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本小说网 > 历史军事小说 > 历史英雄见真章
本书标签: 历史军事  历史  古代传说   

晋秦麻隧之战

历史英雄见真章

周定王十年(前597)晋楚郝之战以后,晋国一时失去了中原霸主的地位。但晋未忘争霸中原。鉴于邲的失败,晋国调整了争霸方略。

在东方,晋通过公元前589年的窣之战,击败齐国,逼齐附晋。在北方,晋用全力攻灭了为患多年的赤狄,将白狄逐走,解除了后方的威胁。

剩下来的,便是西方的秦国。秦国自觳函之战失败后,遂与晋成世仇,每次发兵攻晋,牵制了晋国的许多力量。晋要与楚争霸中原,必须彻底解除秦国的威胁。

因此,周简王六年(前580)晋厉公即位之后,首先派大夫到楚国请求会盟,晋厉公又亲自和楚国盟于赤棘,稳住楚国。之后,晋厉公派人征集齐、鲁、卫、郑、曹、邾、滕七个诸侯国的军队,约定共同伐秦。

周简王二十年(前578)的四月,晋厉公派魏相到秦国去,宣布和秦国绝交,并宣读了一篇很长的与秦绝交书,其内容为:“过去,我国君献公和秦君穆公交好,勠力同心,申之以盟誓,重之以婚姻(指晋献公之女嫁与秦穆公为夫人)。

可是,天祸晋国,文公(指晋文公重耳)出奔到齐国,惠公(公子夷吾)出奔到秦国。

不幸,献公去世。秦穆公不忘旧德,纳我惠公入晋以奉社稷,却又不能成其大勋,而和我晋国有韩原之战(前645)。

后来又悔其用心如此,而又纳我文公入晋,以上是秦穆公的成就。

我文公恭率虞、夏、商、周之胤以朝于秦,已报旧德矣。而当我文公率诸侯及秦师围郑之时,秦不向我君征求意见,擅自与郑国结盟(指周襄王二十二年,前630年烛之武退秦师事)。

我文公不计其失,使秦军全师而还,也算有大功于秦。不幸,文公去世,秦穆公不但不哀悼,却蔑视我先君,欺我襄公新立,进犯我晋国之觳地,而攻击我之与国(指郑国),殄灭我费滑,离散我兄弟,扰乱我同盟,倾覆我国家。

我襄公惧社稷之陨,是以有觳之战。秦康公是我晋之甥,反欲阙翦我公室,倾覆我社稷,摇荡我边疆,是以又有令狐之役(在周襄王三十二年,前620)。秦康公犹不悔改,又人我河曲,伐我涑川(在今山西永济),俘我人民,于是以有河曲之战(在周顷王四年,前615)。秦、晋之不通友好,是因秦康公自绝于我。“

及君(指秦桓)嗣位,我君景公引领西望,说:'秦该抚恤我晋了。”可是,君却不称晋望,趁我有狄人之难,攻我城邑,杀我人民,我是以有辅氏之战(在周定王十三年,前594)。

后又背弃盟誓。白狄是君之仇人而我之姻亲,君来约我伐狄,我君不敢顾婚姻之亲,畏君之威,而准备伐狄。哪知君有二心于狄,曰晋将伐汝。幸好狄人告诉了我们。

楚人也厌恶君之反复无常,告诉我们说:'秦背盟而来求盟于我,并说,虽然与晋往来,但唯利是图。’诸侯们闻听君言,无不痛心疾首,同声讨伐。但寡人唯好是求。君若惠顾诸侯,哀矜寡人,则与我结盟,是寡人之愿也,诸侯马上退军。君若不施大惠,则寡人也无法让诸侯退军,只有邀君一战。”

这篇绝交书,实际上是一篇声讨书。

其目的有二:一是掩盖伐秦的真实目的,不引起楚国的注意;二是获得诸侯的同情,借以为伐秦之助。

事实上,这个目的确实达到了。在此之前三年(周简王六年,前580),秦恒公邀晋会于令狐,却又不肯过河。既而背盟而招狄人和楚人伐晋。因此,各诸侯国普遍同情晋国。与秦绝交后,晋厉公立即调动军队,以栾书将中军,荀庚佐之;士燮将上军,郤锜佐之;韩厥将下军,荀莹佐之;赵旃将新军,郤至佐之。

晋厉公自任统帅。秦桓公虽被晋国声讨,却不甘认输,也尽起全国之兵以御晋军。周定王二十年(前578)五月,以晋国为首的诸侯联军到达麻隧(在今陕西泾阳县北)。

从秦都雍城(今陕西凤翔)出发的秦军也到达该地,双方摆开阵势,进行决战。由于诸侯联军在兵力上占优势,所以秦军抵挡不住,被打得大败。秦军将领成差和不更(秦官名)女父被晋军俘获。

而联军方面,曹宣公战死。当双方未开战之时,秦军和诸侯联军隔泾水对峙,诸侯联军都迟疑观望,谁也不肯首先挥师渡河,向秦军攻击。

晋大夫叔向对鲁大夫叔孙穆子说:“诸侯谓秦不恭而讨伐之。如今到泾水边却停下来,何益于伐秦之事?”叔孙穆子回答说:“我的责任,是'匏有苦叶’(《诗经》句),不知其他。”

叔向听了,回去对晋军掌管舟船的舟虞和掌兵的司马说:“匏(葫芦)对人没有其他用处,只有用来渡河。鲁国的叔孙赋《匏有苦叶》,诗以言志,鲁军必将先渡河。”马上命令他们准备舟船渡具。

果然,开战之时,鲁军率先渡过泾水,诸侯之师紧随其后。是以大败秦军。晋军一直追到侯丽(在泾水南岸),才收军还师。

麻隧之战后,秦国力量大衰,数世不振,终春秋之世,不能再对晋国构成大的威胁。所以,晋厉公进行的这一战役是十分成功的。麻隧之战后,晋国方得以倾其全力,投入与楚国的争霸斗争,并在随后的鄢陵之战中击败楚国,重获霸主。

上一章 田氏代齐 历史英雄见真章最新章节 下一章 宋楚争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