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本小说网 > 短篇小说 > 人间烟火气
本书标签: 短篇  愈治  文艺     

旁观者清

人间烟火气

下棋时,因我棋艺不精,好友常常是无奈地摇摇头,叹一声:"当局者迷,旁观者清。"其时只觉得既有理又应景。今天细细想来,回味无穷,在生活中也是如此。

身在俗世中难免沾染上几分世故圆滑气,自以为是会做人的大家,然而还是像欺人者不知自己的暴戾那般,自我意识过盛而蒙蔽了眼。于是,这个时候还真的需要一位贤臣"魏征"来指正指正,像唐太宗一样懂得"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

的确,不通过镜子的观照,无法看清自己的相貌;不通过他人的评价,难见自己的品行。由此观之,古人的"吾日三省吾身″所传达出来的审己观念是不完整的,在审己之前还缺了 接受他人评价这一个重要的过程。审己,是以自己所肯定的处世准则来评判自己的过错并加以改正的,然而这些处世准则是生硬死板的字句,并没有他人的建议来得灵性通达。《论教养》里说:"必须以尊重的态度对待别人。″是否真正得到了尊重,这取决于被你所对待的人的感受,因此,在为人处事的时候,他人对你的建议是非常重要的。

在"你"和"我"沟通来往的时候,"他″,恰恰是作为一个旁观者来看待我们的所作所为的。所以上文的″他人″便是旁观者。

过去的事情已成历史,留给我们的教训可以明智。可诸君想过吗?这句话其实是站在一个旁观者的角度来看的,历史上的″你″″我″可能是刘邦与项羽,也可能是曹操与刘备,我们之间的纷争给后世留下的启发是我们自己看不见的,只有后世的人以旁观者的角度来看我们,才能得到许多经验教训。也是因为这个原因,司马光才写出了《资治通鉴》,鉴于往事,有资于治道。而我们现在的社会正缺少这样心明眼亮的旁观者,来为我们的社会指出错误,提出建议。

当错误发生时,当局者是迷糊的,需要一个明事理,辨是非的明眼人,不然各说各话的争吵斗殴者只会纷扰不休,谁也争不出个输赢。曾有大文豪鲁迅先生弃医从文,以笔代戈,嬉笑怒骂,剖析了人性的黑暗,又激励广大青年推翻这黑暗。那时先生的言论是被当时的政府看作成反动文章的,因为他作为一个明眼人,恰恰戳中了那个黑暗社会的软肋。

我的祖母是不让我写有关政治的文章的,也不愿我说起实话。因为说实话的人向来是不讨好的,戴了面具,换了口气,才算正常。但是今时不同往日 ,今日的中国是言论自由的中国,公民有权利作为旁观者来吐露由衷的字句,伸张正义,打压黑暗,为推动社会发展建言献策。文章写一遍不好,却越改越好,历史的发展也是这样。历史的发展总伴随着变法革新,在改革中不断进步,因此言语的力量可以作为一把刻刀,将我们的世界,这块玉石,雕成一块无瑕美玉。

写这篇文章,其实我也怕被看作成反动文章,不过一想起清朝的文字狱已经是过去的事,今日的中国要清明得多,一切都释然了。

上一章 若有其事 人间烟火气最新章节 下一章 一些臆测