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本小说网 > 影视同人小说 > 还珠格格之雁声晚
本书标签: 影视同人  永燕文  还珠格格     

雁声呜鸣,晓日已晚

还珠格格之雁声晚

01

前不久“苏有朋胖了”上了热搜,尽管我迅速的切换微博小号疯狂评论有朋哥才没有呢,却也不得不承认,岁月到底还是在他身上留下了些许痕迹,距离还珠开播已经过去了25年。

而我,也从小时候趴在茶几下和小姐妹一边啃着西瓜看还珠到现在独自写文,从一开始的看到吻戏就换台慢慢到我闭着眼再到眯着眼,如今我已经可以脸不红心不跳的看完。

有时候想一想,还是必须要承认,还珠于我意义非凡。

我喜欢上文学,是因为还珠。

小时候看着紫薇晴儿说话,也会发出和小燕子一样的疑问“你们说话都是四个字四个字的还要背诗吗?”,于是在湖南台一遍又一遍的重播下我也学会了很多的成语,学会了不少的诗词,比如《古从军行》的那句“行人刁斗风沙暗,公主琵琶幽怨多”,比如《上耶》“山无棱,天地合,乃敢与君绝。”,比如晴儿一连串的许许多多关于情的诗句,我都摘抄下来一遍遍的背过。

我喜欢上历史,也是因为还珠。

那时候觉得格格这两个字简直是天底下最好听的,兴冲冲的去搜格格的意思,却突然发现清朝的有意思之处,于是我从格格搜到乾隆,从乾隆看到清十二帝,从清十二帝开始看了明朝、唐朝和汉朝,我疯狂的去寻找那时的史料,不管是正史还是野史……大抵我后来之所以世界历史不如中国历史那么好,也是因为这个原因吧。

我努力学习,更是因为还珠。

因为还珠年年重播都是在寒暑假,而对于小孩子来说,一个看得过去的期末成绩,就是寒暑假快乐的根本保证。所以为了能够顺利的看还珠,我不得不在期末考试前努力复习,以好到时候有底气从妈妈手里抢过电视机遥控,找到我最爱的45“湖南卫视”,在香飘飘奶茶一年卖出三亿杯能绕地球一圈和京润珍珠的广告词中期待着“让我们手牵着手牵着手”的音乐响起……当然,以此作为代价的便是,我看还珠基本上都是从还一的凉亭告白开始再到还三夏盈盈那里结束。以及我的寒暑假作业从来都是下午写,因为上午起床要一边吃早饭一边看小燕子。

甚至因为还珠我还干过许多啼笑皆非的事。

比如我们把“杏花村”酒外边的包装牌子当作金牌令箭(挺像的真的),比如我把头饰包在发卡上再垂下来两个穗子当旗头(真的很丑),比如我把家里的毛巾被戳出一个又一个的洞当衣服(妈见打系列,现在我们家所有的毛巾被都被我霍霍过),比如我和小姐妹们玩角色扮演,杜姑娘因为眼睛大当之无愧的成为了小燕子,李姑娘因为长得好看成了紫薇,而我在挑挑拣拣后选择了晴儿,每天的台词就是“我要回慈宁宫了,老佛爷要找我”……

这些文字我自己打下来都觉得有趣甚至有些好笑,但回忆起来,也只会感叹一句,那时候到底还是年少无知,却又傻得可爱。

如今还珠不再重播,当年一起玩的小伙伴也只是偶尔朋友圈点赞,她们提起还珠就会叹一句那是童年,可好像只有我,站在原地一动不动,依旧发疯的爱着永燕。

爱到小学毕业在所有的同学录上都写下我最爱的剧是《还珠格格》;爱到初中的时候没日没夜的刷着帖子看虐文经常哭得眼肿的第二天睁不开;爱到高中的时候趁上理科课写小说,专写那些虐不死人的生离死别;爱到我高考结束第一件事就是打开贴吧,然后怅然若失;爱到哪怕上了大学,我还是会在故宫里转着一圈又一圈,从窄窄的门缝里去看孤独的立在角落的景阳宫,在御花园拉着工作人员问“漱芳斋真的不在这里吗?”;爱到我在团中央实习的时候常常从那座大楼向下望,左边是前门右边是王府井,然后默默的感慨,我脚下的这方土地,他,他们是不是也走过?

爱到我在每一次落笔写还珠的时候,都仿佛真的沉浸在他们的世界里,写《梁上燕》时韵果儿出嫁我真的不舍,写《雁声晚》时永燕的甜蜜我会露出姨母笑,写《与妻书》时我一边听着寻常歌一边潸然泪下……

02

与很多人不同的是,我爱的不只是还珠里的永琪,也爱历史上的五阿哥。

因为他太优秀。

哪怕史书仅仅用了寥寥数语来描述他短暂的人生,可我能从只言片语中看了出来,他精于骑射,他曾经真的步步生风,弯弓射箭少年风流;我能从流传不多的书法作品中看出来,他工于书法,挥毫泼墨间自是大家风范,哪怕是历史评价,其书法作品也是与久负盛名的十一阿哥永瑆齐名;我能从他留下的手稿中看出来,他竟然还是一个喜欢天文历法与算数的理科人才;我能从乾隆给他的“荣”字封号,“纯”字谥号,对他的怀念中看出来,他真的是一位文韬武略的有君王才能的好的接班人。

因为他太可爱。

一个连吃一顿火锅都要写一首诗,还一本正经的描述了铜锅的形状、肉菜的味道如何的人,不是和我们今天干了点什么事就要发朋友圈一样的可爱吗?一个喜欢一个人真的毫不掩饰就是只要与她生孩子养孩子的人,不是和剧里的痴情人设一样可爱吗?一个给自己的屋子叫做‘藤琴书屋’的人不就和那些爱起雅号的文人墨客一样可爱吗?

