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本小说网 > 校园小说 > 花语之花意
本书标签: 校园  花语 

无题

花语之花意

秋茸大大骷髅花(学名:DiphylleiagrayiF.Schmidt):是一种山荷叶属的多年生草本植物。因其叶片大似荷叶故名。高约50厘米。根茎横生。基生叶大,盾状,叶片阔肾形,2深裂;茎生叶通常2片,有时3片,与基生叶同形,但较小,基部深心形,边缘有大小不齐的锯齿,或有时浅裂。伞形花序顶生,有花数朵至10余朵,白色;萼片6,早落;花瓣6,宽倒卵形,长约1厘米;雄蕊6;子房上位,由1心皮组成,胚珠5-6粒。浆果球形,绿黑色,有种子数枚。花期5-9月。 每当下雨时,小花的花瓣同雨水一接触,就会变得透明,成为一簇一簇闪闪发亮的“水晶花”。因为这种神奇的现象,得名“骷髅花”。也有人称其为冰莲。多生长于寒冷潮湿的地区。主要分布于日本本州岛和北海道;中国辽宁、吉林和黑龙江。(概述图片参考资料来源:[1]) 中文学名 骷髅花 拉丁学名 DiphylleiagrayiF.Schmidt 别称 冰莲、格氏山荷叶、东北山荷叶、日本山荷叶 界 植物界 门 被子植物门

秋茸大大曼陀罗花是茄科野生直立木质一年生草本植物,在低纬度地区可长成亚灌木。株高一般都在50厘米到200厘米之间,根部已经木质化。曼陀罗花单叶互生,上部呈对生状,叶片卵形或宽卵形,先端尖,基部两侧不对称,全缘或者破转,波状锯齿。曼陀罗花的花蕾荫发于叶叉间,花呈喇叭型,大多数花色为白色,长度约在4厘米到10厘米之间。曼陀罗花的果实呈球形,外壳表面有棘刺,果实成熟时裂成4瓣,种子为宽三角形,扁平,淡褐色。曼陀罗花靠种子繁殖。 中文学名 黑色曼陀罗 拉丁学名 nigrumMandala 界 植物界 门 被子植物门 科 茄科 形态

秋茸大大传说有一种花叫双生花,一株二艳,并蒂双花。它们在一枝梗子上互相爱,却也互相争抢,斗争不止。它们用最深刻的伤害来表达最深刻的爱,直至死亡。直到最后,它们甚至愿意杀死对方,因为任何一方死亡的时候,另一方也悄然腐烂。 双生花一蒂双花,同时开放,一朵必须不断吸取另一朵的精魂,否则两朵都会败落。因此,其中一朵必须湮灭,以换取另一朵的生存。双生的花朵,会一起摇曳一起旋转。但是,最后却只会一朵生长,一朵枯萎。 中文学名 双生花 拉丁学名 geminateflower 界 植物界 花语 错过的爱

秋茸大大圆锥石头花(学名:GypsophilapaniculataL.)是石竹科,石头花属的多年生草本植物,根粗壮。茎单生,直立,多分枝。叶片披针形或线状披针形,顶端渐尖,中脉明显。圆锥状聚伞花序多分枝,花小而多;花梗纤细,苞片三角形,花萼宽钟形,花瓣白色或淡红色,匙形。蒴果球形,种子小,圆形。花期6-8月,果期8-9月。 产亚洲中国、俄罗斯、蒙古;欧洲;北美洲。 该种花型花色美丽,被广泛应用于鲜切花,是常用的插花材料,观赏价值高。其根、茎可供药用。 (概述图来源:[1]) 中文学名 圆锥石头花 拉丁学名 GypsophilapaniculataL. 别称 满天星、锥花丝石竹 界 植物界 门 被子植物门

秋茸大大紫荆(学名:Cercischinensis),豆科紫荆属,落叶乔木或灌木。原产于中国。性喜欢光照,有一定的耐寒性。喜肥沃、排水良好的土壤,不耐淹。萌蘖性强,耐修剪。皮果木花皆可入药,其种子有毒。是家庭和美、骨肉情深的象征。 (概述图参考资料来源:[1]) 中文学名 紫荆 拉丁学名 CercischinensisBunge 别称 裸枝树、紫珠 界 植物界 门 被子植物门

