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本小说网 > 历史军事小说 > 二战期间航空母舰
本书标签: 历史军事  周更1000字以上 

企业号 (美国)

二战期间航空母舰

企业号航空母舰(英文:USSEnterprise,舷号:CV-6,中文:常被意译为“进取”号或“勇往”号,绰号:大E/BigE,幸运E/LuckyE),是服役于美国海军的第六艘航空母舰,是约克城级航空母舰的二号舰[1]。

企业号航空母舰在二战太平洋战争中参与了包括中途岛战役、东所罗门群岛海战、圣克鲁斯群岛海战、瓜达尔卡纳尔岛战役、菲律宾海海战、莱特湾海战在内的一系列重要战斗,成为太平洋战争中美国海军战斗资历最深厚,功勋最卓著的战舰,日本曾三次单方面宣布企业号被击沉,但最后均被证伪,因此企业号又有“灰色幽灵(GrayGhost)的绰号。[2][3][4]

企业号航空母舰舰名源自美国独立战争期间俘获并更名的一艘英国单桅纵帆船,也是美国历史上第七艘以“企业”命名的舰船。[1],于1933年8月3日批准建造,1934年7月6日在弗吉尼亚州纽波特纽斯造船厂开工,1936年10月3日下水,1938年5月12日入役,1947年2月17日退役并报废处理[2]。

中文名称

企业号航空母舰

英文名称

USSEnterprise

前型/级

列克星敦级航空母舰和游骑兵号航空母舰[3]

次型/级

埃塞克斯级航空母舰

研制时间

1930年-1934年[4]

快速

导航

技术特点性能数据服役动态总体评价

发展沿革

研制背景

1921年11月,在美国的首都华盛顿,当时世界的五个海军强国,美、英、日、法、意的代表皆汇集于此,目的是为了削减各国海军的军备,同时预防可能到来的军备竞赛,减轻各国财政负担。经过数月的协商,与会国之间彼此达成了共识,签订了《五国关于限制海军军备条约》,史称《华盛顿海军条约》(WashingtonNavalTreaty),该条约明确规定美、英、日、法、意五国海军的主力舰(战列舰和战列巡洋舰)总吨位比例为10:10:6:3.5:3.5,签约国建造的战舰单舰最大吨位不得超过35560公吨,主力舰主炮口径不得超过16英寸(406毫米)。条约同时规定各签约国的航空母舰总吨位不得超过以下的标准:美国135000长吨(137160公吨),英国135000长吨(137160公吨),法国60000长吨(60960公吨),意大利60000长吨(60960公吨),日本81000长吨(82296公吨)。

兰利号航空母舰

1922年,在《华盛顿海军条约》的基础上,美国开始了自己的航母发展历程。按照条约美国海军可建造排水总量135000吨的航空母舰,但每艘新造航母的排水量不得超过27000吨,而两艘获准由其他舰船改建的航母每艘则不得超过33000吨,美国当时的CV-2“列克星敦”号与CV-3“萨拉托加”号两舰由战列巡洋舰改造为列克星敦级航空母舰,在官方上占去66000吨;1922年服役的带有实验性质的CV-1兰利号航空母舰则不计算入吨位总量之内,因此海军在字面上只有69000吨可用作建造新航母。[5][6][2][7]

1922年到1929年间,美国海军建造及维修署、海军航空署及海军事务委员会均在钻研新式航空母舰设计,而新设计最大的争论,正是如何“有效地”运用余下的吨位。争论的焦点在于航母数量与大小,倘若采用小型化13800吨的方案,则海军可新增5艘航空母舰;倘若采用较大型方案,则建造数量较少,为4艘17250吨级或者3艘23000吨级。[8][1]

列克星敦号航母

新建航母数量与大小的争论背后,牵涉到航母各方面的运用疑难。由于当时没有舰载雷达,航母很容易被发现,必须可以高速逃脱,美国海军内部一致同意航母应有高速航行能力,但相应的引擎空间便愈大占用更多吨位。大型航母可装设抵御巡洋舰火炮的装甲,至于小型航母则无可避免较弱。然而,海军同时要考虑飞行设施问题,倘若小型航母牺牲防御,而换取更多机库空间,则两艘小型航母的载机量比一艘大型航母多,可更有效运用条约吨位。大型航母设计虽在航海及执勤性能上,都远胜小型设计,但整体可建造数量却相对较少,且在战后紧缩军费的情况下难以建造。另外,大型航母设计使海军航空力量集中在少数军舰,使舰队在单次攻击损失全部航空力量的风险增加。相信航母有独立作战能力的战斗舰队航空指挥官约瑟·李维,以及航空署署长威廉·莫斐德,则聚焦于增加舰队整体的舰载机携带数量,这样小型化设计正好满足各方所需。[5][7][9]

