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本小说网 > 校园小说 > 花语之花意
本书标签: 校园  花语 

无题

花语之花意

秋茸大大莲(NelumboAdans.),又名荷花、中国莲、水芙蓉等,为多年生挺水草本植物,主要生长在湖泊、河滩等浅水地带,花色丰富,主要有红色、粉红色、白色、绿色、黄色等,花型主要有单瓣、多瓣、重瓣和千瓣。叶片呈深绿色或黄绿色,全缘盾状,表面有蜡质附着,因此水很难吸附其上而呈水珠状[1]。 莲属于山龙眼目莲科莲属植物。莲属目前已发现的只有两个种,一个是亚洲莲(NelumbonuciferaGaertn.),另一个是美洲黄莲(NelumboluteaPers.)[1]。 中文学名 莲 拉丁学名 NelumboAdans. 别称 荷花,中国莲,水芙蓉 门 被子植物门Magnoliophyta 纲 双子叶植物纲Magnoliopsida

秋茸大大腊梅花 拉丁学名:Chimonanthus,别名:蜡梅、黄梅花、雪里花、蜡木、蜡花、巴豆花、冬梅、雪梅、寒梅、金钟梅、黄梅、干枝梅、早梅域:真核域界:植物界门:被子植物门纲:双子叶植物纲目:樟目科:蜡梅科属:蜡梅属;为蜡梅科蜡梅属之落叶灌木。原产於中国中部。 中文学名 腊梅花花语 拉丁学名 Chimonanthus 别称 蜡梅、黄梅花、雪里花、蜡木、蜡花。 界 植物界 门 被子植物门

秋茸大大铃兰(学名:ConvallariamajalisLinn.)又名君影草、山谷百合、风铃草。气味甜,全株有毒。多年生草本。植株矮小,全株无毛,地下有多分枝而匍匐平展的根状茎。具光泽。呈鞘状互相抱着,基部有数枚鞘状的膜质鳞片。叶椭圆形或卵状披针形,花钟状,下垂,总状花序,苞片披针形,膜质,花柱比花被短。入秋结圆球形暗红色浆果,有毒,内有椭圆形种子,扁平。花果期5~7月。 铃兰原产北半球温带,欧、亚及北美洲和中国的东北、华北地区海拔850~2500米处均有野生分布。 铃兰全草可入药。夏季果实成熟后,采收全草,除去泥土,晒干。有强心,利尿之功效。用于充血性心力衰竭,心房纤颤,由高血压病及肾炎引起的左心衰竭。[1]但由于铃兰全株各部位均具有较强毒性,切勿在无专业医师指导的情况下服用。中毒不良反应常表现为腹痛、呕吐、心率下降、视线模糊、眩晕、皮肤红疹等。[2] 中文学名 铃兰 拉丁学名 ConvallariamajalisLinn. 别称 草玉玲、君影草、香水花、鹿铃、小芦铃、草寸香、糜子菜、芦藜花 二名法 Convallariamajalis 界 植物界

秋茸大大牡丹(学名:PaeoniasuffruticosaAndr.)是毛茛科、芍药属植物,为多年生落叶灌木。茎高达2米;分枝短而粗。叶通常为二回三出复叶,表面绿色,无毛,背面淡绿色,有时具白粉,叶柄长5-11厘米,和叶轴均无毛。花单生枝顶,苞片5,长椭圆形;萼片5,绿色,宽卵形,花瓣5或为重瓣,玫瑰色、红紫色、粉红色至白色,通常变异很大,倒卵形,顶端呈不规则的波状;花药长圆形,长4毫米;花盘革质,杯状,紫红色;心皮5,密生柔毛。蓇葖长圆形,密生黄褐色硬毛。花期5月;果期6月。 花色泽艳丽,玉笑珠香,风流潇洒,富丽堂皇,素有“花中之王”的美誉。在栽培类型中,主要根据花的颜色,可分成上百个品种。”牡丹品种繁多,色泽亦多,以黄、绿、肉红、深红、银红为上品,尤其黄、绿为贵。牡丹花大而香,故又有“国色天香”之称。

