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本小说网 > 短篇小说 > 各科人教版知识点和总结
本书标签: 短篇 

第六单元

各科人教版知识点和总结

第6单元碳和碳的氧化物

金刚石、石墨和C60

一、“碳”和“炭”的区别:“碳”指碳元素,不是具体指某种物质;而“炭”指具体的、由碳元素组成的单质。

二、金刚石、石墨、C60是由碳元素组成的三种不同的单质。

所以,在一定条件下,将石墨转化为金刚石的变化是化学变化。

三、金刚石、石墨的物理性质和用途

⏹金刚石是天然存在的最硬的物质。

⏹无定形碳:由石墨的微小晶体和少量杂质构成,没有固定形状。

常见的无定形碳:木炭、活性炭、焦炭、炭黑。

⏹木炭、活性炭具有吸附性(物理性质)。活性炭的吸附性更强。

四、C60分子是一种由60个碳原子构成的分子,它形似足球,这种足球结构的碳分子很稳定。

五、金刚石、石墨、C60性质不同的原因:碳原子的排列方式不同。

六、碳的化学性质

⏹单质碳的物理性质各异,而各种单质碳的化学性质却完全相同

⏹在常温下,碳的化学性质不活泼。

⏹碳具有可燃性:C+O2CO2(充分燃烧)2C+O22CO(不充分燃烧)

碳在氧气中燃烧的现象:燃烧剧烈,发出白光;放热;生成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

⏹碳具有还原性:

C+2CuO2Cu+CO2↑

2Fe2O3+3C4Fe+3CO2↑

单质碳的还原性可用于冶金工业。

七、还原反应:含氧化合物里的氧被夺去的反应,叫做还原反应。

木炭是使氧化铜还原为铜的物质,具有还原性。木炭在反应C+2CuO2Cu+CO2↑中作还原剂。

二氧化碳制取的研究

一、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

⏹原料:大理石或石灰石、稀盐酸。

◆不用稀硫酸代替稀盐酸的原因:稀硫酸与大理石反应生成微溶于水的硫酸钙,阻碍反应的继续进行。

◆不用浓盐酸代替稀盐酸的原因:浓盐酸易挥发,使生成的二氧化碳中混有氯化氢气体而不纯。

◆不用纯碳酸钙或碳酸钠等代替大理石、石灰石的原因:它们与稀盐酸反应速率太快,不容易控制和收集,且成本较高。

⏹反应原理:CaCO3+2HCl=CaCl2+H2O+CO2↑

⏹发生装置:同分解过氧化氢溶液制取氧气的发生装置(原因:固体和液体混合,在常温下反应生成气体)

⏹收集装置: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气体的装置(原因:二氧化碳能溶于水,且密度比空气密度大)

⏹检查装置的气密性:用长颈漏斗插入液面内的气体发生装置,紧闭导气管出口,从漏斗中加水。如果液面稳定后水面下降,则表明漏气;若水面不下降,则表明不漏气。

⏹验满:把燃着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不要伸入瓶内),如果火焰熄灭,证明二氧化碳已经收集满了。

⏹检验:把气体通入澄清的石灰水中,如果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就证明收集的气体是二氧化碳。

⏹净化:如果制取的二氧化碳中混有少量氯化氢气体和水蒸气时,可先将气体通过盛有碳酸氢钠溶液的洗气瓶(除去氯化氢),再通过盛有浓硫酸的洗气瓶(除去水蒸气并进行干燥)。

⏹注意事项见第二单元。

二、二氧化碳和氧化钙的工业制法:CaCO3CaO+CO2↑

第三节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

一、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及对应的探究实验:

⏹无色无味,常温常压下为气体。

⏹一般情况下,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的密度大。

【实验操作】如右图(1),将CO2气体慢慢倒入杯中。

【实验现象】蜡烛自下而上依次熄灭。

【实验分析】二氧化碳气体沿烧杯内壁流下,先聚集在底部,

然后逐渐上升,把杯内的空气自下而上排出。

【实验结论】①一般情况下,二氧化碳既不能燃烧,也不能支持燃烧;

