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本小说网 > 古代小说 > 空为南风渡相思
本书标签: 古代  古言原创  古风BE   

第四章——折柳曲响多别离

空为南风渡相思

作者大大有话说以下是正文第四章

景慕辞有几分欢喜:“原来你绣的是红豆”“那不然呢,你绣的什么鬼东西。”榆非晚学着景慕辞的语气阴阳怪气了几分。

景慕辞略有几分尴尬的挠了挠头。

好在榆非晚并没有过多追究这件事,把红豆手帕给他后便提议:“不如去逛逛长安城吧,迁都这么久,还没在长安城里转悠过呢。”景慕辞也是同意了这样的说法。

二人来到长安城的街市上,长安城比洛阳城繁华许多,门庭若市,水泄不通,各色商贩提高了嗓音不断的叫嚣,榆非晚和景慕辞穿梭在熙熙攘攘的人群中,繁华落尽一场也足以觅安宁。

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愿醒

逛了片刻,榆非晚和景慕辞进入了一家茶馆,茶馆里各色各样的宾客驻足,茶馆里有编钟古乐表演,有说书先生,来往的客人多是点一壶清茶,一碟小菜,三五个人一起高谈理想,也有听说书先生评讲的,性质上来了,拍案叫绝,茶馆里不算宁静,相比洛阳城内的“安静”,这样的喧嚣才是长安城下,百姓最真实的模样。

闲坐久别停一会,就此轩内听一唱

榆非晚点了一壶清茶,茶汤澄清如镜,品味细腻如丝,清洌 、醇厚 、芬芳 、浓酽 、怡人, 品上一口齿颊留香,轻嗅微微泛出 芝兰之气。“好茶!”景慕辞慨叹,作为一个世家大族的公子,在品茗这一块,他相当的懂行。两个人坐在靠近窗轩的地方,他们边喝茶边谈论起而今的繁荣富强,人民生活自由,这何尝不是每个人的愿景。

凭轩眺望,着眼长安城川流不息,鼓乐升平。

日中三刻,榆非晚和景慕辞准备回家,榆非晚邀请景慕辞到她家去,景慕辞也毫不客气的答应了。

到家时发现榆家主和慕容家主正在厅堂谈话,见他俩来了,连忙招呼他们两个过去。

待两人齐齐落座,榆家主开口道:“小晚也到了该出嫁的年纪了,她本身和小景有婚约,慕容家主你看这事怎么办呢。”

“小景和小晚两个孩子自幼便形影不离,况且小晚才华横溢,小景文武双全,乃是良配,这门亲事我自然是同意的。”慕容家主毫不掩饰的咧嘴笑了笑。

榆非晚一听有些惊讶,她上前扯了扯榆家主的衣袖:“爹,这也太急了吧。”

“我就是同慕容家主打个商量,小景你怎么看。”

景慕辞沉默了几秒,抬头瞅了瞅榆非晚,看见她脸上泛起的一丝尴尬,顿时明白了不少:“榆家主我的确爱慕小晚,但是现在迎娶小晚为时尚早。”

“哦?何来早字一说?”榆家主嘴角含笑。

“回榆家主,我以为应当我上战场厮杀一翻,立功封爵后才有能力有资格给小晚想要的生活,不至于日后还依仗我的爹娘和榆家主您。”

榆家主拍手叫绝:“好一个满腔热忱的铁血汉子,吾甚是欣赏,哈哈哈。”

慕容家主也很高兴,小儿给他长脸了。“那榆家主,这件事就这么说好了,等吾儿战场立功之日,便是两家联姻之时,可别答应别人去了。”

“那是自然”说罢两人大笑离去

留下榆非晚和景慕辞两人面面相觑。

这诡异的宁静和沉默

榆非晚率先打破两人的沉默:“景辞哥哥你是不是生气了?我这实乃无心之举啊,我还不想那么早成亲。”说完便低下了头,扣起手来。

景慕辞也想逗逗她,装作很气愤的样子:“小晚,你如果不喜欢我的话,其实可以取消婚约的,不需要找那么多的理由。”

榆非晚这可急了,连忙把头抬起来,一把抱住景慕辞,闺阁小姐的模样全无:“景辞哥哥,我真的不想这么早成亲,等你凯旋归来,我们就成亲好不好。”景慕辞噗嗤一声笑了。

榆非晚这才意识到被景慕辞给耍了

她气鼓鼓的瞪了他两眼,头也不回的走了。

只剩下景慕辞孤身一人站在厅堂里

那日之后,榆非晚再也没来找过景慕辞,慕容家主问他是不是把人小姐给弄生气了,景慕辞只是笑笑也没给出个答复。

作者大大有话说接着事件发生在天宝元年——十四年间(BC742——BC756)

天宝年间,唐已由盛转衰。唐玄宗对内重用杨贵妃族兄杨国忠为宰相,兼领四十余使,专决朝政。

唐玄宗宫廷歌舞升平,夜夜笙歌,他独宠杨贵妃。长安城内一再流传出“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的传言。

沉重的赋税压的民不聊生,百姓怨声载道,边疆突厥整顿准备再犯,慕容家主目睹了长安城的兴衰,景慕辞也打算身先士卒。两人快马加鞭前往皇城。

众大臣陛下,边疆战事不可一拖再拖,突厥进发来势汹汹,望陛下三思啊。

唐玄宗并未理会这群趋炎附势的大臣,他沉默了片刻,突然外面使者传唤:“骠骑大将军到。”众大臣议论纷纷“骠骑大将军来了,我们有救了。”

