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本小说网 > 古代小说 > 太祖孝慈高皇后马秀英
本书标签: 古代 

无题

太祖孝慈高皇后马秀英

李氏(1546年-1614年),北直隶顺天府郭县(今北京市)人,明穆宗朱载的妃嫔,明神宗朱翊钧的生母。

十五岁进入裕王府,为裕王朱载生第三子朱州切,龙川出都人(名义)才刀侧妃。怡二豆基后被封贵妃,地位仅次于陈皇后。万历元年(1573年),朱翊钧即位,是为明神宗,为母亲李氏上尊号为慈圣皇太后。六年三月,加尊号曰慈圣宣文皇太后。十年,加尊号曰慈圣宣文明肃皇太后。十二年,与陈太后一同谒山陵。二十九年,加尊号曰慈圣宣文明肃贞寿端献皇太后。三十四年,加尊号曰慈圣宣文明肃贞寿端献恭喜皇太后。

万历四十二年二月崩,上尊谥日孝定贞纯钦仁端肃弼天祚圣皇后,合葬昭陵,别祀崇先殿。

姓名:李氏

出生日期:1546年

去世日期:1614年

享年:68岁

家世:隆庆帝妃子,万历生母

丈夫:隆庆帝朱载坖

谥号:孝定贞纯钦仁端肃弼天祚圣皇后

人物生平

尊为太后

李氏,十五岁时,入裕王府,侍奉裕王朱载坖

嘉靖四十二年(1563年),李氏为朱载坖生下皇子朱翊钧。

隆庆元年(1567年),朱载即位,是为明穆宗。同年三月,明穆宗封李氏为贵妃。

万历元年(1573年),朱翊钧即位,是为明神宗,为母亲李氏上尊号为慈圣皇太后。按照旧制,皇帝即位,尊嫡母皇后为皇太后,若有生母称太后的,则为嫡母加上徽号,而生母则无徽号,以示两宫区别。当时,太监冯保想讨好李氏,因此以并尊两太后为名,暗示大学士张居正交付廷臣商议,尊明穆宗皇后陈氏为仁圣皇太后,尊李氏为慈圣皇太后,李氏与陈氏两人便开始没有区别。陈太后住在慈庆宫,李太后住在慈宁宫。张居正请求李太后看护明神宗的起居,于是迁居乾清宫。

严格教帝

李太后管教明神宗相当严格。明神宗有时不愿读书,李太后便马上将他召来,让他长时间罚跪。每次明神宗在经筵听儒臣讲授完毕,李太后总是让明神宗在她面前模仿讲臣复述所讲内容。凡到上朝之日,李太后五更时就来到明神宗的住处,招呼道:“皇上应该起来了。”下令左右扶明神宗起来坐下,取水为他洗脸,然后领着明神宗乘车而出。明神宗侍奉李太后惟命恭谨,而那些奉李太后之旨的宦官们,往往对他过分挟持管束。有一次,明神宗在西城曲宴上喝多了酒,命内侍唱新曲给他听,内侍推辞说不会,明神宗便取剑要杀内侍,幸亏左右加以劝解,才取笑割去内侍的头发。第二天,李太后听说此事,传话给张居正,让他上疏切谏,并令他为明神宗起草罪己御札。又将明神宗召来罚跪,—一列举他的过错,明神宗哭着请求以后改过才算了结。

加尊去世

万历六年(1578年),明神宗大婚,李太后将返回慈宁宫,她嘱咐张居正道:“我不能再早晚照护皇上了,先生亲受先帝的托付,往每天早都要对皇上有所教诲,不负先帝对你的信赖。”同年三月,加上尊号为宣文。万历十年(1582年),加上尊号明肃。万历十二年(1584年),李太后与陈太后一起拜谒天寿山陵园。万历二十九年(1601年),再加李太后尊号贞寿端献。万历三十四年(1606年),又加上尊号恭熹。万历四十二年(1614年)二月,李太后去世,被上尊谥号为孝定贞纯钦仁端肃弼天祚圣皇后,合葬于昭陵,另在崇先殿祭祀。

人物评价

李太后性情严明。万历初年的政务,虽委任张居正,但综核名实,国家近于富强,李太后之功居多。明光宗朱常洛还未被册立为太子时,给事中姜应麟等上疏请求册封太子而被贬谪,李太后听说之后很不以为然。有一天,明神宗到慈宁宫陪侍李太后,李太后便问他不册立太子的原因。明神宗回答:“他是都人之子。”李太后大怒道:“你也是都人之子。”明神宗听后惶恐不已,跪伏在地上不敢起来。原来后宫中叫宫女为“都人”,李太后也是宫女出身,所以她才会这么恼怒。明光宗因此才得以立为太子。群臣请求让福王朱常洵前往藩地,且行程已定,其生母郑贵妃想将出发日期推迟一年,以给李太后祝寿为理由。李太后说道:“我的儿子潞王朱翊也可以来京拜寿吗?”郑贵妃听她这么说,才不敢留住朱常洵。御史曹学程因为进言而被判死罪,李太后怜惜他的母亲年老,为他在明神宗面前讲情,将他免罪释放。李太后的父亲李伟被封为武清伯。李太后家人剪经犯有过生加便合宝宣前去列举其过,而将有罪家人依法处置。不过李太后十分信奉佛教,在京城内外多处建造庙宇,动辄耗费巨万,明神宗也出资无数帮助修建。张居正在世时,曾经为此进谏劝阻,但没有被李太后采纳

上一章 无题 太祖孝慈高皇后马秀英最新章节 下一章 无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