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本小说网 > 历史军事小说 > 历史英雄见真章
本书标签: 历史军事  历史  古代传说   

重耳流亡

历史英雄见真章

周惠王二十一年(前656),骊姬经过长期策划,设置圈套,使昏聩的晋献公废掉太子申生,申生自杀。随后,骊姬又诬告其他公子参与太子申生的阴谋,其他公子被逼逃亡。其中,十七岁的公子重耳逃到了蒲(今山西隰城),另一个公子夷吾也出亡。

为斩草除根,晋献公派寺人披率兵进攻蒲,蒲城人欲进行抵抗,重耳认为君父的命令是不能抵抗的,自己宁愿流亡,便对众人宣布,谁抵抗,谁就是自己的仇人,然后跳墙逃跑,这时,寺人披率领追兵已经迫近,他见重耳要跳墙跑掉,急忙举刀向重耳砍去。重耳闪身躲过,衣袖却被削掉了一块,逃出城后,重耳因为自己的母亲是狄人,到那里比较安全,便投奔到狄去,开始了长期的流亡。

重耳出奔后,晋国的政治便陷于一片混乱,太子申生死,晋献公立骊姬之子奚齐为太子,晋献公死(时在周襄公元年,即前651年),掌权的大臣里克又杀掉了奚齐,而迎立公子夷吾为君,是为晋惠公。然而晋惠公一样昏庸。他杀掉里克,又断了秦交,倒行逆施,无所不为。

重耳奔狄的时候,跟从他的人有狐偃、赵衰、颠颉、魏武子、司空委子、贾佗、先轸等人,这些人都是当时晋国有才能的人。一次,狄人攻伐赤狄别种腐咎如,俘虏了其酋长的两个女儿叔隗和季隗。狄人把季隗嫁给了重耳,叔隗嫁给了赵衰。

季隗为重耳生了两个儿子,重耳在狄,一待就是十二年。周襄王八年(前644),在狄待腻了的重耳打算到齐国去,狐偃也怕重耳在狄老这样住下去,会变得全无斗志,便说:“当初我们到狄人这里来,非以狄为荣,而以其可以成事。可是现在,我们该走了,应该到齐国或楚国去。齐侯(齐桓公)已经老了,管仲也已去世,齐侯身边大都是些谗佞小人。而他自己到晚年之时,必追择前宫,求以善终。

此时我们去,他会帮助我们的。”大家都认为有道理。于是,重耳便离开狄,到齐国去。路过卫国的时候,卫文公看不起这个流亡在外的贵公子,对重耳很不礼貌。

重耳出卫东行,路过五鹿(在今河南濮阳市南),粮食吃完了。他们看到一个在田野耕作的野人(与国人相对,属于被周人征服的人),便请求野人帮忙找点吃的。

野人什么也没说,拾起一个土块递给重耳,表示自己一无所有,重耳大怒,认为野人在戏弄自己,举鞭要打。子犯拦住了他,说:“此是天意所赐。百姓把土地奉献给了你,你能要求他们什么呢?上天行事必先有兆。

十二年以后,我们必然获得这块土地,请诸位记住我的话,上天已经给了我们大命。以后,我们必获诸侯的拥戴。”子犯之言,显然是为激励重耳,让他知道重任在肩,不要因小失大,意气行事,重耳果然立刻领悟了子犯之言,再拜稽首,把土块接过来放在车上,又向齐国进发了。

重耳到齐国后,受到了齐桓公的热情接待。桓公把自己的女儿嫁给重耳,并给了他八十匹马,让他过上富足的生活。

重耳在外流亡了许多年,如今有了一个安身之处,觉得很满意,便打算在齐国长住下去。还说:“民生安乐,谁知其他?”过了一年,齐桓公去世,齐国发生内乱。齐孝公即位以后,诸侯纷纷叛齐,齐国已经失去了在诸侯中的霸主地位。

跟从重耳的人觉得应赶快离开这个是非之地,另谋出路。可重耳不愿意走,而齐国又不大可能会放重耳他们走。于是,子犯、狐偃、赵衰等人聚在野外的桑树底下,商量如何让重耳离开齐国。

否则,重耳安于现状,意志消磨,时间久了,会变成一个平庸之辈。他们在桑树底下商议,却未想到桑树之上有人在偷听,此人是为重耳妻子养蚕的女奴婢。

这个女奴婢回去以后,把她听到的话告诉了重耳的妻子姜氏,姜氏听了之后,怕消息走漏,齐国不放重耳走,便杀了这个女婢灭口,然后,姜氏对重耳说:“你有经营四方之志,有人知道了你的心里,我已杀了她。”重耳连忙否认。

