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本小说网 > 历史小说 > 中国历史古代篇章
本书标签: 历史  中国历史  架空历史 

倒回谷之战

中国历史古代篇章

倒回谷之战

金哀宗整军

1227年,元太祖铁木真病逝于清水,死后由四子拖雷监国两年,1229年,元太祖第三子窝阔台正式即位,是为元太宗。元太宗继承太祖汗遗志,于1230年即开始伐金。

太祖去世后,山东的宋朝义军以及河北、山西的金国游击队蠢蠢欲动,拖雷命命嗣国王孛鲁(木华黎之子)等加予扫荡。

1224年,金哀宗完颜守绪即位,为了对抗蒙古军,全力改革军队。选诸路精兵,直隶枢密院,置六总领,后改为都尉,每一都尉领兵数万,军队素质提高。时值蒙古统帅木华黎新丧,金国在黄河以北各地区的游击队屡克名城,山西方面河中府、荣州、霍州、洪洞等城都被金军攻克过。而河北的武仙叛蒙归金,杀史天倪,据真定,虽然不久就被史天泽等人击败,仍退保卫州。

在那几年,金廷趁着反攻声势浩大,就起用德高望重的老臣胥鼎行省于卫州,以为号召,引来不少河朔人士来归。金廷选其精壮,以回纥、乃蛮、羌、土谷浑等异族人士为主,编成一千多人的“忠孝军”,每个月的军俸是其他部队的三倍,授与最好的武器装备与官马。[6]后来完颜陈和尚(完颜彝)成为忠孝军提控,曾数次击败蒙古军。

到天兴初年,都尉军数目增至十五,但后期的都尉军每军只有万把人,总数约十五万。忠孝军则增至七千户,分成二军,据说有一万八千兵。加上各地驻屯军,乡兵,义军,及京师警卫部队,末年最盛时期(三峰山之战以前),全国约有三十万军队(含义军及乡兵)

金军的弱点

金国自哀宗整军以后,由完颜合达和移剌蒲阿指挥比较精良的中央机动部队,能够适应情况的需要,东西调动频繁。始有(都尉军)。而最初的一千名忠孝军则由于装备待遇很高,所乘官马精壮,战斗力最强,让朝野都以为中兴在望。

现金国因马匹缺乏,无法远出征粮。又因战争日久,人口逃散,就地征发困难,才开始有后勤组织,征发民夫,随军运粮,但效率不高,影响军队战斗力。

蒙古军连败

1227年春,元太祖留下一支蒙古军围攻中兴府,亲自率军渡黄河进攻秦陇地区。[26]七月,由窝阔台率领的蒙古军自凤翔攻入京兆,关中大震。当月,元太祖病重,临终前留下了假道于宋以经唐邓直捣大梁的遗诏。元太祖逝世后至1231年间,蒙古军并没有立即假宋灭金,而试图从正面突破金朝(潼)关(黄)河防线。蒙金围绕潼关、小关(北距旧潼关10里)、蓝关、卫州等地展开了激烈争夺,但多以蒙古军失败告终。

元太宗元年(1229),蒙古将领朵忽鲁率军进逼庆阳。金哀宗命纥石烈牙吾塔和移剌蒲阿进驻邠州为庆阳守军策应。原本窝阔台即位后,金廷还遣人祝贺并求和,不愿与蒙古军挑起战端,但两月后,又派白华驰往邠州,密谕移剌蒲阿等来年春进兵庆阳。移剌蒲阿所属部队中就有完颜陈和尚的忠孝军一千人。

1230年正月,蒙金二军战于庆阳南方的大昌原。蒙古军在大昌原之战中败北,朵忽鲁率军向北退走,庆阳围解。移剌蒲阿还送还此前扣押的蒙古使者斡骨栾,对其言己备好军马,可来迎战,后斡骨栾将此事还奏元太宗。元太宗得知兵败,命速不台前往增援。

庆阳解围后,纥石烈牙吾塔和移剌蒲阿率领的中央机动部队奉旨撤回京兆,金廷改派完颜讹可屯邠州为庆阳声援。

七月,元太宗开始亲自伐金,率皇弟拖雷等南下。大概先至山西分派诸将扫荡山西各地的金国残余势力,然后攻克天成,[29]一路到达平阳。元太宗驻跸平阳时见田野不治,诏给牛万头,并徙关中生口,垦地河东。