秋茸大大唐代刘禹锡有诗曰:“庭前芍药妖无格,池上芙蕖净少情。唯有牡丹真国色,花开时节动京城。”。在清代末年,牡丹就曾被当作中国的国花。1985年5月牡丹被评为中国十大名花之一。是中国特有的木本名贵花卉,有数千年的自然生长和1500多年的人工栽培历史。在中国栽培甚广,并早已引种世界各地。牡丹花被拥戴为花中之王,有关文化和绘画作品很丰富。 2019年7月15日,中国花卉协会发出《投票:我心中的国花》,向公众征求对中国国花的意向。截至2019年7月22日24时,投票总数362264票,牡丹胜出得票高达79.71% (概述图片参考资料来源:[1]) 中文学名 牡丹 拉丁学名 PaeoniasuffruticosaAndrews 别称 鼠姑、鹿韭、白茸、木芍药、百雨金、洛阳花、富贵花 二名法 Paeoniasuffruticosa 界 植物界

秋茸大大睡莲(学名:NymphaeaL.):睡莲是多年生浮叶型水生草本植物,根状茎肥厚,直立或匍匐。叶二型,浮水叶浮生于水面,圆形、椭圆形或卵形,先端钝圆,基部深裂成马蹄形或心脏形,叶缘波状全缘或有齿;沉水叶薄膜质,柔弱。花单生,花有大小与颜色之分,浮水或挺水开花;萼片4枚,花瓣、雄蕊多。果实为浆果绵质,在水中成熟,不规律开裂;种子坚硬深绿或黑褐色为胶质包裹,有假种皮。品种不同其形态特征不同。[1] 花期7-10月,昼开夜合。全世界睡莲属植物有40-50种,中国有5种。按其生态学特征,睡莲可分为耐寒、不耐寒2大类,前者分布于亚热带和温带地区,后者分布于热带地区。自古睡莲同莲花一样被视为圣洁、美丽的化身,常被用作供奉女神的祭品。睡莲除具有很高的观赏价值外,睡莲花可制作鲜切花或干花,睡莲根能吸收水中铅、汞、苯酚等有毒物质,是城市中难得的水体净化、绿化、美化的植物。[1] 中文学名 睡莲 拉丁学名 NymphaeatetragonaGeorgi(1775) 别称 水浮莲、子午莲 二名法 Nymphaeatetragona 界 植物界

秋茸大大并蒂莲属莲花科,它一茎产生两花,花各有蒂,蒂在花茎上连在一起,也称并头莲、同心芙蓉、合欢莲、瑞莲,是荷花中的珍品,其生成的几率仅约十万分之一。 2019年7月,遵义市城郊一片两年多无人管护的荷田里,开出了一支并蒂莲,并已结蓬。[1] 2019年7月15日,北京圆明园第二株并蒂莲开花,6月27日,首次发现了今年第一株并蒂莲[2] 2019年7月,河南登封中岳嵩山大型实景演出《禅宗少林·音乐大典》荷塘中,出现一株含苞待放的并蒂莲。 中文学名 并蒂莲 别称 并头莲,同心芙蓉,合欢莲,瑞莲 界 植物界 门 被子植物门 纲 双子叶植物纲

秋茸大大洋桔梗(Eustomagrandiflorum(Raf.)Shinners)龙胆科[1]多年生植物,株高30-100厘米。叶对生,阔椭圆形至披针形,几无柄,叶基略抱茎;叶表蓝绿色。雌雄蕊明显,苞片狭窄披针形,花瓣覆瓦状排列。花色丰富,有单色及复色,花瓣单瓣与双瓣之分。 洋桔梗又名草原龙胆,原生于美国南部至墨西哥之间的石灰岩地带,现代的洋桔梗栽培是在日本兴旺起来的。在21世纪60年代已开始作商业化的栽培。洋桔梗花色典雅明快,花形别致可爱,是国际上十分流行的盆花和切花种类之一。 (概述图片来源:[2]) 中文学名 洋桔梗 拉丁学名 Eustomagrandiflorum(Raf.)Shinners 别称 草原龙胆,土耳其桔梗、丽钵花、德州兰铃 界 植物界 门 被子植物门

