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本小说网 > 历史军事小说 > 各国通史
本书标签: 历史军事 

英国通史·本纪实录·英国正统女王实录·伊丽莎白一世

各国通史

伊丽莎白一世(1558~1603):在即位之初,伊丽莎白成功保持了英格兰的统一。经过她近半个世纪的统治,英格兰成为欧洲最强大的国家之一;英格兰文化也在此期间达到了一个顶峰,涌现出了诸如莎士比亚、培根等著名人物;英国在北美的殖民地开始确立。因此,伊丽莎白统治时期,在英国历史上在位时被称为“黄金时代”。

政治

加强专制统治

伊丽莎白一世统治时期,是英国历史上的重要矛盾转折期:君主专权开始向议会主权转化。即位之初,伊丽莎白在资产阶级和新贵族的支持下,推行一系列有利于国家富强和资本原始积累的政策。在政治上强化专制王权,重用伯利勋爵威廉·塞西尔等大臣,逐渐把议会变成专制统治的工具。

慎于荣誉的颁发和显职的授与也是伊丽莎白在位期间的特征。在将近四十五年里,在英格兰只授与八个贵族头衔:一个伯爵爵位、七个男爵爵位;在爱尔兰只授与一个男爵爵位。她并将枢密院的成员由三十九人降至十九人,后来再降至十四人。

伊丽莎白一世于1559年利用议会通过法令重立英国国教,与罗马教廷决裂。并与争夺其王位的苏格兰女王玛丽·斯图亚特进行长期斗争。1587年,枢密院处死玛丽·斯图亚特,从而打击了内外天主教势力的颠覆活动,进一步巩固王权。

伊丽莎白一世在位时期,中央行政机能大大加强,财政部门得到调整,教会完全服从国家。但是,英国专制制度在伊丽莎白时期已经暴露出自己的弱点,到她统治的末期已成为国内资本主义发展的障碍。已经壮大起来的新贵族和资产阶级通过国会反对她发放专利营业执照,要求清教派和国家教会的平权,要求通过国会对政府进行经常性的监督,借此来参加政权。在伊丽莎白时期开始的争取“国会特权”反对“王位特权”的斗争,已经酝酿为后来在斯图亚特王朝时期国会和专制制度的冲突。

爱尔兰问题

伊丽莎白时代,英格兰开始开始有条不紊地征服爱尔兰,颁布针对被剥夺者的残酷法律。

经济

货币政策

1559年,伊丽莎白重铸货币。当时,英格兰完成货币重铸的基础是白银与黄金的兑换比率为11.79:1。当年或次年,法兰西政府采用了与英格兰相近的白银与黄金的兑换比率。伊丽莎白的行为决定了法兰西政府的行为,确保了在法兰西因货币危机而动荡不安的时期,英格兰能获得稳定的贵金属供应。

早在1558年5月1日,刚即位的伊丽莎白发表了防止金银外流的公告。在执政第二年,她发布了阻止货币熔化的公告。1560年11月,伊丽莎白颁布禁止法兰西的货币、佛兰德斯的货币和勃艮第的克朗流通的公告。伊丽莎白发布的一系列公告被认为是一种强化措施,以建立货币重铸制度和新的货币兑换比率。经事实验证,伊丽莎白一世创立的货币体系是有效的。但到了1572年到1576年,因尼德兰政府货币法令改变带来的冲击,英格兰感受到了贵金属的枯竭。1586年10月,意识到这一问题的伊丽莎白发布公告,有效遏止了黄金外流的现象,直至1597年该问题再次涌现。

在黄金外流抱怨的影响下,最终,伊丽莎白调整了铸币厂的金属价格。1600年3月18日,她命令人们遵守禁止将金银运离英格兰的法令。但这项公告只是一张废纸。于是,伊丽莎白改变发行货币铸造过程中使用金属的兑换比率,使白银与黄金的兑换比率降低。事后证明,这一错误加剧和激化詹姆斯一世统治时期的灾难。

重商主义政策

在经济上,伊丽莎白一世实行重商主义政策,保护和发展本国毛纺织业和其他新兴工场手工业。继续鼓励圈地运动,颁布迫害失地农民的血腥立法、徒工法和济贫法等。力图用国家政权控制或干预社会经济变革。

鼓励建立海外贸易公司

伊丽莎白特别鼓励造船和航海业,鼓励建立各类海外贸易公司,扩大英国呢绒等商品的海外市场。从16世纪最后30年开始,英国的商人贸易公司发展迅速。

勒班陀海战为英国向地中海地区扩张商业提供了有利条件。1580年,奥斯曼帝国苏丹穆拉德三世表示愿意与英国通商。于是,伊丽莎白于1581年正式向“利凡特公司”颁发贸易专利证书,允许该公司垄断对奥斯曼土耳其的贸易,期限为7年。而且,女王本人也向该公司秘密投资4万英镑,占了该公司全部资产的一半。英国通过“利凡特公司”每年向奥斯曼土耳其出口价值约15万英镑的呢绒。西班牙公司(1577年)、威尼斯公司(1583年)也在这一时期出现。

此时,英国与北非、西非国家发展商业往来。1585年,英国成立了“摩洛哥公司”。1588年,又成立了“几内亚公司”。这些地区垄断性的商业集团纷纷前往非洲,从事不平等的贸易掠夺,乃至贩运黑奴。向东,英国恢复了与地中海地区的贸易往来,打通了与印度等东方国家的贸易。

