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本小说网 > 短篇小说 > 经典加经历
本书标签: 短篇 

芥川龙之介:他用“罗生门”的超能力,冷峻地嗤笑这人间

经典加经历

在新闻里,我们有时能看到这样一个词汇:“罗生门”。

它常常用来指代一些双方各执一词、难以判断事件真相,扑朔迷离的情况。

至于这个词的起源,则要追溯到70年前黑泽明执导的电影《罗生门》,它讲述了一个勾心斗角、真假交织的乱局。

《罗生门》这篇短文的原作者,也是日本文学史上一个不容忽视的名字:芥川龙之介。他只活了35岁,但他留下的著作却值得后世的读者们一再深思和玩味。

窗外笼罩着蒙蒙细雨,芥川笔下那承载着日本民族性的沉重文字,就和窗外的冬雨一样寒冷潮湿。

-

谈到日本文学,我们想到的可能是村上春树、川端康成,甚至是以东野圭吾为代表的推理小说作家。

他们有的闲适高雅,有的思绪缜密,却很少有人能像芥川一样,在亦真亦假的历史演绎中参透人性的幽深之处。

广为人知的电影《罗生门》,其实改编自芥川的另一部作品《密林中》,而《罗生门》原著讲的是一个很简单的故事:

在乱世中,一个流浪的仆人饱受内心的善恶煎熬,最后下定决心抢劫了一个老妇人的衣服,然后夺路而逃。

剧情线非常简单,但芥川花费了诸多笔墨,展现人类在善恶困局中内心复杂的纠葛。

翻译者林少华说,《罗生门》“以风雨不透的布局将人推向生死抉择的极限”。

在芥川笔下,人性是复杂难言的,人类会挣扎、会欺骗、会失去理智、会良心发现,也会在外界的压力下做出令人难以置信的恶行。

至于电影《罗生门》参照的《密林中》,则更加奇诡和深刻。

全文围绕一桩命案展开,但这桩命案的参与者、被害者和目击者却都给出了不同的证词,真真假假,命案的真相只能埋藏在迷雾之中。

借用一句歌词来形容,就是:每个人都在为不同的理由戴着面具说谎。

每个人都说出了一部分真相,但又为自己的目的掺杂了谎言,甚至连被害者的证词也不能完全信任。

在人性的遮蔽下,真相是无法被勘破的。

这其中的无力感让人毛骨悚然,也让我联想到了最近风行的“规则类怪谈”,这类怪谈之所以让人恐惧,是因为代表着秩序的规则本身就存在着自相矛盾之处。

但要说到芥川龙之介在小说领域登峰造极的作品,我个人认为是《地狱变》,这部小说充斥着绝望、恐怖、悲哀和美。

它讲述了一个为画痴狂的天才画师,为了画出一幅完美的“地狱变”屏风,不惜在现实中用刀山、剑树、油锅等酷刑折磨活人,观察他们的惨状。

最后,他甚至要求领主焚烧一台昂贵的轿子,把轿子里的华服少女活活烧死。

可画师到最后才发现,被绑在轿子里烧死的,竟是他心爱的女儿。

在那一瞬间,画师的反应是愤怒的、悲痛的,却也是痴迷的、幸福的。

他对艺术的执念促使他认真欣赏着自己女儿的死状,道德上的惨痛和艺术上的灵感同时撕扯着他。

最后,地狱变屏风如期完成,确实是一幅精彩的杰作,但画师也没有活下去的理由了。

这是一出残酷的悲剧,却也能从中读出艺术家的殉道感。

我们可以看到,芥川对这个世界的洞察既是清醒的、深刻的,也是扭曲的、畸形的,甚至是残忍变态的。

某种程度上,这正与日本人的民族性相契合。

美国学者鲁思·本尼迪克特写了一整本《菊与刀》,她把日本人的性格比作柔软的花瓣和锐利的刀锋:一面是极致的礼貌和隐忍,一面是绝大的暴力与兽性。

读过芥川的书,很容易从中发现人物塑造的张力:他笔下的人既善良又邪恶,既软弱又坚强,某些时候光辉得带有神性,某些时候却又堪比恶魔。

和他同时代的鲁迅曾经这么评价他:“芥川的作品,取古代的事实,注进新的生命。”

我想,芥川对人性的复杂思考,是他在自己作品中注入的“新生命”,也是他年仅35岁就服毒自杀的诱因之一。

值得一提的是,鲁迅也写了一部《故事新编》,用女娲补天、大禹治水等中国古代神话故事演绎自己的思想,也算是一个有趣的巧合了。

芥川在年轻时就已声名鹊起,他在侵华战争爆发前数度游览中国,那个还未升起战火、却已动荡不安的时代也在他的作品中留下了烙印。

1927年,这名饱读诗书、贯通中日两国文化的作家病痛缠身、精神衰弱,在遗书中说自己“对未来有着恍惚的不安”,然后服药自尽。

他生平未曾留下堪称洪钟大吕的杰作,却在这人世的凄风苦雨中撕开一道口子。

他隐藏在雨幕中嗤笑着,笑声回荡在二十世纪的日本文学史上,像一个冷峻又年轻的幽灵。

在我的印象中,芥川龙之介的形象总和另一个中国诗人重合:那就是唐朝以鬼才著称的短命诗人李贺,号称“诗鬼”。

他们的文风都带着幽幽鬼气,以及耀眼得无可置疑的才华;他们的生命都像流星一样划过天际,在短暂的辉煌之后迅即谢幕。

芥川的形象也被化用到了各类衍生作品中,最知名的可能是动漫《文豪野犬》。

在这部汇集了大量日本近现代著名文人的作品里,芥川龙之介身穿黑色风衣,使用的超能力名叫“罗生门”,他体弱多病,在设定中也和现实一样身患绝症。

他的角色曲叫做《来自飘摇昏暗的世界》,我想,那大概是一个像《地狱变》一样的世界,愁云惨淡,荒原万里,刀山剑树早已朽枯,只剩下空气中燃烧的点点灰烬,像飘摇的金屑一样旋转升腾。

在黯淡绝望中,包含着难以言说的灿烂和壮美,这就是日本人信奉的“物哀”之美,像樱花一样,在绽放之际迅速枯萎,到达巅峰的那一刻就已经死去。

芥川龙之介,这个忧郁的、早逝的文人,或许称不上文豪或大师,却至少能作为一个切面,让我们了解世界文学的一隅。

上一章 “悲情英雄”孙悟空 经典加经历最新章节 下一章 谷爱凌:成为“天选之女”需要哪些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