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本小说网 > 武侠仙侠小说 > 太乙修真诀
本书标签: 武侠仙侠 

第10章 混元聚气

太乙修真诀

一、直接吞纳法

这一种直观的采气法,初学采气者练此功易于见功。自然万物如天、地、日、月、星、辰、山、水、花、草、树木皆可以吞纳,久练之能使人体气血旺盛阴阳平衡。特别是对于虚证病人,吞纳法的补益作用十分明显,胜过各种补药百倍。不过,吞纳法不是简单的把空气纳入腹内,而是要用意念把吞纳对象的清灵之气吞纳进去。也许有人会问什么是清灵之气? 简单地说,就是相对于浊气、秽气、污染之气而言,其实不必深究,只要在意念上这样想,就能与对象交换好气。

1、吞纳天气法

练功者以东、南、西、北任选一方,正面站立,双脚并拢,两脚尖在一直线上,垂肩坠肘,含胸拨背,手中指对腿裤缝,全身自然放松入静。待静后,头向上抬起,使整个面部迎向天际,眼睛不闭,呼吸自然,将口全张,用意念将整个天际之气吸入口中,快速吞纳入腹。待静后,再吞纳下一口。

练功者用意念认为一口不能吞纳整个天际之气,可分数口吞纳,即将天际之气分为几块吞纳。但吞纳天际之气的面积,必须由练功者的意念控制,依次连续进行吞纳。

2、吞纳地气法

练功者站立,与吞天气法相同。待静后,低头,面部朝地,眼睛可闭可不闭,呼吸自然,将口全张,由意念将整个大地之气吸纳入口,吸入后快速吞纳入腹,待静后,再作下次。

练功者如一口不能吞纳整个大地之气,可按东、南、西、北、中五方,依次将大地之气分片用意念进行吞纳。吞纳大地之气,必须连续进行。注意:吞地气必须在田野草地清新、广阔、干净之处,切不可在污泥浊水、秽气之处吞纳。

3、 吞纳太阳法

练功者面对太阳,自然站立,全身放松,待入静后,眼微闭,留一线隙,眼看准太阳(此时眼会有泪水润湿眼眶,太阳光再强也不会刺眼,故会看准太阳),同时口张开,让口对准太阳,意念太阳落入口中,并快速将其吞纳入腹中。吞纳后,胸部有热燥感,待静后,又如前式动作,再次吞纳。

练功者吞纳数口后,可以闭口,闭目,保持静态,站在原地,眼前将显现一片黄红色光亮,且黄红色光中有一蔚蓝色光。此蔚蓝色光将形成各种不同形状的物体,有圆形的,有人体部分骨骼形的,等等。若见此蔚蓝色之物形,应立即张口将其吞纳入腹。

4、吞纳太阳法

可分太阳初出、半上午、中午、半下午、太阳将入时分别吞纳之。所选之日最好应是晴天,天际无云,雨后初晴亦好。太阳属于阳中之阳。长期吞纳太阳之气能强壮人之阳气,去除体内之阴寒之气,对于补益虚证作用甚大。

5、吞纳月亮法

练功者面对月亮,自然站立,全身放松,呼吸自然,待静后,抬头,眼微闭,看准月亮,让月亮银光射入眼睛内,同时张口,让口对准月亮,其意如月亮从太空落入口腔内,然后快速吞纳入腹,入腹后有清凉感觉。待静后又作第二次吞纳。

吞月亮法,可分月亮初出时、月中时、月入时吞纳。.吞纳时间,应选在每月农历十三至十八日,以月圆时为好。

吞月亮法,对于阴虚体弱的妇女可以多练,正如《云笈七签》所说:“嗡月精,凡月初出时、月中时、月入时,向月亮立正,不息八通仰头嗡月精,八咽之。令阴气长,妇人嗡**益盛,子道通。”(八咽,即吞八口)

6、吞纳星辰法

选在群星灿烂之夜,练功者站立如吞纳月亮法,面向天际,张口,用意念将群星吞纳入腹。若遇雨过初晴,天空现有明亮耀眼的星斗,可以单独向此星斗吞纳,其吞纳法和吞月亮法相同。其它星辰也可单独吞纳。

