丙戌年闰七月廿九日)晚,中国大戏院开业70周年庆典演出第三场。本场为曲艺名家演出专场,邀请曲艺界的老艺术家和部分流派的传人与观众见面并表演精彩的曲艺节目。包括刘兰芳、张伯扬、杨凤杰、王莉、冯新蕊、郑燕、刘迎、花五宝、罗香、田立禾、王文玉、苏文茂等。

2007年

2007年1月6日(农历丙戌年十一月十八日)京韵大鼓名家陆倚琴收黄薇为徒。陆倚琴在收徒仪式上表示,不是培养黄薇成为演员,而是希望她能够对骆派京韵艺术进行整理、分析和记载。金文声、张伯扬、赵玉明、苏文茂、魏文华、薛宝琨等曲艺名家出席了收徒仪式。

2007年1月22日(农历丙戌年十二月初四日)下午,天津文联党组书记、秘书长孙福海携新作《逗你没商量——相声界的奇闻趣事》在天津图书大厦首层举行签售会,并与广大读者见面。中国文联副主席、中国曲协主席、著名曲艺表演艺术家刘兰芳,著名相声表演艺术家苏文茂、魏文亮、杨少华等也出席了签售仪式。

《逗你没商量——相声界的奇闻趣事》一书通过“行规中‘义’与‘情’”、“生意场上的‘人’与‘艺’”、“学艺中的‘爱’与‘笑’”、“即兴抓哏中的‘事儿’与‘趣儿’”等几大章节的串连,惟妙惟肖的描述了张寿臣、马三立、郭荣启、侯宝林、刘宝瑞、马季、姜昆、李金斗、刘文亨、李伯祥、魏文亮、杨少华等相声名家的演艺奇闻与生活趣事,使读者读来如闻其声如见其人。

2007年5月13日(农历丁亥年三月廿七日)9时30分,相声捧哏演员赵世忠的遗体告别仪式在八宝山举行,刘兰芳、姜昆、李金斗、苏文茂、郭德纲、唐杰忠、冯巩、牛群、笑林、王谦祥、李增瑞等曲艺界的近百名知名人士前来吊唁。

苏文茂

2007年7月6日(农历丁亥年五月廿二日),为缅怀侯耀文,7月6日至7月8日,相声界在北京周末相声俱乐部连续举办三场纪念演出。

演出由北京周末相声俱乐部秘书长宋德全主持。他代表俱乐部的全体演员,代表俱乐部主席李金斗,向侯耀文的去世表示哀悼。

来自中国广播艺术团的相声名家唐杰忠、郑健,来自天津的李伯祥、杜国芝、魏文华,来自沈阳的王平,北京战友文工团的崔喜跃,北京周末相声俱乐部的陈涌泉、孟凡贵、刘颖、张志强、康有纯等先后献艺,表演了不同风格的相声经典作品。

因为纪念演出的特殊意义,也因为众多相声名家的加盟,原定两天的演出座无虚席,为此,俱乐部临时决定,姜昆、李金斗、苏文茂、李伯祥、杜国芝、常贵田、王佩元、李建华、王谦祥、李增瑞、魏文华、孟凡贵、王平、郑健、李伟建、武宾等共同登台,表演经典的相声,包括侯耀文的代表作品,表达相声同仁对侯耀文的怀念之情。

2007年8月18日(农历丁亥年七月初六日),于浩经九河相声团老演员刘影代拉师弟,成为相声名家刘聘臣的弟子。

拜师仪式由佟有为主持,引师是单弦名家李志鹏,保师是著名魔术表演艺术家王殿英,代师是相声名家田立禾。天津曲协主席丁元、天津曲协常务副秘书长王永良、天津市曲艺团团长李树元到会讲话,苏文茂、李伯祥、刘俊杰、魏文华、尹笑声到场祝贺,九河相声团全体演员等近百人参加。