秋茸大大芍药(学名:PaeonialactifloraPall.),别名别离草、花中宰相,属五桠果目,芍药科芍药属芍药组多年生草本。块根由根颈下方生出,肉质,粗壮,呈纺锤形或长柱形,粗0.6~3.5cm。芍药花瓣呈倒卵形,花盘为浅杯状,花期5~6月,花一般着生于茎的顶端或近顶端叶腋处,原种花白色,花瓣5~13枚。园艺品种花色丰富,有白、粉、红、紫、黄、绿、黑和复色等,花径10~30厘米,花瓣可达上百枚。果实呈纺锤形,种子呈圆形、长圆形或尖圆形。 中文学名 芍药 拉丁学名 PaeonialactifloraPall. 别称 将离、离草、婪尾春、余容、犁食、没骨花、黑牵夷、红药等 二名法 Paeonialactiflora 界 植物界

秋茸大大鸢尾(学名:IristectorumMaxim.)又名:蓝蝴蝶、紫蝴蝶、扁竹花等,属百合目、鸢尾科、鸢尾属多年生草本,根状茎粗壮,直径约1cm,斜伸;叶长15~50cm,宽1.5~3.5cm,花蓝紫色,直径约10cm;蒴果长椭圆形或倒卵形,长4.5~6cm,直径2~2.5cm。原产于中国中部以及日本,主要分布在中国中南部。可供观赏,花香气淡雅,可以调制香水,其根状茎可作中药,全年可采,具有消炎作用。[1] 中文学名 鸢尾 拉丁学名 IristectorumMaxim. 别称 乌鸢、扁竹花、屋顶鸢尾、蓝蝴蝶、紫蝴蝶、蛤蟆七、蝴蝶花 二名法 Iristectorum 界 植物界

秋茸大大郁金香(学名:TulipagesnerianaL.[1])是百合科郁金香属[2]的多年生草本植物,具球茎。英文名为“Gardentulip”或“Didier'stulip”。[3]郁金香被广泛认为原产于土耳其,[4]是土耳其、荷兰、匈牙利[5]等国的国花。 叶3-5枚,条状披针形至卵状披针状,花单朵顶生,大型而艳丽,花被片红色或杂有白色和黄色,有时为白色或黄色,长5-7厘米,宽2-4厘米,6枚雄蕊等长,花丝无毛,无花柱,柱头增大呈鸡冠状,花期4-5月。[6] 中文学名 郁金香 拉丁学名 TulipagesnerianaL.[1] 别称 洋荷花、草麝香、郁香、荷兰花 界 植物界 门 被子植物门

秋茸大大朱槿(学名:Hibiscusrosa-sinensisLinn.):又名扶桑、佛槿、中国蔷薇。汉语拼音:zhujin。由于花色大多为红色,所以中国岭南一带将之俗称为大红花。常绿灌木,高约1-3米;小枝圆柱形,疏被星状柔毛。叶阔卵形或狭卵形,两面除背面沿脉上有少许疏毛外均无毛。花单生于上部叶腋间,常下垂;花冠漏斗形,直径6-10厘米,玫瑰红色或淡红、淡黄等色,花瓣倒卵形,先端圆,外面疏被柔毛。蒴果卵形,长约2.5厘米,平滑无毛,有喙。花期全年。 朱槿在古代就是一种受欢迎的观赏性植物,原产地为中国。在西晋时期的一本著作《南方草木状》中就已出现朱槿的记载。花大色艳,四季常开,主供园林观用。在全世界,尤其是热带及亚热带地区多有种植。 (概述图片参考资料来源:[1]) 中文学名 朱槿 拉丁学名 Hibiscusrosa-sinensisLinn. 别称 扶桑、赤槿、佛桑、红木槿、桑槿、大红花、状元红 二名法 HibiscusRosa-sinensis 界 植物界

秋茸大大三色堇(学名:ViolatricolorL.)是堇菜科堇菜属的二年或多年生草本植物。基生叶叶片长卵形或披针形,具长柄,茎生叶叶片卵形、长圆形或长圆披针形,先端圆或钝,边缘具稀疏的圆齿或钝锯齿。 三色堇是欧洲常见的野花物种,也常栽培于公园中,是冰岛、波兰的国花。花朵通常每花有紫、白、黄三色,故名三色堇。该物种较耐寒,喜凉爽,开花受光照影响较大。 三色菫以露天栽种为宜,无论花坛、庭园、盆栽皆适合,但不适合室内种植。 中药材三色堇还可杀菌,治疗皮肤上青春痘、粉刺、过敏问题,三色堇药浴也有很好的丰胸作用。 中文学名 三色堇 拉丁学名 ViolatricolorL. 别称 三色堇菜、猫儿脸、蝴蝶花、人面花、猫脸花、阳蝶花、鬼脸花 界 植物界 门 被子植物门

