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本小说网 > 现代小说 > 通俗营养学
本书标签: 现代  健康  养生 

你真的健康吗?——论健康的标准

通俗营养学

人人都在谈健康,人人都想健康!

每个人都希望自己健康,也会拿自己和别人比较。

记得,有一次和朋友聊天。她说:“我看人家每天走5公里,我就不想走,我只喜欢待在家里。是不是我就不如人家健康呀?”

我答:不一定。这要具体问题具体来看。不是说走的多的就一定健康。你看那些竞技运动员,哪个不厉害。可又有几个长寿的?

我们首先要明白:什么是健康?健康是为了什么?再看看健康的标准。

其实,健康没有一个统一的标准。我们追求健康,不外乎是为了没有疾病,为了长寿。

很多人,其实并没有完全理解“健康”二字的全面内涵。健康的结果必然包含长寿。健康长寿----是完美的组合!缺一不可。

现实中,大多数人是不健康也不长寿;有的人算是长寿但不健康;有的人可以说是“健康”,但不长寿。主要的原因是人们对健康的理解不完全。

健康----是一个整体的概念。包括身体的各个方面:体格、体质的健硕;思维的敏捷和灵活;心理、道德的完善;起居、活动的自如;能够达成颐养天年、无疾而终的境界。最好的状态是无病无灾并且长寿。有的人长寿,却一直与疾病为伴。有的人“健康”却不长寿,那这个健康就是打引号的健康,不是真正的健康。

什么是真正的健康,还真不是能一下说明白的。我们举些例子做一说明。

人有个共同的毛病,就是“好为人师”,喜欢卖弄自己的优势。其实,这也不算缺点。在动物界,能者为王,适者生存。显示自己的强壮,才能让自己的种族更好的生存下去。

人类也是一样的。展现自己的优势,获得尊重和荣誉感。比如:权利、财富;成就、肌肉。都是炫耀的资本。

有人的地方,就免不了竞争,就免不了炫耀和攀比。比不过的时候怎么办?就采用迂回战术,这方面比不过就从那方面比。都是人性的一种体现。

说到健康。很多人其实不知道什么是真正的健康,即便是有关专家,也无法统一。每个人的侧重点不同,都是站在各自的专业角度来看的。

健康的四大基石,给出了四条原则:运动、心态、营养、睡眠。

于是网上就有了这样的说法:

说舞蹈能长寿,跳舞的陶金36岁走了;

都说早锻炼能长寿,教大家早操的马华36岁走了;

都说养生长寿,养生专家、吴式太极拳大师梅墨生先生享年60岁。

都说学佛能长寿,向佛的陈晓旭42岁走了;

都说唱歌能长寿,歌手姚贝娜30多岁走了;

都说笑能长寿,一辈子幽默、说笑话的侯耀文、笑林都50多岁走了;

都说勤动脑,多动手指能预防老年痴呆,著名指挥家小泽征尔动脑动眼动表情,动手动脚动全身也痴呆了……

都说运动使人健康~马华走了。

快乐使人健康~侯耀文走了。

养生使人健康~梅墨生走了。

对立的例子还有:

烟草大王褚时健,享年91岁。

方便面之父安藤百福,享年96岁。

茶界宗师张天福,享年108岁。

酒界泰斗秦含章,享年112岁。

不是都在说:方便面是垃圾食品、抽烟喝酒有害健康。这是怎么了?为什么会这样?

其实,这些都是特例。一种事物的好坏,要看整体的概率,而不能只看一两个特例。

张三喝了农药没有死,别人敢喝吗?

李四买彩票中了500万,你买就一定中吗?

有人打麻将发了财,可以鼓励人人都去打麻将吗?

