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本小说网 > 短篇小说 > 人间烟火气
本书标签: 短篇  愈治  文艺     

读书有用论

人间烟火气

         此篇的确是拔乱反正,所谓″卫道"的文章。

         我前几日,看到一篇古久的文章,有些年头了,也算″古久″。说是我们学校,有位老师劝学的事,其中谈到了个新鲜词儿,曰:″读书无用论″。通篇看下来,似乎有意无意地批判读书无用论,我当时看得倒不是很痛快。

         您以为我觉得骂轻了?不不不,我那时其实支持读书无用论。可岁数渐渐大了,眼界也阔了,我再来看读书无用论,却与先前感受不同了——我觉得读书无用论,是鄙知识之辈提出来的,正如″无才本是德″,说这话的人,其人可能出于"吃不到葡萄说葡萄酸",即没有才华就酸有才华者。所以,今天的确有必要去刨刨这″坏种″。

        我问百度:读书无用论由来?

        百度如是说:文革时期的一种论调。

        我又问:思想起源呢?

        百度如是说:孔子的得意门生子路也许是最早主张者,他曾对老师说:“有民人焉,有社稷焉,何必读书然后为学?”

         翻译过来便是:有了人民,有了粮食与土地,而治理百姓和祭祀神灵都是学习,难道一定要读书才算学习吗?

        话虽如此,可出言者本就是读书人。他强调的学习,是实践中的学习,并非读书中的学习。这广而言之,都可称学习。但是不同的是,前者是实践论者,侧重实践出真知;后者则是经验论者,侧重将已有的实践知识学以致用,看的是书面上的东西。由此,也分出读书与不读书的争议。

         我认为读书无用,即″不读书″者,是认为很多知识不经实践验证就无法证明真假。他们具有实事求是的求真精神。但是从这里就已经可以分出两个关于难以实践的外在原因:一,有很多知识是来自不同地域的,假如要去考证,做不到跨国度考察。二,有些实验是一生只能做一次的,要实践需要两条命。

        由此观之,书面上的知识不得不读,同时知识的权威性可信度将会越来越重要。

         书面的知识是前人在实践中总结出来的经验,所以,读书区别于实践学习的最大特点是快捷,我们能够不经过实践过程得到结果。因此,不必再花上几年所谓试用期学习,用书面的总结经验便可以得到某事某物的做法、用法,再去在工作中进一步熟悉它们。

         可读书无用论的论调为什么多年前传播甚广?因为,当时的中国人口普遍文化程度低,教育普及率不高,不少企业家,都是所谓"实干家″。这些实干家,用双手的劳动和资本干出了大事业,开办各种人力工厂,并从此富裕起来,这是当时的社会风貌。而实干家的成功,是人力的成功,而有钱意味着成功,所以读书无用论名正言顺地被奉为真理。

        倘若你问,读书为什么无用?实干家会有条有理地说:″一切都是为了钱,读书为钱,不读书也为钱;一切都是为了补贴家用,读书为了将来补贴家用,不读书是现在省钱补贴家用;一切都是为了效率,读书将来工作,不读书立马工作。"一时间的确有理,然而时代发展的进程是永不止步的,时代呼应"科教兴国,人才强国"。我们如今的世界,拼的是头脑,拼的是智慧,拼的是创新。于是人力会被脑力淘汰,物质的东西发展到一定阶段会显得精神层面的东西弥足珍贵。到那个时候,读书的意义便不再只是为了钱、家用、效率,而是为了创意、独立思考能力等一切精神财富。

         现在,我们要做的是坚信读书有用论。

         读书的有用,在于提升气质,腹有诗书气自华。

         读书的有用......我不说,应该″懂的都懂"吧。         

         但是,读书的一个无用点就是和非人生物展开论战时你和它无法沟通,比如你说:"让我给您顺顺毛。″这个非人生物是绝对听不懂的。此所谓,世界上最远的距离就是你在我身边,而我们之间好像隔了一层厚障壁。毕竟,″无才本就是德"之流,也就是"没读书的人″,你跟他谈文化恐怕是对牛弹琴。而且,读书人由文化程度建立起的自豪,对于不读书者来说等于虚无。

         唉,当今中国的部分公民之民智尚未开化,同志仍需努力。

上一章 帮腔作势 人间烟火气最新章节 下一章 无知者有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