八月,金将武仙从卫州越太行山西进,与从京兆调来的移剌蒲阿一起围攻潞州。九月,年仅十八岁的孛鲁之子塔思从云中赶去救援潞州,武仙闻讯后撤回卫州,塔思军遇到移剌蒲阿的军队,被忠孝军夜袭而兵败,退据沁州以南,潞州被金军攻占。

元太宗听到潞州兵败的消息,派万户按只吉歹与塔思合兵,反攻潞州。金军听说蒙古大军至,弃潞州夜遁。蒙古军乘夜追杀,斩首七千。

同时元太宗又命史天泽自真定南下,进攻武仙的根据地卫州。武仙刚撤回卫州,就被史天泽围困。金哀宗命完颜合达和移剌蒲阿救援,又靠着完颜陈和尚的忠孝军力战,击退史天泽,解了卫州之围。

十一月,元太宗得知蒙古军在庆阳、卫州接连战败,怒不可遏,亲自率领精锐部队直攻潼关一带,数月不克,几乎在围攻潼关的同时,为开辟东进河南进军路线,一支蒙古军在速不台的带领下开始斡腹。

十二月,元太宗主力军连拔天胜寨、韩城、蒲城,本打算与西边的完颜合达、移剌蒲阿所率的金军主力决战,但金军眼见对手声势浩大,只是屯兵于潼关以西的阌乡行省,避其锋芒。

倒回谷之捷

1231年正月,速不台率军刊石伐木,凿商於(今蓝关南部)之山,斡腹攻入蓝关,不畏艰难地东进,攻破了潼关西南的小关之后,突入金国腹地河南,东进到卢氏、朱阳。分散掳掠的游骑四处出没,范围广达百余里。

金潼关总帅纳合买住一边死命拒战,一边向阌乡等行省求救。屯守在阌乡的完颜合达派完颜陈和尚的一千忠孝军携同都尉樊泽(夹谷泽)的一万步兵前往救援,蒙金二军战于倒回谷(蓝田东南七盘山内),因金军连连获胜,士气高涨,打得敌人连连后退,一直追至谷口而还,因而又在野战中取得了一次难得的胜利,号称“倒回谷之捷”。

蒙古军在战中“填压溪谷间,不可胜算”,经倒回谷、蓝关侥幸重返陕西,可是仍然付出了惊人的代价。《大金国志》认为蒙古军在此役中丧失了一万多人和数万匹马。虽然有夸大,但至少也让蒙古军损失了数千人。由于蒙古军一人数马,损失数万匹马也是有可能的。主将速不台事后遭到元太宗的谴责,幸而拖雷出言相助,速不台才得以奉命在拖雷军中效力,参与迂回伐金的行动。

在倒回谷之战的不久前的1230年冬,元太宗亲自率大军围攻凤翔,还说“使木华黎在,不令朕至此也。”[16]至次年四月才攻克此城。[18]失去凤翔后,集中于阌乡的金军放弃京兆,京兆统帅纥石烈牙吾塔带着都尉军将居民迁到河南,不久病死,只留庆山奴守京兆。由于都尉军被带走,庆山奴只有病卒八百,疲马二百,在多次请求还朝无果后,庆山奴于十月自动放弃京兆而还,金哀宗没有治他的罪。

蒙古军既克凤翔,元太宗召诸将商讨伐金军事,拖雷根据降人李昌国的意见,建议假道于宋,迂回进攻。元太宗认为这正符合元太祖昔年的遗命,决定三路伐金。

蒙古军败因

在1229至1231年的关河争夺战中,元太宗窝阔台一度缺乏理智急于速灭金朝,而不考虑灵活运用战略战术,尤其是元太祖时期已形成的“斡腹”战略,对关河防线接连发动正面强攻,由于蒙古军战略主攻方向或进军路线失误,而关河防线易守难攻,且金军当时又不乏精兵猛将,所以蒙古军在大昌原、潞州、卫州、倒回谷等地多次失败,蒙金战局陷于交战以来最严重的僵局,即使大汗亲征、名将速不台参战也难挽败局。但金军也并未追歼蒙古败军,接连获胜后渐有轻敌之心,孤注一掷据关守河。金军关河防线一大缺点是防务上重西轻东、重北轻南,为1232年正月金军三峰山之败埋下了隐患。

上一章 中都之战 中国历史古代篇章最新章节 下一章 三峰山之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