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本小说网 > 古代小说 > 风雨如晦
本书标签: 古代 

第三章

风雨如晦

那一夜淋了雨,我便病了,柳桃照顾了我一夜,又替我向王嬷嬷告了假。

  平日里,柳桃与我关系最为要好,柳桃是和我一同进公主府的姑娘,长我一岁,瘦瘦高高的,她笑起来时,眼睛弯弯的,像月牙。

  柳桃是被柳姨拐来的姑娘,许是因为都姓柳,柳姨给柳桃安排了个好去处,卖入了公主府。

  柳桃说比起在家遭受继母的白眼苛待,她更愿意在公主府当个奴婢。

  虽然柳姨是为了那几两银子做的丧德事,但也确实让柳桃脱离了继母的阴影,所以她很是感激柳姨。

  我告假这一日,听说驸马回来了。

  柳桃夜里回来告诉我,驸马回来时还带了一个娇俏可人的姑娘,姓江,淳宁公主却是不急也不恼,还好生安顿了江姑娘。

  这倒不是淳宁公主以往的作风,淳宁公主可是眼里容不得一点沙子。

  我不明白,但也不必明白,淳宁公主自家的私事不是我等该议论猜度的。

  我糊涂着不知其中缘由,病好之后,又被王嬷嬷安排到了江姑娘房中当差。

  江姑娘不同于淳宁公主,她朴素清雅,面容柔和,如春风化雨,温婉动人。

  即使与下人交谈,亦是和颜悦色,温柔敦厚。

  将军常常出入江姑娘房中,我再一次见到了将军,将军姓谢名沉,虽是个武将,凌厉之中却又带着几分儒气。

  如何形容谢将军呢,简单概之,就是文人相,武夫骨。

  据说谢将军是个文武兼修的全才,因此倍受圣上赏识。

  哥哥说谢将军是北雁城的英雄,所以一见到谢将军,我就会想起北雁城,想起与家人在那边陲小城的须臾数年。

  那时父亲会在院里,背着左手,右手拿着书卷,身旁围着街坊邻居的孩子,听父亲侃侃而谈。

  母亲则坐在小窗前,我在一旁,看着母亲一针一线缝制出精致秀美的衣裳,母亲边缝边说着:“开春了,今年给贞儿做件漂亮衣裳。”

  我说:“我要漂亮衣裳,我也想学做漂亮衣裳。”

  “等贞儿再长大些,我就教你做衣裳。”

  我想快快长大,就可以学做漂亮衣裳了,我每日翘首以盼,我问哥哥:“我们什么时候才可以长大?”

  哥哥说:“等门前那棵小树苗长成大树,我们就长大了。”

  我又开始每日蹲在门前,看着小树苗,期盼它快快长成大树,我没有等到它长成大树,却等来了掠夺和厮杀。

  父亲一介书生,却在战乱中挺身而出,召集了街邻四坊的壮年男子,赤身肉搏,为妇孺老幼博得了逃离的机会。

  我永远记得,一生温和的父亲在混乱之中无所畏惧的高喊着:“保家卫国,匹夫有责!”

  父亲只是一介书生,一个普通人,他也是受难者之一,他的壮举无人书写,也没人会记得,但那一刻,在我眼里,父亲的光芒了胜过统领千军万马的将军。

  最后父亲倒下了,和母亲一起倒在了家门口,汩汩的鲜血涌出来,染红了门前的小树苗底下的泥土。

  鲜血浇灌的小树苗啊,一定要长成撑天的大树。

在敌人的一番掠夺后,谢将军率领援兵赶来,夺回了北雁城,立下了大功一件,圣上当即为谢将军和淳宁公主赐了婚。

  但如今看来,谢将军对淳宁公主的情意,不及这后来的江姑娘十分之一。

  说来也是,若是我,我也喜欢江姑娘,江姑娘就是“温柔如水”的真实写照,她说话轻柔,举止文雅,待我也是常常眉眼带笑。

  江姑娘也常常读书,她最常读的却是一本我从未听过名字的书,名叫《青萍集》。

  江姑娘说此书籍并非古人所作,而是当朝丞相的大公子叶青琅集今人之作合成,并加以注解,书中的诗文,大多来自民间,作者也有许多不知名姓者。

  我有幸得了机会,略略读过几页,有的长篇大论,有的文辞优美,有的言简意赅,却都有一个共同点,具是揭露民生之苦,为民发声之文字。

  江姑娘还说,这书少有人知,如今在市面上早已不让流传了。

  诉民声疾苦的诗文,却要打压禁传,淹没洪流,我不明白,或许对于上等阶层来说,更想看到的是人人颂扬国泰民安,君恩浩荡的假象太平吧。

  我更加好奇江姑娘的身份了,一个知书达理,温柔贤淑,却又知民间疾苦,体恤下人的女子,为何甘愿追随将军,不得名分的留在公主府?

  而淳宁公主对于她的到来,平静得太过异常,我总觉得江姑娘的背后或许藏着一个不为人知的秘密。

上一章 第二章 风雨如晦最新章节 下一章 第四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