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本小说网 > 影视同人小说 > 问谁许归期
本书标签: 影视同人  包青天  朝堂谋略     

徒忆往昔 难许经年

问谁许归期

“事情大概就是这样。”慕容君笙对吕祺澈讲述了经过。

“那,你。。。还好吗?”原本有许多的问题,听了她的讲述,想象着他不久前刚刚经历过的,到了口中的便只剩下这句。纵是曾经有着事不关己的淡然,经过这许多,到了如今,也再不愿伪装。莫言女子似清漠,只是未到情深处。

“如你现在看到的这样——那不过是皮肉之伤,不碍事。”他转过身来,冲着她眸中露出微微一笑 。

“那你的毒。。。?”她上前半步,不放心地又续问道。

“你放心,已经暂时压制住了。”他看了她一眼,不着痕迹地微让开寸许,避过了她探过来欲把脉的手,又淡淡一笑道:“其实也没有那么严重,若不如此,又如何能够让赵显放松警惕呢。”

“是吗?”闻言,她缩回素手,却略略扬眉,依旧注视着他,似是想要分辨出他的话的真假。

“你不是还有问题要问我吗?”他的视线落在她的面上,看着她的目光,在心中叹了口气,转了话题道:“想不想知道我是如何能找到你的?”

“愿闻其详。”她道。

“我人既已离开,而王府却在这城中四处张贴了要处死我的布告,由此,我便可料知他们所想。”慕容君笙应道,想了想,又问:“还有一点。在你看来,布告上处决我的时辰是午时二刻吧?”

“有何不对吗?”她不明所以地问道。

“其实那时辰当是午时三刻。只是由于昨夜有雨,雨水浸润了布告,墨迹晕散开来,让你误以为是午时二刻,故而早到,也让我有时机将你带出。”慕容君笙站在离她不远处,负手一笑道。

时近黄昏。太阳将他的余晖撒向了大地。

她在庙中望着那个背对着她,侧立于庙门口的蓝衣人,只觉得他的身上仿佛也被夕阳镀上了层淡淡的金色,看着晚风中他脑后微微扬起的月白色发带,望着他明眸中的那抹极浅淡的笑容,有那么一瞬矛盾的恍惚,就像当日雨中与他别离一样——她再一次觉得此子一身内蕴高华竟不似人间凡客,却分明又比平日里看上去更真实。

“对了,方才你说你向赵显说明那些人非辽国探子,那他。。。。。。?”半晌,她收回了目光与思绪,想了想,又问道。

“没有更进一步的证据,现下一切都不好说。”他转过身应道,似想到了什么,犹豫了片刻,还是开口问道:“恕我冒昧问一句,就你所知,包拯他们一行尚未入襄阳地界时,王府这边是否曾经派过什么人前去截杀?”

“为何有此一问?”闻言,她有些诧异,抬眸问道。

“是这样。”容君笙略一沉吟,想了想措辞,道:“你也知道,再未入王府之前,我曾与他们有过一段同路之谊。当时听说,他们在来襄阳的路上,曾经似是遇到过辽人的黑衣人袭击(作者入:具体内容见前面的第二章),但看过他们搜到的腰牌后,我发现腰牌有异。联想到往后的路上,你曾以黑纱覆面袭击他们。故而我有此一问。”

“如今你怀疑那些黑衣人是我们派去的?”听了他的话,她面色似微微一白,目光微冷道:“不错,那日的确我曾重伤过你,但也仅此一次。日后纵是真要有所行动,似乎还用不着假他人之身份,用栽赃嫁祸这一招吧。”

“那,赵爵他。。。。。。?”听闻她的话,他心中一动,忽然有些了然,而面上却是不动声色地继续问道。

“我尚不知那日你为何会突然做与王府反目之事,或许是你图谋已久,但这本就与我本人无关,我无心探究;我亦不知你与我义父昔日到底有何恩怨,也不知你究竟如何看他,然有一点——”她直视着他的双目,言辞切切道:“纵是我义父为人狠厉且心机颇重,但他不会是以与蛮夷外邦勾连来换取自身利益或挑起纷争的人。非是不能,而是不愿,更是不屑。辽人,虎狼之心,本不足与谋。”

“好一个‘非是不能,而是不愿,更是不屑’。”闻其言,观其势,他微微一愣,凝望着她的眼中浮上了一丝捉摸不透的玩味的笑意。

“你,不信我的话?”看着他眸中那若有若无的的笑意,她颦起秀眉道。

“不,我信。”他看似随意,却是很肯定地点点头,深望了她一眼,道:“我只是不曾料到,以你之心竟会如此知他、懂他,却不近他。”

“是吗?”她似是轻轻一笑,更似轻轻一叹,又道:“有些人,从来就不是心中所想与眼中所见一样;而有些事,也从来就不是手中所为与心中所愿一样。其实,众生皆如此吧。”说完,亦深望了他一眼。

“你看似凉薄,然则大慧,实不像这俗世中人。”他望着她,眸光于感慨之中带着几分深邃和叹惜。

“或许,同是道中人吧。”她回视着他的目光,半晌微一转身,道:“虽然我告诉你此事不是王府所为,而至于此事为何人所为,我也并非心中全然不明。”