秋茸大大紫藤,(学名:Wisteriasinensis),别名藤萝、朱藤、黄环。属豆科、紫藤属,一种落叶攀援缠绕性大藤本植物。干皮深灰色,不裂;春季开花,青紫色蝶形花冠,花紫色或深紫色,十分美丽。紫藤为暖带及温带植物,对生长环境的适应性强。产河北以南黄河长江流域及陕西、河南、广西、贵州、云南。民间紫色花朵或水焯凉拌,或者裹面油炸,制作“紫萝饼”、“紫萝糕”等风味面食。[1] 中文学名 紫藤 拉丁学名 Wisteriasinensis(Sims)Sweet 别称 朱藤、招藤、招豆藤、藤萝 门 被子植物门 纲 双子叶植物纲

秋茸大大红花羊蹄甲(学名:BauhiniablakeanaDunn):常绿乔木,树高6-10米。叶革质,圆形或阔心形,长10-13厘米,宽略超过长,顶端二裂,状如羊蹄,裂片约为全长的1/3,裂片端圆钝。 分类: 被子植物门双子叶植物纲豆目豆科羊蹄甲属 拉丁学名: BauhiniablakeanaDunn 命名者: Dunn 命名时间: 1908 别称: 红花紫荆、洋紫荆、玲甲花

秋茸大大紫薇(拉丁文名:LagerstroemiaindicaL.),别名:痒痒花、痒痒树、紫金花、紫兰花、蚊子花、西洋水杨梅、百日红、无皮树。是双子叶植物纲、千屈菜科、紫薇属落叶灌木或小乔木,高可达7米;树皮平滑,灰色或灰褐色;枝干多扭曲,小枝纤细,叶互生或有时对生,纸质,椭圆形、阔矩圆形或倒卵形,幼时绿色至黄色,成熟时或干燥时呈紫黑色,室背开裂;种子有翅,长约8毫米。花期6-9月,果期9-12月。 紫薇树姿优美,树干光滑洁净,花色艳丽;开花时正当夏秋少花季节,花期长,故有“百日红”之称,又有“盛夏绿遮眼,此花红满堂”的赞语,是观花、观干、观根的盆景良材;根、皮、叶、花皆可入药。[1] 图片取自中国植物图库[2] 中文学名 紫薇 拉丁学名 LagerstroemiaindicaL. 别称 入惊儿树、百日红、满堂红、痒痒树 二名法 Lagerstroemiaindica 界 植物界

秋茸大大藤萝(学名:WisteriavillosaRehder):又名紫藤萝,是优良的观花藤木植物,缠绕茎,羽状复叶,小叶长椭圆形。总状花序,春季开花,花淡紫色,具有优美的姿态和迷人的风采。藤萝的枝叶茂密,花序大而下垂,花色淡雅,多为蓝紫色或者淡紫色,藤条长而自然弯曲,非常容易造型,将其攀附于花架、绿廊、山石等,点缀效果非常好。暮春时节,正是藤萝吐艳之时,但见灰褐色的枝蔓如龙蛇般蜿蜒,一串串硕大的花穗垂挂枝头,紫中带蓝,灿若云霞。 藤萝皮可解毒,止泻,驱虫。花可提炼芳香油,并有解毒、止吐泻等功效。 生于山坡灌木丛及路旁。主要分布在中国的中部和南部地区,如河北、山东、河南、江苏、安徽等地,朝鲜、日本也有分布。(概述图片参考资料来源:[1]) 中文学名 藤萝 拉丁学名 WisteriavillosaRehder 别称 朱藤、招藤、招豆藤、葛花、柔毛紫藤 界 植物界 门 被子植物门

