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本小说网 > 历史军事小说 > 不复当年长盛歌
本书标签: 历史军事  七组邀请驻站  易科邀请驻站   

第十二章:彻底反目

不复当年长盛歌

“第一点,不一定选择官道,要找取两地之间最为简短的路线。第二点,押运人员必须是一等一的高手,这样可以在紧急关头有能力确保物资安全。第三点,也是任务最重的一点,不能只留取一条路,一定准备第二甚至第三条线。”黄靖安看着地图说着要求,一旁的张广智一字不落的记录在册。

  “从城南门到亚帕之间多为密林,易受伏击且有效还击的力量因为地形原因大大削弱,所以这条路放弃。”黄靖安用毛笔在汝南至亚帕间的一条蜿蜒小路上画了一个叉。

  “此处受伏可能性不大吧,紧邻汝南,商国人不会这么嚣张吧?”张广智这短短的一句话用了两个情感助词。他在面临紧急军务前的冷静和缜密心思大大落后于黄靖安。

  “要杜绝一切可能存在的人为威胁因素,这是毋庸置疑的。”黄靖安皱眉摇了摇头。

  “出城南直接转至官道,在离南城门十里处再换到小路行进,从而直接奔亚帕。出亚帕走罗米河,在京州城南的胡镇秘密登录行进至京州。”黄靖安说完看了一眼张广智,意图得到张广智的赞同或疑点。

  “好,就这么决定。那秘密路线呢?”张广智很痛快。

  “我现在不能说。”黄靖安一拍桌子“现在就派出骑兵沿这条路线进行细致排查,一日内必须赶回汇报。”

  “得令。”张广智快速的撤出将军帐。

  晃晃悠悠的李榆林终于到了此前未曾踏足的京州,一片紧急景象,同时入眼一片陌生。

  他可没有黄靖安在汝南巡视军营的时间,刚刚下马车,迎面走来京州军营大司马田淮。“将军,密信已收,您随我来。”还没看清田淮什么模样的李榆林一听他说密信已收有些不知所以,不过大脑一转便想出这是皇上在背后未雨绸缪。想到这便加快了步伐,紧随田淮。

  三转两转两人及几名卫兵就来到了在柏河旁修筑的工事边,来不及仔细看看这第一次见到的柏河模样的李榆林眼中只看到数千名战士在奋力的沿柏河挖工事。此时眼中也看到了河面上不远处黑压压的商国战船,只是停留,没有任何军事动作,像是在等待一个命令。

  “将军,您还有什么补充的?”田淮看着自己亲手布置的军事战壕,有些得意,不禁想在这位新来的将军面前威风一把。

  “城内军用物资的具体数目和项目。”李榆林自顾自的问着,久经沙场的他清楚即使战壕挖的像艺术品,但是战备物资不够己方的消耗,那就不是小事了,轻则丢城,重则影响皇权。再者说也没有人在战场上太过于关注战壕,敌人奋力拼杀到你面前了,低头一看感叹道“哇,好美好精致的战壕,走兄弟们,别打了,别弄坏了。”那这就不是讲给人听的故事了。

  “弓箭五万发,近战长矛三万把,短刀三万把,弓弩两万余把。止血布两万张,缠带一万根,另有特效止血药五千瓶,刚刚搭建完毕的临时紧急救援处可同时容纳近千名不同伤势的士兵进行简单包扎。”田淮如数家珍。

  李榆林暗暗点头,不愧是第一主战场,光听这储备量之大,类别之多,甚至还有一座小型的战地医院,就知道这场仗明文帝有多重视,同时又有多难打。“可用士兵有多少?”李榆林问田淮。物资再多,兵不够,那也不行啊,总不能拿药砸人家吧。

  “步兵一万人,骑兵三千人,工程兵八百人,弓弩手两千人,另外还有京州特有的陷阵营七百人。”

  “陷阵营不就是敢死队吗,何为京州特有?”