②一般情况下,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的密度大。

⏹二氧化碳能溶于水。

【实验操作】如右上图(2)向一个收集满二氧化碳气体的质地较软的塑料瓶中加入约1/3体积的水,立即旋紧瓶盖,振荡。

【实验现象】瓶体变瘪。

【实验分析】二氧化碳溶于水时,使瓶内的气体体积减小,因而压强减小,外界大气压把瓶子压瘪了。

【实验结论】二氧化碳能溶于水。

二、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

⏹一般情况下,二氧化碳既不能燃烧,也不能支持燃烧。

⏹二氧化碳不能供给呼吸。(注意:二氧化碳没有毒性)

⏹二氧化碳能与水反应生成碳酸。

CO2+H2O=H2CO3和H2CO3=H2O+CO2↑

⏹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CO2+Ca(OH)2=CaCO3↓+H2O

⏹二氧化碳能与灼热的碳反应生成一氧化碳:CO2+C2CO

该反应是吸热反应。该反应既是化合反应,又是氧化还原反应(CO2是氧化剂,C是还原剂)。

该反应是二氧化碳变为一氧化碳的一种方法。

三、二氧化碳的用途

⏹灭火(既利用了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又利用了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

原因:①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②一般情况下,二氧化碳既不能燃烧,也不能支持燃烧。

灭火器原理:Na2CO3+2HCl=2NaCl+H2O+CO2↑

⏹干冰(固体二氧化碳):干冰升华吸收大量的热,因此干冰可用于人工降雨、制冷剂。

⏹光合作用:作气体肥料,可以提高农作物的产量。

四、二氧化碳对环境的影响:造成温室效应

【能导致温室效应的气体】二氧化碳、臭氧(O3)、甲烷(CH4)、氟氯代烷等。

五、一氧化碳的物理性质:无色、无味的气体,难溶于水,密度比空气略小。

一氧化碳只能用排水法收集,不能用向下排空气法收集。

六、一氧化碳的化学性质

⏹一氧化碳具有可燃性:2CO+O22CO2

【燃烧的现象】①发出蓝色火焰;②放热;③生成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

煤炉从上至下,常发生的三个反应:2CO+O22CO2、CO2+C2CO、C+O2CO2

⏹一氧化碳具有毒性。

原因:一氧化碳极易与血液中的血红蛋白结合,造成生物体内缺氧,严重时会危及生命。

正常的血液呈深红色,当通入一氧化碳后,血液由深红色变成浅红色。

⏹一氧化碳具有还原性。

七、一氧化碳的用途:

⏹可燃性:作气体燃料(2CO+O22CO2)。

⏹还原性:冶炼金属(3CO+Fe2O32Fe+3CO2、CO+CuOCu+CO2)。

⏹碳。

⏹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铁

【实验装置和实验操作】与上面的实验类似(⑥下的酒精灯要换成酒精喷灯)

【实现现象】红色粉末逐渐变黑,生成的气体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

【化学方程式】3CO+Fe2O32Fe+3CO2

【注意事项】铁块是银白色的,但铁粉是黑色的。

⏹水煤气(一氧化碳和氢气的混合气体):C+H2OCO+H2

⏹在我们学过的还原剂还原金属氧化物的反应中,只有两个反应的条件是“加热”,其他的都是“高温”:

H2+CuOCu+H2O 和 CO+CuOCu+CO2

八、三大还原剂:H2、C、CO——共同性质:可燃性、还原性。

九、三大可燃性气体及燃烧时的火焰颜色:H2(淡蓝色)、CO(蓝色)、CH4(明亮的蓝)

一十、当碳与氧化剂不充分反应时,会生成一氧化碳。

上一章 第四单元 各科人教版知识点和总结最新章节 下一章 化学九年级上册人教版单元知识点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