1929年,在日内瓦海军裁减会议与建造巡洋舰的争议声下,一艘小型航母设计列入该年度的美国海军拨款法案,联同巡洋舰拨款,获得美国国会两院通过,最终成为1933年2月入役的排水量13800吨的CV-4游骑兵号航空母舰(亦称突击者号)[10][6]。然而就在法案辩论之时,美国海军举办了第9号舰队解难演习。在约瑟·李维的领导下,“萨拉托加”号航母在演习中充分展现了大型航母的独立战斗力、机动性及强大打击力。之后1930年至1933年的演习,列克星敦级的两艘大型航母也延续了上述的优点。

游骑兵号航母

1930年,美国海军事务委员会提出修正讨论,建议将来多建造一艘小型航母,以及两艘增大吨位的中型航母。小型航母可用作跟从战列舰作战,而中型航母则可独立成为打击力量,既满足海军的战术需要,又尽用余下吨位。[11][2][7]1931年,在吸收了前四艘航母的经验教训后,美国计划建造两艘新的约克城级航空母舰(Yorktownclassaircraftcarrier),单舰排水量约为19800长吨。1932年初,海军事务委员会终于从多项设计中,选择了排水20000吨、长770尺、宽80.3尺、120000轴马力,最高航速32.5节、搭载90架舰载机的方案。然而国会以经济萧条为因,并未拨款建造新型航母,使设计又再拖延,期间海军部长曾要求军部研究装设8英寸火炮的27000吨方案,但最终流产。[11][5][6][2][7]

建造沿革

1933年,富兰克林·罗斯福就任美国总统后,海军造舰计划终于获得政治上的支持。首先,小罗斯福为整顿市场,刺激经济,实施了一系列旨在克服危机的政策措施,其中“以工代赈”造福了美国海军,通过动用全国工业复兴法[12]的资金,以援助失业造船工人为名,拨款建造两艘航空母舰及若干驱逐舰,这批资金无须经正常国会程序拨款。国会提供了高达两亿三千八百万美元的拨款,用于更新舰艇装备,这一举措使得两艘航母的建设预算一下子增加了八千万美金,大大提高了建造质量。最终争论的中型航母设计变成了最初的两艘约克城级航空母舰,而小型航母设计后来则成为黄蜂号航空母舰(亦称胡峰号)。1934年5月21日,按照1932年的航母设计蓝本,约克城级首舰CV-5“约克城”号在纽波特纽斯造船及船坞公司(现诺斯罗普·格鲁曼造船厂)旗下的造船厂动工[5][1]。

共2张

企业号下水仪式

1934年7月6日,约克城级2号舰CV-6企业号(USSEnterprise)也在纽波特纽斯造船厂开工,7月16日开始铺设龙骨。此时海军仍在飞行甲板长度、防空炮装备及位置等方面仍有所争辩,然而随着游骑兵号航母在1933年下水[13],加上美国海军航空战术与经验长足的发展,原航母过苛的浓缩设计弱点显露无遗,这样争辩到1934年11月已有定论。[5][2][12]1936年10月3日,企业号航空母舰下水,时任美国海军部长夫人克劳德·A·斯旺森女士主持了掷瓶仪式。[7][4]

服役历程

1938年5月12日,企业号正式入役,首任舰长是小牛顿·怀特(NewtonH.White,Jr),第一趟试航至里约热内卢。之后的1939年1月2日,在安普顿港群进行休整后,企业号又驶向南方,途径圣托马斯岛和关塔那摩湾,与“约克城”号一同参加位于加勒比海地区举行的舰队演习。指挥两艘航母的是“蛮牛将军”小威廉·弗雷德里克·哈尔西少将,这位个性剽悍爽朗的将军给企业号的船员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也决定了企业号未来在战斗中凌厉威猛的性格。在波纳尔接过指挥棒的四个月后,也就是1939年4月,企业号被正式编入太平洋舰队序列,母港为加利福尼亚州圣迭戈。[7][4]企业号几乎参加了太平洋的所有重要战役,在二战中共获20枚战斗之星勋章,[8][12][2]约克城级三艘中只有企业号服役到了战争的结束。

企业号航空母舰舰徽

1946年1月18日,企业号进入了纽约美国海军船坞解除服役状态,并在1947年2月17日退役,转入大西洋预备舰队。美国许多人和团体努力想将企业号保留为博物馆/纪念船并组成了“企业号协会”,美国海军也同意只要在一定时间内募集足够资金,便让协会优先买下,但筹款活动却无法在时限内募集到足够资金。1952年10月1日称为攻击航母CVA-6,1953年8月8日又改称反潜航母CVS-6,1956年10月2日从海军舰艇名册中除籍。[13]最后企业号被海军以561333美元的价格出售并在1958年7月1日于新泽西州开始解体,海军答应保留企业号那独特的三角桅杆,不过却没有履行诺言,最后在1960年3月被彻底解体,为了纪念企业号,美国海军将第一艘核动力航空母舰CVN-65同样取名为企业号

图片如下。

上一章 加贺号(日本) 二战期间航空母舰最新章节 下一章 瑞鹤号 (日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