秋茸大大常春藤是五加科(Araliaceae)常春藤属(Hedera)的常绿攀援灌木,具气生根,可吸附到其它物体或植物上。全世界常春藤属植物约有14个种,超过500个品种,但品种最多的种为英国常春藤(Hederahelix),约有400个品种。常春藤原产于欧洲地区,包括东欧,北非,印度和尼泊尔,中国东南部,日本和韩国。常春藤的叶色和叶形优美,四季常青,耐污染,病虫害少,生长速度快,养护成本低,是城市立体绿化的理想材料。通常用于墙体绿化、围栏绿化、阳台绿化、桥体和桥柱绿化、立体绿化、高速公路绿化等。 中文学名 常青藤 拉丁学名 Hederanepalensisvar.sinensis 别称 中华常春藤、“百脚蜈蚣” 二名法 Ivy 界 植物界

秋茸大大凌霄(学名Campsisgrandiflora(Thunb.)Schum.),别名紫葳、五爪龙、红花倒水莲、倒挂金钟、上树龙、上树蜈蚣、白狗肠、吊墙花、堕胎花、芰华、藤罗花。落叶攀援藤本,茎木质,表皮脱落,枯褐色,以气生根攀附于它物之上。叶对生,为奇数羽状复叶顶生疏散的短圆锥花序。花萼钟状,花冠内面鲜红色,外面橙黄色。雄蕊着生于花冠筒近基部,花丝线形,细长。花药黄色,个字形着生。花柱线形,柱头扁平。蒴果顶端钝。花期5-8月。[1] 中文学名 凌霄 拉丁学名 Campsisgrandiflora(Thunb.)Schum. 别称 紫葳、女藏花、凌霄花、中国凌霄、凌苕 二名法 Campsisgrandiflora 界 植物界

秋茸大大爬山虎(拉丁名:Parthenocissustricuspidata)是多种植物的别称。捆石龙、枫藤、小虫儿卧草、红丝草、红葛、趴山虎、红葡萄藤、巴山虎,葡萄科植物。夏季开花,花小,呈黄绿色,浆果紫黑色。 常见攀缘在墙壁岩石上。爬山虎的根茎可入药,破瘀血、消肿毒;果可酿酒,但它的根会分泌酸性物质腐蚀石灰岩,它的根会沿着墙的缝隙钻入其中,使缝隙过大,严重可至墙体碎裂倒塌。 中文学名 爬山虎 拉丁学名 Parthenocissustricuspidata 别称 爬墙虎、地锦、飞天蜈蚣、假葡萄藤、红丝草、石血、铁信、铁栏杆 界 植物界 门 被子植物门

秋茸大大蝴蝶兰(学名:PhalaenopsisaphroditeRchb.F.)为兰科蝴蝶兰属,原产于亚热带雨林地区,为附生性兰花。蝴蝶兰白色粗大的气根露在叶片周围,除了具有吸收空气中养分的作用外,还有生长和光合作用。新春时节,蝴蝶兰植株从叶腋中抽出长长的花梗,并且开出形如蝴蝶飞舞般的花朵,深受花迷们的青睐,素有“洋兰王后”之称。分布在泰国、菲律宾、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及中国台湾。[1][2] 中文名 蝴蝶兰 学名 PhalaenopsisaphroditeRchb.f. 别称 蝶兰、台湾蝴蝶兰 界 亚界 绿色植物亚界

秋茸大大春兰(学名:Cymbidiumgoeringii(Rchb.f.)Rchb.f.)是兰科兰属地生植物。假鳞茎较小,卵球形,长1-2.5厘米,宽1-1.5厘米,包藏于叶基之内。叶4-7枚,带形,。花葶从假鳞茎基部外侧叶腋中抽出,直立,长3-15(-20)厘米,极罕更高,明显短于叶。蒴果狭椭圆形,长6-8厘米,宽2-3厘米。花期1-3月。[1] 分布于日本、朝鲜半岛南端、中国和印度东北部(待证实);在中国分布于陕西南部、甘肃南部、江苏、安徽、浙江、江西、福建、台湾、河南南部、湖北、湖南、广东、广西、四川、贵州和云南。生长于海拔300-2200米(在中国台湾可上升到3000米)的多石山坡、林缘、林中透光处。[1] 春兰在中国有悠久的栽培历史,多进行盆栽,作为室内观赏用,开花时有特别幽雅的香气,为室内布置的佳品。其根、叶、花均可入药。治神经衰弱,阴虚;治肺结核咯血;治久咳;治尿血;治跌打损伤、痛肿;治妇女白带;治劳累咳嗽;治手足心发烧;乌发等。[2]