因为他太可怜。

一个曾经在马上可以肆意奔腾的人突然坏了腿,25岁那般好的年华就撒手而去的人;一个几年内屡次经历丧子之痛,到最后只有一儿一女成活,女儿在嫁往蒙古后也没活多久的人;一个明明这辈子最爱她,却偏偏连个侧福晋的名分都给不了他的人。

他离开这个世界的时候,其实不过是我们才研究生毕业刚刚步入社会开始享受人生美好的年龄罢了。

他是一个活生生的人,是一个有曾经肆意的过往,知心的爱人,有趣的故事的人,却也是一个让人唏嘘不已,感慨英雄早亡的悲剧的一生。

从这个意义上来说,从琼瑶阿姨选择了永琪作为男主角的那一刻起,永燕就注定是悲剧;可也是要感谢琼瑶阿姨选择了他,也正因为此,这么一个没多少存在感的才活了25岁的清朝皇子,才能被这么多现代人念着记着。

也让我愿意相信,历史上的永琪说不定真的隐居去了呢,他一定不会在那么年轻的模样那般好的年华就永远的离开了这个世界。

03

也正是因为这些还珠情节,才有了《梁上燕》。

如果说《梁上燕》是“蓄谋已久”,《雁声晚》则更像是一个意外。一个我用来打发无聊的漫长冬奥隔离时间,一个我在小姐妹的建议下突发奇想要尝试的“沙雕”风格,一个我写写停停没有大纲随处落笔的轻松故事。

故事的开始,我只是想让两个人肆意的爱一场,融合一些“逃婚”“失忆”“和亲”“伪骨科”“伪同居”的古早狗血梗,然而写着写着,从一见钟情到围场同居再到宫内的“瞒天过海”,面对和亲时的干柴烈火,最后到长安故里的汉唐婚礼,我发现一次又一次的偏离了航线。我曾无数次的想停下笔,却又不知不觉的写了一万又一万字,我曾想让“雁歌”的身份一早就被发现,也曾真的想过小燕子被嫁到西藏去永琪直接抢婚,更想过其他数不清的有些可笑的结局。可后来删删减减却发现,我也不知道该给它一个什么样的结局。

一个什么样的既饱含美好,又让人忍不住遐想的结局?

或许没有吧,正如还珠到现在也没有结局。

闲来无事逛了还珠吧和永燕吧,那些我熟悉的ID和帖子已经很久很久没有评论了,发歌曲的链接打不开,发图片的照片被挂了,同人文也断断续续看不完整,一时间太多的惆怅涌入心头,不是因为我再也看不到,而是因为我曾经可以看到。可以看到这些层出不穷的文章与歌曲,视频与诗词;可以看到这些和我一样热爱着永燕的小伙伴们;可以看到原来永燕曾经这样鲜活的存在于我的生命里,存在于太多人的青春中。

我们熬夜追更,盖起万丈高楼讨论着剧情;我们写歌作词,用一切能想得到的方式给永燕以圆满;我们曾毫不害羞的在大街上放声歌唱“让我们红尘做伴,活得潇潇洒洒”,到如今却多少有点难以启齿,我最爱的那部剧,是1997年最火爆的还珠。我看着一个又一个的人离开,又一个接一个的到来,感动与无奈交织,释然与怀念混杂,有时候突然在想,当还把还珠当作童年与青春的00后这一代老去,妹妹们与孩子们,是不是印象里的还珠只剩下那个不堪入目的“天上人间”里怨妇般的小燕子与三心二意优柔寡断的爱新觉罗·书桓,或者是虐恋情深,娶正妻生嫡子的永琪和有些吵闹的小燕子,而再也不是那个灵动活泼的小燕子和温和而又不失贵气的永琪……

当然在此我也要声明,虽然我一点都不愿意承认“天上人间”的存在,有时候静下心来想一想,爱新觉罗·书桓也有点委屈,毕竟还一还二里的小燕子更多的感情都给了友情和亲情,永远在追逐没有安全感的是永琪,牺牲更大的也是永琪。在这样一种情况下,小燕子甚至做出了为了哥哥愿意把丈夫割舍一半的行为,甚至在紫薇和尔康的劝说下答应让他们圆房,换位思考一下,对于五阿哥来说,他本就对小燕子对自己的爱不够自信,这个常常说着一生一世一双人不要负心汉的妻子突然有一天为了自己其实也没认识多久的哥哥要把他推给别的女人,甚至可以容忍圆房这一身体出轨的存在,难道心里不痛苦吗?他大概会觉得,原来在小燕子心里,亲情到底还是比爱情重要。不过说一千道一万,我还是对于第三部的小燕子和五阿哥有很大的怨念,依然愿意重金求一双没看过它的眼睛。