同时,英国的殖民贸易触角开始伸向东方的印度,1600年,伦敦商人在伊丽莎白的支持下成立了“不列颠东印度公司”,该公司享有对好望角以东的国家特别是印度进行贸易的垄断权。

远洋航行

1577年,在伊丽莎白资助下,弗朗西斯·德雷克第三次进行远洋航行,发现了合恩角和德雷克海峡,并沿着南美洲西岸往北航行,北上一直航行到北纬48度的加拿大西海岸,发现无法通过北冰洋,只好改为横越太平洋向西航行,经过菲律宾群岛,穿过马六甲海峡,横越印度洋,绕好望角再次横越大西洋。1580年,德雷克回到英国普利茅斯,成为第一个完成环球航行的英国人。他获得了是远航投入价值数百倍的战利品,伊丽莎白授予他爵位,分得了其中的一半利润。

宗教

宗教改革

伊丽莎白一世统治时期,采取了对天主教和新教兼容的政策。

伊丽莎白的宗教改革,可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伊丽莎白女王为自己塑造了一个中立的形象:既不是一个新教者,也不是一个天主教徒,运用政府的力量来处理国家事务。

第二阶段:恢复以前玛丽一世曾提出所有宗教政策。

第三阶段:伊丽莎白女王力求使英国国教的信仰纲要符合当时国内国际的客观情况,将爱德华六世1552年所修订的《祈祷书》加以修改,命令在全国各教会的神职人员中强制实行,任何人不得违犯。

然而,她所采取的宗教兼容政策并没有彻底解决宗教冲突问题,导致女王统治后期清教运动不断,社会动荡。

清教运动

虽然伊丽莎白一世在法律上使国教完全复兴,重新确立了亨利八世和爱德华六世的改革成果,但这种温和宽松的气氛并不能够真正消解各种宗教主张和派别之间的潜在抵触。伊丽莎白一世的宗教改革极其不彻底,这在伊丽莎白执政晚期更能体现出来。天主教的复辟势力在英国遭到了沉重的打击,而新教的激进派——代表资产阶级利益的清教徒也同样处于受压抑的状态。资产阶级要求继续深入宗教改革,掀起清教运动。清教徒与国教会之间激烈的争论和冲突,从伊丽莎白一世时一直持续至詹姆士一世时期。

文化

伊丽莎白一世在位期间,正值英国文艺复兴的鼎盛时期,英国诗歌、散文、戏剧空前繁荣。而她实行开明宽容的政策,也使文学、艺术得到大力发展,人文主义得到广泛传播。因此在文学史上,这个时期被称为“伊丽莎白时代”。威廉·莎士比亚、弗朗西斯·培根、克里斯托弗·马洛等人是这一时期艺术舞台的主宰,还诞生了诸多优秀的诗人,如如菲利普·锡德尼、埃德蒙·斯宾塞、约翰·多恩等。

伊丽莎白和她的父亲亨利八世一样,也自己从事写作和翻译,她亲自翻译了霍勒斯的《诗歌艺术》。一些伊丽莎白生前的演说和翻译作品一直流传至今。

军事

海军建设

都铎王朝建立后,英国海军日渐完备。但到爱德华一世、玛丽一世在位时期,英国海军建设出现短时期停滞以至衰落。伊丽莎白一世即位后展开了英国海军建设,组成了由皇家海军、私掠船和武装商船等构成的英国海军。平日里,皇家海军的威慑力量、私掠船的掠夺行动和武装商船的商业行为三者紧密联系又互相转化;海战时,三者互相协作,实现了英国海军规模化,加强了英国的海上力量。

其中,任用海盗进行私掠尤其具有特点。随着西班牙日益成为英国海外扩张的主要敌人,不愿与其产生正面冲突的伊丽莎白一世默许甚至支持大量被她称为“我的海狗”的英国海盗抢劫西班牙船只和殖民地[26] ,如著名的弗朗西斯·德雷克。这些受到英国政府支持的海盗使西班牙遭受重大损失,故而被称为“皇家海盗”或“女王的绅士和商业探险家”。

此外,通过新型战舰研发、海战战术革新、完善海军管理制度、发展海军基地、武装商船、选用航海经验丰富的船长补充海军将领等重大改革措施,使英国海军在短短十年左右时间迅速崛起,成为制衡西班牙、法国等传统海洋强国的重要力量。

军事活动

1585年,伊丽莎白一世直接派兵援助尼德兰反抗西班牙的统治。1588年英国在英吉利海峡击败西班牙无敌舰队。但在科伦纳·里斯本远征后英国失利连连。与西班牙人媾和成为伊丽莎白一世迫不及待的愿望。伊丽莎白一世的财政日益入不敷出,海上的战争不得不采取股份制形式,旨在调动私人的积极性,但是,利润对他们的吸引力远大于伊丽莎白一世的海洋战略,导致制胜良机一次次丧失。这场战争一直延续到1604年,双方打成平手,不论在海上还是在陆上英国并未能占上风。

从1594年起,在爱尔兰还爆发了一场九年战争。但伊丽莎白政府的政策保证了英国的安全,最大限度地节省了国家财力,减轻了人民负担,从而维护了社会稳定。

外交

在对外关系上,伊丽莎白一世初期采取使法国和西班牙两大强国互相牵制的政策,使英国一度较少卷入欧洲大陆纠纷,有利于增强国力。

尽管选择对法国和解,但英国与西班牙的冲突却日益激烈,特别在伊丽莎白统治晚期表现得最明显。[

上一章 英国通史·本纪实录·英国正统女王·玛丽一世 各国通史最新章节 下一章 英国通史·列传实录·斯图亚特王朝太祖实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