秋茸大大睡火莲又叫紫睡莲,属于睡莲科,是格兰蒂亚最娇贵的花。这种花每年只开七天,火莲外面是紫色的花瓣,中间有一些金色的触角,里面有一个含苞欲放的花蕊,只有在凋谢的前一刻才会张开。有人说火莲的触角就是为了保护花蕊安静的睡觉,所以才叫睡火莲。 中文学名 睡火莲 拉丁学名 Nymphaeatetragona 别称 子午莲、水浮莲、水芹花、紫睡莲 界 植物界 门 被子植物门

秋茸大大夕雾花,宿根草本。夕雾花株高约60~90cm,叶互生,长卵形至椭圆形,先端急尖,边缘具锯齿。春至初夏开花,化顶生,筒状花多数,伞形花序,花色有紫色、白色等。夕雾,是日本《源氏物语》中的主要人物之一,源氏与正室葵姬的儿子,官至太政大臣,他和云居雁两夫妻是《源氏物语》中最幸福的一对夫妇。 夕雾花,因花柱从密集丛生小花中探出,使整体的花形轮廓呈现朦胧感觉,宛若在雾中,而得此名。又名喉管花、疗喉草等,为桔梗科钟草属下的一个种。 原产于地中海地区的阿尔及利亚、摩洛哥、葡萄牙、西班牙及西西里等地。 中文学名 夕雾花 拉丁学名 Trachcliumcaeruleum 别称 疗喉草;喉管花 界 植物界 科 桔梗科

秋茸大大雪滴花(学名:GalanthusnivalisLinn.)是石蒜科,雪滴花属多年生草本植物,株高可达30厘米。叶丛生,线状带形,绿色被白粉,花亭直立,扁圆形;花顶部单生,下垂;花梗短;花被片椭圆形,无筒部,呈广钟形,白色,每裂片端具一绿点。早春3月下旬至4月开花。 雪滴花是的一种泪珠状的耳环和该花的形状相似,而不是因为在下雪的天气开花命名的。雪滴花株丛低矮,花叶繁茂,不畏春寒,傲然开花。宜于半阴林下或草坪中丛植, 雪滴花的叶丛清秀雅致,洁白的小花朵朵垂悬,很是惹人喜爱。其株形低矮且耐阴,最适宜配植于庭院假山石旁或于草坪上自然式 中文名 雪滴花 学名 GalanthusnivalisLinn. 界 植物界 门 被子植物门 纲 单子叶植物纲

秋茸大大水晶兰(学名:MonotropaunifloraLinn.)是鹿蹄草科,水晶兰属多年生草本腐生植物。茎直立,不分枝,高可达30厘米,全株无叶绿素,白色,肉质,叶片互生,长圆形或狭长圆形或宽披针形,先端钝头,无毛或上部叶稍有毛,边缘近全缘。花顶生,先下垂,后直立,花冠筒状钟形,苞片鳞片状,与叶同形;萼片鳞片状,楔形或倒卵状长圆形,花丝有粗毛,花药黄色;蒴果椭圆状球形,8-9月开花;9-11月结果。[1] 分布于中国山西、陕西、甘肃、青海、浙江、安徽、台湾、湖北、江西、云南、四川、贵州、西藏等省、区。苏联、日本、印度、东南亚、北美也有分布。生于海拔800-3850米山地林下。[1] 该种在幽暗处发出诱人的白色亮光,是引人驻足欣赏的植物。[2] (概述图参考来源:中国自然标本馆) 中文学名 水晶兰 拉丁学名 MonotropaunifloraLinn. 别称 梦兰花、水兰草、银锁匙(浙江)、“死亡之花”,“幽灵草” 界 植物界 门 被子植物门

