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本小说网 > 古代小说 > 风雨如晦
本书标签: 古代 

第一章

风雨如晦

兴宁二十三年,羌国入侵大黎北境, 三皇子亲自率兵镇守北雁城,大败,蛮横的羌国人涌入城中,厮杀抢掠,满城横尸,血流成河。

这一年,我十岁,我的爹娘死在了战乱之中,哥哥带着我逃离了生养我们的边陲小城,朝着京城,一路向南。

跋涉千里,历经数月,抵达京城那日,正是大将军凯旋归来之时,满城欢庆,夹道相迎。

逃难千里至此,我身心疲惫,那一刻,我甚至不知,人潮拥挤,是为了迎接凯旋而归的将军。

我问哥哥:“人们在欢迎谁,他是大英雄吗?”

哥哥说:“是的,他保住了北雁城,是我们的英雄。”

“不过我们的家还是没了,他是北雁城的英雄,不是我们家的英雄。”

哥哥没有说话,因为他也痛苦,我们都失去了亲人,失去了家。

所以失去了家的我们,一路跋涉来到京城,想要再寻得一个归宿。

我和哥哥四处打听,找到了姨母的家,当看到偏僻简陋的小屋时,我便意识到,我和哥哥九死一生,千里跋涉至此,对于清贫的姨母来说,或许不是一件好事。

但见到我和哥哥的时候,姨母很是惊讶,知晓父亲母亲已经死于战乱,姨母抱着我们痛哭流涕。

姨母收留了我们,我们有了归宿。

在姨母家的日子,虽然日子清贫,但姨母姨父从未让我们体会过“寄人篱下”。

姨母常说:“俩孩子命苦,早早没了父母,我们必得待他们好些。”

哥哥每日随着姨母出摊卖饼,夜深时,才闲暇下来,哥哥便开始在灯下摊开书卷,认真研读,这是哥哥自小的习惯。

哥哥从小便不懈读书,因为他曾立志要考取功名,成就一番事业,光宗耀祖,造福百姓。

但是那场战乱,破灭了哥哥的梦想,至此与他相伴的,没有笔墨书籍,只有擀杖面粉。

姨母家的生活清贫,要养活三个孩子已是不易,更不要说奢求进入学堂读书了。

堂哥倒是乐得其所,因为他从小便开始学擀面,学烙饼,他烙饼的技术最好,他烙的饼,外酥里嫩,香气四溢。

因此,堂哥很是欣慰,他会擀面,会烙饼,这方面比我那只读过几本书的哥哥强很多。

父亲最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是: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

我和哥哥深信不疑,虽然父亲读了一辈子书,也只是个秀才。

常来买饼的柳姨总是夸我乖巧懂事,是个好孩子,不过我很讨厌她,听说她是拐骗小孩的,尤其喜欢拐骗小女孩。

小女孩可以卖给人家当童养媳,可以卖入青楼,还可以卖给大户人家当奴婢。

那日柳姨又来买饼了,她和姨母,姨父唠了很久,他们刻意放小了声音,可我还是听到了。

柳姨说,最近淳宁公主府中大换人,遣走了许多奴婢,正是缺人的时候,若是能把握好机会,入了公主府为奴,也是难得的福气,后半辈子便不愁吃穿了。

姨母被说动了,她将我拉到一旁,告诉我,我若是去了公主府,以后便可以吃好穿好,还可以换来许多银子。

我答应了,我已经十三岁了,我可以赚钱了,有了钱,姨母就不用每日那么辛苦起早贪黑的卖饼了,哥哥也可以有书读,可以去完成他的志向。

虽然父亲从小便教导我和哥哥人穷志不能短,但我们如今是寄身于姨母家,已经亏欠姨母太多。

我与其要那几分不值钱的清高,还不如去公主府换点用得着的银子。

或许进入公主府还是我最好的选择,像柳姨说的那样,至少我不用再愁吃穿,姨母家少了一张嘴,也少了不少负担。

我没让哥哥知道我的决定,我想我该给哥哥写些什么,我花了很长时间,写了伤别的长篇大论,又删删改改,最后留下的却只是寥寥几行:

望哥哥莫要心中有愧,亦或是怪罪于姨母,哥哥须勤勉习读,有朝一日,考取功名,方不负我今日之抉择。

我写完后,将信纸折了又折,才交给了姨母,我给姨母说,待我离开后,再替我转交给哥哥。

我意已决,我没再去见哥哥最后一面,在柳姨的安排下,我进入了公主府,一张卖身契换了十两银子。

风雨如晦最新章节 下一章 第二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