  “回,性质一样,但因为京州靠近柏河,所以陷阵营的七百人均为精通水性的人,以便对靠近岸边的敌船进行水下的秘密致命打击。”

  “原来如此。”李榆林刚想再问,一颗颗硕大的圆石忽然在头顶砸落,田淮见状一把扑倒李榆林,两人顺势滚进旁边的地道。

  在地道里往外看的李榆林眼里都是因为商国人突然打击而砸死的士兵,有的身子完好,脑袋却碎了,有的还有意识却少了胳膊腿,躺地痛苦呻吟。李榆林眼睛都红了,紧紧地攥着一把泥土。不多时,商国的突然袭击停了,李榆林迅速爬出地道在田淮和众护卫的保护下紧奔将军帐。

  “立即查清有多少伤亡,另外,我要在两个时辰内知道这个下达投石命令的商国将军是谁。快去!”李榆林大声的冲着护卫喊道。“您先别急,我们细细商讨。”田淮见状清空了帐内的护卫。

  “加快工事修筑,今晚凌晨,派一千弓弩手向敌船射火箭。”李榆林沉下气说。

  “将军,射程远远不够,他们事先”“按我说的做、”田淮还没说完就被打断。重要事情上如果你的搭档和你没有默契,那你做起事情来会很难受,就如现在的李榆林,他愈发觉得黄靖安于他而言的重要性。就如刚刚的这个命令,黄靖安在的话是绝不会多问一句,只会迅速去办,因为黄靖安相信李榆林在军事战争中的过人造诣。敌船和自己的距离,刚刚在河边李榆林心中已经做到有数所以才会下达这个凌晨火箭射敌船的命令,归根结底还是默契不够。

  刑狱里的刘勇郁郁寡欢,因为过度担心自己的妻女而暴毙。这下就让毫无准备的明文帝有些捉襟见肘。毕竟刘勇是海兰察的手下,已经消失这么久的刘勇可能已经引起他的警觉,现如今刘勇直接撒手而去,明文帝不得不加快了所有计划的进程。

  “瞧一瞧看一看,精细无杂的宝贝嘿,来晚了可就没了。”一名年轻男子站在街头肆无忌惮的叫卖着。殊不知两名黑衣男子已经盯了他好久,贩卖男子刚刚转至胡同,两名黑衣人迅速上前捂嘴锁喉加以控制。其中一名黑衣人打开叫卖者怀里的包裹,定睛一瞧全是细盐,互相点了点头,控制着叫卖者离开此地,自始至终叫卖者都没来得及张嘴呼救。这是明文帝下的秘密控制南方各城贩卖私盐人员的命令在进行。

  人们明显的感觉出街上卖盐的少了,也有不少人觉得可惜,毕竟价格便宜口感也好。

  还有一种感觉就是各地的县令都不露面了,就算是杀人的案子也是各府师爷出面调理监察。

  刘勇失踪,贩盐人员的大量锐减,加之南方各地的一把手都消失不见,汝南京州两大重城都空降了新将军。种种消息传至海兰察的耳朵里,再傻的人也能品出其中猫腻。但是这个情况又没办法给明文帝写信询问并且试探口风,毕竟都是自己地盘里的事情,你再去问远在北方帝都的皇上,那就有些说不过去,并且杂味太多。

  海兰察在屋里转来转去,心里琢磨这是至明文父子察觉到自己了,想要逐步架空自己在南方的各种势力。正在细细琢磨之时,下人禀报“老爷,商国在柏河上的船向京州岸边驻扎的军营扔了好多的大石头啊。”“知道了。”海兰察淡淡的说着。

  下人走后,海兰察将自己独自关在了屋里,打开一个单独立在书桌旁的衣橱,里面赫然是一件深蓝色的将军袍。

  “海德兄,这是我最后一次如此唤你。几十年的漫长相处中你也慢慢发现了我是一个野心极其大的人,如今我已经选择并踏上了一条在我看来是能更多的实现自我价值的路,回头的机会已然失去。不过,在我心里你永远都是那个我们年轻时保护我,教我东西的好哥哥。”看着代表至元朝廷一人之下的将军袍说完这一切的海兰察轻轻的慢慢的关上了衣橱的门。不禁让人生出一种他也有些许不舍的感觉。

  收拾好心情的海兰察打开房门,唤来心腹“告知许万弘,我海兰察自今日起,脱离至元。”

  远在帝都未央宫看书的至海德突然打了个喷嚏,放下书本,起身给自己加了件衣裳,随而驻足窗前,凝望南方。

上一章 第十一章:人在屋檐下(此章用到一些军营官职名称,请勿当真) 不复当年长盛歌最新章节 下一章 第十三章:京州内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