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本小说网 > 短篇小说 > 经典加经历
本书标签: 短篇 

关于流浪地球

经典加经历

作为一部硬科幻电影,《流浪地球》的世界观设定带有浓重的刘慈欣风格:由于太阳即将爆发,人类决定在地球上安装“行星发动机”,把地球推离太阳系,逃向茫茫的外太空。整个过程历时2500年,需要100多代人前赴后继的努力。整个过程涉及到地质学、天体物理学、轨道动力学的复杂知识,用现在的网络流行语来形容,就是“硬核”!

电影虚构了地球发动机遭到大量破坏,世界各国奔赴救援的剧情。这部电影给我最深的印象,不是细腻的父子情、兄妹情,而是灾难的残酷,以及人类至死不屈的抗争:

故事开场,一支小分队克服千难万险,穿过塌陷的上海,牺牲好几名队员,只为了把救援物资运送到杭州。可是,就在他们护送着最后一台发动机上路时,前方传来消息:杭州地下城已经毁灭,三十多万居民死于非命。救援队付出的努力和牺牲,全部都白费了。

影片过半,主角刘启灵光一闪,想出了“点燃木星”这样大胆而奇妙的计划,眼看着主角光环就要发威,可是爆燃的火焰距离木星大气还是差了5000公里,这个计划失败了。人工智能冰冷的声音提示说,其实,以色列科学家早就提出过这个构想,但被论证否决了。

可是,有那么多绝望的困境拦在眼前,我也依旧能看见人性不灭的闪光。

影片中最让我震撼的一个片段是,女主角韩朵朵向全世界发出求救广播,当时,人类已经陷入绝境,可是冰原上的数万辆救援车同时掉头,成千上万人帮助中国救援队一起推动“撞针”。一双又一双手搭在救援队背后,全世界人类在这一刻凝成了命运的共同体:

“日本救援队佐藤少佐,报道!”

“俄罗斯救援队伊凡一等兵,报道!”

“英国救援队布莱恩列兵,报道!”

……

那么多年来,我们提起科幻片,想到的都是《星际穿越》、《环太平洋》这样的好莱坞大片,故事情节都是英雄单枪匹马就拯救了世界。而《流浪地球》不仅用严谨的科幻设定打动了我们,其中饱含的那种全人类团结自救的价值观,更是让人耳目一新。

在这部电影里,没有国别,没有个人英雄主义,人们自发地对抗天灾,每一个人都是有价值的个体。

听过《刘慈欣:贫瘠黄土与浩瀚星空》那一期节目的同学,可能还记得我对大刘写的故事有一个比喻:剧情很虐心,却又带着一点希望,像冷酷的岩壁上,吸取着雨水奋力生长的花。

这部电影是中国科幻电影的一个里程碑,哪怕拍烂了,也比不拍强。如果你因为害怕失败而不去试一试,你就永远只能待在原地,永远没有改进的空间。

现在,关于大家“能不能逆袭”的问题,“小破球”已经交出了自己的答卷——制作这部电影的7000多人,在一片没有任何成功案例的无人区艰难探索,没有前辈跟他们传授经验,也没有人鼓励他们:这部片子一定能大卖,加油。

可就是这群白手起家的新人,创造了票房神话,带我们走进了那个壮美又苍凉的世界。他们认真和苛刻到了什么程度?影片中,中国救援队使用的步枪,一次都没有开过火,可是每一把枪上甚至都刻着独特的枪支编号!

所以,在问“能不能逆袭”之前,我希望大家先问问自己,你在这条路上付出了多少努力?

在科幻小说根本不能出版的黑暗年代,刘慈欣埋头写作,默默坚持了20多年。

在拍科幻电影可能血本无归的时候,导演郭帆赌上全部身家,去追寻自己的梦想。

在整部电影资金不足的关键时刻,吴京放弃了片酬,还给电影追加了6000万投资。

在地球濒临毁灭、所有方案的成功率都降到0%的时候,电影里的刘培强中校仍然愿意为了“拯救所有人”,牺牲宇宙空间站,放手一搏。

他们从不问别人能不能成功,他们只是抓住那一点希望,然后放手去做。

最后,用一首五月天的《诺亚方舟》送给大家。同样是面临末日,有些人选择登上方舟,有些人则带上整个家园一起逃离,但无论如何,他们始终不曾放弃希望。正如《流浪地球》反复强调的:

“在这个时代,希望是比钻石更加宝贵的东西。”

上一章 刘慈欣 经典加经历最新章节 下一章 关于无问东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