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本小说网 > 历史军事小说 > 不复当年长盛歌
本书标签: 历史军事  七组邀请驻站  易科邀请驻站   

第一章:混乱的时代,狠者为王

不复当年长盛歌

春风拂过大地,目所能及的地方都是一片翠绿,唯独人们个个愁眉苦脸,和这生机勃勃的背景形成鲜明对比。

  脸庞俊俏,大眼睛高鼻梁,一身黑的发亮的大袍穿在许霏身上。许霏正坐在四人抬的轿子里撩开垂帘往外看去,历经了一个寒冬终于迎来春天,他本身是很开心的,不由自主的多吸了几口新鲜的氧气。“少爷前面就是帝都了,您再稍作忍耐。”还没来得及再多欣赏一番,下人刘亦打断了许霏的无限遐想。“知道了,我倒要看看这至庆老儿活的到底有多奢靡,有多让人神往,不顾天下江山,只愿醉卧美人膝,哼。”许霏有些许厌恶的神色出现在他棱角分明的脸上,放下垂帘,许霏冲着外面的刘亦说“再快一点。”“是,您坐好。”刘亦低头冲着轿子的许霏拱了拱手,随即招呼伙计们加快脚步。众人快马加鞭的行进了许久才远远看见了帝都的城门。许霏在轿子里也没闲着,一遍又一遍的练习着一段对话,神色极其认真,丝毫没有再过多留恋帘子外的春光。远远的看见城门以后刘亦吩咐伙计们减缓脚步,他隔着帘子冲许霏说道“少爷,前面就是了,您做好准备,马上就到了。”“知道了”轿子里传来许霏的应答。

  说话间就停在了帝都城门外,十多个官服穿的都不板正的官兵拦住了一行人的去路,为首的一位极其蛮横,晃晃悠悠的来到许霏的轿子前“里面谁啊,露个面。”为首的这位官兵是谁呢,帝都户部里面一个微不足道的小官职的侄子。帝都因为至庆皇帝终日的荒淫,国库的剩余资产已经不允许至庆再这么作下去了,制度方面又已经溃散的不成样子,所以就有了只要花钱你就能买个官当当的荒诞制度,皇帝身边的人觉得不好听啊,美其名曰:捐官。这位为首官兵的我们暂且称之他为牛大,虽然他在整体故事的发展中没有什么用,但是我们需要通过他一系列的事情来明白当时的至庆元年,在至庆皇帝的管理下是怎么一步步的走到如今地步。

  像很多封建社会的故事情节一样,至庆的爷爷至海德是个“忠臣”,为什么要加引号呢,因为他对皇帝太上心了,又或者说对皇帝屁股底下的龙椅太上心了。不得不说,至海德确实是个做官的天才,中年的时候凭一己之力就已经做到了户部大臣的高位,可是这对他的野心来说还是个九品芝麻官。至海德年代的皇帝叫做庆承,这是个极其懦弱又非常善良的皇帝,面对强敌入侵他选择割地赔款,面对自己江山内起义的人马他选择用金银安抚。为什么要一而再再而三的退让呢,因为庆承觉得如果打仗会死很多人,那样就会有很多的家庭分崩离析,这样不好,太涂炭生灵。如果他是一个普通人完全可以这么想,因为你没有担当太多的使命和责任,不用将天下苍生为己任。可庆承是个皇帝,他一句话就可以命令所有精锐打击来犯之军,也同样一句话可以镇压天下内的乱党杂军。他都没有这么选择,而是一次又一次的选择退让,选择赔偿,他的初心是好的,避免过多的人死亡,他认为自己这也算是变相的提升了人民的幸福感。前面提到了,每次有情况他都选择赔偿,所以至海德也就成了他的常用行政助手。

  这天下着小雨,黑压压的乌云仿佛压到了人的头顶,喘不过气。海德刚刚用完午饭,下人禀报庆承皇帝找您有要事相商。海德自己心里说啊,什么狗屁要事,不就是又得开库门送钱出去吗,你这国库本儿能有多厚,这么下去早晚得亡国。这也是至海德内心里第一次把庆承皇帝和亡国联系在一起,之前他有过类似想法,但是没有这么直接,这次真的是忍不住庆承的所作所为才有感而发。抱怨归抱怨,那头终究是一国之君,还得紧麻利的收拾收拾面圣。到了宫外,太监让至海德在门外稍后,太监进入禀报。至海德在这儿等的时候可不是那些小官们低着头唯唯诺诺的样子,他因为是户部大臣又因为庆承时不时就赔款所以常来。这次躲在屋檐下避雨呢,偶然之间回头想看看外面的小雨停没停,转过身来的至海德整个人就呆住了。庆承皇帝的这个寝宫建造的时候就位置优越,是整个城的最高处。整个寝宫留了三处门:正阳门,和德门,宣阳门。正阳门是大臣们来商量事情走的门,能到皇帝寝宫商量事情的大臣都是心腹,所以这个门相对于其他两个门要大,毕竟走的人多,往常至海德来也是走正阳门,这次是下雨又加上来的匆忙没有走形式,怎么近怎么走,所以今儿他站在了宣阳门。这是个小侧门,正阳门同和德门是两个大门,正门,是大臣们来和走的门,宣阳门只能是皇上和自己最宠爱最信任的大臣进出寝宫。话说回海德此时站在宣阳门外想扭头看看雨停没停,转过身去,傻了。前面说了,这所寝宫是帝都里除了山之外最高的建筑,至海德这时候站在宣阳门往外看,满城的景色都收入眼底,又加上小雨漫无目的的飘洒下来又给眼前的景色加了分。至海德心里又一次觉得庆承配不上这城。因为他一点儿也没有霸王之气,想到此转身又回头看了看寝宫的装潢极其奢华大气,结果里面却住了个庆承这样的窝囊废,至海德的心里第一次有了想取而代之的念头。