姜氏说:“跟从你的人想让你离开齐国。你一定要听从他们的意见,不可犹豫,犹豫是成不了大事的。你为避晋国之难而来到这里。

自你走后,晋无宁岁,民无定君。天未丧晋。晋国公子同生九人,只有你还在。有晋国者,非你而谁?你还是好自为之,天予不取,必有祸咎。”重耳说:“我哪儿也不去,就老死在这里。”姜氏说:“不然,《周诗》说:'莘莘征夫,每怀糜及。,人夙夜征行,不逞启处,犹惧不及,何况颐身纵欲,贪图安乐,能成什么大事?当年管仲所以能纪纲齐国,辅佐先君以成霸业,全在于他从怀如流,顺从民心。

如今,齐国之政已败,晋之无道亦已久矣,跟从你的人忠心耿耿,为你谋划,而你自己也有此才干。天时、人和你皆具备。机不可失,时不再来。你必须赶快走,晋国之乱,当有来定之时,晋诸公子只有你在,你一定会得到晋国。还待在这里干什么呢?”可是重耳根本听不进去。

姜氏见自己劝说无效,便去找子犯商量。他们合谋将重耳灌醉,然后把重耳装到车上,拉着他火速离开齐国,重耳酒醒以后,发觉自己上当,大怒。

操过一柄长戈就朝子犯砍去,并说:“我恨不能吃了你的肉。”子犯一边躲一边说:“你什么事情也干不成。我们死了连埋在哪儿都不知道,你还能与豺狼争食我吗?你若有成,自然会有美味佳肴,我的肉又腥又臭,只怕你不想吃了。”重耳听后,有所觉悟。一行人遂离开了齐国,向曹国(都城在今山东定陶)行去。

到了曹国后,曹共公对重耳很不礼貌。

他听说重耳是骈胁(肋骨比连若一骨),便想看看重耳裸体时肋骨是什么样子。一次,等到重耳脱了衣服洗澡时,曹共公设了一道帘,躲在帘后偷偷地看。

曹国大夫僖负羁之妻颇有眼光,在观察了重耳及其随行人员之后,对僖负羁说:“我看晋公子重耳的那些随从,个个才能出众,足以相国,他们这么多人辅助一个人,重耳必然返回晋国当国,得晋国而讨无礼,曹国必首当其冲。你还是早点和晋公子结交为好。”

僖负羁便给重耳奉送美餐,暗地在饭中放了一块玉璧,重耳接受了他的餐饭,而将玉璧还给了僖负羁。僖负羁还劝曹共公说:“晋公子在这里,您应该按君主之礼待他。”曹共公说:“诸侯之流亡公子多了,谁不路过这里,逃亡者皆无礼之人,我焉能尽礼?”

僖负羁说:“我听说,爱亲明贤,乃为政之干;礼宾矜穷,乃礼之根本。国君无亲,以国为亲。我们的先君叔振出自文王,晋祖唐叔则是武壬之子,文武二王奠定了天朝之基础。

所以,晋曹二国之君,世不废亲。如今你这样做,是不爱亲,晋公子在外流亡已经十七年了,从人之中,三个人有上卿之才,而您却蔑视他们,这是不明贤。晋公子流亡,本应哀怜,即使一般宾客,亦应以礼待之。玉帛酒食犹如粪土。你爱惜这些东西,却忘掉不该忘记之事,会有什么好结果呢?您还是该认真考虑一下。”但曹共公不听。

不久,重耳一行离开曹国,到了宋国。在宋国,重耳和宋司马公孙固关系处得很好。公孙固对宋襄公说:“晋公子从少年时流亡到现在,一直好善不厌。

父事狐偃,师事赵衰,而长事贾佗。狐偃惠而有谋,赵衰文而贵负,贾佗多识而又恭敬。晋公子遇事总和他们商量。您应该善待他们。”宋襄公从之,赠给重耳骏马八十匹。

重耳继续前进,路过郑国,郑文公对重耳一行也不大理会。郑大夫叔詹劝郑文公说:“我听说天之所启,人将弗及。

晋公子有三样是天所赐予的,您应善待他们,男女同姓,其生不蕃。晋公子姬姓所在,而至于今,此其一;让其逃亡在外,遭受忧患,上天却不让晋国安定下来,大概是要为他开出一条路吧,此其二;三个有上卿之才的人跟从他,此其三;晋、郑为同等之国,他们的子弟路过这里。就应善待,何况是天之所启,将大有作为之人呢?”郑文公不听。

叔詹又说:“如果您不善待他,那就请杀了他。俗话说:'黍稷无成,不能为荣;黍不为黍,不能蕃庑;稷不为稷,不能蕃殖。’祸福由人,唯以德为基。”郑文公还是不听。

不久,重耳一行离开郑国,前往楚国。

楚成王听说重耳到来,热情地设宴招待了他。在宴会上,楚成王问重耳道:“公子若返回晋国,将怎样报答我呢?”重耳说:“子、女、玉、帛,这些您都有的是,羽、毛、齿、革之类的物产,您的国土丰富得很,晋国所能有的,只是您的零头,我怎么报答您呢?”楚成王仍然问道:“虽然如此,公子何以报我?”

