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本小说网 > 穿越小说 > 西铭记
本书标签: 穿越 

苍生泪.

西铭记

"英雄一朝拔剑起,又是苍生十年劫"这句话用来形容越国如今的处境,真是再恰当不过了。

越国自从百余年前便是楚国之附庸,而且始终毕恭毕敬,岁岁上供,年年朝拜,一直也相安无事。

可谁知道,今年方才坐了龙庭的新楚王,是个有所作为的。他想点起自己新官上任的三把火,却又不敢无故挑衅韩、魏等,同体量的大国,竟然拿倒了血霉的越国开刀。

当然,越国倒也不是真的那么无辜--身为在乱世中夹缝生存的小国,为了尽量维护自身的利益,左右逢源是必须的。

可如今楚国就是抓住了越国与韩国曾一度交往密切,并以此为由说起背叛宗主,于是发兵攻打,越国又能为之奈何呢?

战争的结果自然是不用多说:楚王压根没有派出精锐,只是着令边地三大家族之一的景氏出兵,凭借他们的族兵便两个月攻克了越国全境,并将越王拘至楚都郢,自此生死未卜。

而那景家所遣将领名为景瑕,端的是武艺高强、精通兵略,却又是个冷峻无情的性格,对于手下士兵祸害蹂躏百姓多有放纵,甚至对于抵抗到底、拒不投降的城池,他还屡次下令屠城。

当他们这样自命的英雄"大展宏图"的时候,对安居乐业的平民无疑就是灭顶之灾。

“大父,我们明明好好的过着日子,为什么非要逃,而且,现在走了还有机会再回来吗?”商彦仙忍不住回头看着被攻破的家乡,城头上跃动的火光倒映在他清澈的瞳孔中。

而老者摸了摸自己年仅七岁孙子的脑袋,同样喟然长叹:“乱世人不如太平犬,如今这世道能活着便已是万幸,又如何指望那么许多?”

老者已经年近古稀了,此时说到这话也忍不住老泪纵横。毕竟就在刚刚的兵燹之灾中,他们不仅积累多年的家产被劫掠一空,商彦仙的父母--自然就是老者的儿子儿媳也死在了乱兵之中,只有他们祖孙二人侥幸逃了出来。

“战争持续了好多年,每天都有人遭遇不幸,这种事从来如此,也不必过于悲怆。"老祖父又勉强宽慰了他一句。

商彦仙低下了头,麻木的跟着祖父继续逃难。看着血迹斑斑、泥泞粘糊的地面,嗅到了刺鼻呛人的硝烟味儿,他忍不住喃喃自语。

“从来如此,便对么?”

等到楚国彻底统治了越地,也就是他们委派了贵族作为封君后,这里的秩序才算初步稳定下来。

不得不说,楚国虽为南方大国,制度上却是较为落后的。中央方面,在楚王之下,政事由"令尹"主管,军事则交给"柱国",如今的令尹乃是灵均大夫,而柱国则是姬燕。

在地方上行政的管理,楚国却依旧坚持着土地分封的那套,号称楚国三户的屈、景、昭三家,不仅在国家政策的决定上有着巨大的影响力,他们家主更是楚国最大的三位封君。

对于封国土地以及在那里耕种生活的百姓,封君是拥有着绝对控制权的,收税是多是少,法律是严是松,完全靠着贵族们一言而决,甚至可以说看他们心情决定,平民能过怎么样的日子充满了不确定性。

不过所幸,如今当朝的令尹灵均大夫是个正直而有能力的好宰相,他上任以后对楚国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可谓软硬兼施。

