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本小说网 > 影视同人小说 > 步步惊心之江山为重
本书标签: 影视同人  宠文  步步惊心     

朕岂为八岁登基之君

步步惊心之江山为重

高无庸在外低低叫道

高无庸皇上。

若曦睡得浅,立即惊醒,忙起身披好衣服,胤禛却沉睡未醒,犹豫了下,还是推了推他。

马尔泰若曦快要五更了。

胤禛蹙着眉头低低嗯了一声,又微眯了会,一下翻身坐起。

若曦起身点亮灯,帮他拿衣服,想服侍他穿好衣服,胤禛虽然面色严肃,眉宇间已全是威严,眼睛里的笑意却仍是很浓,推着若曦躺回榻上。

胤禛(雍正帝)不用你服侍我。昨儿夜里睡得晚,你再睡会。

若曦虽已睡不着,但不忍他挂心,只得躺下。他披着外袍拉开了门,高无庸立即伺候着他离去。

若曦在后面摇头叹道

马尔泰若曦皇帝这活真不是人干的。

每天晚上忙到三更天才睡,凌晨不到五更就要起身准备上早朝。自从搬进了养心殿,若曦就没见胤禛睡过一个安稳觉。

清朝皇帝上朝非常早,自雍正之后,皇帝一般会在寅时召见军机大臣,在卯时(凌晨6:00)就开始早朝仪式,之后开始办公。

而这时候北京内城只允许旗人居住,很多官员没有皇家特许,只能住在宣武门外,所以他们不得不凌晨一两点钟就从家里出发,有的官员住得远,甚至需要头一天夜里就准备出门。如果遇到雨雪天气,马车中又没有取暖设施,加之长途颠簸,很容易感染风寒。

每天上朝,住在宫外的官员都要早到。等到好不容易进入了紫禁城了,还要等皇帝起床召见,凌晨三四点大臣们就要在东华门候着,不论官位多高,都要下马下轿,在宫内只能步行。卯时宫门开启,大臣们登记完才能排队进入。

明朝朱元璋时代,大臣名叫钱宰。元末明初的诗人。同时也是朱元璋身边的文官。由于钱宰毕竟年龄大了,身体吃不消。天天为上朝而生烦恼,甚至于宁可不当官而“具疏乞休”。

有一天,从衙门回来,感觉非常累,便心生抱怨,不由自主地吟了首诗,并写下来。诗的内容是:四鼓咚咚起着衣,午门朝见尚嫌迟。何时得遂田园乐,睡到人间饭熟时?

这点儿清朝官员一定深有同感。

若曦吐槽皇帝不是人当的,其实大臣们也是牢骚满腹啊,可是皇帝都以身作则,每天起早贪黑,他们当臣子的又能说什么。

胤禛去上朝后,若曦又躺了半晌,看窗户有些蒙蒙亮了,起身洗漱,用完早膳后,就见王喜过来,笑着请了个安。

王喜奴才王喜给熹妃娘娘请安,熹妃娘娘吉祥。

若曦没好气的瞪了他一眼。

马尔泰若曦做什么那么生分?

王喜嘻嘻笑道

王喜礼不可废!皇上说了调我倒姐姐这里当差,我用过早膳就过来了。

若曦盯着他看了半晌,看左右无人,慢声道

马尔泰若曦你是什么时候跟了皇上的?

王喜倒了一杯茶,给若曦在桌上放好,道

王喜知道瞒不过姐姐,是五十二年间的事情。

其实若曦开始并没有怀疑过王喜,真正让他起疑心的是胤禛被康熙怀疑是八爷党那一回,王喜对胤禛的担忧和提点是骗不了人的。

自从有了怀疑之后,只要留心观察,自然能发现很多破绽。

马尔泰若曦你是李谙达一手调教的人,权利钱财只怕都买不动你,究竟是为什么?

王喜低声说道

王喜我是南边人,家里本就穷,入宫那年又遭了涝,眼看着都要饿死,爹娘无奈,只好托了相熟的人把我送进宫,想着总是条活路。兄弟总共六人,可饿死的饿死,病死的病死,后来只剩下我和五弟。幸得师傅提拔,我大时,家里已经吃穿不愁。

王喜长叹一声继续说道

王喜五弟是个急脾气,为了知县的儿子调戏弟妹,一怒之下失手把对方打死。对方要五弟偿命,判了死刑。我虽在宫里当差,可姐姐知道我师傅的脾气,管束很严,没有我说话的地方,况且山高水远的我就是有心都插不上手,可爹娘就指着五弟养老送终,传递香火了。

王喜一脸的悲伤

王喜后来幸亏李大人听闻此事,重审了案子,道‘调戏良家妇在先,失手打死人在后,虽有过,不至于死罪。’杖打了五弟,又判了八年刑狱,一条命却是保住了。

若曦恍然大悟。

马尔泰若曦李大人是李卫吗?

王喜点头应是。

若曦也不再多问,只是摆了摆手。

马尔泰若曦你是宫里的老人了,又是李谙达一手调教的人,规矩什么的不用我多说。以后我宫里的事,还有这宫里伺候的人,就全权交给你管束了。

胤禛下朝后,仍然和八阿哥、十三阿哥、张廷玉等人在殿内议事。

张廷玉忍不住劝道

张廷玉皇上,勤政固然是好事,可是皇上也该多多保重龙体。臣闻皇上每晚三更天才休息,不到五更天就要起身,每天休息不到两个时辰,这下了早朝,还要和臣等议事直到午时,长此下去如何是好?