7、 吞纳山气法

各地的山水有各自的气质,各地的名山古刹更有其独特的气质。人们若是旅游时,当看到山水秀丽或山水气势磅礴的地方,便可空腹尽情吞纳。山气属阴中之阳,可充实人体肝气。

练功者面向所要吞纳的山或整个山脉,正面站立,姿式如吞纳太阳法相同。待静后,睁眼,将口全张,用意念将要吞纳的山或山脉全部吸入口腔内,迅速吞纳入腹。

若身处群山怀抱之中,可面向四面八方,依次吞纳,可将所有群山吞纳腹内,也可只选各群山的主要山脉,进行吞纳。

8、吞纳水气法

水属阴中之阴,能充实人体肾气,培补人体之真阴之气。

练功者面向水源(江、河、湖、海),采取站式,与吞纳天气法相同。待静后,睁眼,将口全张,用意念将江、河、湖、海之水,全部吞纳入腹内,待静后,再作下次吞纳。

练功者若站立在大江的桥上,可以先向上游站立,待静后,张口,用意念将江河上游之水全部吞入腹内,再立即转向下游,用意念将下游所有的水吞纳入腹内。

采山水之气法,有如气吞山河之势,不但能练其形体,而且可以陶冶人的情操。

9、吞纳花、草、树、木气法

此法可以参照吞山水法,可块面吞纳,也可以单独吞纳。其要求前面相同。

二、穴位采气法

人体的各个主要穴位也是采气的重要通道,这些主要穴位是百会、神阙(肚脐)、命门、劳宫、涌泉。特别是神阙、命门、劳宫、涌泉更是常用的采气穴位。

用穴位采气关键是要打通这些穴位。而打通穴位,必须靠意念的力量,再辅助一些动作。以下主要介绍打通劳宫、涌泉和百会的方法,掌握了这三个穴位的方法,举一反三,其它穴位就好办了。

1、开劳宮法

劳宫穴是人体内外气息交换的主要通道 劳宫打开后,练功者就非常方便地实现内气外放,外气内收,进而达到自然大宇宙和人体小宇宙平衡,即天人合一的境界。因此,打开劳宫穴是进行气功采气和发放外气的基础。

练功者双脚平行站立,与肩同宽,两臂自然下垂于身体两侧,头颈端正,两眼微闭,含胸拔背,全身放松,意守丹田片刻。然后两臂向两侧平举,同时掌指上翘,至两臂呈一字形时,十指尖朝上。然后两臂外旋,转掌心向上,两手缓缓上举至头顶上方,两掌相合,用力向上一伸。然后慢慢沿身体正前方下降至胸前呈“合十”式。注意两手掌面不要贴紧,应有一些间隙,然后,两掌轻缓地向左水平摆动,意念两手之间的气贯入右劳宫穴,再轻缓地向右水平摆动,意念两手之间的气贯入左劳宫穴。如此反复 导引。左右摆动的幅度不要过大,待熟练后,便可只有动之意,没有动之形。

经上势导引,气感较强后,以意引气。吸气时,气自下丹田上升➡️膻中穴➡️大臂、小臂内侧➡️劳宫,稍停呼气。呼气时,气进入另一劳宫穴➡️小臂、大臂内侧➡️膻中穴➡️下丹田。

收功时,左手心贴准肚脐,右手搭在左手背上(女性相反),先顺时针方向从内向外绕圈按摩18次,再反方向由外至内绕圈18次(女性相反)。搓热双手,轻擦脸部数次。

2、开涌泉法

涌泉在脚心底,这个穴位的开通对于排除病气,吸取地气有着重要的作用。由于涌泉的特殊的位置,不可能采取拉气的办法开通。所以主要是靠意念。练功者站坐皆可,先用意守法守住涌泉,待有感觉后,先默念“开涌泉,接通地气,通九重地。”然后,意念内气从脚小指的大指,沿整个脚掌边沿转一圈,然后从涌泉出去,深入地下,再引地气上升,从足三阴经回到丹田,然后再循足三阳经下去到涌泉入地下,反复循环,最后将地气收回丹田。如平时走路,时刻想着一步一个脚印,这对开通涌泉穴大有好处。

3、开百会法

百会穴在头顶,为清阳之汇海。此穴在上乘功法中极为重要,此穴一开,天地宇宙的清灵之气都能吸收过来。

开通百会,主要是采用捧气贯顶法。捧气贯顶法分为两部分:

(1)丹田补气法。练功者自然站立,舌抵上腭,意守丹田练功。左手手心对准肚脐,右手背对准命门,手心手背离体约一寸左右,每练3-5分钟左右要倒换一次,可练10-20分钟。此功法增长功力很快。

(2)贯顶法。练功者自然松静站立,意守丹田,然后双手从身体两侧轻轻抬起捧气至头顶,手心朝下,左手在上,右手在下,对准百会三、五秒钟后,意念双手用力扒开头顶,恢复自然站立式。第二次右手在下,左手在上,这样反复做3-9次。这种功法可很快开天门穴。天门一开吸力很大,周围一大遍距离的外气都可采入,长功很快。

总之,穴位采气法,主要是打通穴位,穴位一旦打通,练功者无论是专门采气也好,还是随兴而采,都可以及时吸取天地自然的清灵之气,而获得高能量物质。只要意念到,气就能采进来。

三、形体采气法

形体采气法是一种比较高级的采气法. 它要求练功者的经络穴道全部通达,而且形成了体呼吸,方能进行。特别是体呼吸是一个重要的关键。

体呼吸法就是采用全身毛细孔呼吸的方法。吸时意想全身毛孔张开,吸进天地自然清灵之气,呼时意想全身浊气、废气、病气排出。体呼吸法随时随地可以练,睡觉时也可以采用这种方法。练到一定程度,往往全身产生升浮感,真是轻松惬意,飘飘欲仙,对失眠者也是一剂灵丹妙药。

1、 采天气法

练功者取站位,不拘方向,全身放松入静,眼微闭,呼吸自然,同时意念整个天体之气从上而下慢慢降落,罩住自己的形体,意念将自己置身于太空之中。然后采用体呼吸法,加强意念,将整个天体之气吸入体内。采吸时,练功者先由头部吸气,逐渐扩大到全身。

当全身都感知外气进入时,练功者可以加强意念,尽情采吸天体之气,让吸入的外气冲通全身筋骨百穴、五脏六腑,此时练功者全身自有冲胀之感。

2、 采地气法

练功者取站位,全身放松入静,呼吸自然,在入静同时意念整个大地之气从下而上升起,逐渐罩住人体。在地一气上升的过程中,练功者先有地气从双脚进入,随地气的上升,逐步从脚底扩展到全身。当气感很强时,练功者将感到体态轻盈,并有身体上浮和受气冲动之感。

3、采太阳之气法

练功者坐、卧皆可,放松入静,呼吸自然,面向太阳,在入静的同时,意想太阳之气从上而下进入人体。当感觉全身冲胀时,练功者可以强化意念,将自己的整个形体置于太阳中进行熔炼,此谓之练体,时间可达半小时以上。

4、采月亮之气法

其法与采太阳之气法相同,只不过当练功者全身冲胀有清凉之感时,不将形体置于月亮中去,而是引自己体内所吸之气归丹田结炼。同样,形体采吸月亮之气和结丹可以一起进行。

形体采吸太阳、月亮之气,练功者亦可以背向太阳、月亮,意念太阳、月亮之气从命门进入,直冲两肾,可以壮肾。女子以采太阳之气为佳。

局部采吸山水、花草、树木之气,其法与上相同。

5、定向形体采气法

采东方之气法,练功者取站姿,放松入静,呼吸自然,同时意念东方之气由远而近从自己的上体右侧进入形体,直至肝部。

采南方、西方、北方之气法同上。但南方之气由练功者胸前进入直至心脏,西方之气由整个胸部进入肺部,北方之气由腹部进入直至两肾。

采中央之气法。练功者取站姿,全身放松入静,呼吸自然,意念中央上下之气分别由下而上、让吸入的外气冲遍全身筋骨百穴,五脏六腑。

6、采天地之气法

练功者取站姿,全身放松入静,呼吸自然,同时意念整个天体之气从天上向下降落,整个大地之气从地下向上升起。练功者意念自己站立在天地之间,形体为无穷大。头顶极天,为接天根,脚踏大地,为接地轴,让天地之气由上而下慢慢进入人体,大地之气慢慢由下而上吸入人体,在人体中部肚脐(神阙)交会。

练功者意念交会后的天际之气继续下行直至练功者脚底,上升的大地之气继续上升至头顶,使整个形体所吸天地之气混为一体。此时,练功者体内匀成混元气,其人体在气和气场的作用下,与天地合为一体。