人生故事

苏文茂的老伴为记者打开了房门,苏文茂正在与别人讨论相声,对于每一个细节,苏文茂都要求得十分严格,整整一个小时后才结束。苏文茂穿着一件灰色的衬衣,花白的头发、眉毛,说起话来温文尔雅,颇有儒家风范。客厅内的装修十分简朴,这种简朴似乎与他著名相声表演艺术家的名头有些不符。在客厅内有一块“德高艺精”的牌匾,这是苏文茂从艺60周年演出时观众送给他的,一直挂在家中。

1、幼年家贫为养老娘开始说相声

1929年2月24日苏文茂生于北京广渠门外楼梓庄。因幼年家贫,12岁时,苏文茂到天津一家药铺当学徒。那时候,他酷爱常宝堃、赵佩茹的相声。当时学徒期满后每月的收入很少,只能买一袋面,苏文茂家中还有老母亲需要赡养,他梦想着能够拜小蘑菇常宝堃为师,将来说相声,多挣些钱养家糊口,让老娘过上舒心的日子。几经辗转,苏文茂终于结识了常宝堃,并于1943年在天津拜常宝堃为师,就此踏进相声的天地,而常宝堃只比苏文茂大7岁。

多年以后,常宝堃的四弟常宝华与苏文茂聊天时问苏文茂:“你知道当年宝堃为什么收你做徒弟吗?”苏文茂摇摇头。常宝华说:“是因为你孝顺,宝堃是孝子,你也是孝子。”

苏文茂

2、青年热血感受师恩赴朝鲜战场

1951年,常宝堃参加中国人民赴朝鲜慰问团,牺牲在朝鲜战场上。天津市人民政府授予他人民艺术家、革命烈士的光荣称号。这个消息传到苏文茂的耳朵里,他没有办法接受这个事实,他想像老师一样去朝鲜战场慰问演出。1953年,文化部第一次组织文艺界的赴朝鲜慰问演出的队伍,苏文茂随队前往。他与常宝华搭档表演了《灯谜》、《八扇屏》、《酒令》等节目。谈到这段往事,苏文茂说:“老师牺牲在朝鲜战场,我能够赴朝也是完成老师未完成的事业。”在朝鲜演出了5个月,直到停战以后,苏文茂才回到祖国。

3、中年丧妻万念俱灰无心说相声

苏文茂有过两任妻子,两位妻子都是他最难以割舍的人。第一任妻子是他心中永远的痛。解放初期,苏文茂已经到了谈婚论嫁的年龄。同事们给他介绍,也有女孩追求,可就是没有一个成的。别人还以为他眼光高,其实苏文茂找对象只有一个要求:必须孝顺老人。

一次团里开会前,河南坠子演员武艳芳对常宝堃的弟弟常宝霆说:“文茂的婚事还没解决,他得找个大点的、能照顾家的。”常宝霆开玩笑地说:“你行吗(武艳芳比苏文茂大四岁)?”武艳芳没有正面回答只是说,得父亲同意才行。没想到,一句玩笑话成就了二人的婚姻。常宝霆后来真的去了武艳芳家找到她父亲提亲去了。苏文茂早就欣赏武艳芳的为人,二人闪电订婚,然后又迅速结婚。

婚后,武艳芳为苏文茂生了5个孩子,夫妻之间十分恩爱。1966年,当苏文茂刚刚步入中年的时候,武艳芳患上了重病,乳腺癌。武艳芳做了乳腺切除手术,可是癌细胞在一年以后再次复发了。在武艳芳最后的日子里,苏文茂没有上班,一直陪伴在妻子身边。这一切没有留住武艳芳,她还是走了,给苏文茂留下了5个孩子,大的16岁,最小的只有4岁。