相比于“天上人间”我对于新还珠并没有那么大的不满。甚至于我也要承认,我曾经也满怀期待的看着它选角,在网上浏览它的拍摄消息,守着湖南卫视看首播,虽然过程断断续续,但基本的故事情节与部分金句我都记得,问过妈妈“圆房”是什么意思这个傻问题,吃面的时候念叨过“十月小阳春,要吃阳春面”,遗憾过“十全十美”最终分别的场景,最后的大结局两人花海的相拥亲吻,我也曾痛痛快快的在屏幕前哭过一场。

哭他们终于守得云开见月明,哭永琪到底已经不是原来的永琪,哭他们都已经放弃了太多太多,哭他们终究没能等到的那个婚礼。

可觉得失望也是真的。觉得永琪无论如何先娶了欣荣让小燕子成了事实小三恶心是真的,觉得小燕子在永琪和班杰明之间来回摇摆和两个人不清不楚绿茶是真的,觉得班杰明加了太多戏整日“一号三人组”烦人是真的,觉得永琪稀里糊涂就脑补出愉妃的意思非要回去生个孩子无语是真的,觉得我爱的还珠到最后竟然还不是圆满难过又失望更是真的。

我不针对于任何一部剧,我只是难过于琼瑶阿姨既然写了这么美好的永燕,那个1997年惊艳了几乎所有人时光的永燕,木兰围场那样霸气的永琪遇见那一只灵动的“小鹿”,“把草问”的祝酒那般的美好让人念念不忘,凉亭告白那焦急的话和呼之欲出的小心思,河边扔一个石头脱口而出的那些奇奇怪怪的气话,草原上纵马的表白与初吻,漱芳斋二楼扔下的那个刚好砸到永琪帽子的那一个药罐,以及最后在草原上纵情放歌的策马奔腾。甚至是后边不是很满意的第二部,也有太多让我念念不忘的过往。我爱永琪说出的那句“什么李白杜甫白居易,都比不上你的一点一滴”更爱小燕子的那句“为了你我都好久没有偷柿子了”,我爱两个人无时无刻的对视与笑容,我爱小燕子知道有了哥哥后兴冲冲的扑到永琪怀里,难得撒娇的软声道“永琪~”最爱结婚的那一刻,永琪笑着说出“我的脸才绿了”又对视着吻了下去……

如果还珠停留在这一刻,该有多好。这样我总会觉得,还珠将永远是未完待续。

可偏偏,她写了一版又一版,十年又十年,却都没给永燕一个圆满的结局,在许许多多不了解还珠的人眼里,永琪就是背叛了小燕子,娶知画也好,欣荣也罢,总归这一场轰轰烈烈的爱情里,永远存在着一个“第三人”和绵忆。

午夜梦回,年年岁岁,他扪心自问难道真的能说,自己心里不曾留下一丁点角落给京城的她和孩子吗?他对于那个即使一点感情都没有的自己的骨肉,难道没有一点愧疚吗?与小燕子吵架的时候难道不会想到另一个姑娘吗?看着他和小燕子的孩子慢慢长大的某一瞬间难道不会突然想起绵忆吗?

无论你我承认不承认,终究都是会的。

04

大概也因为此,我才独爱苏有朋版的蛙哥,因为只有他的心里是干干净净完完整整会留给小燕子的,会留给《梁上燕》里那个古灵精怪的韵果儿,会留给《雁声晚》里那个他盼了好久的锦书,会留给二十年来所有写了还珠同人文作者无数的想象空间。

那才是真正的未完待续,余韵留白。

正如《雁声晚》一样,也是未完待续。当永琪新婚之夜“如果当时我们没有拒绝,如果我们早一点成婚,如果我们顺理成章的相爱,那该是多么美好的一件事”的感慨成了真,先婚后爱的永燕又会有什么样的啼笑皆非又令人心动与感动的故事?当永琪一直心心念念的女儿“锦书”终于来到这个美满的小家庭,小字“满儿”的活泼的小丫头又会承载着父母的祝福与期盼怎样的成长?当大位之争已经打响,早怀着“狼子野心”的永琪,又该如何将已经显现出的腹黑属性展现出来,最后又会不会做皇帝?这些所有的所有,我想过却没能下笔,也许明天,也许很久以后,我会给这些一个结局。

但现在,《雁声晚》关于两个可爱的小孩子甜蜜恋爱的故事已经告一段落,感谢大家这一段时间的陪伴,感谢大家对永燕或长或短的喜爱与支持,更感谢你看到这里。关于五阿哥和雁歌格格往后的那些故事,关于永琪和小燕子无数的或喜或悲的结局,我们有缘再见。

上一章 第四十一章 年年岁岁春风至 还珠格格之雁声晚最新章节 下一章 番外·昵昵儿女语,灯火夜微明(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