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本小说网 > 历史军事小说 > 穿越大唐我不想当太子
本书标签: 历史军事  实力护短  爽文   

第323章:蝶变革新

穿越大唐我不想当太子

哈哈……

消息很快随着李恪的折子由中书省呈交太极宫而传到李世民夫妻二人的耳中。

李世民拿着李恪的折子,开怀大笑道:“智者千虑必有一失啊!观音婢,你信不信,那个混球其实早想到陇右这颗棋子了,就算是如晦不说,他也一定会不动声色的让辅机他们意识到,现在他的重要性,哈哈……”

“太精彩了,戴胄自打耳光,刘洎迫不及待跳出来,跳入坑中,二桃杀三士,并州系死道友不死贫道!”

“今天发生在中书省官房的这一幕,实在是太精彩了!”

长孙无垢也跟着莞尔笑着说道:“十分的恪儿做事风格,一如当初他监国期间一样,总是善于巧妙地抓住机会,同时手段柔中带刺,达成他的目的。”

高兴过后,李世民激动言道:“时候开始了,服务型官府这个理念,从提出来到现在,已经过去四年了!”

“虽然与陇右那种剧烈变革相比,只是一小步,可这一小步,对我们大唐江山而言,却是一大步!”

“与此前的千百年过往而言,更是一大步的前进!”

“历朝历代没有做到,我们培养的继承人正在践行,我们大唐江山正在践行!独此一事,大唐足可以在史书上留下一笔重重的笔墨了!”

……

唐史载:贞观十五年秋,吴王恪借考核之名,开启了大唐变革,开启千百年僵固阶层的变革。

后世将贞观十五年的变革,称之为蝶变革新。

蛹变碟,会温柔的撕破包裹在外面的茧,将蜕变过程的痛苦减到最弱。

吴王恪,以更容易让人接受的服务型官府,在镇痛较轻的情况下,温和的开启了这场由他主导的蝶变革新!

蝶变也同时寓意着,革新之后的新世界,如同蜕变成功的蝴蝶一样,色彩缤纷绚烂。

……

“恪报,恪报,最新一期恪报,吴王亲自撰文,清查天下吏治。”

“肯干实干早晚完蛋,东混西混一帆风顺。”

“踏踏实实是傻子,阿谀奉承是进步,溜须拍马是升迁,站队跟随是选择。”

“吴王直言不讳点,一针见血明庙堂陈腐弊病,誓要正本清源,真正实现庸者下能者上的良好风气……”

……

当李恪带领着吏部几名首先率先进入益州准备之际,最新一期的恪报刊发。

由他撰写的文章,在长安引起了广泛的议论和讨论。

“肯干实干早晚完蛋,东混西混一帆风顺,吴王说得实在是太好了,某些官老爷可不就是这样吗!”

“朝廷敢让吴王说出来,这表明朝廷是下了大决心正本清源了。”

“会不会是喊口号?”

“瞎说,吴王做事,什么时候半途而废了,看看现在的陇右,陇右不说了,就说说益州、岭南!”

“是啊,我们关中再不改变,关中爷们儿走出去,腰杆子都挺不直了,能说出口的,也一句生在皇城根儿下了。”

“之前的长安令王崇基王大人还是不错的,推行服务型官府,长安的风气好转了不少,现在这个李义府上任后,明显不如从前了,那些权贵子弟们,又开始在长安为非作歹了。”

……

醉仙楼包间中。

李泰听着从外面传来的议论声,将手中的恪报放下。

李义府坐在对面战战兢兢,十分拘谨。

“义府外面百姓怎么议论你,你听到了吧,王崇基因为推进落实服务型官府,从长安令升迁到了益州刺史,封疆大吏的位置上。”

“不要真以为王崇基能够迈过升迁这个坎,是靠他太原王氏的背景。”

“如果没有他推行服务型官府的成绩和表现,他是不可能去益州任刺史的,这就是未来天下的大趋势,你如果对皇兄的那套理念还抱有排斥,就算我帮扶你,你也不可能走得更远。”

“更别说益州结束后,关中也要开始考核,你这个长安令在皇帝眼皮底下,太差了,本王想帮你都帮不了。”

李义府神色不由凛然,他知道李泰是借机敲打他。

“殿下放心,我马上抓紧整顿,一定不给殿下你丢脸。”

李泰灿烂地笑了,点了点头,不再说话。

……

“诸位,你们看看,看看,他吴王可真敢说,肯干实干早晚完蛋,东混西混一帆风顺,在他眼中,朝廷的官员都是碌碌无为的了。”

中书省官房,戴胄激动得口水四溅,抖着手中恪报大声说道:“他这是抹黑朝廷,是会让百官心寒的!”

长孙无忌没有抬头,仔细看着手中的恪报。

房玄龄抬眼皮瞥了眼戴胄,戴胄这么激动,恐怕是被这句话戳中痛处了。

他戴胄这个老糊涂蛋可不就是这样吗?

作吏部尚书的时候,早朝之后品茶、看报、小憩,大半天的时间就过去了,现在还成了中书省的宰辅。

在座的所有人都暗暗瞥了眼激动的戴胄。

大家都明白戴胄为什么这么激动。

心虚!

房玄龄翻动恪报,翻到另一个版面,同时笑着说道:“戴老误会吴王了,吴王在文中点明了,并非所有的官员都是如此,考核的目的,就是要剔除这些东混西混,阿谀奉承、溜须拍马之辈。”

“溯本清源,让踏踏实实,肯干实干的官员走到更重要的位置,发挥更重要的作用。”

“嗯,这篇文章写得好。”杜如晦也恰如其分地点头说道:“我提议,是不是可以将这篇文章摘录,由朝廷的邸报发给天下各州府衙门呢?”

