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本小说网 > 玄幻奇幻小说 > 平凡的村落
本书标签: 玄幻奇幻 

第四回2

平凡的村落

也让大伙看看,然后,父亲收回来,坐回原处。副县长说:“虽然如此,你们哪,也不要甘心落后,也要努力高产。”“一定一定。”

“这个···都说呀,人有多大胆,地就有多高产,你们哪,都这么说了,有没有胆量在这请愿书上,签字画押呀,啊?有没有这个胆量啊?”“有。我来。”上来一个,签字画押。“还有没有啊?”“我来。”“我来。”“······”。所有刚才说过的人,都信誓旦旦的签字画押。领导们高兴得脸上乐开了花。

接下来,北章岭大队长,请示领导们,是不是可以开饭,于是,水陆并陈,于是乎大吃大喝,大吹大擂。大伙都吃得沟满壕平,大醉酩酊。

回来的路上,大队长对父亲说:“闹了半年,你说的是真的。”“真人面前怎么能说假话呀。只是···这是什么意思呀?”“谁知道呀,按理说,他们好赖是一级人民政府哩,怎么能鼓励人们说瞎话呢?”“咱们这么说,那些领导反正挺明显,就对咱们不满,不知是祸是福。”“是福不是祸是祸躲不过,走一步看一步吧!”

不知道又过了多少天,一切都很正常,可谁知道外面的世界早翻了天。

一九五九年四月二十九日,***给全国各级干部的一封信上说:

全国的省级、地级、县级、社级,队级,小队级的同志们:

我想和同志们商量几个问题,都是关于农业的。

第一个问题,包产的问题。南方正在插秧北方也在春耕,包产一定要落实,根本不要管上级规定的那一套指示,不管这些,只管现实可能。例如,去年亩产只有三百斤,今年能增一、二百斤,也就很好了,吹上八百斤,一千二百斤,甚至更多,实际办不到,吹牛而已,有何益处呢?又例如,去年亩产五百斤的,今年增加二三百斤,也就算成绩很大了,就一般来说,是不可能的。

第二个问题,密植问题,不可太稀,也不可太密,许多年青干部和某些上级机关,缺少经验,一个劲要密植,有些人竟说,愈密愈好,不对,老年人怀疑,中年人也怀疑的,这三种人开一个会,得出一个适当的密度,那就好了。既然要包产,密植问题就得由生产队、生产小队商量决定。上面死硬的命令,不但无用,而且还害人不浅,因此,根本不要下这种死硬的命令,省委可以规定一个密植幅度,不当作命令下达,只供下面参考。此外,上面要精心研究,到底密植程度以何为好,积累经验,根据因气候不同,因地点不同,因土、肥、水、种等等的条件不同,因各种作物的情况不同,因田间管理水平高低不同,做出一个比较科学的密植程度的规定,几年之内达到一个实际可行的标准那就好了。

第三个问题,节约粮食问题,要十分抓紧,按人定量。忙时多吃,闲时少吃,闲时半干半稀,杂以 番薯、青菜、瓜豆、芋头之类。此事一定要十分抓紧。每年一定把收割、保管、吃用三件事抓得很紧很紧。机不可失失不再来。一定要有储备粮,年年储一点,逐年增多,粮食问题可能解决。在十年内,一切大话、高调切不可讲,讲就是十分危险的。须知我国是一个六亿五千万人口的大国,吃饭是一个大事。

第四个问题,播种面积多少的问题,少种高产多收的计划。是一个远景计划。是可能的。但在十年内不能全部实行,也不能大部实行,十年内只能看情况逐步实行,三年以内大部不可行,三年之内要力争多种,目前几年的方针是:广种薄收的高额丰产田同时进行。

第五个问题:机械化问题,农业的根本出路在于机械化,要有十年时间,四年之内小解决,七年之内中解决,十年之内大解决,今年、明年、后年,这十年内,主要依靠改良农具,半机械化农具,每省、每地、每县,都要设一个农具研究所,集中一批科学技术人员,和农村有经验的铁匠、木匠,收集全省、全地、全县各种比较进步的农具,加以比较,加以改进,试制新式农具,试制成功,在田里实验,确实有效,然后才能成批制造,加以推广,提高机械化。用机械制造化学肥料这件事必须包括在内,逐年增加化学肥料是一件十分重要的事。

第六个问题:讲真话问题,包产能包多少,就讲能包多少,不讲经过努力(还)实在做不到,而又勉强讲做得到的假话,各项增产措施,实行“八字宪法”每项都不可讲假话,老实人,敢讲真话的人,归根到底,于人民事业有利,于自己也不吃亏,爱讲假话的人,一害人民,二害自己,总是吃亏的。应当说,有许多假话是上面压出来的,上面,一吹、二压、三许愿,使下面很难办,因此,干劲一定要有,假话一定不可讲。

以上六件事,请同志们研究,可以提出不同意见,以求得真理为目的,我们办农业、工业的经验很不足,一年一年积累经验,再过十年客观必然性可能逐步被我们认识,在某种程度上,我们就自由了,什么是自由?自由就是对必然的认识,同目前流行的一些高调比较起来,我在这里唱的是低调,目的是真正调动积极性,达到增产的目的,如果事实不是我讲的那样低,而达到了较高的目的,我便为保守主义者,那就谢天谢地,不胜光荣之至。