秋茸大大薰衣草(拉丁学名:LavandulaangustifoliaMill.)又名香水植物,灵香草,香草,黄香草,拉文德。属双子叶植物纲、唇形科、薰衣草属的一种小灌木。茎直立,被星状绒毛,老枝灰褐色,具条状剥落的皮层。叶条形或披针状条形,被或疏或密的灰色星状绒毛,干时灰白色或橄榄绿色,全缘而外卷。轮伞花序在枝顶聚集成间断或近连续的穗状花序;苞片菱状卵形,小苞片不明显;花萼卵状筒形或近筒状;花冠长约为曹的二倍,筒直伸,在喉部内被腺状毛。小坚果椭圆形,光滑。 原产于地中海沿岸、欧洲各地及大洋洲列岛,后被广泛栽种于英国及南斯拉夫。其叶形花色优美典雅,蓝紫色花序颀长秀丽,是庭院中一种新的多年生耐寒花卉,适宜花径丛植或条植,也可盆栽观赏。[1] 中文学名 薰衣草 拉丁学名 LavandulaangustifoliaMill. 别称 香水植物,灵香草,香草,黄香草 二名法 Lavandulaangustifolia 界 植物界

秋茸大大瑞香(DaphneodoraThumb.)为瑞香科瑞香属常绿灌木,是我国传统名花。因其植株矮壮,树形自然而潇洒,故又称蓬莱花、风流树。叶互生,质厚,长椭圆形;花蕾红色,开后淡白色,花小而多,香气芳醇持久,花期可提早到春节期间。观赏价值很高,为盆栽现赏植物上品。 中文学名 瑞香花 拉丁学名 DaphneodoraThumb. 别称 睡香、蓬莱紫、风流树、毛瑞香、千里香、山梦花 界 植物界 门 被子植物门Angiospermae

秋茸大大马蹄芹,一年生草本,根状茎短,须根细长。茎直立,高20—46厘米,无节,光滑。基生叶圆形或肾形,长2—5厘米,宽5—11厘米,顶端稍凹入,基部深心形,边缘有圆锯齿。伞形花序有花9—40,花柄幼时软弱,果熟时粗壮,长0.6—1.1厘米,果实背腹扁压,近四棱形。产于湖南、湖北、贵州、四川、云南(东北部)等省。生长在海拔1500—3200米的阴湿林下或水沟边。 中文学名 马蹄芹 拉丁学名 Dickinsiahydrocotyloides 别称 大苞芹、双叉草、山荷叶 界 植物界 门 被子植物

秋茸大大含笑花,拉丁文名:Micheliafigo(Lour.)Spreng。常绿灌木,高2-3米,树皮灰褐色,分枝繁密;叶革质,狭椭圆形或倒卵状椭圆形,花期3-5月,果期7-8月。原产中国华南南部各省区,广东鼎湖山有野生,生于阴坡杂木林中。芳香花木,苞润如玉,香幽若兰。 中文学名 含笑花 拉丁学名 Micheliafigo(Lour.)Spreng. 别称 含笑美、含笑梅、山节子、白兰花、唐黄心树、香蕉花、香蕉灌木 二名法 Micheliafigo 界 植物界

秋茸大大龙胆,(拉丁学名:GentianascabraBunge),为龙胆科植物。多年生草本,高30-60厘米;根黄白色,绳索状,长20厘米以上。茎直立,粗壮,常带紫褐色,粗糙。叶对生,卵形或卵状披针形,长3-7厘米,宽1-2厘米,有3-5条脉,急尖或渐尖,无柄,边缘及下面主脉粗糙。花簇生茎端或叶腋;苞片披针形,与花萼近等长;花萼钟状,长2.5-3厘米,裂片条状披针形,与萼筒近等长;花冠筒状钟形,蓝紫色,长4-5厘米,裂片卵形,尖,褶三角形,稀二齿裂;雄蕊5,花丝基部有宽翅;花柱短,柱头2裂。蒴果矩圆形,有柄;种子条形,边缘有翅。分布于朝鲜,苏联,日本,及我国黑龙江、吉林、辽宁、浙江等地。生草甸、灌丛或林缘。根入药,能去肝胆火。[1] 中文学名 龙胆 拉丁学名 GentianascabraBunge 别称 地胆头、磨地胆、鹿耳草(海南) 二名法 Elephantopusscaber 界 植物界

秋茸大大马鞭草(拉丁学名:VerbenaofficinalisL.),多年生直立草本植物,高可达120厘米,基部木质化,单叶对生,卵形至长卵形,两面被硬毛,下面脉上的毛尤密。顶生或腋生的穗状花序,花蓝紫色,无柄,花萼膜质,筒状,花冠微呈二唇形,花丝极短;子房无毛,果包藏于萼内,小坚果。花果期6-10月。[1] 马鞭草多数生长于原野;原产于欧洲,中国华东、华南和西南大部地区都有分布。 全草供药用,性凉,味微葳,有凉血、散瘀、通经、清热、解毒、止痒、驱虫、消胀的功效。[2] 中文名 马鞭草 拼音 mǎbiāncǎo 学名 VerbenaofficinalisL.(1753) 界 植物界 亚界 绿色植物亚界

