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本小说网 > 穿越小说 > 知否:女帝之路
本书标签: 穿越  电视剧知否 

设局开始

知否:女帝之路

避开七月最热的时候,赵怀璟准备妥当,带着邕王出京巡回去了,这次不到兖王造反他是不会回来的。

明面上一路上的行程都是定好,暗地里暗卫早在科举前就各自安插进要巡视的各个州府,想看的不想看的都知道的清清楚楚。

他的麾下容不得贪官污吏,糟践人命之辈,刀锋所到之处,连跟带泥,污秽照旧清了个干干净净。

当然他自然也懂得水至清则无鱼,手段并没有像前两年那般狠辣,或多或少的给了一些缓冲的余地。

所犯罪责不是太大的,只要安安生生交了罚银,官职或撸或降,总之不会伤人性命,绝了人家。

等一箱箱银子送回汴京,破天荒的在文人墨客口中,赵怀璟也有了贤德的名头。

***

冬日寒风瑟瑟,一队都是妇孺女眷的车队停下来休息,盛老太太坐在大石头上笑意吟吟的看着孙女明兰忙前忙后的招呼。

“知道你手艺好,但不及这一时,有口热汤就罢了,还是得快些赶路,尽早到京畿地区也安生些。”

“祖母怕什么,您可别忘了,这个地界可是太子已经巡幸过的,安全的紧。”明兰没有半分着急,哪怕在荒郊野外,也一派悠然自得。

宥阳老家偏僻,太子还未巡逻到,贼匪自然猖獗,可是回程后的路那都是被人调教过的,夜间赶路都不怕。

君不见,这一路走来她们都一点事都没有吗?

“你这丫头,真是个傻大胆。”盛老太太无可奈何,但不可否认,这回来的路上确实安全。

不过一刻钟,胡辣汤熬好,一碗热腾腾下肚,整个人都从里到外的热透了。

上首不远处的山坡上,蓉姐儿啃着烫手的饼子,只觉得干巴,可怜兮兮的看着自家爹爹:“为什么咱们不能和姑姑一起喝汤,蓉儿不想吃饼子了,太硬了。”

“……”顾廷烨尴尬一笑,“好闺女,咱们不同路,一起吃东西不好,要不爹爹把饼子用热水给蓉儿泡泡再?”

那胡辣汤是汴京冬日必备的美食,用上好的辣子胡椒配上各色杆菌熬制成的,又鲜又麻又辣,一碗下肚那叫一个赛神仙。

顾廷烨不由得深深吸了两口香气,嗓子咽了咽口水,他也想喝了…

玉清观外,盛竑带着一家子人早早的等着母亲的车马,等接到人又赶巧遇见吴老太君,两家人说说笑笑。

过后隔三差五的总能遇见,次数多了,连王大娘子都看出门道来,吴老太君这是看上她们六丫头了。

不由得咂舌,“这六丫头就是命好,虽说是庶女,可耐不住老太太疼爱,看的跟眼珠子似的,到了婚嫁这头,居然还能被勋贵看上,真是便宜她了。”

对于这件事,王大娘子倒是无所谓,反正她的意思是不重要的总归是要老太太点头才行,但她就是享受着被人捧的感觉。

借着吴老太君的名头,王大娘子也去了好几场以前没去过的茶会,听了一耳朵官司,自己又是个憋不住的,回来就全秃噜了。

这天说余家大姑娘余嫣红痴恋太子,但凡看到一个与她年纪相仿的姑娘就当作对手,横眉冷对的,偏偏前段时间踢到铁板了,惹你上久不出来的郑家姑娘。

郑家姑娘家世出众正是二八年华,这次是陪着自己未来嫂子英国公府张家姑娘出来买头饰的,无缘无故被人使了脸色,心里不高兴,面上就带了几分出来。

那余姚红见此也不甘示弱,口上凌厉,想压人家一头,却不想是个不中用的,被这对未来的姑嫂二人联手给说了个好大没脸,至今都不敢出来赴宴,就怕被人笑话。

那天又说荣家二姑娘从玉清观祈福回来马车坏了,正巧遇到兖王世子打猎回来,二人竟然一见钟情,死活非要在一起。

但兖王世子早就有妻室不说,连最大的儿子都十岁了,荣飞燕要是嫁过去就只能做妾。

听说荣妃拦都没拦的住,硬是让这事成了,不出意外,翻了年开春,荣飞燕就要入兖王世子的后院做贵妾了。

一来二去的,搞得盛家里头八卦盛行,连林噙霜都不由得低头跑来听一听,实在是她出不去,想为自己闺女盘算未来,也只有这个机会了。

“你们怕是不知道齐小公爷的事吧?”王大娘子说着,眼睛都快直了:“齐小公爷和嘉成县主要定亲了!”

“嗯?”

盛老太太盘珠的手一顿,下意识的看了眼明兰,“这倒是没听说过。”

盛竑也是吃惊,“不会吧,邕王殿下如今还在外头没回来,怎么可能越过他就下定,如此不知礼数,不像是皇家所为。”

“这可是邕王妃亲口说的,还能有假。”王大娘子一脸高深莫测,就知道他们不会信,还好她这次是打听清楚的。

“听说这件事是太子写信回来保的媒,平宁郡主可愿意了,连自己压箱底的嫁妆都送给嘉成县主了,说如今巡幸未完,家里父亲在外头拼搏,咱们女眷不好在家张扬,所以便关起门来自己清楚就行,等成亲时,再好好热闹,必定不会委屈了县主。”

听到有太子插手,盛竑才是信了,“呵呵,看不出来齐衡还有这等好姻缘。”

现下谁不知道邕王得太子看中,以后定然前程似锦,娶了他的女儿,以后想败落都难。

关于女儿家婚事,谈论起来的总是大人,下首的三个兰都一言不发,如兰是无所谓不在乎,墨兰眼角都红了,死死攥着手帕和自己小娘对视恨恨。

而明兰…

明兰也只是浅浅勾唇一笑,似乎是放下了…

上一章 许诺 知否:女帝之路最新章节 下一章 梁六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