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本小说网 > 古代小说 > 梨花欲谢恐难禁
本书标签: 古代  古言原创  清水文 

第二章 其实大小姐也不好玩

梨花欲谢恐难禁

那天下午,父亲把她叫到书房,对她说,“月儿,你已经长大了。”

  她很纳闷,父亲平日里从不叫她的乳名,也不会如此和蔼慈爱。隐隐的,她感觉,自己要大难临头。

  正如她所料,父亲的下一句话,语气愈加温和,却冷如冰霜。

  “是这样,今天李丞相来访,谈及他家公子的亲事。为父想着,你既已快要成人,便可嫁与他家,也好教为父多添一条官路。”

  “半年后便是你的十六岁生辰,那时,你应行笄礼,再过半年,就可嫁去丞相府。。。。。”

  之后的话,她不想听下去,因为,父亲要说的,她全都知道。

  “后来呢?你见过那个公子吗?长什么样子?你喜欢他吗?”连珠炮似的。

  杨汐月沉吟不语,好一会儿才开口。

  “后来。。。。。。”

  那个李公子她其实是见过的,那家伙才是如假包换的废柴,纨绔子一个,整天与一帮狐朋狗友喝酒逛赌场,尤其喜欢寻花问柳,整个长安城,被他骗过的姑娘,树上随便掉片叶子下来都能砸到两个。

  最关键的是,那家伙拥有他丞相老爹的宠爱,没人敢反对他。

  丞相家公子李思宇,在长安城内外,就是小太岁一样的存在。

  “丫头,不知你意下如何?”末了,父亲忽然问她。

  切……早已无法更改的结局,就算反对,又能有什么用?

  既然所有一切都尘埃落定,又何必虚情假意的征求她的意见?

  毕竟是长辈,她也只能陪着笑,应一句,“父亲所言极是。”

  她开始做一些寻常女子出嫁前的活计,虽然笨手笨脚的,却也做的像模像样。就连母亲都欣喜地说,杨家小小姐终于长大了。

  府中下人从此对她毕恭毕敬,再不敢乱嚼舌根子――至少是在她面前。

  然而人们没有发现,小姐安静了许多,总是一副心事重重模样。

  日子如更漏中的沙,平静地流逝着。

  白驹过隙,眼看着婚期一天天逼近,府中的每个人皆变得愈加忙碌。她的房中,也在不知不觉中被塞满了各式各样的金银器具,琉璃水晶,丝绸锦缎,仿佛到了天上的宫阙。

  她却开始整日在外游荡,常常夜游不归。旁人问及此事,她也只一句“关你甚事”,轻飘飘带过去,然后,继续策马啸西风。渐渐的,流言蜚语四起,父亲更是紧张的要昏过去,生怕李家退掉婚约。

  李丞相却说,就让这丫头去吧,待过门之后,可就没这等自由身了。其中深意,不由得教人细细揣摩几分。

  大婚已至。

  这天一大早,杨府上下张灯结彩,一片繁华,仆从侍女们忙的团团转,往日杂草丛生的小花园院现如今清爽利落,朱门外停满了各式各样的马车,达官贵人提了贺礼,在侍从的指引下进入府中,给老太尉贺喜,熙熙攘攘的人群把酒言欢,说一些荤的素的笑话。偌大的太尉府,忽然热闹非凡,让大家一时难以适应。然而,却不见那待嫁之人。

  侍女婺绿表示,小姐今天要精心梳妆,到辰时方能见客。

  老太尉和夫人满意地点点头,各自忙着去招呼客人。

  时间一点点逝去,眼瞅着巳时将过,杨小姐闺房中,仍旧无一丝动静。众人皆有些心急,恰逢此时门口守卫来报,李丞相父子已抵达府中,便愈发心急如焚。

  最后,还是太尉夫人忍耐不住,小心翼翼将门推开。随即,面色惨白,连连后退。人们围上去一看,亦大惊失色,惊呼阵阵。

  金碧辉煌的房中竟是凌乱不堪,空无一人。

  长安城北某处草料场。

  一袭水衣的少女蜷在草垛中,从腰间锦囊中掏出一物,小心翼翼打开,盯着上面的东西,似乎是在思考什么,又有些心神不宁,难以静下心来。

  须臾,她起身准备走人,忽然被人一把拦住。

  她有些惊慌,生怕是哪个家人找来,却也是强装镇定地面对来人。

  “场上那个,是你的马吧?”

  又是一惊,心脏也跟着咚咚咚撞着身子。出门的时候,怎么偏偏牵了那匹鎏金当卢的?

  “是。”低着头,不敢直视对方。

  “既然是这样,你的马吃了我的草料,你说吧,应该如何赔偿?”

  她闻言,这才抬头往场中看去,只见满场的干草已少了大半,那虎出天际的肥马却仍旧吧唧吧唧地嚼的欢,丝毫没察觉到小主人的窘境。

  果然,什么样的环境养什么样的马!

  “这。。。对不起啊,是我没看住。”

  同时手中长鞭乖乖递上去。

  “好吧好吧,那这次就算了,下次记得要注意啊。”

  下次?哪儿还有下次?她强压着心中火气,默默走开去――接下来的路,得靠寄几走了。

  不过,值得庆幸的是,家人至少还没寻到此处。

  日落西山红霞飞。

  水囊里的茶水早已一滴不剩,盒里的干粮也只剩了一点碎屑屑。

  在官府世家长大的小姐,虽不怎么受待见,也是娇生惯养,哪里走得如今这般长路。她很快便觉得乏了,双腿也酸痛的紧,却仍不敢停下,反而愈加匆匆。

  天色已晚,得赶快找个歇脚的地方才是。

  顺势一拐,浅蓝衣摆消失在林间。

上一章 第一章 初遇 梨花欲谢恐难禁最新章节 下一章 第三章 心之所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