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本小说网 > 历史军事小说 > 慈禧那点事
本书标签: 历史军事  真人真事  短篇集合     

慈禧那点事

  慈禧是有名的“奢侈太后”。但正如曾给慈禧画像的美国画家卡尔女士在《慈禧写照记》中所说:中国皇帝之尊严,仅次于天。臣下以犬马声色奉者,自然穷奢极侈,惟恐不得主上之欢心。而皇帝则自以为贵为天子,富有天下,区区数千百万金之供奉,自亦无所用其顾惜也。所以皇宫奢靡之习历来如此,并不仅仅是慈禧太后。有关慈禧衣食住行、生活起居的具体情况,史料中有不少披露。

  清代管理皇帝膳食的机构有内务府下属的御膳房、御茶房、内饽饽房、酒醋房、菜库等。其中仅御膳房就有正副尚膳、正副庖长以下370余人及太监数十人。宫中膳食有份例规定。皇帝每日份例为:盘肉二十二斤,菜肉十五斤,猪油一斤,羊两只,鸡五只,鸭三只,时令蔬菜十九斤,各种萝卜六十个,苤蓝、干闭瓮菜各五个,葱六斤。调料玉泉酒四两、酱及清酱各三斤、醋二斤。8盘240个各种饽饽用白面三十二斤、香油八斤、白糖核桃仁及黑枣各六斤,芝麻、沙橙若干。皇后及皇贵妃以下妃嫔、皇子等依等次递减。如无特殊情况,严格按份例供应,不得擅自增减。宫中正餐为早膳(早6时至7时)和晚膳(午12时至下午2时)。晚上6时另有一次晚点。其他时间可随意加餐。御膳膳单需由御膳房在皇帝用膳数日前开出,交由内务府主管大臣审批,而后照单准备。皇帝独自用膳。用膳时由御前侍卫向御膳房传膳,御膳房将膳食放在膳盒里或膳桌上,由侍卫抬送至用膳地点。太监按规定布好菜点,经过验膳(插银板)、尝膳等程序后,皇帝始用。用膳时,皇帝坐北朝南,面前为一长方形上下两层大膳桌,桌上布满精美食具和菜肴,太监报菜名,皇帝有中意者,太监便盛入皇帝碗碟中。

  慈禧太后用膳与皇帝类同。御膳房集中了全国最好的厨工,又从各地采办“禽八珍”、“海八珍”、“草八珍”等,做成全国最好的名菜名点,供帝后享用。到慈禧当政的时候,御膳房更为她准备了各种各样的菜肴、点心。每日两顿正餐,照规定需上100碗不同的菜肴。另有两次“小吃”,至少也有20碗菜,平常总在40至50碗左右。慈禧曾乘火车去奉天,临时御膳房即占了4节车厢,其中1节车厢装着50座炉灶,每灶负责做两种菜,共用厨师100名,杂差不等。每餐备正菜100种、糕点水果糖食干果100种。用餐时,慈禧一个人坐着独享,有时命身边女官裕德龄等陪她同吃,裕德龄等也只能站着吃。这么多的菜,除了靠近的几种,其他的菜慈禧很少动。慈禧若爱上了较远的某一种,就吩咐侍膳的太监端近前来。慈禧每餐尝过的菜至多不过三四品,剩下的待她用餐完毕,便一齐撤下。这些菜或当即扔掉,或由女官、宫女、高级太监等依次取食,其中十之八九还是完完整整的,像供祖先撤下来的祭菜一样。

  遇到节日,比如重阳节,御膳房还额外为慈禧做菊花、枣泥、八宝等各种花糕上供,还有各式饽饽。

  据说,这天慈禧要到颐和园排云殿吃一种她最爱吃的专用木炭和松枝烤出来的“烧饼夹烤肉”。慈禧小食爱吃小窝头、臭豆腐。小窝头,据说是八国联军打到北京,慈禧狼狈西逃时没的吃,见一群逃难的人正在啃窝窝头,一个足有四五两重,讨来一吃,十分可口。回宫后命御膳房做窝窝头,却再也没有挨饿时吃的那种美味。御膳房绞尽脑汁,用栗子面加白糖做出一两一个的小窝窝头,慈禧虽觉还是没逃难时吃的窝头那么香那么甜,也总算将就了,御膳中也就多了一品佳点。臭豆腐,必是王致和的臭豆腐,慈禧每顿饭都离不了,而且必须当天从“王致和南酱园”买来。

  饮品,慈禧爱饮花茶。她嗜茶成癖,特别讲究。泡茶用的水是当天从玉泉山运来的泉水;所饮的花茶不是经过火焙的茉莉、玫瑰,而是刚采摘的鲜花,搀入干茶里再泡入茶盅,饮起来既有茶香又有花香。慈禧饮茶用白玉茶杯。金茶托上放三盏白玉杯,中间是茶,两边是花。两名太监双手将茶托共捧至慈禧面前,口呼:“老佛爷品茗了!”

上一章 记 慈禧那点事最新章节 下一章 外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