秋茸大大中文名 春兰 学名 Cymbidiumgoeringii(Rchb.f.)Rchb.f. 别称 朵兰、扑地兰、幽兰、朵朵香、草兰 界 植物界 门 被子植物门

秋茸大大君子兰(学名:Cliviaminiata),别名剑叶石蒜、大叶石蒜,是石蒜科君子兰属的观赏花卉。原产于南非南部。是多年生草本植物,花期长达30-50天,以冬春为主,元旦至春节前后也开花,忌强光,为半阴性植物,喜凉爽,忌高温。生长适温为15-25℃,低于5℃则停止生长。喜肥厚、排水性良好的土壤和湿润的土壤,忌干燥环境。君子兰具有很高的观赏价值,中国常在温室盆栽供观赏。分株或种子繁殖。功效相同的尚有垂笑君子兰(C.nobilis),各地温室栽培,花色多样。君子兰的寿命达几十年或更长。君子兰是长春市的市花。 (概述图片参考资料来源:[1]) 中文学名 君子兰 拉丁学名 Cliviaminiata 别称 大花君子兰、大叶石蒜、剑叶石蒜、达木兰 界 植物界 门 被子植物门

秋茸大大蝴蝶树(学名:HeritieraparvifoliaMerr.)是梧桐科银叶树属植物,常绿乔木;高达30米,树皮灰褐色,小枝密被鳞秕。叶椭圆状披针形,长6-8厘米,宽1.5-3厘米。圆锥花序腋生,密被锈色星状短柔毛;花小,白色。果有长翅,长4-6厘米,含种子的部分仅长1-2厘米,果皮革质;种子椭圆形。花期5-6月。 分布于中国海南、马来半岛和菲律宾群岛[1]。喜气温高、雨量充沛、土壤肥厚、湿度大的静风湿润环境。[2] 木材暗红色,质硬,为优良的造船材[3]。由于蝴蝶树具有枝叶茂密,常绿、抗风等特点,可作为行道和庭园绿化树种[1]。该种生长条件要求严格;有指示环境因子的作用,在地植物学的研究上颇为重要。同时对中国海南植物区系及梧桐科植物的系统发育研究也有一定的价值[2]。可药用,有清热解毒、健脾消积功效,治疳积、消化不良。[4] (概述图参考来源:[5]) 中文学名 蝴蝶树 拉丁学名 HeritieraparvifoliaMerr. 别称 小叶达理木、加卜 界 植物界 门 被子植物门

秋茸大大蕙兰(学名:CymbidiumfaberiRolfe):是兰科兰属的地生草本植物,假鳞茎不明显。叶5-8枚,带形,直立性强,叶脉透亮,边缘常有粗锯齿。花葶从叶丛基部最外面的叶腋抽出,总状花序具5-11朵或更多的花;花苞片线状披针形,最下面的1枚长于子房;花常为浅黄绿色,唇瓣有紫红色斑,有香气;花瓣与萼片相似,常略短而宽;唇瓣长圆状卵形,蕊柱稍向前弯曲,两侧有狭翅;花粉团4个,成2对,宽卵形。蒴果近狭椭圆形。花期3-5月。 蕙兰生于海拔700-3000米的湿润但排水良好的透光处。产于中国大部分地区,尼泊尔、印度北部也有分布,蕙兰常作盆景观赏。 中文名 蕙兰 拼音 huln 学名 CymbidiumfaberiRolfe 界 亚界 绿色植物亚界