7、卧式形体采气法

练功者取卧姿,全身放松入静,呼吸自然。练功者可仰卧在地上或仰卧在床上,以卧草地为最佳。

卧好后,练功者意念整个天之气从上降下,由人体前面进入,整个地之气由地下升起,从人体的背面进入人体,二气交会相互渗透,匀成混元气,冲遍练功者全身。入静深者,练功者形体将变到无穷大,进入天地合一的气场境界。行功时间约在45分钟以上。完功后,自然收功。

四、采日精月华法

1、采日精法

第1步:舌尖轻舐上腭,存想心中有太阳如铜钱大小,红色发光,吸气时红光从心中上来出喉至舌尖,存想一下,然后随津咽下,并呼气;红光进入胃中,心中胃中皆是红色,将整个体内普照通彻。呼吸最好用逆腹式呼吸法。这样反复存想,一个呼吸吞咽为一次。如果唾液少时,以意下咽就行了,其存想三十九次。每天日出时做为宜。

第2步:静想太阳的光辉由鼻吸入,存放在天目(两眉骨交会处,印堂上微凹处),并发光普照遍身,身体火红透彻。这一步要吸长呼短,共三十九息。

五、采月华法

1、存想脑中泥丸宫,有月如铜钱大小,照彻体内,如同白玉。吸气时,存想此月下行至喉,然后出喉至舌头,接着合口中津液咽下,呼气,存想此月送入胃中。脑中、胃中同放光明,身体雪亮晶莹如白玉,有清凉感,反复存想三十九息。此法最好晚上面月而做。

2、存想一日所采日精月华聚于天目,微微呼吸,由天目经脑后沿脊柱下达命门,再返转上行,透过脑中泥丸宫,沿前额而下,舌尖处略停,再随津液咽下,送入丹田,亦三十九息。

六、综合采气法

此功最好在公园或其它清静多树的地方,树也最好是松、柏等针状叶树。这些树每时每刻都在通过它们的针状叶进行“尖端放气”。本功以采气为主,练气为辅,可以将采的各种精气尽数吸收,并迅速将它变成自己身体的一部分,以达到较一般功法更快、更好的效果。

练功开始,先在树间站好,两脚分开,双膝微屈,两眼轻轻合拢,全身放松。左手在上,右手在下,两手于腹前上下抱球,进入练功状态。这样静一会后,左手向左下转,右手向右上转,两手改左右抱球,待气场颇强时开始采气。

先采地气。两手慢慢变俯掌,掌心向下,此时小臂水平向前,两掌心、两脚心稍内凹,吸地中精华之气。意念在地下无限深处,那里有水,有鱼虾等在游。两眼内视,此时可能有印堂发胀的感觉,不要管它,一心采气,将两手吸来的地气经臂内侧引入小周天运行,最后至丹田将气归入气海。脚下地气自涌泉入,运行大周天,最后至丹田也归于气海。如此行之良久(以自觉采气满足为度),关闭涌泉穴,使之不致漏气,再改采树气。

采树上之气。两眼微张,双手慢慢于体前伸开,高于肩平。两臂成圆弧,使人身、树身皆在此圆内。先用左手放气,经树至右手再吸入体内;接着再用右手放,左手收。在这个过程中,有功夫的人大都能清晰地看到发气手放出的清气,其形态极似无色的流水,但又看得很清楚。这样采完以后,再用两手在树的各枝叶前试测(手与树枝间距1~3寸),找到两个气感最强的地方,两手放在此两处吸收树的针状叶发出的气。树气一般都采集在手臂部位,此时手上除有气感外还会有麻感和针刺感。自感气足后,再采大自然混元之气。

采自然混元之气。取自然式站立,两手举起过头,掌心向前,双臂微微摇动,博采大自然混元气。约行十分钟后,关闭两手劳宫穴,走出练功场地,在公园各处转转。最好别走重路,以便接收到更多的新鲜气。此时只要面对松柏或其它针状叶的小灌木,印堂就会发胀。若头部偏一个角度,避开这个方向,这种感觉就消失。印堂发胀是好现像,它是树木之气作用于印堂穴的效果。

收功时,闭目内视,意念将所有的练功成果收到自己身上来,一直到没有气感为止。

上一章 第9章 结丹篇 太乙修真诀最新章节 下一章 第11章 武学篇(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