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本小说网 > 古代小说 > 古诗文理解
本书标签: 古代 

1

古诗文理解

望秋云,神飞扬;临春风,思浩荡。

自然景物可以触发人的画意。

宋代《叙画》

2.

云掠石崖啼鸟树,雨添山涧落花泉。

云掠过石崖边上的树梢,树上啼鸟声声。雨滴在山涧里的泉水中,泉水落花片片。诗句写山中云雨的迷人景观。作者善于描写动景,即使静景,在作者笔下也富有生气。“石崖”、“树”虽是静景,但有白云掠过,兼之以啼鸟声声,画面顿然生色。“山涧”虽是静景,但有了清泉叮咚作响,小雨点点滴滴,落花翩翩跹跹,也使画面百姿千态。两句诗中,云之白,树之绿,花之红,相互映衬,色彩鲜艳。总之,作者浓墨重涂,整个画面有声有色,笔意十分活泼。

杨万里《晨炊白升山》

3.

临流自多美,况此还故乡。

落照中山水已多奇幻,人还故乡,更觉美不胜收。

刘孝绰《太子濮落日望水诗》

4.

白鸥飞处极浦,黄犊归时夕阳。

白色的鸥鸟在远远的水边盘旋,黄色的牛犊在夕阳的映照中归来。的是一幅水滨黄昏图。诗人选取了两个典型的景物加以描写,并将上一句的白淼与下一句的昏黄进行对比,造成了两种格调的相互映衬,如同电影的特写镜头,留给人印象极深。句式也很奇特,先点出“白鸥”、“黄犊”的形象,再点出“极浦”、“夕阳”的背景,起到了突出强调的作用。

杨万里《农家六言》

5.

残红被径隧,初绿杂浅深。

池塘边的小路上洒满了片片落花,从前的满树绿荫变得深深浅浅驳杂相间。诗句描写春尽夏初时节的景象。小径上残花点点,枝头上绿叶片片,那绿意仿佛被时间的潮水滋润得由淡渐浓,由黄绿转为深碧。诗人用笔细腻,画面犹如一帧特写,色彩、形象都是那么真切,而景中之情,境中之意,却是无痕可寻的,只留下余韵袅袅,任人回味。

谢灵运《读书斋诗》

6.

湖上春来似画图,乱峰围绕水平铺

春天来了,湖上的景象如图画一样美丽。周围群峰围绕,湖水平展如镜。前句概括地写湖景“似画图”,让你展开想象的翅膀去描绘它的色彩斑斓或素淡恬静,要多美有多美。后一句则写出山水相映的实景,重在一个“乱”字,点出湖的周围,山峦林立,大小、远近、高低各具情态,曲尽其妙。诗句随手拈来,自然贴切,把西湖的美景描绘得美丽迷人,动人心魄,让人流连忘返。

白居易《春题湖上》

7.

远山如画月将上,野店初灯人欲稀。

黄昏时分,远处的群山浸没在暮霭中,美丽如画。一轮明月慢慢升起。僻静的客店刚刚掌灯,路上行人逐渐稀少了。诗句描写黄昏时站在大观寺远望所见到景色。诗中画面的布局很别致,前一句写远景,象一幅美丽的山水图画,有一种悠远、空灵之气。后一句写近景,充满了浓郁的生活气息。

谭嗣同《安庆大观寺》

8.

苔轻变水色,霞浓掩日轮。

成片生长的浅淡的绿苔改变了池水原先深碧的颜色,浓重的晚霞遮掩了夕阳炫目的光轮。诗句写的是诗人在日落时刻近视远望所见的情景。虽然两句均为因果句,却一淡一浓,各有情趣。近处浅苔白水,远处浓霞彩晖,色泽艳丽,两相映衬,使画面更具有纵深感和层次感。

鲍泉《落日看还诗》

9.

认得醉翁语,山色有无中。

今天看到眼前的景象,我方体会到欧阳醉翁词句中所描绘的,山色若隐若现的景致。

苏轼《水调歌头·黄州快哉亭赠张偓佺》

10.

春叫风景驻仙霞,水面鱼身总带花。

春天叫仙霞一般的美景留驻下来切勿匆匆而去,鱼儿身上总带着水中海棠花的倒影。诗句描绘了海棠溪的美妙景色。诗句状景鲜明闪烁,妍艳秀丽,并透露出一片活泼惬意的情绪。前句“风景”两字为概而言之,任人以想象填补霞光闪烁中的景物。“叫”字用得极佳,仿佛真的是风景迎合春的安排,留驻人间。后句浅笔轻描,亲切可爱,是首句“驻仙霞”的具体表现。鱼身带花的描写是极细腻精致的,令人再三赞叹不已。

薛涛《海棠溪》

11.

古诗文理解最新章节 下一章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