关于健康的问题,要看各自的具体情况。健康是众多因素的综合体现。不是单一条件决定的。

人常说喝酒有害健康。我的一位朋友,天天喝酒,嗜酒如命;60多岁依然像年轻人一样。因为他从小就打太极拳,而且从未间断。没有他的这个生活习惯,你天天喝酒又会是怎样?我们不能只看某一个现象,要看这个现象之后的内容。

健康,对于不同的人,有不同的情况。要因人而异。明白什么是健康,什么对健康有益,什么对健康有害;在生活中及时纠正不利于健康的因素,才能更接近健康。

人们争论好习惯、坏习惯对健康影响的辩论,不过是抬杠。有的可能是因为那些不实的宣传,让人们产生了厌烦和抵触,比如那些卖保健品的夸大宣传;假冒伪劣的保健品,让很多老年人受骗。有的则可能是触动了人家的利益,比如烟、酒的既得利益者;戒烟、限酒让很多商家利益受损。

方便面之父安藤百福,享年96岁。没错!难道他每天只吃方便面?你还了解多少,关于他真实的生活?

烟、酒对人健康伤害的病例,每天都在发生。但它不是马上就有问题。烟酒是一种瘾品,让人暂时的兴奋、消除疲劳;但最终是会因此而得病的。

前文说到,每个人都喜欢炫耀、好为人师。

当下的社会,健康是潮流,是一种时尚。谈健康是一种时髦,更容易引起关注和共鸣。

正好,又有那么多的健康因素。每个人都立足于自己的行业和特长,大谈健康。

马华会强调健身对健康的重要性,除了推广健康理念,当然也基于课程的销售利润。殊不知,不是人人都适合运动健身。现代人普遍缺乏运动,但过度的运动,却会使相关器官提前衰老。

人的心脏一辈子跳多少下、关节一辈子承受多少的弯曲?就像任何一辆车一样,都有一个固定的寿命。提前加速使用,只会使设备过早的老化、磨损。没有哪个长寿老人是“跑出来的”

现在,每天走路的,大都是50岁左右、接近退休的人;没有“三高”的很少。这种走法,一是会造成膝关节的过度磨损;二是血液的快速流动,提高了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

很多疾病的发生,都是一个积累的过程;从量变到质变。发病都是在那一刹那。

梅墨生,他还算不上一个“养生”的大师。他是画家、学者;喜好太极拳。在这个时代,被媒体推上了“养生大师”的位置。

养生,不是时髦;是每天一点一滴的实践,实践一切健康的行为。我认为称得上“养生大师”的,张志顺道长可算一位。他一辈子就是在修身养性,在生活中养生。健康养生本来就是一种生活的态度。

现在,很多人五千步,走一万步。只为证明我比你走的多。以为走的多就是健康,却完全忽略了这一行为对健康的伤害。

不过,话说回来;愉快的心情也可以使人健康。他走一万步,超过你的五千步。就会产生一种胜利者的优越感,就会心情愉快,这种愉快就是一种健康的因素。对健康也是有益的。但这种骨关节磨损的伤害,和获得冠军的喜悦,孰轻孰重,就要看个人的取舍了。

每个人都可以拿自己的强项与他人弱势比较,觉得自己好人一等,获得那种暂时的优越感。

健康不是一时的超越,健康不是百米赛跑;健康是一场无穷无尽的马拉松,不看谁第一个冲出起跑线,看的是谁最后能够跑到终点。

那些最早崭露头角的,都提前走了。他们过早的耗尽了身体的健康。只因为对没有正确的认知。

现在,全民健康、全民体检……

很多人的健康观念来自体检。认为体检指标健康,人就健康了。其实,体检指标是医学的指标;准确来说应该是应当“治疗”的指标。

从事医学工作的,把没有疾病当做“健康”。他们评判健康的标准是那些【检测指标】,一切以指标为原则。很多过度相信【医学】的,每天活在【指标】里,全然不顾身体的反应。

其他的人,则把健康理解为【舒服】。只要自己感觉好、感觉舒服,就认为自己是“健康”的。他们更关注自己的成就、学业、业绩、功劳、地位、钱财等各自不同的人生目标。

健康到底是什么呢?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想法,也有自己的标准。

我认为:健康就是没病活到一百岁。

就是《黄帝内经》说的:“ …春秋皆度百岁,而动作不衰…;

上一章 了解你的身体——才能更好的保养身体 通俗营养学最新章节 下一章 水,也算是营养吗?——八大营养之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