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本小说网 > 短篇小说 > 人间烟火气
本书标签: 短篇  愈治  文艺     

一些臆测

人间烟火气

同学曾买了一本典籍,名曰《鬼谷子》,我没想到后来父亲也出奇一致地给我买了一堆"成功法则"——其中不乏《鬼谷子》。关于鬼谷子,我早有耳闻,据说秦相张仪,六国之相苏秦等著名纵横家都出其门下,因此鬼谷子先生的确是奇人也,那么他写下的《鬼谷子》也必然是千古奇书了。

可即便如此,我还是拗不过懒癌侵袭,生不起一丝翻阅的念头。父亲的脾气向来是说一不二的,倘若不去翻翻,恐怕要在痛骂过后,家法伺候了,这如何是好?

古人云:″动之以情,晓之以理。"作为一个长了脑子的人,就要做点长脑子的事。嘿,找个借口吧!

于是,我向父亲说明:″民间常有'留一手'之说,说是木匠教徒弟,总是不会把所学的东西全盘托出,以免让徒弟抢了吃饭的招牌。也是因此,凡是武林绝学,也分内门弟子和外门弟子,内门弟子学的是精髓,外门弟子再怎么学也只是学个形儿,没神儿。因此 鬼谷子写下这本书不可能将毕生心血全盘托出,那么我们读它学它,恐怕也只是学了个壳儿,魂儿倒还在鬼谷子老先生的心里。所以读着没多大用处呀。"

父亲只是摆摆手,看透了我的心思,笑道:″不想看就直说。″

一切都释然了 不用去翻那高深的奇书了。不过对于这些奇书,我想了想,又生发了许多臆测,诸君听听就好了不必深究。

"留一手″之说是确有其事的,历史上还真不乏 一些例子说明″教会徒弟饿死师傅″的道理。鲁迅先生曾在《作文秘诀》中提到后羿与逢蒙的故事,相信诸君应该也是再熟不过了。后羿将自己的射箭的本领全教给了逢蒙,逢蒙后来便有了弑师的念头。可惜后羿到底还是心善纯朴的大英雄,教会了他呀!以前我还有幸听过一个故事,说是古代有个国家的乐师精通音律,擅长弹琴,于是有为少年便拜他为师,想学一手好琴。有天这少年自以为已经超过了师父,便不再勤恳学琴,准备回乡,自立门户。结果呢,那做师父的送他出城时,打着拍子,唱了歌,又弹了会儿琴,道了一句:″徒儿,师傅还有很多东西你没学呢!"那少年便听着这陌生却又悦耳的音乐回转头来,后悔不及。这故事似乎是个典故,然而我已忘却了它的名字。这本是说明半途而废的道理,我却觉得和″留一手″有几份关联。

由此看来,恐怕鬼谷子也没有把心里鼓捣的那些东西全写在书上呢。我若是一位神机妙算,头脑灵活的老半仙,我会把我的饭碗打碎了,一人分一块儿瓷片?

而且像《道德经》这样的经典也分了好几个版本,原始版本早已是让关尹喜拿了去,后人看的大多是抄写的摹本,多有疏漏,再加上年代久远,人们口口相传,内容稍有变动,早就不是当年的《道德经》了。此所谓,我似昔人,而非昔人。

况且《鬼谷子》在古代是权术之书,怎会流落民间呢?难道就不怕,虎学艺成反弑猫吗?想想汉武帝极其推崇儒学,以此来稳固政权;满清王朝,大兴文字狱以免文人不满清廷统治而策反,因此《鬼谷子》要么是成了"一起写"程序的试验本,要么就是"君为臣纲″的固国平叛之洗脑书了。毕竟联合国没做到完全联合 ,世界政局还不稳定,毕竟商人的《鬼谷子》,自己也要看的,同时也要卖,就难免要效仿黄蓉,给欧阳峰一本走火入魔的《九阴假经》了。这实在是非常机智,武林绝学终究还是掌握在手上的。

我是个疏懒之人,不爱看《鬼谷子》,更爱看《道德经》、《论语》、《大学》之类的,用以修身养性,而绝非"防人之心不可无"啊!

上一章 旁观者清 人间烟火气最新章节 下一章 当代迷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