慕容家主参见陛下,臣听闻突厥进发攻式凶猛,臣和臣子甘愿带兵出征,维护我大唐安宁

唐玄宗好,骠骑大将军勇气可嘉,英勇无畏,那朕就给你20万精兵,和你儿子分两路,务必保证围剿突厥。

同期,唐玄宗任命边将安禄山为平卢节度使,并赋予其上奏议事的权力。

— ——————分界线———————

慕容家主和景慕辞回到家后就开始整理兵需,景慕辞觉得这件事还是有必要和榆非晚打个照面的。同慕容家主商量完,景慕辞就到榆非晚家来了。

榆非晚见到景慕辞先是一景,毕竟自从上一次婚姻乌龙结束后,两人已经有三个月没见面了。

“小晚,时间很紧迫,我马上要出征打突厥了,我放心不下你,便来看看,等我得胜归来,我一定娶你为妻。”景慕辞紧紧拽着榆非晚的手,只一瞬,他便转头离开了。

回过神的榆非晚猛的跑过去,从背后抱住了景慕辞。片刻,她便松开了手,默默的转身走了。景慕辞回头看她,眼中泛出点点泪花。等景慕辞走到玄关处,榆非晚声嘶力竭的喊了一声:

“景慕辞,平安回来,我等你。”

榆非晚其实很担心,其实她虽然对突厥并不了解,但是民间传闻还是听说过很多,所以对于这一次而言,榆非晚的担心愈发明显。

景慕辞出征时,榆非晚并没有到场,她害怕等他回来就只剩下一具冰冷的尸体。景慕辞坐在马上环顾一圈,没有找到她的身影。

“小晚没来吗,罢了……等我得胜回去娶她罢。”

景慕辞腹诽,片刻,他又重整旗鼓,向边疆进发。

榆非晚终究是没去街道上,她站在庭院里远远的望了他一眼,抬头才发现早已泪流满面。

很快,在景慕辞一行人进发边疆的第五天,榆非晚收到了来自景慕辞的一封信:

小晚:

见信如唔,展信佳,事发突然,未详细与你打照面,吾现今已顺利到达边关,勿念。务必请你种下一颗红豆树,待红豆树开花结果,你为我做一串红豆手链,我为你凤冠霞披娶你可好?

短短几十字却让榆非晚泪流满面。她紧紧攥着信件,泪眼婆娑。

她紧紧攥着笔在宣纸上写下:

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灭烛怜光满,披衣觉露滋。不堪盈手赠,还寝梦佳期。

我等你

落款处画了一串红色手链和一颗红豆树。

榆非晚有些伤感但更多的是欢喜,收到他到的信件证明他还活着。

边关——将军帐内

景慕辞收到榆非晚的信件自然是百感交集。他把信件放在他一直随身携带的锦囊里,离心口最近的位置上。而那条榆非晚亲手绣的红豆手帕,也被整整齐齐的叠好放在内衬的兜里,他格外珍惜,毕竟是心上人给他的。景慕辞也暗自许下心愿——自己一定要得胜,一定要娶榆非晚回家。

长安——皇城

“报……骠骑大将军一行人已顺利到达西北一带。”

“报……景慕辞一行人以顺利向山海关进发。”

唐玄宗好,真是太好了,等这两位大获全胜之时,我定要为他们接风洗尘。

众大臣人云亦云“这次进发边关这么顺利,畅通无阻,这显然是不可能的。”

唐玄宗看台下一片喧嚷,不由大怒。

唐玄宗众爱卿可有异议,皇城内外,天子脚下,容得你们这么放肆!

众大臣请陛下恕罪,陛下不觉得这一次进发太过于平静了吗?以往出征之际,路途中危险重重,尽是陷阱,而今没损一兵一卒,只怕图有变数。

唐玄宗听完也觉得此事颇为怪异,随即便派使者快马加鞭的前往两地。

“传令下去,让骠骑大将军和景慕辞小心行事,恐有变数。”

只可惜,唐玄宗使者还没派遣出去,就收到了边关急报。“报……西北一带,骠骑大将军遭遇突厥袭击,兵力损失惨重,正在向东南一带转移。”

朝中这下人心惶惶,唐玄宗听着这些事情,加上文武百官叽叽喳喳的声音倍感头疼,遂下令退朝。

榆非晚听到这件事的时候整个人都在发抖。“那景辞哥哥,他……他没事吧?”榆家主安慰性的摸了摸她的头:“你小景哥哥那边还没有传来急报,相信他没事,可能慕容家主那便事情有些棘手,天子会处理的,放心吧。”

听完榆家主的话,榆非晚怎么也安心不了,于是她赶忙找来笔墨书写:

景辞哥哥:

朝寄平安语,暮寄相思字

吾闻战事紧张,西北一代遭遇突袭,你现今是否安好,务必小心行事。

使者连带着这封信和圣上口谕,快马加鞭送到两地。榆非晚天天站在门口等待使者归来。

三日后,榆非晚收到了景慕辞的书信:未遇棘手之事,莫念,一切安好。

短短几个字却犹如定海神针,让榆非晚顿时心安不少。

之后的几个月里,景慕辞便再也没来过书信,榆非晚有时也会担心,但想到她和他的约定也没有再写书信给他,只是安心的照看那颗红豆树。

夜晚凉风习习,红豆树的叶子被风吹的有些凌乱,月光轻柔的照在红豆树梢,树梢略微发着光……

边关烽火狼烟四起,夜晚的月光洒在他的心上,泛起点点涟漪,他承认想榆非晚了,而在月亮的另一头,榆非晚也难掩内心的愁思。

远山间若隐若现的传来阵阵箫声,连同风声一同吹进了景慕辞的心里,微微翻涌着苦涩的心中……

上一章 第三章——眉目情兮俏佳人 空为南风渡相思最新章节 下一章 第五章——硝烟肆起战火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