“此话怎讲?”慕容君笙问。

“或许你曾经奇怪我为何会入王府,成为了府中的郡主。”她并未马上回答他的问题,而似转了话题道:“家父吕邱泽,曾为进士,在朝为官,为人耿直刚正,却为小人屡进谗言。后来,在湖州一案中,受到冤害。先皇下旨,立诛其命,全家连坐。幸而义父当年仗义执言,最终改为流放,救了我们一家老小的性命。其实,义父与我父亲不过也就数面之缘,交往并不深厚,吕家上下感念其援手之恩。流放途中,家父患了重疾,终是不治,临终前特嘱我报恩。后来,我曾一度拜入了养父门下,养父收留了我,并教我武功,传我术数。养父在一次江湖之战中受了重伤,离世前匆匆将落雁门传与我手。落雁门看似是个门人众多的江湖帮派,而其实一直受制于人。”

“是与朝廷有关吧。”慕容接口淡淡道:“落雁门并非江湖大派,亦无太多过人之处,却能长存于腥风血雨之地,且日益壮大。。。。。”

“不错。”闻言,她点了点头。

“那这幕后之人。。。。。。?难道。。。。。。是当今圣上?”慕容君笙猜测道。

“不。”她摇头冷然一笑:“当今皇帝武有边疆大军,亦有京师禁卫;文有王爷、丞相以及包拯等一干忠心的重臣,此外还有亲兵影卫等,又何须借助那些自己都难以把控的江湖力量。不久前出现的辽使遇刺事件以及后来的相关之事,包括你所说的几次袭击,据我所了解,其实都是出自落雁门人之手,如今他们中的许多人都成为了一个秘密杀手组织的成员。而这个杀手组织的最高首领就是——当朝太师。”

“当朝太师?”闻言,人皮面具之下的面容禁不住微微一变。

“你仔细想想,有谁能让堂堂开封府陷入危机?有谁能有如此力量?而且,我曾经亲眼见过养父与太师互通的信函。包拯作为朝廷官员若是在襄阳地界遇刺,一方面他可以挑起宋辽刚刚止息的战火,大抵他与辽国主战派早已有约,而另一方面他也可以借此抨击这里的一地之主——襄阳王此番有人趁着你与赵显比武之际动手,若是一击得手,又可激发襄阳王与辽国的矛盾。无论是哪一种,他的目的都能达到,他都是赢家。”

听着这番利益得失的分析自她口中徐徐道来,慕容心下赞同,然而想到朝中局势,却是周身一寒。

“那你。。。。。。?”

“你一定是好奇我和他们的关系吧。”她又是淡淡一笑,道:“如今也不怕实话告诉你,当知道我入了王府时,初时太师曾托亲信找过我,希望我能替他打探王府的消息。我不置可否,没有反对,也没有欣然,也曾陆续为他传递过一些消息,当然都是无关紧要的。后来,他见我心不诚,便渐渐架空了我在落雁门的权力。所以,如今的落雁门早已不是过去的落雁门了。”

“既然你知道这些,那你又为何没有告诉你义父?”慕容君笙忍不住又问。

“呵呵,告诉?如何告诉?”吕祺澈的眸中划过一丝寒凉笑意,道:“我既无凭据在手,亦无人证在手。所有曾经参与之人,俱已失踪,想来已全被灭口。我若对义父言说,岂不是自寻麻烦。他虽疼我、宠我为郡主,我亦懂他、敬他,但有些东西却终究无法认同。再说,这些事情本就不是我真正关心的。退一步说,君主昏聩、臣子叵测、宗室岌岌,这江山天下终究会变成怎样,本就不是我一介女流所能把握的。”

是啊,纵是有心,没有证据又能如何?难道仅凭一张口便能扳倒那朝堂上的太师?莫说如今开封府已然失势,纵是如昔又能有何立刻奏效的良策?

想到这些,慕容君笙不禁微微闭目,一时间心中满是无奈与疲惫。

“你既出了王府,往后有何打算?”见他眸色暗沉,半晌,她问道。

“不知道。如今我不过是个。。。”他想了想,把就要脱口而出的“将死之人”咽了回去,道:“不过是个无权无势的普通人,过一时是一时吧。你呢?”

“我?”她挑挑眉:“既然出来了,自然也没有回去的道理。这天下之大,还是该当趁着年轻,到处走走、看看吧。”

“嗯,山川能让人放怀。”他笑着点了点头。

“怎么,你也有兴趣?”她笑问。

“我?已经倦了,只想好好歇歇。”他的眉宇之间透出一丝倦意。

“那我们就此别过。”她洒然一笑道。

“嗯,保重。”他拱手抱拳。

“保重。后会有期。”

当是后会无期吧。他望着她渐渐远去的背影,心中暗道。

---------------------------------------------------------------------------------------

作者入:关于这段的构思,之所以这样定位襄阳王和太师,一方面是因为看了金三角《包青天之七侠五义》的结果。记得当时剧中襄阳王虽然反叛,其心却是为了国家的稳固。他忠于的不是某一个皇帝,而是整个宋室江山。他的行为虽不可取,但却是因为觉得当朝的皇帝能力不足,而并非完全出自私心。因此,我对这个人的印象一直并不坏,觉得一个有心机、有谋略、有胆识的人。若是身在乱世,当有大为。另一方面是因为原来看过《少年包青天1》对于太师的设定,再加之《包青天》的几部,对于太师都没啥好印象,于是就这样定位了。这一回也照应了前一章以及本文第二章包拯遇袭的伏笔。这世上很多事情本就是无奈的,并非有诚心和热血就能达成,这就是现实。

上一章 蒙面之客 意外相逢(3) 问谁许归期最新章节 下一章 君威圣意 落叶知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