秋茸大大寒兰(学名:CymbidiumkanranMakino)是兰科兰属地生植物,假鳞茎狭卵球形,包藏于叶基之内。叶带形,薄革质,暗绿色,前部边缘常有细齿。花常为淡黄绿色而具淡黄色唇瓣,也有其他色泽,常有浓烈香气;花瓣常为狭卵形或卵状披针形;唇瓣近卵形;蕊柱稍向前弯曲,两侧有狭翅。蒴果狭椭圆形,长约4.5厘米,宽约1.8厘米。花期8-12月,寒兰耐寒性不强。 生于林下、溪谷旁或稍荫蔽、湿润、多石之土壤上,海拔400-2400米。分布于中国、日本南部、朝鲜半岛南端。 株型修长健美,叶姿优雅俊秀,花色艳丽多变,香味清醇久远,凌霜冒寒吐芳,实为可贵,因此有“寒兰”之名,为国兰之一。 (概述图片参考资料:[1]) 中文名 寒兰 拼音 hnln 学名 CymbidiumkanranMakino 界 植物界 亚界 绿色植物亚界

秋茸大大石斛(hú)兰,兰科植物之一,主要分布于亚洲热带和亚热带,澳大利亚和太平洋岛屿,我国大部分分布于西南、华南、台湾等地。石斛兰的主要品种有金钗石斛、密花石斛、鼓槌石斛等。可入药,名为石斛,对人体有驱解虚热,益精强阴等疗效。随着花卉产业的兴起,石斛兰也成为了一种观赏植物。石斛兰的栽培方式一般为盆栽。由于石斛兰具有秉性刚强、祥和可亲的气质,被誉为父亲之花。石斛兰的植株由**构成,粗如中指,叶如竹叶花葶从叶腋抽出,每葶有花七八朵,每花6瓣,四面散开,花瓣边均为紫色,瓣心为白色。 中文学名 石斛兰 拉丁学名 Dendrobiumnobile 别称 林兰、禁生、杜兰、金钗花、千年润、黄草、吊兰花 界 植物界 门 被子植物门

秋茸大大全科约有700属20000种,产全球热带地区和亚热带地区,少数种类也见于温带地区。我国有171属1247种以及许多亚种、变种和变型。以云南、台湾、海南、广东、广西等省区种类最多。常见植物有春兰、蕙兰、大花蕙兰、建兰、寒兰、墨兰、蝴蝶兰、大花杓兰、兜兰等。[1] 中文名 兰科 拼音 lánkē 学名 OrchidaceaeJuss.(1789) 界 植物界 亚界 绿色植物亚界

秋茸大大桂花是中国木犀属众多树木的习称,代表物种木犀(学名:Osmanthusfragrans(Thunb.)Lour.),又名岩桂,系木犀科常绿灌木或小乔木,质坚皮薄,叶长椭圆形面端尖,对生,经冬不凋。花生叶腑间,花冠合瓣四裂,形小,其园艺品种繁多,最具代表性的有金桂、银桂、丹桂、月桂等。 桂花是中国传统十大名花之一,集绿化、美化、香化于一体的观赏与实用兼备的优良园林树种,桂花清可绝尘,浓能远溢,堪称一绝。尤其是仲秋时节,丛桂怒放,夜静轮圆之际,把酒赏桂,陈香扑鼻,令人神清气爽。在中国古代的咏花诗词中,咏桂之作的数量也颇为可观。自古就深受中国人的喜爱,被视为传统名花。 以桂花做原料制作的桂花茶是中国特产茶,它香气柔和、味道可口,为大众所喜爱。桂花在园林建设中有着广泛的运用。 (概述图片参考资料来源:[1]) 中文名 桂花 学名 Osmanthussp. 别称 岩桂、木犀、九里香、金 界 植物界 门 被子植物门

秋茸大大风铃草(学名:CampanulamediumL.)是桔梗科风铃草属植物。二年生宿根草本植物。株高50-120厘米;茎粗壮直立,基生。叶簇生,卵形至倒卵形;小花1-2朵聚生成总状花序,花冠钟形,长约6厘米,有白、蓝或紫等色;蒴果,带有宿存的花萼裂片;种子多数,椭圆状,平滑。花期5-6月。[1][2] 风铃草原产于南欧等北温带地区至亚寒带地区,中国各地有引种栽培。风铃草夏季喜凉爽、冬季温和的气候,生长适温为13-18℃,喜光照充足环境,可耐半阴。[1] 风铃草是园林中常见的冬、春季草花,也适合庭院栽培或作大中型盆栽,布置客厅、阳台等处。[3] (概述图参考来源:[4]) 中文名 风铃草 学名 CampanulamediumL. 别称 风铃花 界 植物界 门 被子植物门

