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本小说网 > 玄幻奇幻小说 > 平凡的村落
本书标签: 玄幻奇幻 

第一回

平凡的村落

我们这一辈,和共和国同年岁,有父母老小,有兄弟姐妹。

我们这一辈,和共和国同年岁,上山练过腿,下乡练过背。

我们这一辈,学会了忍耐,理解了后悔,酸甜苦辣酿的酒,不知喝了多少杯。

我们这一辈,和共和国同年岁,熬尽了苦心,交足了学费。

我们这一辈,和共和国同年岁,真正的尝到了,做人的滋味,真正的尝到了,做人的滋味,——人生无悔!——王佑贵

母亲偷偷地藏在大门后面,静静地,耐心的,使劲地,听着街里有没有人走动. 当她确定街里没人走动时,才悄悄地探出头来看,大街上确实一个人也没有。

这是一九五二年的,早春时节的晚上,一弯新月斜挂在西南的天边上,灰白的月光照在大街上,看不到很远,偶尔有几只猫狗跑过,猫狗的脚步声都听得真真切切,这说明确确实实没人走动了。劳累了一天的人们,早就睡了。母亲确信这点,急急地锁上栅栏,回屋告诉父亲,父亲得到这个消息,心里高兴,让母亲继续到大门口去望风,他拿了铁锹,在风水先生指示的地点,挖一个一尺多深的坑,早春的时节,大地还没有把冻了的土完全缓开,虽然费了九牛二虎之力,累了满身的汗,心里的高兴异于言表,等他把坑挖好,回到屋里,从席边底下,拿出风水先生给的黄标纸,上边用朱砂描下了父亲的右手掌的掌印,手缝里写下了金木水火土,手掌上画了山川河流,日月星辰,于是,提了马蹄灯笼,把黄标纸按指定的方位,放在坑底下,黄标纸上放上一个新碗,碗里倒满酒,把碗放得四平八稳,碗上扣一个盘子,盘子上放了两个铜钱,然后把坑填好,踩实,泼一碗开水和等量的凉水,叫作阴阳水。看了又看,直到觉得天衣缝了,才到大门口,悄悄拉母亲回屋,回来时把马蹄灯笼吹灭。

回到屋里,母亲问:“都好了?”“都好了。没人走动吧?”“没人。”“没人就好,自打共产党来了,他们不信这个,说是什么封建迷信,闹得咱们还得偷偷摸摸的象贼似的。落在咱们傻老百姓头上啊,还是宁可信其有不可疑其无的好。只不过给了风水先生三升米,真是可惜了的,不过,要真是生三个大胖小子,那才是天大的划算。”“好了,睡个宽心的吧。”

父亲好像是吃了定心丸似的,兴奋得一夜无眠,天还没亮就起来,按风水先生说得,在西墙根底下,栽了三棵大叶杨,说是埋下了镇物,栽下这三棵大叶杨,就能生三个大胖小子,上面有三个闺女了,大的叫春茹,二的叫花茹,三的叫奂茹,要是再生三个闺女,那真成绝户了,于是就偷偷找了风水先生,埋了镇物,栽下三棵大叶杨,就能生小子了,好像吃定心丸,心里高兴,浑身有使不完的劲。这种热情持续了好几天。

这天晚上,已经很晚了,还是睡不着,看看窗外的月光,皎洁的如同白天一般,突然有了灵感,就突然坐起来,穿上衣服,母亲问:“三更半夜的起来干什么去?”“等有了小子,就跟以前不一样了,必须让他们丰衣足食。我去开荒去。”“大半夜的到哪去开荒啊?”“沙疙瘩上。”“那沙疙瘩能长庄稼呀?”“能,长草的地方就长庄稼。”“行了,白天在地里干一天,半宿隔夜的。还开什么荒啊,你是这一家之主,干什么事得悠着点,不然累着了怎么办?”“我这会二十多岁,正象老阳儿在晌午里,怎么就累着了。没事,你看着孩子们睡吧。”“小子,小子,要还是个闺女怎么办?”“呸呸呸,别乌鸦嘴啊,说不让人爱听的啊,···”“要是还不是小子呢?”“那就是命里无儿不求子,咱们就认了。今年要是风调雨顺的,让我抢的荒地,打了粮食,咱们就有儿的命。”“这不明摆着么,这一冬一春的,光刮风来,一场春风对一场秋雨,今年雨水肯定小不了。”“那咱们就有儿的命。”“我说不过你,别工夫太长了,明儿,还要在好地里干活哩。”“我知道。”

