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本小说网 > 古代小说 > 古代风俗
本书标签: 古代 

媒约2

古代风俗

媒妁,俗谓“月下老人”,简称月老。唐李复言《续玄怪录,定婚店》记述了一个月老的传说故事。杜陵韦固,少孤,思早娶妻,然高不成,低不配,求偶不得而罢,后将游清河,旅次宋城南店.客有以前清河司马潘肪女为议者,来日先明,期于店西龙兴寺门。固以求之意切,且往焉,斜月尚明。有老人依布囊,坐于阶上,向月检书。固步战之,不识其字,既非虫篆、八分,科斗之势,又非梵书,因问日: '老父所子者何书?固少小苦学,世间之字,自谓无不识者,西国梵字,亦能读之。唯此书目所未睹,如何?’老人笑日: *此非世间书,君因何得见?'固日: '非世间书,则何书也?'日:‘幽冥之t书. '周问君何主?老人曰:天下之婚牍耳。'固问及议潘司马女可否成?老人日:‘未也。"而且告知固之妇适三岁,‘年十七,当人君门。"固问:‘囊中何物?'日:‘赤绳子耳,以系夫妇之足。及其生,则潜用相系,虽仇敌之家,贵贱悬隔,天涯从宦,吴楚异乡,此绳一系,终不可追。君之脚,已系于彼矣。他求何益?'日: '固妻安在,其家何为?"日:‘此店北,卖菜陈婆女耳.”"末久,韦固见到陈婆幼女,深为懊恨,邀奴行刺陈女亦未果,十余年后终应合缘分,与陈女成秦晋之好。这就是优美的月下老人的传说故事,在民间流播甚广。岂不知这种婚姻前定的说法,早在两汉时就已存在。汉宣帝时,京兆尹张敞曾欲击杀未婚妻于襁褓之中,面成婚后,恩爱无比,亲为妇画眉,时传为佳话.

上述传说故事,所包含的定命论思想是不足取的。然姻缘的巧合因素也不是不可能有的。《水浒全传》第九十八回,写宋江统兵征讨邬梨,忽然有一名叫全羽的潜入邬府。在演武厅前与郡主琼英比武。二人均善飞石,比试难分胜负。琼英前已有愿,只除是一般会飞石的,方愿匹配。当下叶清为媒,再三撺掇,也是琼英夫妇姻缘凑合,赤绳系定,解拆不开的。邬梨依允,择吉于三月十六日,备办各项礼仪,招赘全羽为婿。是夜全羽在枕上,方把真姓名说出,原来是宋军中正将没羽箭张清。这正如《红楼梦》第五十七回和第九十回所富:“千里姻缘一线牵", “姻缘株打不回"。

《二拍》中记述了因缘巧合和配偶差错的两则故事,《二刻》这正合着古话两句道:有缘千里能相会,无缘对面不相逢。

“二拍"这两则故事,旨在说明:“婚姻事皆系前定,从来说月下老赤绳系足,虽千里之外,到底相合。若不是姻缘,眼面前也强求不得的。--多是佩氰大使暗中主张,非人力可以安排也。”(按:据《清异录》:“世人阴阳之契,有缱绻司总统,其长官号飢氳大使,诸夙缘冥数当合者,领鸳鸯牒下乃成。”)

古时,正是由于受媒妁之言的支配,定命思想的束缚,酿成了不知多少婚嫻的悲剧。所以青年男女热烈追求爱情自由的理想。如《锦香亭》第一回,写聪明俊雅的钟景期,十六岁就补 了贡士,再三阻止父亲择亲,心下时常想:父母择亲,不是惑于媒妁,定是拘了门棚,那家女儿的媸妍好歹怎能知道,还是自己寻觅,靠着天缘,遇着个绝世佳人,方遂平生之愿。他不满于媒妁,而向往着自己作主的幸福婚姻.

上一章 媒妁 古代风俗最新章节 下一章 执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