秋茸大大琉璃草(学名:Cynoglossumzeylanicum(Vahl)Brand)是紫草科琉璃草属植物,直立草本,高40-60厘米,稀达80厘米。茎单一或数条丛生,密被伏黄褐色糙伏毛。基生叶及茎下部叶具柄,长圆形或长圆状披针形。花序顶生及腋生,分枝钝角叉状分开,无苞片,果期延长呈总状。小坚果卵球形,长2-3毫米,直径1.5-2.5毫米,背面突,密生锚状刺,边缘无翅边或稀中部以下具翅边。花果期5-10月。[1] 分布于阿富汗、巴基斯坦、印度、斯里兰卡、泰国、越南、菲律宾、马来西亚、巴布亚、新几内亚、日本和中国;在中国分布于西南、华南、华东至河南、陕西及甘肃南部。生长于海拔300-3040米林间草地、向阳山坡及路边。[1] 根叶供药用,可治疮疖痈肿、跌打损伤、毒蛇咬伤及黄胆、痢疾、尿痛及肺结核咳嗽。[1] (概述图参考来源:[2]) 中文名 琉璃草 学名 Cynoglossumzeylanicum(Vahl)Brand 别称 大果琉璃草、蓝布裙 界 植物界 门 被子植物门

秋茸大大依米花多见于文学创作中,目前任何资料均无法证实其存在,基本可判定其为虚构花种。 依米花生长在非洲的荒漠地带,默默无闻,很少有人注意过它。许多游人以为它只是一株草而已。但是,它会在某个清晨绽放出美丽的花朵,那是无比绚丽的一朵。它的花瓣呈莲叶状,与非洲大地上空的毒日争艳。一株依米花往往需要七年的时间在干燥的沙漠里寻找水源,然后一点点积聚养分,在完成蓓蕾所需要的全部养分后,它开花了。所以在它最美丽的时候,它也因耗尽自己所有的养分而凋零。 中文学名 依米 别称 伊米 界 植物界 分布区域 传说生长在非洲的荒漠地带 特点 花呈四瓣,每瓣自成一色

秋茸大大风信子(学名:HyacinthusorientalisL.):是多年草本球根类植物,鳞茎卵形,有膜质外皮,皮膜颜色与花色成正相关,未开花时形如大蒜,原产地中海沿岸及小亚细亚一带,是研究发现的会开花的植物中最香的一个品种。喜阳光充足和比较湿润的生长环境,要求排水良好和肥沃的沙壤土等。 全世界风信子的园艺品种约有2000种以上,主要分为“荷兰种”和“罗马种”两类。前者属正宗品种,绝大多数每株只长1支花葶,体势粗壮,花朵较大。而后者则多是变异的杂种,每株能着生二三支花葶,体势幼弱,花朵较细,多数消费者喜购荷兰风信子。 中文学名 风信子 拉丁学名 HyacinthusorientalisL. 别称 洋水仙、西洋水仙、五色水仙、时样锦 界 植物界 门 被子植物门

秋茸大大金鱼草属多年生草本植物。拉丁学名:(AntirrhinummajusL.)株高20~70厘米,叶片长圆状披针形。总状花序,花冠筒状唇形,基部膨大成囊状,上唇直立,2裂,下唇3裂,开展外曲。有白、淡红、深红、肉色、深黄、浅黄、黄橙等色。 可盆栽,因其花色艳丽,非常适合观赏。原产于地中海地区,分布区域南至摩洛哥和葡萄牙,北至法国,东至土耳其和叙利亚。金鱼草因花状似金鱼而得名。同时,它也是一味中药,具有清热解毒、凉血消肿之功效。亦可榨油食用,营养健康。 中文学名 金鱼草 拉丁学名 AntirrhinummajusL. 别称 龙头花、狮子花、龙口花、洋彩雀 二名法 Antirrhinum 界 植物界

上一章 无题 花语之花意最新章节 下一章 无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