他先是亲自起草颁布法令,给贵族们划定了红线,也保证了平民百姓的基本权益。

而这是硬的,至于软的那手,则是在民间推广"香草美人"、"爱国自好"的道德教化,也算缓和了原本尖锐到一触即破的阶级矛盾。

在这种状况下,商彦仙祖孙二人虽然没法再过原本那样锦衣玉食的日子,却也勉强能混到温饱,甚至凭借老爷子出色的经商才能,他们的日子算是越过越好了。

可对于如今已经11岁的商彦仙而言,他永远忘不了那日城中混乱惶恐的景象,忘不了血溅当场的父母,更忘不了冷眼旁观无辜百姓被屠戮一空的楚国将领。

他总觉得,这天下不该是这样!为此,彦仙每日读书习武不辍。早上,雄鸡一声天下白,他便闻鸡起舞。执箭读诗;夜里,三更灯火未熄,他囊萤映雪学诗,以发悬梁。

对于孙子的大志向,祖父是尽全力支持,买来一切他需要的书。

而彦仙也堪称天赋异禀,经史子集熟谙于心,强身健体日日不落。

可纵使如此,却仍然很快遇到的问题:尽管仰慕圣贤之道,却苦无硕师、高人于与游。尽管不惜远赴百里之外,于乡之贤达处求教,可是越国地处偏僻,又不久前遭遇了兵灾,那些县乡里的贤达之人的水平其实也可想而知。

不过都说人生就像盒巧克力,你永远也不知道下一块会是什么样。

在12岁那年,商彦仙难得童心大发,正在家门口捏着粘土,他试图捏出幼年时居住城镇的样子,来告诫自己要始终不忘初心,牢记使命。

却说彦仙反复调整着泥巴的形状,却始终没有达到想要的效果,就在他构思时,突然感到身下的地面隐隐传来震动,一阵马蹄声从远及近。

而等马车都到了跟前,彦仙却仍然不为所动,依旧面色如常,一心一意的垒城。

"吁!"驾车之人一拽缰绳,皱了皱眉,居高临下的责问:"你这顽童好不晓事!车来了,为何不避?"

彦仙抬起头来,却看到那车上端坐着的是个高大瘦削,却须发皆白、慈眉善目的老年人。

彦仙挑了挑眉:“从古至今,我只听说过有马车绕城而行,却没见过城池长出脚跑开躲车的,让我避你什么呢?”

老者愣了愣:倒不是说他被这孩子的歪理呛得无话可说,只是这般反应速度与说话条理的清晰度,在如今这教育缺失的年代,很少能在幼小的孩子身上看到。

“说的有理。"出乎彦仙的预料,老者竟然不恼,反而将车停在一边,还走下来笑眯眯的与自己攀谈。

“小子,我看你讲话自信满满,莫非读书不少,懂得许多知识?”

彦仙站起身来拍拍手,震落掌心的泥土,然后才正色回答:“字是认识那么些的,书也读过几本。”

“那我倒想考教你一番,你说这车应该避城固然不错,可若你才华非凡,为何不去筑真正的千仞之城,而只能在道旁以泥为戏,聊以自乐呢?”

"万丈高楼平地起。无论是真正雄伟的大城,还是现在被你视作儿戏的土城,我想其在根本的道理上总该是相似的。"

老者继续问道:"道理归道理,实践却是另一码事。如果以后你不去筑城,而是去为政,又或者去从军,那现在做这些又还有意义吗?"

"如此说来,句读其实并不是什么直指良知的大道,只是为了懂看字而已。即便是经书上的内容,也并非一定能用到,莫非读书同样如此?"

老者立刻大摇其头:"识文断字,方可读书,但懂句读不过是小学,真正的大学问应该是申明经义,求得为人处世的真理。"

"所谓的真理,应该是由无数个或大或小的世间道理组成。而读书,乃是望一文,生一义,知一义,证一知,证一知,可得一行。我自然有在读书,但同样的亲自做事,便是跳过了些许步骤,直接得一行罢了。虽然不敢说大彻大悟,却至少可以致良知。"

对于这番论答,老者简直感到惊为天人,可他脸上却仍然是慈爱宽容的笑,没有表现出什么惊讶。

“既然你如此坚信知行不二,那么是否觉得长此以往,便可以成就自我?”

“不敢保证,无非是顺从天理。"

"何为天理?"

"天理即善,与亲朋交往应该友善,治国治家应该良善。从善入道,违善入恶,如此,便上可顺天理,下不负本心。"

"很好!"老者抚掌大笑:"吾曾以无善无恶之心阅世间万物,万物本是自然,并无善恶之分,然吾心所动,善恶即相离,趋善避恶便是良知,这些道理,是谁教你的?"