“恪报的影响力虽然已经遍及天下了,可朝廷不能没有表示吧?”

“我们这也是挽救更多的人,给他们敲一敲警钟,免得明年过潼关,崤山以东进行考核,出现大范围的不合格,那可就丢人丢大喽!”

长孙无忌和王珪这才相继抬头。

二人都明白,杜如晦这是要以邸报朝廷的口径,来逼着其他各州府动起来,主动地去做服务型官府做的事情。

促进服务型官府以更快速度落地。

反对?

倒是恐怕就要真的面临大范围的罢黜了,对士族而言损失太大。

不反对,又让人十分难受。

“我赞同。”长孙无忌无奈点头,大势所趋,纵使难受也只能跟着大势。

逆势而行,损失更大。

“我也赞同。”

随着长孙王二人相继表态,这个事情在中书省形成了一致的决议。

长孙无忌借口活动身子,从官房走出。

戴胄和杨宏礼也跟着出来。

“辅机,难道真的就这么算了?”戴胄不甘心道。

长孙无忌瞥了眼戴胄,戴胄如此激动,无非就是觉得李恪文章中那句‘东混西混一帆风顺’在暗指他。

“两位大势所趋,不要逆势而行,吴王已经先行离开去益州布置了,这一次是你们去的,你们也抓紧时间动身吧。”长孙无忌叮嘱道:“到了益州,做好监督就好,不要过多插手,让益州和吏部去折腾就行了。”

杨宏礼点了点头:“不错,我们做好监督,益州也算是李恪的半个支持者,益州可不像陇右,到时候如果李恪维护益州,我们就可以以此弹劾李恪了。”

……

太极宫暖阁。

哈哈……

李世民爽朗笑着骂道:“混球,这个混球,肯干实干早晚完蛋,东混西混一帆风顺,他倒是会总结,朗朗上口,还押韵!”

长孙无垢也笑着放下恪报,说道:“这就可以证明,恪儿是真的用心去观察去了解,所以才能够总结得这么深刻。”

“庙堂百态、踏踏实实、阿谀奉承、逢迎拍马,站队,说穿了,也就这些。”

“他能认识得这么深刻,这次清查吏治,也一定能够让下面的风气焕然一新的。”

李世民看着窗外点了点头,说道:“可惜了,朝堂中枢暂时动不了,这东混西混一帆风顺,说的不就是戴胄这个老糊涂蛋嘛。”

“你当初把他放入中书省,也不是看中他这个老糊涂蛋好揉捏嘛?”长孙无垢莞尔一笑,打趣道。

李世民也不由得笑了。

笑过之后,感慨道:“都说上位者要奸佞忠臣都要用,可用奸佞,用戴胄一般的老糊涂蛋,本身就是一种大环境下的无奈之举。”

“如果一个政权朝廷长期需要用奸佞来达到治国理天下的目的,即便眼前的是花团锦簇,也已经预示着,这个政权内部已经出现了很大的问题,索性我们现在不严重,那混球已经看到了,开始着手改变了。”

长孙无垢听闻后,面色不在郑重。

……

益州。

“大哥!”城门外,长孙冲等一干在益州的兄弟在李恪的队伍抵达后,冲上来高兴地拥抱。

裴炎和窦德元看到这一幕,心中各有不同的感受。

裴炎感慨,昔日轰动长安,醉仙楼的结义,如今这群新勋贵子弟,都跟着李恪走上了这样一条有别于父辈的道路。

父辈打下了大唐江山。

而他们现在做的这些事情,丝毫不比打江山差,是在奠定大唐的百年、数百年盛世。

如果将来有一天成功,这段佳话注定要彪炳青史,成为后世一段美谈。

而窦德元则对长孙冲这些人充满了反感和厌恶。

如果不是这群叛徒最早帮衬李恪,李恪就不可能像滚雪球一样,越滚越大。

王崇基一直等李恪兄弟们叙旧结束后,才笑着走过来:“益州刺史拜见吴王,吏部尚书!”

李恪瞧着王崇基。

王崇基这个人怎么说呢,是一个介于保守和开明之间的一个复杂的人。

他对此人不反感,如果天下士族都能像王崇基一样,改变的阻力就会小很多。

“王刺史,这次本王带着吏部是来给你们益州找麻烦的,你确定欢迎我?”李恪笑着风趣的说道。

王崇基飒然一笑,摊手道:“殿下能有魄力先从陇右开始,我们益州虽说比不上陇右,但附翼的勇气还是有的。”

哈哈……

“那我可不客气了。”

“殿下请!”

一群人回到府衙后,李恪做到了府衙大堂主位。

气氛也较之之前的轻松变得严肃。

“我们吏部这一次来的目的,你们也清楚了,我就不多说了。”李恪扫视众人之后,开口说道:“我们是来做前期考核的准备的。”

“地方各级衙门要尽快将手头上的事情处理完,抓紧时间到成都府衙。”

“中书省的宰辅很快就会到了。”

“等宰辅们到了之后,我们就立刻开始,时间有些紧,大家做事尽可能不要拖拖拉拉,要是让两位宰辅不满意你们的办事效率,板子打下来,我可不会帮你们扛着。”

大家不由会心一笑。

上一章 第322章:奖赏制度 穿越大唐我不想当太子最新章节 下一章 第324章:医学学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