***的这封信都刊登在各大报纸上,老百姓们也没有几个识字的,即便是有识字的,也看不到报纸,因为是共产党把小鬼子打跑了,让人们能够过上好日子,因为他们相信了党,相信党派来的干部,干部们说什么就是什么,老百姓们就是知道埋头拉车,也不需要抬头看路。

这天,人们正在地里干活,彩霞的姐姐风风火火的找到她:“小霞,你过来下。”“姐姐,你怎么来了?”她这么一问,姐姐的泪水夺眶而出。“怎么了姐姐,我姐夫欺负你了吗?”“咱家还有多少粮食?”“有啊,怎么了?”姐姐哭得更厉害了。大伙都过来劝:“别啼哭了,有话说话呀。”姐姐镇静了镇静,擦擦眼泪说:“俺们村的大队长也跟着人家跑,说什么一亩地打一万斤粮食,既然能打一万斤,拿出一千斤交公粮不多吧,合情合理吧,咱们都是庄稼人,什么样的地能够打到一千斤过呀,那是粮食呀,他们当官的吃饱喝足了,没事干,就信了,这不就按一亩地产一万斤,交一千斤公粮,一亩地总共才打几百斤,都拿去交公粮都不够,一星星都没留下,就连闷(往)年的存粮都交上了,吃什么呀,小雨他······小雨他···他就饿死了。”“啊!······”大伙都大吃一惊。“就···就把他给扔了,到天黑了,我心里舍不得,也放不下,去看了看,还有口气,我就把他又抱回来了,小霞,咱们家还有多少粮食啊,借给姐姐点,可不能再把小雨扔了呀,像揪我那心似的呀。”“姐姐,别哭了,咱们家有的是,就是我、咱爹咱娘都不吃,也不能饿着孩子,怎么着棚活着也渡过这道坎。队长,我回去下,给我姐姐弄点粮食去。”“嗯,去吧。”看着姐俩走了,大伙心情很沉重。就各就各位回来干活,

正在这时,大队长找来,叫走父亲和队长:“怎么回事呀?”“我呀,得替全村的老乡亲们谢谢你,礼朱叔。”“谢我什么呀?”“你说什么呀,要不是你坚持说咱们地里打五百斤,要是说也打一万斤,啊,你看看外村里,把所有的粮食都交公粮了,吃什么呀?那榆树连皮都吃了呀,有的把明年的种子都吃了呀,那庄稼还没灌浆,就有人偷着吃啊。咱们村的老乡亲们不是沾你的光吗?······”

“大队长,大队长,快到大队部去,公社里来了好几个人,叫你去哩。”还没等父亲说客气话,老远就有人叫大队长,大队长只好说:“真不促巧,改天,改天一定请你啊。”

公社里下来的几个领导,大队长都认识: “欢迎领导们来指导工作。”说着进了屋。领导们坐了主位:“指导工作吗,谈不上,我们四人是一个工作小组,是来做工作的,现在全国的形势一片大好,都在轰轰烈烈的搞大跃进,唯独你们村还无动于衷,这肯定是思想工作没有搞上去,我们帮你们搞上去。”“噢。怎···怎么搞?”“别人怎么着,你们就怎么着,别人怎么搞你们就怎么搞,你们要有不甘落后的精神。直到把思想工作搞上去,我们才能回去,不然,我们回去也没法向上级交代。希望你能积极的配合我们工作。”“也就是说,你们黑介也不走了,吃住都在俺们村?”“对,有意见吗?”“没有没有,热烈欢迎热烈欢迎。我去先安排一下吃住的地方。啊,对了,你们吃饭啊,去那个赵礼朱家,就是那个大炼钢铁的英雄,是吧,你们去他家吃饭,然后,再分头安排房子富裕的人家去住。”“那个人吧,大炼钢铁还可以,现在是大跃进,那个人就不行了,不去他家。”“那···那别人家···,你们知道,俺们乡下的农村妇女,会做什么吃的,再说,这会(现在)也真没有什么好的东西,拿出来做好吃的啊。”“我们是来做工作,不是享受来了,更要和群众打成一片,越普通的乡亲越好。”“好好好,这样我就不为难了,你们歇着,我去安排,也尽量不能让领导们受委屈。”领导们一摆手,示意大队长出来。

大队长出来,擦擦额头的汗,随走随想,想不出好主意来,想了半天,又想到父亲,就急急的找到父亲,“什么情况?”大队长给大伙说了公社领导的来意,大伙都没主意。父亲在大队长耳边,说了几句话,大队长说:“试试看吧。”

第二天,全大队的社员,都把手里的活停下来,说要演节目,都到大队开全体社员大会,大队长把公社领导,就是工作组介绍给全体社员,然后请工作组讲话:“······”。工作组讲得话,似乎与老百姓没关系,妇女们大都拿着针线活,工作组看在眼里,很是恼火:“我说你们怎么这么无动于衷,啊,看看,看看,你们这些社员同志们太没组织没纪律了,啊,你们的思想就根本没有放在大跃进上,纯粹是一盘散沙,大队长呢?”“啊,在在。”“你看看,你看看,你是怎么当你这个大队长的啊!你有没有这个能力,你要是不想干,你这地方有的是人黑介白日的想着哩。”

上一章 第三回 平凡的村落最新章节 下一章 第五回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