苏文茂当时的心情真可以用“万念俱灰”四个字来形容。甚至有了从此不再说相声的念头。

4、不想再娶再择偶条件苛刻至极

武艳芳过世以后家中有五个孩子,还有双方的母亲需要赡养,苏文茂的家庭负担很重,那一年他39岁。两位老母亲都劝他再找一个对象。她就是吴润清。那时,40岁的吴润清还没有结婚,在天津市第二医院,是一名护士。由于早年在教会学校上学,受西方独身主义的影响,一直单身,没有父母。苏文茂和她第一次见面只有一个话题,就是前妻的去世。这次见面以后,苏文茂觉得吴润清善解人意。

5、幸运续弦继任老伴是位贤内助

1969年,苏文茂与吴润清结婚。吴润清成为改变苏文茂相声生命的重要人物。吴润清要照顾五个孩子,还要赡养苏文茂的母亲和武艳芳的母亲。两位老人一位活到90岁,一位活到85岁,都是吴润清给养老送终。苏文茂对这位妻子也是充满了感激。如今,五个孩子都已经长大,三个在美国,两个在国内。每逢二老的生日,都能接到儿女们的电话和礼物。

6、长子明杰继承父业曲校教相声

苏文茂一共有五个子女,只有长子苏明杰从事和相声有关的工作。52岁的苏明杰曾经是一位军人,退役以后在北方曲校从事相声教学工作。苏文茂说,他不强求孩子们跟着他一块儿说相声,唯独长子苏明杰对相声从小就情有独钟。

小时候,苏明杰常常在父亲的左右听他怎么使活儿,小小的年纪也能说上几段。苏文茂认为苏明杰说相声的条件很好。后来,苏明杰没有走上专业相声演员的道路而是参军成为了一名军人,在消防局工作。在工作中苏明杰依然没有放弃过对相声的喜爱。他曾经拜相声名师高英培为师,是他的大徒弟。

苏明杰把相声当成自己的业余爱好,曾经在全国马三立业余相声大赛中拿过一等奖。他曾经参与了相声TV的创作,马志明那段《纠纷》中,丁文元的扮演者就是苏明杰。

人物逝世

苏文茂因脑梗就半身不遂卧床在家;

2015年5月2日上午天津四六四医院向家属发出病危通知书;

2015年5月3日,苏文茂最终抢救无效,于中午12:23分左右在天津去世。

家庭成员

苏文茂

妻子:吴润清,80岁,苏文茂的第二任夫人;

长子:苏明杰,55岁,消防局干部,军龄30年,北方曲校从事相声教学工作;

长女:苏明娟,52岁,现居住在美国;

次子:苏明俊,49岁,现居住在美国;

三子:苏明坤,47岁,从事保安工作;

次女:苏明秀,44岁,在美国经营美容行业;

编外家庭成员:师母是“天下第一母亲”。

苏文茂的老师常宝堃比苏文茂大七岁,师母桑秀茹也仅仅比苏文茂大了5岁。2003年是桑秀茹的81大寿,苏文茂去北京给师母拜寿。苏文茂十分敬佩师母的为人。他说,师父在朝鲜牺牲以后,师母一人守寡拉扯三个孩子长大,并把长子常贵田送到了军队,她老人家实在是不容易。拜寿的现场有一个签名册,每人都要写下一句祝福的话。苏文茂环顾周围看见了一个“天下第一楼”的牌匾。在签名册上,苏文茂写下“在天下第一楼贺天下第一母”。足见苏文茂对师母的尊敬了。

徒弟列表

赵伟洲、武福星、吉马、郭新、黄运成、刘俊杰、苏士杰、崔金泉、宋德全

武福星---丁冬

郭新---胡聪俊

刘俊杰---王友如、王铮鑫、冯阳、张福、刘巍、许健、赵志斌、郑昆、王迎、王超、王冬冬、徐文龙、赵子龙、谢志强、李超、康云飞

崔金泉---王悦、辛曲、穆全、沈世鹏、李斌、张滦

宋德全---高杰、陈彦波、王洋、赵广群

上一章 马三立老师 作者故事及一些语录最新章节 下一章 张君秋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