父亲就拿了铁锹,来到他所说的沙疙瘩开荒。

这沙疙瘩是有来历的,相传,曾几何时,一个神仙给我们全村的人托梦说:有凤凰要来,让村里人把村的四个角上,放好四麻袋小米,凤凰就下来了,这里就变成鱼米之乡了。等人们一觉醒来一说,大家做的梦都一样,人们就确信无疑,这事肯定是真的,可是,一时间要弄来四麻袋小米,谈何容易呀,就有人提议,把麻袋下面装上沙子,上面盖一层小米就行了。果然,晚上凤凰来了,一口啄下去,却是沙子,于是,四麻袋沙子就变成了四个沙疙瘩,在村子的四个角上,这样一来,可把人们把肠子都后悔青了,如果放得真是小米,不变个金山银山哪,至少要变个米粮之山。从此我们村里的人就不再说谎话,不昧着良心办伤天害理的缺德事了。

其实那只是个传说,在历史上只是发大水时,这里的地势低,淤下的泥沙而已。 就像一个土山,只不过是沙土堆成的。

父亲借着皎洁的月光,整一小片地,为一个大畦,然后,做成梯田一般的一个一个的大畦,只是畦背要大些,以好拦截和储存雨水。就这样,父亲凭着坚强的毅力,,只要是月明星稀的晚上,或者很早很早的早晨,就去开荒,也不知过了多少时日,在春暖花开的时节,就开垦了足足有十来亩地,接下来,父亲就注意着天气的变化,在第一场春雨到来之前,把准备好种子撒下去。

终于在晚上看到了阴护栏,第二天的老阳儿上也有阴护栏,这说明要变天、要下雨了。父亲高兴得心花怒放,让大女儿,我大姐春茹,看着两个妹妹,父亲和母亲白天黑夜的,加班加点,紧锣密鼓的抢着播种,大豆,绿豆,玉米,红薯,还有耐旱的棱子(荞麦),虽然说是谷雨前后点瓜种豆,只是为了赶这场春雨。还没等播种完,淅淅沥沥早就下起小雨来了,又在小雨中播种了两天多,也幸亏了是沙土地,不那么泥泞,能劲得住脚,终于播种完了,长长的出了口气。

春天的雨,没有夏天的雨那么狂暴,缠缠绵绵淅淅沥沥。从来只一日,小雨的天,是咱们庄稼人最享受的日子,几个同龄的乡亲,聚在一起,抓把花生,或者切点咸菜,沽二两红粮大曲,你要知道,俺们安国的红粮大曲是当时远近闻名的。小一点的孩子们,听着窗外淅淅沥沥的雨声,像是摇篮曲,睡入了梦乡。女人们就聚在一起,纺线织布,就不用熬夜了,说说笑笑,无拘无束的,尽管忘掉做饭的时辰。大一点的孩子们更有的遭了,风里雨里,泥里水里摸爬滚打,尽管知道这样子会受大人们吓唬(吼、严厉的训斥)甚至于挨打。但是,一颗童心即便是钢铁也不能禁锢的,尽管尽情的玩儿。

终于雨过天晴了,人们又恢复了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劳作。父亲就是在下班回家,也得先到他开得荒的地里看看,看着小苗从拱土,到出土,然后长成小苗,然后一天天长大,心里有说不出的欣慰。

农闲的时候,父亲就在开的荒地的西北边准备柴草,以防谷雨前后的那场霜。

所谓的早看东南晚看西北,夕阳西下,映红了西边的天,照在万物上,好像都抹上一层胭脂,就是映日荷花别样红的那种美。吃过晚饭,父亲找出那件旧皮袄,母亲问:“这又要干什么去?”“今黑夜短不了有霜,我去盯着去。”“那合作社那么多地,盯过来老啊?”“大地里的庄稼,都是应季的庄稼,不怕霜,咱们荒地里的庄稼,不是为得赶这场春雨吗,早播的就怕霜。”“有霜也是后半夜去了,这么早去干什么?”“这个,谁知道那霜是哪会来呀,我盯着点没不是。你也早点睡。”“还早哩,再纺俩穗子,再睡,你别管了。”父亲就从灶台上拿了火石、火镰,火绒。担了两半桶水,出了大门,放下水桶,回身要锁栅栏,无意之中,看到

平凡的村落最新章节 下一章 第一回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