胤禛盘膝坐了炕上,不无感慨地说道

胤禛(雍正帝)“圣祖英明一世,尚自昼夜勤政。朕事事不如他老人家,焉敢怠忽政务?也只好以勤补拙罢了——只累了你们,和朕一起熬着了。

四个总理大臣和张廷玉一起忙道“不敢。”

皇帝都不说辛苦,他们哪敢认这句辛苦。

胤禛抿嘴一笑,吩咐李德全

胤禛(雍正帝)你给几位爱卿弄几碗参汤来。

一碗滚热的参汤喝下去,四位总理大臣还有张廷玉,顿时觉得眼目爽明精神振作,谢恩归座,

早见到高无庸已抱着尺余厚的一叠折子,一份一份扇面似地铺在他面前的茶几上。

八阿哥瞟了雍正一眼,见雍正手握朱笔,一手翻书,似乎正在写一篇文章,看也不看这边,连忙低头看那些折子。

头一份是闽浙总督满保奏报每年总督衙门各项进银数目,有不能不接受下属孝敬的银两的实情,但又不想挨雍正的批评,所以一并报了上去。

意思是闽浙总督满保给雍正报每年衙门的进账,但里面包括了下面人给他送的钱,满保告诉雍正这钱不能不收,身不由己。

胤禛在看了他的折子之后,在后面写下朱批。

胤禛(雍正帝)尔等因掣肘不得已耗用银两之处,朕岂有不知!所得经费显然不敷用,须例外收取点。

这里雍正表示我能理解你的“不得已”,看起来很好说话是不是?

但紧接着胤禛话锋一转。

胤禛(雍正帝)既便如此,尔等却不知皇考恩典,恣意挥霍,全无正用。此等言语何必奏联,朕岂为八岁登基之君。

这朱批的意思是,衙门入不敷出,适当收取点是应该的,但是你们把收来的钱全用在不该用地方,你还有脸告诉我这事?你当我是像皇阿玛八岁登基的小皇帝,由着你们糊弄吗?

八阿哥看了这内容,眼皮子狠狠的跳了跳,很想问自家四哥一句。

胤禩你在给大臣的朱批里这么皇阿玛他老人家,就不怕他老人家晚上爬出来找你算账吗?

这就有点过分了,因为他的皇阿玛康熙皇帝真的是八岁登基的,雍正此举既正大光明又阴阳怪气的调侃了自己的皇阿玛。

有意无意,不知道。

有你这么吐槽自己皇帝老爹的吗?

八阿哥一阵无语,抬头间与十三阿哥的眼神对上,却见他也是一脸无奈。

胤禛却不管八阿哥怎么想,接着批下一本折子。

下面六七份,都是顺天府报称查抄欠逋官员家产的提奏,一色的血红朱砂草书

胤禛(雍正帝)揆叙岂有仅存一万家产之理?不知顺天府尹与伊是何瓜葛亲?少瞻顾些,仔细尔之首级!

胤禛(雍正帝)金玉泽朕深知之人。尔不闻京师谚语?‘武库武库,又闲又富’,即朕所知,去岁兵部铸司,即有七万银尚无着落。命伊据实招供、隐匿何处!

胤禛(雍正帝)……此等魍魉之使,难逃朕之洞鉴!你将心放下,此人寿限长着呢!不要怕他自杀……

雍正的朱批里一律都是这样的话头,血淋淋的,十分刺眼。

让张廷玉和马齐忍不住想起康熙在世的时候,面对这些贪污国库欠款的老臣,写的朱批一般都是。

康熙缓些儿,他是老臣,朕不忍心他去饿饭……

康熙亏欠银两,你着实要快些赔补,朕死,你可怎么办?

张廷玉和马齐真有恍若隔世之感。接着又看下头的,却是湖广巡抚葛森保奏刘世明的本章,刘世明是康熙四十二年科考中取的进士,文章好,官做得很清。因是自己门生,张廷玉特地加了留心,看那批语,却是

胤禛(雍正帝)刘世明乃汝同年,朕知之甚稔。尔以“科甲”二字耿耿于中,善柔洁譽病不除,则诸事朕疑而难信也。近见刘世明一切行为,惟于得名处加以周旋,遇有关科甲之事,倍觉勇往,大有学慕虑誉光景,凡人一务名则诚不足,以不诚之心承上接下,焉有是当之理?再加以善柔自处,好施小惠,取媚属吏,则诸务更不可问矣。

张廷玉吓了一跳,以为这朱批是冲自己来的,再看下头几份,有的批

胤禛(雍正帝)陶正中于其珣乃王掞门生,恐蹈科甲积习,当留心试用。

胤禛(雍正帝)人臣朋党之弊最害人心,乱国政,第一涤除科甲袒护之习为要!

胤禛(雍正帝)赵国麟一片忠诚,人品端正,但恐不免科甲向来习气,留心细看着,或可大用。

”赵国麟也是张廷玉门生,张廷玉至此才松了一口气,知道雍正是对着科甲出身官员朋党习气而言的。而不是冲着他来的。

上一章 吃皛饭宰辅访国士 步步惊心之江山为重最新章节 下一章 诉肺腑君相互赠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