"并无人教,闲散时听说几个字眼,有空了翻书阅过些许篇章。"

"可没有长者传授经验,凡事终究只是自己琢磨,见其文而臆断其义,可谓学乎?如此治学,你又有了什么作为?"

商彦仙神色一黯,他又如何不想有所作为,可最近半年苦于没有名师教导,确实学问难以进步。

而没有一个厚实的学术基础,又怎么可以去改变这个世道,怎么样能够确定自己所做的事情是正确的?

但这些心里话,他却不会当面承认给一个素不相识的人听。

“我听闻,君子得时则大行,不遇时则龙蛇。"彦仙目光偏移,强行辩解。

老者第二次愣住了,之后才忍俊不禁的开口:“你知道的还不少,那你可晓得刚刚那话却是谁人所说?"

"是鲁国的大儒子丘,年轻时去国辞官时讲的。"

老者脸上的笑意更加明显了,他轻轻抚摸着自己花白的胡须:“既然你晓得,那以后你便可以跟你的小伙伴们去吹嘘了,今日与你交谈的,正是鲁国人子丘!"

彦仙瞠目结舌,可很快,他又压抑住心里的讶然,只是微微一笑。

“那您回去后也可以和您的同僚弟子们说说,今日与您交谈的,却是越国乡下无知孩童,商彦仙。"

老者,或者说子丘抚摸胡须的手忍不住顿了顿,过了半晌他才开口:"这真是我的传人啊。"

并且立刻,他再次强调:"此子正是我儒门之传人!"

等到商彦仙目瞪口呆的反应过来,老者终于正式向他发出了邀请:"我自己学术已经有所成就,可如今身边却尚未有随侍的弟子,你可愿入我儒门?"

"可是我并没有礼金束脩,否则早就入庠序就学了,又怎会独自蹉跎至今?"

"无妨!我向来信奉有教无类,只要愿学,上至皇子王孙,下到贩夫走卒,都应该有机会入得学堂学宫,听得诗书礼义。"

听到这里,商彦仙终于难掩讶色:在教育行业被贵族和富人垄断的当下,子丘这位学富五车的大儒,竟然有着无私将知识分享给下层的念头,往小了说是普及知识,往大了说,堪称是在促进阶级流动,打破原本泾渭分明的贵族体系!

但彦仙神色犹豫:"大丈夫志在四方,可终归故土难离,更何况我大父年老,所谓父母在不远游…"

子丘叹了口气:"你若真想有所成就,却不该呆在桑梓。你不会不知,楚国仍是封建体系为主,入朝为官全看家世背景,便是那令尹灵均,他自然是当世人杰,可若非其出身贵族,又怎么有机会在朝中大展拳脚?而你是越国出身,在楚王的眼中,尔等这些新征服地的原住民,是最卑贱不堪的。"

终于,子丘还是说服了彦仙。在其祖父的全力支持下,商仙行过那叩拜的入门大礼,便跟随着他回到了稷下。

而那稷下学宫,里面有着不少子丘的亲朋好友,他们无一例外都是饱学鸿儒。而更让人目瞪口呆的是,学宫极大,但是真正做到了汗牛充栋,里面的图书、竹简规模庞大到惊人,恐怕有人尽其一生,皓首穷经,也无法将其尽数阅读吧!

自此,子丘开始悉心教导商彦仙这天赋过人的弟子,而且他所受的不仅有书籍中的知识和做人的道理,竟然还教了他十八般武艺,简直就是向着文武全才的方向培养的。

而又过了两三年,子丘再次遭受了三五个弟子,他们的出身也各有不同,有的是富商之后,有的是名门之后,可更有着农民之子,甚至是街头无赖。

他们都对子丘尊敬无比,而大师兄商彦仙同样凭借着自己的人格魅力与过硬的实力,令他们心服口服。

而下次值得在意的事情,却是发生在又一年后,商彦仙16岁那年。

西铭记最新章节 下一章 夜雨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