秋茸大大鼠尾草(学名:SalviajaponicaThunb.)是唇形科、鼠尾草属一年生草本植物。茎直立,株高30-100厘米,植株呈丛生状,植株被柔毛。茎为四角柱状,且有毛下部略木质化。叶对生,长椭圆形,绿色叶脉明显,两面无毛,下面具腺点。须根密集。顶生总状花序,花序长达15厘米或以上;苞片较小,蓝紫色,开花前包裹着花蕾;花梗密被蓝紫色的柔毛。花萼钟形,蓝紫色,萼外沿脉上被具腺柔毛。花期6-9月。 鼠尾草原产于欧洲南部与地中海沿岸地区。中国主要分布于浙江,安徽南部,江苏,江西,湖北,福建,台湾,广东,广西;生于山坡、路旁、荫蔽草丛,水边及林荫下。 鼠尾草常栽培来做为厨房用的香草或医疗用的药草,也可用于萃取精油、制作香包等。 (概述图来源:中国自然标本馆[1]) 中文学名 鼠尾草 拉丁学名 SalviajaponicaThunb. 别称 洋苏草、普通鼠尾草、庭院鼠尾草等. 二名法 Salviajaponica 界 植物界 门 被子植物门 亚门 被子植物亚门 纲 双子叶植物纲 亚纲 合瓣花亚纲 目 管状花目 科 唇形科 亚科 野芝麻亚科 族 鼠尾草族 属 鼠尾草属 亚属 鼠尾草亚属 种 鼠尾草 变种 鼠尾草-多小叶变种 命名者及年代 Thunb.,1794

秋茸大大四叶草是车轴草属植物(包括三叶草属和苜蓿草)的稀有变种,也有五叶以上,最多是十八叶。在西方认为能找到四叶草是幸运的表现。 四叶草会被赋予这些意义是因为其非常珍罕性。别称牛角花,植物界。一万株三叶草中只会有一株是四叶的。因为它的花语,也被人称作幸运草。 中文学名 四叶草 拉丁学名 GaliumbungeiSteud.[1] 别称 四叶草、小拉马藤、散血丹、细中叶葎[1] 二名法 Lotuscorniculatus 界 植物界

秋茸大大彼岸花分为红色、白色两种,传说,红色彼岸花盛开于地狱,白色彼岸花绽放于天堂。 红色的彼岸花又称曼珠沙华(manjusaka),《法华经》中的四华(花)之一。原产于中国长江流域,分布在长江中下游及西南部分地区,相关记载最早见于唐代,被称作“无义草”、“龙爪花”。民间有许多关于“彼岸花”的传说。另有以《彼岸花》为名的歌曲和小说作品。 彼岸花,恶魔的温柔。民间传说中自愿投入地狱的花朵,被众魔遣回,但仍徘徊于黄泉路上,众魔不忍,遂同意让她开在此路上,给离开人界的冤魂们一个指引和安慰。雪白色与血红色的彼岸花共同代表死亡。传言曼陀罗花盛开于天堂之路,曼珠沙华布满在地狱之途。同是代表死亡,一个偏向于对死亡的另一种解释:新生;另一个偏向于对痛苦和悔恨的彷徨与徘徊:堕落。所以说地狱与天堂,仅有一线之隔。所谓天使与恶魔的区别,不过是颜色与背负的含义罢了。 中文学名 红花石蒜 拉丁学名 Lycorisradiatavar.radiata 别称 乌蒜,彼岸花、曼珠沙华、曼陀罗华、石蒜 二名法 Lycorisradiata 界 植物界

秋茸大大曼陀罗华,又称龙爪花、老鸦蒜、石蒜、无义草、蒜头草、幽灵花、地狱花、舍子花、生死之花、山乌毒、平地一声雷、天堂之花。红花石蒜(彼岸花即曼珠沙华)的另一个同科同属植物。常记载于佛教典籍,梵文为ma^nda^rava;manda^raka,学名白花石蒜。 中文学名 乳白石蒜 拉丁学名 Lycoris×albifloraKoidzumi 别称 曼陀罗华、龙爪花、老鸦蒜、石蒜 界 植物界 门 被子植物门