  此时太监通报完了出来叫至海德,至海德收起自己的心事进了寝宫。庆承正坐在椅子上皱着眉头看文书,听见有人进来抬了抬头“海德啊,两件事,坐。”又让太监给了至海德两份文书“最重要的,列国好像是联合好了,一起打咱,这下子朕得赔多少呀。”至海德一听列国联合起来了,顿时有些紧张,毕竟自己的国家再大也禁不住狼多。扫了几眼文书,至海德跪了下来“皇上,臣认为该还手了,再这样蚕食下去国库撑不住了,到时没了银两,他们还是照打不误。臣劝皇上三思。”一般的君主大臣之间对话,这个“臣劝皇上三思”是说不出来的,因为要么皇上有魄力,手腕硬,要么大臣没胆子。可是到了至海德庆承这儿正好反了。庆承闻言脸色非常纠结“也罢,都听你的,朕这就把兵部尚书传来,咱仨商议。”至海德闻言起身坐了回去。敌人都已经骑到脖子上胡作非为了,你身为一国之君还在琢磨怎么缓和这剑拔弩张的态势。兵怂怂一个,将怂怂一窝。心里的想取而代之的念头越来越盛。“二一个,江南大水淹了沿河两岸,你觉得应该怎么处理?”庆承正襟危坐看着至海德说。“回皇上,臣认为应当先安置难民,紧跟开仓放粮,安抚民心,以免因天灾引起抗议,影响政权管理。”至海德没有任何动作,坐着看向庆承。庆承若有所思“不够,灾户除粮食外再加二十两银锭补偿。”“可是皇上,我们没有太多”“就这么定,朕的国民必须生活的安逸。”至海德还没说完庆承就打断了他。“所有物资必须于三日内抵达灾区,马上着手去办。”庆承雷厉风行的看着至海德说。至海德自己心里琢磨,你这个劲头用到抵御外敌上,百姓会过的更好,哼,外强中干,徒有其表。这时宫女们端来了几盘水果,跪在庆承旁拿着刀削苹果。至海德看了看刀,又看了看正在低头看文书的庆承,咬了咬牙心一横冲向宫女,一把夺过刀来跳到了庆承面前的桌上,莫说庆承,身边的太监宫女都傻了,这是咋了,自己有生之年还能看到一次弑君?

  庆承还没反应过来,至海德一刀就捅在了庆承的肚子上“快点,写圣旨,把皇位交给我!”至海德慌吗?太慌了,一点儿计划都没有,临时起意就捅了皇上,可是现在没有后路可走了,红刀子已经出来了。庆承更傻了,忍着剧痛还抬头问“爱卿,为什么?我待你不够好吗?”至海德一看这所谓的皇上也得抬着头问自己话,心里便坦然了,也更加有把握了,心一横又捅了一刀“快写!”此时太监缓过劲儿来了,连忙跑出去喊御林军。因为这是寝宫啊,不是上朝的地儿,大量精锐怕影响皇上休息都不在此驻扎,只留宫女和太监伺候着。等太监带着御林军回来的时候至海德早已离开,庆承趴在桌子上一动不动,右手里紧紧攥着笔,左手还拿着通报给江南府的灾区重建计划书。太监哭的都不行了,因为庆承一死,如果至海德上位的话那必然会肃清朝内庆承的一切,包括手下人。庆承如果这时候活过来,那肯定得拽着那个太监的耳朵给他几巴掌“你好好的带他走宣阳门干啥,啊?他不看见那些景色他能动坏心杀我?”其实这只是一部分,庆承的为人当皇帝即使躲过了至海德的这次弑君,还会有下一个人出来杀了他。一代清廉爱民懦弱的庆承皇帝就这么死在了自己的寝宫里,死在了自己认为的忠臣良将手里,他的故事也在历史的滚滚车轮中逐渐淡化。

不复当年长盛歌最新章节 下一章 第二章:未雨绸缪,留足后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