重耳说:“若托您的福,我得以返回晋国。将来晋、楚两国如果发生战争,我将避君三舍(师行一宿为舍,古代师行日三十里,故三十里为一舍)。如果您还嫌不够,我将和您全力周旋。”楚大夫子玉请楚成王杀掉重耳。楚成王说:“晋公子志行广大,文质彬彬,俭约有礼。

其随从之人肃敬宽容,忠诚能干,如今,晋君(指晋惠公)众叛亲离,内外结怨。晋为唐叔之后,世有功德,其衰在后。天之将兴,谁能废之?违背天意,必有大咎。”于是,派人把重耳等人护送到了秦国。

到秦国后,秦穆公把五个女子嫁给重耳,其中包括穆公的女儿怀嬴。一次,重耳让怀嬴捧着盛水的器具为自己洗手。

洗完后,重耳甩干手上的水时,不小心甩到了怀嬴的身上。

怀嬴大怒,自恃穆公之女,对重耳大发脾气。重耳不愿在此时得罪秦国,急忙身着囚服,向穆公道歉。秦穆公很大度,说:“公子有辱,寡人之罪也。进退此女,唯听公子之命。”重耳想辞掉怀赢,司空季子劝他说:“二姓为婚,以德义相亲。

应娶其为妻,以成大事。”重耳问赵衰应该怎么办,赵衰说:“将有求于人,必先有以自人;欲人之爱己,自己必先爱人,欲人之听从自己,自己必先听从别人,对别人无德无义,要用别人,这是罪过。您应和秦结为婚姻。”

于是,重耳先送怀嬴回去,再行纳币之礼,正式娶怀嬴为妻,以示对其敬重。

他日,秦穆公设宴招待重耳。在席间,重耳赋《河水》之涛,取其朝宗于海,以海喻秦,表示对秦国之尊重。秦衰穆公答以《六月》,取尹吉甫做周宣王中兴,复文、武之业,祝重耳为君,霸诸侯,佐天子。赵衰闻听,急忙让重耳拜谢秦穆公之好意。

周襄王十五年(前637)九月,晋惠公死,太子圉立,是为晋怀公,晋怀公刚即位,便下令“勿从亡人”,即不准跟随重耳。要所有跟随重耳的人回晋国来,并规定了期限,谁若过了这个期限,就不赦免他的罪过。狐突之子狐毛及狐偃皆队重耳而狐突不招还他们。

冬天,晋怀公就把狐突抓了起来,说:“你儿子回来就放你。”狐突说:“我儿子策名、委质,跟随重耳。父教于忠,理所应当。

若又召之,是父教子贰,父教子贰,将何以书。”晋怀公大怒,杀害了狐突。此举大失人心。

重耳在秦,全面了解了晋国形势之后,认为怀公新立,人心不稳,自己返晋的时机已到,便请秦穆公帮助,借助秦国的武力返晋。秦穆公答应了。

周襄王十六年(前636)正月,在秦国军队的保护下,重耳一行渡过黄河,返回晋国。由于晋国人心思变,都盼重耳回来。一过河,令狐(今山西临猗县西)、桑泉(临猗临晋镇北)、臼衰(今山西旧解县治)诸城邑很快都倒向了重耳。晋怀公派军抵挡,但将领们不愿作战,反而和重耳联盟。到二月,重耳便进入晋都曲沃,随即派人杀晋怀公。

重耳登上了晋国国君的宝座,是为晋文公。

从周惠王二十一年(前656)到周襄王十六年(前636),重耳在外整整流亡了十九年。这十九年中,他饱经风霜和磨难,从一个只知享乐的贵公子,变成了一个豁达大度、胸怀壮志、礼贤下士的明君之才。

因而他才能在返国之后,整顿晋国,严明纲纪,发展力量,南下击败楚国,取威定霸,成为继齐桓公之后诸侯国的又一位霸主。

上一章 烛之武退秦师 历史英雄见真章最新章节 下一章 城濮之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