秋茸大大曼陀罗花又叫洋金花、大喇叭花、山茄子、夕颜、醉心花、狗核桃、醉仙桃等,果实名为:狗核桃、毛苹果。为茄科曼陀罗属、一年生直立草本植物,原产印度,现广泛分布全球,我国各地均有野生或栽培,主产在华南地区,以广西最多。花期6-8月[1],果期6-10月,喜温暖、向阳及排水良好的砂质壤土。多野生在田间、沟旁、道边、河岸、山坡等地方,主要危害棉花、豆类、薯类、蔬菜等,有剧毒。 曼陀罗中化学成分主要有东莨菪碱(Scopolamine)、莨菪碱(Hyoscyamine),其次有阿托品(atropine)、曼陀罗素(daturine)等。在古代曼陀罗常作为蒙汗药的主要成分[1]。我国常见种有曼陀罗、毛曼陀罗、白花曼陀罗三种,花均为白色或微带淡黄绿色,单瓣。 中文学名 曼陀罗 拉丁学名 DatureStramoniumDaturaL 别称 醉心花、狗核桃、洋金花、枫茄花、万桃花、闹羊花、野麻子 界 植物界 门 被子植物门

秋茸大大鬼兰(学名:Dendrophylaxlindenii):多栖息于林地沼泽,多以山毛榉腐叶为生长地,发现橡树叶也可,地下茎,可多年宿存地下。鬼兰地上部分高5-25厘米,无叶。花艳丽,形状奇特,似跳跃状态的青蛙。 采集野生鬼兰是违法的。因为人工培植鬼兰非常困难,而野生鬼兰又非常稀有,所以这种植物已被列入《华盛顿公约》。 分布于从北欧到中欧直到比利牛斯山南部,希腊和克里米亚半岛北部,也在西伯利亚、高加索山已经和喜马拉雅山脉有发现。 中文学名 鬼兰 拉丁学名 Dendrophylaxlindenii 别称 幽灵兰 界 植物界 门 被子植物门

秋茸大大优昙婆罗花,在佛经又有不少译名,例如:优昙钵罗、优昙波罗、优昙跋罗、优昙婆逻、乌昙婆罗、乌昙萝,或称优昙钵、优昙、乌昙。在佛经中,通常提到优昙婆罗花大多是在形容极难遇到佛陀出世,正如极难遇到优昙婆罗花一般。 中文学名 优昙婆罗花 拉丁学名 udumbara 别称 优昙钵罗 二名法 乌昙 界 植物界

秋茸大大大王花(Rafflesia)是大花草科[1]大王花属20种肉质寄生草本植物的统称。肉质、寄生草本,寄生于植物的根、茎或枝条上,无叶绿素;吸取营养的器官退化成菌丝体状,侵入寄主的组织内。叶退化成鳞片或无。花通常单生,辐射对称,单性,雌雄异株,花被合生。雄蕊多数至5枚,无花丝;雌蕊由数枚合生心皮所组成;胚珠极多数,生于侧膜胎座上,珠被1-2层;花柱1或无,柱头盘状、头状或多裂。果为浆果;种子小,种皮坚硬,有内胚乳。 产自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的爪哇、苏门答腊等热带雨林中。是世界上花朵最大的植物。大王花在当地叫Bungapatma,意思是“荷叶般硕大的花”,以花朵巨大而气味恶臭著称,有“世界花王”的美誉,是一种腐生植物。(概述图片参考资料来源:[2]) 中文学名 大王花 拉丁学名 Rafflesiaspp. 别称 大花草、腐尸花、食人花 界 植物界 门 木贼门

秋茸大大食人花并不食人,其实为大王花。食人花生长在美洲亚马孙河的原始森林和沼泽地带。形态十分娇艳,花形似日轮。 食人花它靠苍蝇来传花粉,吸取别的植物的营养来生活,所以它没有叶子,也没有茎.它根本没有四季之分,所以不一定会在什么时候冒出来。 中文学名 食人花 界 植物界 门 被子植物门 纲 双子叶植物纲 亚纲 蔷薇亚纲

上一章 无题 花语之花意最新章节 下一章 无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